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1 个结果
  • 简介:国内外对肾癌手术的报道较少。至1997年6月,我科共行肾癌根治性手术切除38例,其中对6例复发或转移的肾癌成功地进行了手术,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肾癌 再手术 治疗 转移
  • 简介:继去年第1届重庆国际超声聚焦研讨会之后,今年7月29日~8月2日第2届国际超声聚焦研讨会如期在美国西雅图召开.大会由美国华盛顿大学超声研究所Crum教授主持,全世界有300多名学者参加了会议,其中中国学者10余人.

  • 标签: 肿瘤 治疗仪 超声聚焦治疗
  • 简介:目的:通过临床资料分析探讨脊髓缺血灌注损伤(spinalcordischemia-reperfusioninjury,SCII)的发病特点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3年9月,我院脊柱外科发生的6例SCII临床资料,年龄56~78(63±3.5)岁,6例均于术后2h内出现SCII,收集资料并对病史特点、治疗及预后进行客观分析。结果6例脊髓减压术后1~2h脊髓功能呈进行性丧失,发生SCII后立即给予大剂量甲泼尼松龙、脱水、营养神经类药物使用后脊髓功能逐渐恢复,术后14~24天脊髓功能恢复正常。结论脊髓缺血灌注损伤好发于中老年颈胸段,损伤程度可能与脊髓生理解剖特点、脊髓压迫程度、范围、时间以及围手术期治疗相关。其诊断需要结合病史、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资料,缺一不可。SCII发生后甲泼尼松龙的治疗是有效的。

  • 标签: 脊髓缺血 再灌注损伤 疾病特征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复发的原因及早期诊断与治疗.方法分析36例分化型甲状腺癌复发手术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据AJCC临床分期,Ⅰ期12例、Ⅱ期10例、Ⅲ期9例、Ⅳ期5例.乳头状癌22例、滤泡癌10例、髓样癌4例.5年生存率81.3%,10年生存率75.0%.结论首次术式选择不当,缺碘或放弃甲状腺素激素抑制疗法,是复发的主要原因.滤泡型乳头状癌复发率甚高,占36.1%(13/36),应引起临床重视.18F-FDGPET或99Tcm-MIBI显像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恰当的手术治疗,可使病人获得再次手术根治的机会.

  • 标签: 分化型甲状腺癌 复发 再手术 治疗
  • 简介:在接受化疗或免疫治疗的HBsAg阳性癌症患者中,HBV的激活风险很高,尤其是给予利妥昔单抗或类固醇治疗时。HBV激活的机制分为HBV复制增加,HBV破坏肝脏细胞,以及HBV下降的恢复期这三个阶段。对高风险患者应在化疗前进行HBV标志物的筛查(包括HBsAg、anti-HBc和/或anti-HBs)和/或HBVDNA的检测,但检测项目的数目目前还存在争议。对达到预防性抗HBV治疗标准的患者尽早进行抗HBV治疗,并根据患者的治疗计划以及合并症情况选择合适的抗病毒药物,通常在免疫抑制性治疗结束后还要进行6个月甚至更长时间的抗HBV治疗。

  • 标签: HBV 再激活 癌症 化疗 免疫抑制治疗
  • 简介:背景与目的:脑胶质瘤常在首次手术后8—9个月复发。肿瘤复发后,其治疗方法不一。本文旨在探索复发性脑胶质瘤患者手术治疗的指征,以期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及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总结1999年6月至2004年6月间我科手术治疗复发脑胶质瘤患者资料35例,并对其两次手术时间间隔与术后生存时间,再次手术前后的KPS评分进行分析。结果:(1)肿瘤分级低者两次手术间间隔及再次术后生存时间较长;分级高者再次手术前后KPS评分提高较明显;(2)两次手术时间间隔长者再次手术后生存期延长。结论:对于复发脑胶质瘤患者,为了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和/或改善生存质量。应积极选择手术治疗。

  • 标签: 复发性脑胶质瘤 再手术治疗 2004年6月 KPS评分 生存时间 生存质量
  • 简介:放射治疗是食管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多年来一直沿用常规分割放疗方法。但单纯常规放射治疗食管癌的疗效一直无明显提高,大量的研究表明,食管癌常规放疗5年生存率低下的主要原因是食管癌放疗中肿瘤细胞产生加速增殖。随着放射生物学的进展,国内外学者研究出许多克服肿瘤细胞加速增殖的治疗方法,如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剂量-密度化疗、热疗以及各种放疗增敏剂的应用等,提高了食管癌的局部控制率和长期生存率。

  • 标签: 放射治疗 食管癌 肿瘤细胞加速再增殖
  • 简介:目前放射治疗虽然仍为鼻咽癌首选治疗手段,且疗效令人满意,但是仍有部分病人经积极治疗后难免出现鼻咽复发,对这些病人的治疗有一定困难。我们对近年来国内外文献进行归纳分析,介绍局部复发鼻咽癌现代放射治疗,化疗和手术治疗等挽救治疗的方法。

  • 标签: 鼻咽癌 放射治疗 局部复发 再治疗 病人 治疗后
  • 简介:目的探讨灯盏花素(erigeronbreviscapus)对大鼠肝脏缺血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SD大鼠45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灌注组和灯盏花素组。分别检测各组大鼠肝脏缺血60分钟,灌注120分钟时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以及肝组织中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和bcl-2蛋白表达的变化;并观察肝脏病理组织学改变。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灌注组血清中ALT、AST、TNF-α含量显著增加,肝组织SOD活性显著降低(均P〈0.05);与缺血灌注组比较,灯盏花素组血清中ALT、AST、TNF-α含量显著降低(均P〈0.05),但SOD活性及bcl-2蛋白表达增加(均P〈0.05)。灯盏花素组肝脏炎症反应较缺血灌注组明显减轻。结论灯盏花素对大鼠肝脏缺血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增强SOD活性和上调bcl-2蛋白表达有关。

  • 标签: 灯盏花素 缺血再灌注 肝脏 细胞凋亡
  • 简介:目的探讨七氟醚预处理对大鼠肝脏缺血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理.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90只,体重200~250g,随机分成假手术组(N组)、肝脏缺血灌注组(IR组)和七氟醚预处理组(S组)三组.建立肝脏缺血灌注模型,七氟醚预处理组(S组)在阻断入肝血流前吸入2%七氟醚30min.分别测定各组肝缺血60min灌注2、4、8h后血清AST、ALT活性和肝组织SOD、MDA、MPO活性.结果与N组相比.IR组和S组血清AST、ALT明显升高,肝组织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升高,MPO活性升高(P<0.01).S组与IR组相比,S组血清AST、ALT水平降低,肝组织SOD活性升高,MDA含量降低,MPO活性降低(P<0.05).结论2%七氟醚预处理对大鼠肝脏缺血灌注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能机制与氧自由基清除和中性粒细胞浸润减少有关.

  • 标签: 七氟醚 缺血预处理 再灌注损伤
  • 简介:缺血灌注损伤是影响移植皮瓣存活的重要因素,如何减轻皮瓣的缺血灌注损伤已成为提高移植皮瓣存活率的研究热点之一。研究显示,血管扩张药物、核因子抑制剂、氧自由基清除剂及缺血预处理可以明显提高移植皮瓣的存活率。

  • 标签: 肌皮瓣 缺血再灌注损伤
  • 简介:晚期胃癌的转化治疗是当下胃癌治疗的热点。转化治疗是指经转化化疗后,使原本不可切除或肿瘤学无法肉眼完整切除的晚期胃癌,争取获得R0切除。但目前,转化治疗的适应证未明确。综合文献报道的临床实践,根据胃癌生物学行为特点和高度异质性,Ⅳ期胃癌被分为:无肉眼种植转移(Ⅰ类:转移灶潜在可切除;Ⅱ类:转移灶大体可切除,手术可能获益小,不作为首选治疗);有肉眼种植转移(Ⅲ类:不可切除的腹腔种植转移病灶,转化手术后可能获益;Ⅳ类:不可切除转移灶,腹腔种植伴其他远处转移)。Ⅰ类病患的术前化疗归为新辅助化疗,转化治疗的适应人群应为Ⅱ类、部分Ⅲ类、极少数Ⅳ类Ⅳ期胃癌,Ⅰ类、Ⅱ类、少数Ⅲ类晚期胃癌有望通过围手术期化疗联合手术,获得相对较长的生存期。作者回顾Ⅳ期胃癌的治疗进展,并对Ⅳ期胃癌进行新的分级,试图在临床实践中厘清思路。

  • 标签: 胃癌 Ⅳ期胃癌 转化治疗 新辅助化疗 转化手术
  • 简介:胃癌患者的藕后与就诊时肿瘤分期密切相关、早期胃癌单纯手术治疗5年生存率达90%以上,而Ⅲ期患者单纯手术治疗5年生存率仅20~40%.虽然近年来手术技术的进步使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大大降低,但单纯手术治疗仍没有显著改善患者术后的无病生存期.近40年来,人们一直寻找手术以外的方法,以提高胃癌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预后.化疗药物治疗晚期胃癌疗效的改善和安全性的提高、使可以手术切除的胃癌患者接受围手术期化疗或放化疗逐渐成为研究目标、特别是术前化疗的应用引起更大关注,并成为近年来胃癌综合治疗的研究热点.

  • 标签: 化疗研究 新辅助 研究实践
  • 简介:在临床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入多媒体技术及PBL教学法、重视双语教学及对医学影像学的学习和应用等举措,有效提高了学生综合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 标签: 妇科肿瘤 教学改革 临床教学质量
  • 简介:原发脑肿瘤在组织学、基因和临床表现上具有异质性。虽然WHO对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分类大大帮助了在全世界建立标准化诊断标准,但没有考虑到分子分型已在很多脑肿瘤中取得实质性进展。最新的临床研究结果证实在老年GBM患者中常规检测MGMT启动子甲基化.在间变性少突神经胶质瘤中检测1p19q确实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大规模的分子分析方法在胶质瘤中检测到的新的特异性突变,

  • 标签: 分子标记物 临床实践 神经肿瘤 少突神经胶质瘤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 原发脑肿瘤
  • 简介:目前新辅助放化疗已经逐渐变成局部进展期直肠癌的标准治疗手段之一。新辅助放化疗能使肿瘤降期,提高病理缓解率和保肛率,减少局部复发率。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uropeansocietyformedicaloncology,ESMO)针对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制定了治疗指南,并作了相关推荐。

  • 标签: ESMO 局部进展 保肛率 肿瘤内科 局部复发率 短程放疗
  • 简介:转移性骨病是晚期肿瘤常见而又严重的并发症,肿瘤转移到骨时,骨吸收和新骨形成之间的动态平衡被破坏,引起肿瘤生长和骨破坏,导致骨痛、病理性骨折、高钙血症、以及神经表现(脊髓压迫)等骨相关事件(SREs)发生;双膦酸盐的治疗在于降低SREs发生的风险,以缓解骨痛、恢复正常功能、改善生活质量为目的,是其他治疗转移性骨病的主要措施之一;常用的和新一代双膦酸盐在治疗多发性骨髓瘤、乳腺癌、前列腺癌、肺癌、肾细胞癌以及其他实体瘤所致的转移性骨病已被证明是有效、安全和可耐受的,并广泛用于临床。

  • 标签: 双膦酸盐 肿瘤 转移性骨病
  • 简介:目的了解我国2016年至2018结直肠癌临床实践指南(CPGs)的现状并采用AGREE-China工具对其质量进行评价,为我国规范制定结直肠癌CPGs提供参考并为临床实践提供明确的推荐意见。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Data)、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4个中文期刊数据库,搜集我国制定的结直肠癌CPGs,检索时限为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由2位评价员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和提取资料,采用AGREE-China评价纳入的中国结直肠癌CPGs的质量。结果共纳入10部指南。指南在AGREE-China5个领域平均得分如下:科学性与严谨性为21.10%,有效性与安全性为5.00%,经济性为6.00%,可用性与可行性为63.97%,利益冲突为0。结论我国结直肠癌CPGs总体质量不高,大部分缺乏循证医学证据。在今后指南制定中要特别注重指南制定的科学性与严谨性、有效性与安全性和经济性,提高对利益冲突的关注,并及时对指南进行更新修订。

  • 标签: 结直肠癌 临床实践指南 共识 质量评价 中国临床指南评价体系
  • 简介:目的:应用品管圈活动降低肿瘤科腹水患者腹腔引流管非计划性拔管率。方法开展以“降低肿瘤科腹水患者腹腔引流管非计划性拔管率”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运用品质管理循环即Plan-Do-Check-Action(PDCA)的方法,对肿瘤科腹水患者腹腔引流管拔管情况进行统计,分析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设定改进目标,制定对策并组织实施,比较分析改进的效果。结果非计划性拔管率由改善前的25.5%降低至改善后的7.4%。结论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肿瘤科腹水患者腹腔引流管非计划性拔管率中效果显著,并且提高了科室内护理工作的质量。

  • 标签: 品管圈 腹腔引流管 非计划性拔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