学科分类
/ 3
49 个结果
  • 简介:3脑瘫患儿运动障碍的常用治疗方法对脑瘫患儿运动障碍的治疗注重点从最早的改善功能障碍(痉挛与变形),到此后的提高活动能力(步行能力与日常生活能力),近年来如何提高儿童的社会参与能力已经成为脑瘫治疗的新的焦点之一。

  • 标签: 运动障碍 脑性瘫痪患儿 康复管理 日常生活能力 系统 治疗方法
  • 简介:脑性瘫痪(脑瘫)是导致儿童残障的主要疾病,最近10年来脑瘫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主要有:①发育神经学的重要研究成果,发现了0~3个月婴儿的自发性全身运动规律,实现了在超早期阶段诊断脑瘫;②以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GMFM)为代表的脑瘫标准化评估量表的诞生,为脑瘫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功能研究工具;③影像学技术不断进步,功能性MRI可以提供更为直接的脑部功能性证据”。

  • 标签: 脑性瘫痪患儿 康复管理 运动障碍 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 功能性MRI 系统
  • 简介:定义:指运用全身或身体的某一部分,解决问题或创造作品的能力。它分为身体运动智能和用手智能。特征:能协调肌肉动作,举止优美而恰当,表现出运动天赋。能惟妙惟肖地模仿他人的动作。喜欢从事各种体育运动项目。

  • 标签: 身体运动 体育运动项目 外科医生 运动员 舞蹈家
  • 简介:《小儿心脏外科术后监护手册》于2009年2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本书由具有丰富临床监护经验的一线儿科心脏外科专家合作撰写。内容涵盖了全国先天性心脏病外科开展较好医院的临床经验与教训。本书从实用出发,简要并系统地介绍了从入监护室到顺利康复出监护室过程中的相关处理。全书共19章,分别阐述了重症监护的病房要求、

  • 标签: 小儿心脏外科 科学出版社 术后监护 手册 2009年 心脏病外科
  • 简介:在整个儿童期,脑发育处于一种连续不断的重塑造过程,如何在生后早期识别脑性瘫痪(脑瘫)发育障碍的儿童非常重要。虽然有多种方法与技术用来评估生后早期婴儿的脑功能,但对小婴儿进行发育结局预测是较困难的。这些技术包括不需要设备的临床床旁检查,如各种形式的神经学评估;比较复杂的技术性评估,如超声,MRI和CT等脑影像技术;神经生理学评估,包括EEG和视觉或体感诱发电位。以上这些评估技术用于预测发育结局时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差异较大,这种在预测效度上的异质性提示有必要发展更为先进和准确的评估方法。

  • 标签: 质量评估 全身运动 结局预测 体感诱发电位 早期识别 神经生理学
  • 简介: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介入治疗和外科手术相互结合应用的镶嵌治疗(hybridapproach)渐成为治疗先天性心脏病趋势。2002年6月至2008年8月,作者采用导管介入联合外科手术的方法治疗儿童先天.陛心脏病患儿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先天性心脏病 镶嵌治疗 临床分析 治疗方法
  • 简介:目的探讨尿毒症患儿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表现。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仪观察18例8岁 ̄14岁尿毒症患儿心脏各腔室内径、室壁厚度及瓣膜返流。结果尿毒症患儿心脏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其中左心室扩大8例(44.4%),左心房扩大9例(50.0%),左心室肥厚3例(16.7%),心包积液10例(55.6%),二尖瓣返流11例(61.1%),三尖瓣返流4例(22.2%),主动脉瓣返流3例(16.7%

  • 标签: 尿毒症 超声心动图 儿童 心室扩大 心室肥厚
  • 简介:目的蒽环类药物(ANT)对白血病、实体瘤疗效显著,但因其心脏毒性,严重影响患儿远期生活质量。本研究旨在评价二维超声(2DE)和血清生化指标早期监测ANT心脏毒性的价值。方法70例接受ANT化疗患儿(ANT剂量124±73mg/m2,随访22±13月)进行2DE检测,包括常规指标(左室内径及室壁厚度、射血分数、E/A等)、心肌工作指数(MPI)、组织多普勒(TDI),并采血检测血清肌钙蛋白(CTnI)、脑利钠肽(BNP)含量。37例健康体检儿为对照组。结果病例组2DE常规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左、右室MPI明显增大(0.237±0.06、0.171±0.05vs0.203±0.06、0.140±0.04,P〈0.01),TDI示病例组左室侧基底段、中间段舒张晚期组织运动峰值速度(Am),室间隔侧基底段、中间段Am,右室侧基底段、中间段Am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左室侧中间段舒张早期组织运动峰值速度(Em)/Am,室间隔侧基底段、中间段Em/A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ANT累积剂量增加,MPI和TDI变化更加明显。血清CTnI、BN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接受ANT治疗者需长期监测心功能;MPI、TDI能早期反映ANT对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 标签: 蒽环类药物 心脏毒性 二维超声心电图 肌钙蛋白 脑利钠肽 儿童
  • 简介:游戏目的锻炼宝宝四肢。让宝宝反复使用四肢肌肉,能增强其肌肉力量及弹性,为翻身和爬行做准备。同时,还可以提高宝宝的艺术感受力。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能使宝宝情绪愉快,形成良好性格和意志品质,对他们以后的人际交往和自制自省都有帮助。

  • 标签: 四肢运动 舞蹈家 四肢肌肉 反复使用 肌肉力量 意志品质
  • 简介:目的分析不随意运动型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不同亚型运动功能预后。方法回顾性调查46例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的临床特点,对张力障碍型、舞蹈-徐动型、徐动-痉挛型3种不同亚型患儿脑瘫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CS)分级、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88量表)评估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舞蹈-徐动型、张力障碍型、徐动-痉挛型组间比较GMFCS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徐动-痉挛型级别最低。舞蹈-徐动型最高(F=71.596,P〈0.001);徐动-痉挛型在GMFM--88量表各功能区均明显低于舞蹈-徐动型(P〈0.001);张力障碍型在站立位、行走与跑跳能区明显低于舞蹈-徐动型(P〈0.001)。结论舞蹈-徐动型脑瘫患儿多在4岁前获得自身行走能力,张力障碍型患儿部分可获得自身行走能力,徐动-痉挛型患儿运动功能较其他类型明显落后,较难获得自身行走能力。

  • 标签: 脑性瘫痪 不随意运动型 运动障碍 儿童
  • 简介:由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小儿脑瘫康复专业委员会、中国康复医学会儿童康复专业委员会主办,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承办的"第二届全国小儿脑瘫中西医结合康复学术会议"于2011年7月16日至19日在沈阳召开。来自全国11省、市、自治区医疗系统、残联系统、民政系统从事儿童康复的医生、治疗师、

  • 标签: 中国康复医学会 中西医结合康复 专业委员会 康复协会 小儿脑瘫 残疾人
  • 简介:目的总结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2月~2006年12月经手术治疗的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47例。平均年龄15.3±2.6个月(4~28个月),平均体重8.2±1.3kg(5.0-10.0kg)。结果全组治愈46例,死亡1例,为法洛氏四联症(TOF)术后,死亡原因为呼吸窘迫综合征及肺部严重感染。停机拔管后并发肺炎3例,肺不张2例,术后出现低心排血量综合征1例,肺动脉高压危象1例,暂时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重度低氧血症1例,急性肾功能不全1例,治疗后均痊愈出院。结论婴幼儿期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治疗可以取得满意的疗效,符合婴幼儿生理特点的围术期处理是成功的关键。

  • 标签: 心脏缺损 先天性/外科学
  • 简介: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对患儿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本院进行介入封堵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42例设为介入治疗组,同时设置健康对照组50例。健康对照组与介入治疗组术前、术后10d分别进行潮气呼吸肺功能测定。结果介入治疗组患儿术前潮气呼吸肺功能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每分通气量(MV)无明显差异(P〉0.05),呼吸频率(RR)增快,潮气量(VT/kg)减小(P〈0.01);吸气时间(TI)及吸呼比(TI/TE)缩短(P〈0.01);达峰时间(TPEF)、达峰时间比(TPEF/TE)、达峰容积(VPEF)及达峰容积比(VPEF/VE)降低(P〈0.01);潮气呼吸呼气峰流速(PTEF)增快(P〈0.01),剩余25%潮气量时呼气流速(TEF25%)减低(P〈0.01),而剩余75%潮气量时呼气流速(TEF75%)、剩余50%潮气量时呼气流速(TEF50%)无显著性差异(P〉0.05)。介入治疗组患儿术后10d潮气呼吸肺功能与术前相比,RR下降,VT/Kg增加(P〈0.05),TI及TI/TE上升(P〈0.05或P〈0.01);TPEF、TPEF/FE、VPEF及VPEF/VE增大(P〈0.05或P〈0.01);PTEF减慢(P〈0.05),TEF25%增加(P〈0.05)。与健康对照组相比,仍有差异(P〈0.05或P〈0.01)。结论介入治疗能改善先心病患儿肺功能,但肺功能的完全恢复尚需要一定的时间。

  • 标签: 超声检查 介入性 心脏病/畸形 心脏病/外科学 呼吸功能试验
  • 简介: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心脏超声诊断研究室是中国较早开展儿童超声心动图诊断的单位之一。1977年开展儿童心脏超声诊断。1983年引进二维超声心动图仪(Varian3000),开展心脏二维超声诊断。1986年开展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CDE)检查。1996年在国内较早开展了声学定量(AQ)技术在儿童心脏病中的应用研究。2000年,引进HP/Sonos5500超声心动图仪和Tomtec/Echoview三维工作站,在国内较早开展经胸动态三维超声心动图诊断(3DE)和多普勒组织显像(DTI)技术的应用研究,同期开展儿童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诊断。2004年,引进Philips/Sonos7500超声心动图仪,在国内率先开展实时动态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诊断技术的研究及临床应用。2007年引进iE33超声心动图仪和Philips/Qlab三维工作站,进一步开展实时动态三维超声诊断方案和三维定量等研究。2008年,引进GE便携式超声心动图仪,开展了大量的急诊和床旁的儿童心脏结构和功能评价,同年引进GE/Vivid7超声心动图仪,对斑点追踪技术(STI)进行应用研究。心脏超声诊断研究室自建立至今,始终...

  • 标签: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心脏 心脏超声 诊断研究室
  • 简介:目的总结分析儿童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效果及并发症。方法本研究收集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本院治疗的362例先心病患儿为研究对象,针对PDA患儿采用蘑菇伞封堵法、弹簧圈封堵法、国产ADOII封堵法,VSD、ASD患儿采用蘑菇伞封堵法,Ps患儿采用肺动脉瓣球囊扩张术单球囊法和双球囊法。结果352例患儿成功完成手术,手术成功率为97.24%,术中死亡病例为1例重度PS合并冠状窦间隙开放患儿;转外科治疗5例,包括术中行心导管检查发现PDA合并主动脉弓离断畸形2例,PDA合并主动脉缩窄1例,ASD合并肺静脉异位引流2例;中止手术4例,包括术中发现VSD已快愈合而不需手术的3例,VSD术中出现III度房室传导阻滞而中止手术的1例。352例成功完成手术的患儿中7例术后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1.99%,3例残余分流,术后6个月随访时,残余分流均消失;3例心律失常,术后6个月随访时1例VSD封堵术的患儿仍存在散在室性早搏,其余患儿心电图均恢复正常;1例股动脉血栓经溶栓治疗痊愈。结论儿童先心病介入治疗的成功率高,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但应严格掌握适应证与禁忌症,熟练掌握操作技术,术后需长期随访。

  • 标签: 心脏病/先天性 介入治疗 手术后并发症 儿童
  • 简介:申昆玲教授非常高兴受《中国循证儿科杂志》编辑部的邀请,与英国Leicester大学感染和免疫系国家原发性纤毛运动障碍(primaryciliarydyskinesia,PCD)诊断服务中心(简称诊断中心)ChristopherLiamO'Callaghan教授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徐保平主任医师及郎志奇副主任医师共同就“儿童PCD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 标签: 北京儿童医院 纤毛运动障碍 原发性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 服务中心
  • 简介:小分子RNA(miRNAs)是一类在转录后水平调控基因表达的小分子非编码RNA。它们具有进化保守性、组织细胞特异性和核酸杂交高度特异性。miRNAs在心肌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凋亡、心脏神经嵴细胞的迁移、心脏形态发生和心脏图式发育等诸多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可为先天性心脏病发生机制的阐明提供一种全新的视角。miRNAs在先天性心脏病发生机制中的研究可分为临床研究和动物研究两类,该文就这两类研究的研究进展及其研究结论对先天性心脏病机制的阐释以及目前国内研究的现状和局限等方面进行综述。

  • 标签: 小分子RNA 先天性心脏病 心脏发育
  • 简介:目的探讨低体重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手术时机、方法及围术期处理对策。方法2004年1月至2005年11月连续手术治疗7kg以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23例,男13例,女10例,平均月龄为8.74m±3.74m(3m~17m),平均体重为6.14kg±0.81kg(4.05kg~7.0kg)。室间隔缺损(VSD)合并肺动脉高压(肺高压)6例,房间隔缺损(ASD)合并肺高压2例,VSD、动脉导管未闭(PDA)合并肺高压1例,VSD、ASD或卵圆孔未闭合并肺高压9例,房一室间隔缺损、右室双出口、法乐氏三联症、法乐氏四联症、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各1例。结果23例患儿均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下行一期根治性手术。4例出现暂时性房室传导阻滞,3例出现肺不张,治愈21例,死亡2例(死亡率为8.70%)。死亡原因均为低心排综合征。结论在婴幼儿期行先心病体外循环手术可以取得满意的疗效,根据婴幼儿生理特点采取合适的治疗方案是成功的关键。

  • 标签: 心脏缺损 先天性/外科学 体外循环
  • 简介:目的:探讨中医的点穴按压手法配合现代康复运动疗法抑制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膝反张的效果。方法将80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点穴按压梁丘、血海、委中3个穴位治疗膝反张。疗程3个月,对患儿进行康复前后GMFM88项评分,对比疗效。结果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中医的点穴按压结合运动疗法控制膝反张的效果优于单一的运动疗法。

  • 标签: 脑性瘫痪 运动疗法 穴位疗法 膝反张 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