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A125视为心室重构标记物检出的敏感性。方法以超声心动图LVED、IVS、EF测值其中一项异常者为病例组共710例,用超声心动图测值与CA125、CA242、CA19-9测值之比值为参数,病例组与对照组两组t检验。左心室扩大同时CA125测值大于实验室正常值者定为左心室扩大伴CA125增高病例,其与全部左心室扩大总病例数之比计算左心室扩大伴CA125增高病例检出的阳性灵敏度。结果病例组LVED/CA125及LVEF/CA125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左心室扩大伴CA125增高病例出现的阳性灵敏度为42.26%。结论左心室扩大及EF下降的心衰患者中可以出现CA125增高,但以实验室正常范围为标准检出灵敏度有限,需寻求适宜的医学决定水平。

  • 标签: 糖链抗原CA125 左心室扩大 灵敏度
  • 简介:摘要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后遗留持续性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伴心室扩大在考虑行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时,通常选择右心室心尖部或右心室流出道起搏,然而这种长期非生理起搏可能造成心脏泵功能下降以及房性心律失常发生。本例对1例2岁5个月的患儿选择左束支起搏方式,术后QRS时限仅82 ms,经过10个月随访,患儿左心室大小恢复、生活质量提高。本病例给需行永久起搏器的患儿提供了一个新的有前景的起搏方式。

  • 标签: 房室传导阻滞 左束支起搏 小儿 病毒性心肌炎
  • 简介:一、心室晚电位的概念心室晚电位(venlrieularlatepotentials)指发生在心电图上QRS波终末部并延伸到ST段内的延迟的心电活动。利用信息叠加技术(Signal—Add),用具有高分辨性能的记录器将晚电位记录下来,这种电位即称晚电位。

  • 标签: 心室晚电位 心电活动 QRS波 叠加技术 利用信息 电位记录
  • 简介:心室是一种少见、复杂的先天性心脏畸形,二个房室瓣同房室瓣开口与单一心室,发出主动脉和肺动脉,并伴有血管畸形。运用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是近年来纠治青紫单心室的新方法,但由于患者病变复杂、手术难度大、术后并发症多、病死率高等,国内医院开展较少。本院在2005年3月27日成功地为1例右心室型单心室患儿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行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 标签: 单心室 围手术期护理 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 右心室 先天性心脏畸形 术后并发症
  • 简介:背景材料:2004年5月1日,欧盟正式接纳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塞浦路斯和马尔他10个中东欧国家为欧盟成员国,从而形成横跨东西欧25国,面积400万km^2、人口4.5亿、GDP约达10万亿欧元的新联盟。

  • 标签: 中东欧国家 欧盟成员国 背景材料 高中 地理 练习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左心室电激动延迟程度(LVED)及右心室与左心室起搏位点的距离(DRLV)在优化左心室起搏位点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在北部战区总医院接受应用左心室四极电极进行心脏再同步治疗(CRT)的心力衰竭患者,测量其左心室4个起搏位点的LVED及DRLV。按如下流程优化选择左心室起搏位点:(1)避免膈神经刺激(PNS);(2)合适的起搏阈值;(3)避开心尖部起搏;(4)选择最大LVED;(5)选择最大DRLV。按流程选择左心室起搏位点进行CRT,统计左心室四极电极置入的靶血管分布情况。记录术后6个月随访时患者的双心室起搏百分比;比较患者术前及术后6个月的QRS波时限、左心室收缩末容积、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内径、6 min步行距离、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并统计CRT术后有应答及超声心动图检查有应答的患者比例。结果入选29例心力衰竭患者,男性19例(66%),年龄(61.7±7.6)岁。扩张型心肌病17例(59%),缺血性心脏病12例(41%)。所有患者均成功置入左心室四极电极至靶血管内,且4个起搏位点亦均在靶血管内,侧静脉15例(52%),前静脉2例(7%),后静脉11例(38%),心大静脉侧分支1例(3%)。术后6个月双心室起搏百分比均大于95%。以最大的LVED及最大的DRLV作为依据选择左心室起搏位点的患者分别有19例(66%)和4例(14%)。最终29例患者中,有5例(17%)以D1作为起搏位点,5例(17%)以M2作为起搏位点,7例(24%)以M3作为起搏位点,12例(41%)以P4作为起搏位点。10例(34%)患者应用了传统双极电极具备的起搏位点(D1、M2),19例(66%)患者应用了左心室四极电极特异的起搏位点(M3、P4)。29例患者术前QRS波时限、左心室收缩末容积、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内径、6 min步行距离、NYHA分级分别为(171±24)ms、(231±79)ml、(28±5)%、(74±11)mm、(294±103)m、(3.2±1.0)级;术后6个月分别为(130±12)ms、(158±73)ml、(36±10)%、(66±12)mm、(371±86)m、(1.9±0.5)级,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均<0.001)。CRT术后6个月应答率及超声心动图检查应答率分别为97%(28例)、83%(24例)。结论左心室四极电极的4个LVED和DRLV可用来选择左心室起搏位点,且以最大LVED及DRLV作为依据选择起搏位点,CRT应答率较高。

  • 标签: 心脏再同步治疗 左心室 电极 心脏起搏
  • 作者: 向艏博 左明良 尹立雪 王文艳 于涛 黄克力 陈秋佚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22年第11期
  • 机构: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心内科,成都 610041,四川省医学科学院 四川省人民医院(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医院)四川省心脏电生理与生物力学超声重点实验室,成都 610072,四川省医学科学院 四川省人民医院(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医院)心力衰竭中心,成都 610072,四川省医学科学院 四川省人民医院(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医院)心脏外科,成都610072
  • 简介:摘要在欧美国家左心室辅助装置(LVAD)已成为终末期心力衰竭非药物治疗的主要手段,国内亦有数十家医院正在临床开展应用。但LVAD术后患者面临的主要问题仍然是右心室功能衰竭,亦是引起LVAD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该文围绕LVAD植入术后右心功能障碍的发生机制、右心功能衰竭预测模型以及超声心动图在LVAD植入前后对右心功能的评估要点进行综述。

  • 标签: 超声心动描记术 左心室辅助装置 右心室功能 心室-动脉耦联
  • 简介:分析本题以李大爷扩大养鱼塘为背景,为了不把树挖掉设计了两个方案.圆形新建鱼塘方案的面积是确定值1/2πα^2.正方形新建鱼塘方案的面积是不确定的,但是它有最大值,是原来正方形面积的2倍.通过比较这两种设计方案,得出要使新建鱼塘面积最大的正方形设计方案,并且求出了正方形的最大面积。

  • 标签: 正方形 面积 最大值 扩大 定值 新建
  • 简介:扩大就业是我国当前和今后长时期重大而艰巨的任务,目前我国的就业正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突出的矛盾。为此,要树立发展是扩大就业的硬道理、政策是扩大就业的生命等新观念,要努力拉动经济增长的就业容量,大力发展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 标签: 就业 扩大就业 劳动力资源
  • 简介:德国周报2004年第19期(4月29日)头版发表约阿希姆·弗里茨-凡纳姆的文章,驳斥反对欧盟扩大的五种看法.此文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新成员加入欧盟所要付出的代价和老成员不得不接受新成员的原因.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 标签: 欧盟 扩大战略 自由贸易区 环境污染 经济合作
  • 简介:作为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教育局“希望工程”社工服务项目负责人,我第一次接触《中国社会工作》是2009年5·12大地震周年纪念刊,这期杂志以专业的视角向读者呈现出了社会工作界在地震后在灾区的服务状况。作为地震的受害人,

  • 标签: 读者群 影响力 才能 “希望工程” 社会工作 项目负责人
  • 简介:摘要右心室梗死在心肌梗死患者中少见,常常在临床心电图诊断中误诊和漏诊,本人谈谈右心室梗死的诊治体会,提高对右心室梗死的认识和诊断能力。

  • 标签: 右心室梗死
  • 简介:摘要左心室肥大包括左心室扩大及左心室室壁增厚。左心室肥大是诸多心脏病的共同表现,通过心电图诊断左心室肥大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心室肥大是心血管病发生和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时至今日,有关左心室肥大的心电图诊断标准不少于几十条,但一般认为既往沿用的单项标准敏感性高者特异性低,而特异性高者敏感性低。现对我院收治的左心室肥大患者心电图诊断进行回顾分析,总结如下。

  • 标签: 左心室肥厚 心电图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左心室或右心室受累的脓毒症心功能障碍(SIMD)患者的随访28 d的全因死亡风险,并分析影响全因死亡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连续性纳入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405例脓毒症患者,其中男性252例(62.2%),平均(60.1±20.8)岁;根据是否合并SIMD和左右心室受累情况分为对照组(267例)、右室累及组(22例)、左室累及组(76例)和双室累及组(40例),随访28 d,主要观察指标为全因死亡。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Log-rank检验评估两组的预后情况。多因素Cox风险比例回归分析可能影响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与对照组比较,SIMD组的心率更快,平均动脉压值和左室射血分数水平更低,血清降钙素原、乳酸、N末端B型利钠肽原和SOFA评分等明显升高(均为P<0.05)。平均随访(27.3±2.3)d,失访37例(9.1%)。与对照组比较,左室受累组(HR=1.424)和双室受累组(HR=1.577)的全因死亡风险均显著升高;右室受累组(HR=1.822)、左室受累组(HR=1.951)和双室受累组(HR=2.561)的有创呼吸机辅助呼吸使用率均显著升高;左室受累组(HR=1.686)和双室受累组(HR=2.148)的肾替代治疗率均显著升高(均为P<0.05)。经多因素Cox风险比例回归分析,年龄(HR=2.326)、N末端B型利钠肽原(HR=3.072)、SOFA评分(HR=3.971)和左室受累(HR=3.685)均是影响死亡的危险因素(均为P<0.05)。结论左心室受累的SIMD患者的短期病死率高,年龄、N末端B型利钠肽原、SOFA评分和左室受累均是影响死亡的危险因素。

  • 标签: 脓毒症 心功能障碍 死亡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通过模拟心脏再同步治疗中左室电极在左心室心外膜不同部位起搏情况,观察不同部位起搏对心室不应期离散度的影响。方法:采用6只犬开胸,在其左心室前侧壁心外膜缝上1块含有144(12×12)个单极电极(电极间距2mm)的电极板。选取位于电极板对角处的2个起搏部位(左上角靠近心底部,右下角靠近心尖部),采用连续起搏方法.记录起搏周期为300ms时整个电极板上每个单极电极上的激动恢复间期.通过其标准差及变异系数评估不应期离散度。结果:近心底部与近心尖部起搏时起搏阈值及心室激动恢复间期无显著差异[起搏阈值(0.34±0.22)mA比(O.26±0.05)mA;激动恢复间期(144.3±12.4)ms比(147.7±14.8)ms,均P〉0.05]。但是,近心底部位起博的不应期离散度较近心尖部起搏的不应期离散度显著减小[标准差(4.3±0.8)ms比(5.8±0.7)ms,P〈0.01;变异系数(0.030±0.006)比(0.039±0.005),P〈0.01]。结论:在心脏再同步治疗左室电极植入过程中,选择恰当的左室电极植入部位有利于降低不应期离散度。

  • 标签: 心脏再同步治疗 激动恢复间期 不应期 电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