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9 个结果
  • 简介:静脉栓塞(venousthromboembolism,VTE)是腹部手术常见并发症之一,尤其是在腹部和盆腔恶性肿瘤手术后发生率较高。如何在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recoveryaftersurgery,ERAS)理念指导下减少腹部肿瘤手术后VET并发发生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现就其相关研究进行综述,旨在同行分享ERAS应用时有效减少VET发生经验及进展。

  • 标签: 腹部肿瘤 静脉血栓栓塞 深静脉血栓栓塞 肺栓塞 加速康复外科
  • 简介: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骨肿瘤疼痛患者疼痛、焦虑抑郁及生活质量影响。方法选取100接受常规护理及心理干预骨肿瘤疼痛患者,评估患者干预前后疼痛程度及焦虑抑郁、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前患者以中度疼痛(48%)为主,干预后以轻度疼痛56%)为主;干预后轻度疼痛患者多于干预前,中、重度疼痛患者少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分别为(43.5±3.8)、(42.6±3.9)分,明显低于干预(52.4±4.1)、(51.8±4.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SAS、SDS评分≥50分患者分别占4%、3%,均明显低于干预23%、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患者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心理干预可以减轻骨肿瘤疼痛患者疼痛程度,降低焦虑、抑郁评分,提高生活质量,临床效果显著。

  • 标签: 心理干预 骨肿瘤疼痛 疗效 焦虑抑郁 生活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在肝癌介入术前实施综合护理干预临床效果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12月间在两院接受介入治疗中、晚期肝癌48患者,实施介入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实施术前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总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通过对观察组实施介入术前综合护理干预,观察组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其护理满意度对照组相比有显著优势,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施介入术前护理干预目的在于使中、晚期肝癌患者在生理、心理、社会适应性上达到最佳状态,使其对治疗充满信心,利于接受和完成治疗过程。本研究提示在介入术前对上述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负面情绪,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加快康复,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肝癌 介入治疗 术前综合护理 并发症 护理服务满意度
  • 简介:回顾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甲乳科2016年及2017年收治2甲状腺未分化癌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复习。2患者术前胸部CT均提示有明显肺转移,行姑息性手术及颈部放化疗后,病情仍进展迅速,再次出现肿瘤,均于4个月内死亡。提示甲状腺未分化癌高度恶性,易侵犯气管、食管以及喉返神经相邻组织,预后差。应手术、放化疗治疗,同时结合患者全身状况及患者意愿综合考虑。阿帕替尼作为一种靶向药物可用于甲状腺未分化癌治疗。

  • 标签: 甲状腺未分化癌 预后 阿帕替尼 放疗 化疗
  • 简介:目的观察黄芩油膏外擦预防长春瑞滨化疗所致化疗性静脉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行单药常春瑞滨化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32为对照组,静脉注射化疗药物前后,将地塞米松5mg加入生理盐水注射液100ml中快速静脉滴注。选择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43使用单药长春瑞滨化疗肺癌患者为试验组,试验组在对照组同样治疗护理基础上,对化疗注射部位局部应用黄芩油膏外擦。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化疗后静脉炎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静脉炎发生率为53.5%(23/43),对照组静脉炎发生率为84.4%(27/32)。试验组静脉炎发生级别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芩油膏能缓解化疗性静脉炎患者患处静脉及周围组织红肿、疼痛症状。涂擦使用方便,价格低廉,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黄芩油膏 静脉炎 长春瑞滨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晚期宫颈癌患者调强放疗中危及器官体积及位置变化对靶区影响。方法选取行图像引导下调强放疗宫颈癌患者16,分别于放疗剂量达9Gy/5f、18Gy/10f、27Gy/15f、36Gy/20f及48.6Gy/27f时用锥束CT(CBCT)扫描,采集CBCT图像,原始治疗计划CT图像配准,分别在CT和CBCT图像中勾画大体肿瘤靶区及危及器官,比较危及器官体积、体积变化率及DICE相似度指数(dice'ssimilaritycoefficient,DSC)。结果放疗0~27分次膀胱、直肠、乙状结肠小肠体积范围分别为88.48~195.49cm3、40.41~42.93cm~3、792.85~907.86cm3、38.49~49.05cm3。膀胱0~27分次体积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其余器官体积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膀胱、直肠、乙状结肠及小肠0~27分次体积变化率和DS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膀胱、直肠体积变化率宫颈靶区、宫体DSC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宫颈癌调强放疗中膀胱、直肠体积位置变化较大,其变化可能影响宫颈靶区、子宫体空间位置。

  • 标签: 子宫肿瘤 调强技术 图像引导下放射治疗 DICE相似度 体积差异法
  • 简介:目的探讨调强放射治疗对不宜手术且其他局部治疗无效原发性大肝癌患者临床疗效及预后生存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74无远处转移原发性大肝癌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调强放射治疗,观察其近期疗效并分析影响患者预后因素。结果74患者中,完全缓解3(4.05%),部分缓解23(31.08%),疾病稳定38(51.35%),疾病进展10(13.51%),客观缓解率为35.14%(26/74),疾病控制率为86.49%(64/74)。74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6.78个月(95%CI:5.21~8.23),中位总生存期(OS)为11.51个月(95%CI:9.83~13.20)。多元逐步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客观缓解率是原发性大肝癌患者PFS独立预后危险因素(P﹤0.05),肿瘤体积比、客观缓解率及肿瘤直径是原发性大肝癌患者OS独立预后危险因素(P﹤0.05)。结论调强放射治疗对于不宜手术且其他局部治疗无效原发性大肝癌患者是一种相对安全、有效治疗方式,且客观缓解率、肿瘤直径及肿瘤体积比均是影响原发性大肝癌患者预后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调强放射治疗 原发性大肝癌患者 临床疗效 预后生存
  • 简介:目的探讨肺腺癌组织中层粘连蛋白-5(LN-5)表达及其与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关系。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57肺腺癌及其配对癌旁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LN-5蛋白表达,同时通过液相芯片技术检测EGFR基因突变状态,分析LN-5表达肺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关系以及EGFR基因突变相关性。结果肺腺癌组织中LN-5蛋白阳性表达率为21.1%(12/57),癌旁组织中为1.7%(1/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GFR敏感突变(E19+E21)发生率为43.9%(25/57),EGFR非敏感突变(野生型+E20)发生率为56.1%(32/57)。LN-5蛋白表达淋巴结转移和EGFR突变有关(P〈0.05),TNM分期无关(P〉0.05)。LN-5表达EGFR突变呈负相关(r=-0.283,P〈0.05)。结论LN-5在肺腺癌组织中表达升高,且其表达EGFR突变状态具有相关性。

  • 标签: 肺腺癌 层粘连蛋白-5(LN-5)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
  • 简介:目的观察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eceptor-interactingproteinkinase3,RIP3)在大鼠脊神经结扎模型中表达,并探讨其是否参与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发生。方法40只大鼠随机分为手术组、生理盐水组、抑制剂组和假手术组,每组10只。手术组、生理盐水组和抑制剂组分别建立腰5脊神经结扎模型,假手术组只做手术,不结扎神经。生理盐水组、抑制剂组分别在建模30min前鞘内注射生理盐水和GSK'872。记录各组大鼠行为学改变机械痛域,采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blot检测各组RIP3表达水平,并通过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factor-α,TNF-α)、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含量。结果手术组、生理盐水组分别抑制剂组、假手术组相比,均有明显行为学改变且机械痛域值明显下降(P〈0.05),RIP3TNF-α、IL-1β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上调(P〈0.001);抑制剂组机械痛域值RIP3含量均小于手术组和生理盐水组(P〈0.05)。结论RIP3在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中表达上调,可能参与神经病理性疼痛发生。

  • 标签: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 神经病理性疼痛 腰5脊神经结扎模型
  • 简介:精准医学是将基因、环境、生活方式因素综合考虑,制订个性化疾病预防治疗策略,其基础核心技术是基因检测。精准医学在疾病预防、疾病筛查、早期诊断和临床治疗方面已有广泛应用。随着技术发展,精准医学面临着基因检测技术升级、基因组数据分析、基因信息如何社会环境因素结合以及医学伦理等方面的挑战。

  • 标签: 精准医学 基因检测 基因组学 功能精准肿瘤学
  • 简介:目的探讨鲍恩病特点,提高其诊疗率。方法收集2010年6月至2017年6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收治并经病理确诊为鲍恩病27患者临床资料,对其临床表现、病理特点、误诊情况进行回顾分析。结果27中,鲍恩病最常见于中老年人,60岁以上者居多,占70.4%。病变可发生于身体各个部位,但多发于躯干和四肢,为单发。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极易与神经性皮炎、湿疹、Paget病疾病相混淆。组织病理学表现为表皮角化过度或角化不全,颗粒层减少,棘层明显增厚,细胞排列紊乱,全层可见异形细胞,真皮浅层有中等密度淋巴细胞浸润,毛囊、皮脂腺导管及毛囊漏斗部外毛根鞘均可受累。误诊11,误诊率为40.7%。结论鲍恩病误诊率较高,应尽早做组织病理检查,以便早期诊断,及时治疗。

  • 标签: 鲍恩病 病因 临床特点 病理学 鉴别诊断
  • 简介:目的研究以骨转移为首发症状胃癌临床特点。方法回顾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陕西省肿瘤医院内一科2013年至2017年胃癌病例,筛选出24以骨转移为首发症状患者,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患者平均年龄61岁;男女比例为2:1;4患者为单发骨转移,20患者为多发骨转移;4患者发病部位为骨盆(髂骨,髋臼),20患者为多发部位转移(脊柱、肋骨和四肢骨);临床表现为骨痛、病理性骨折、肢体肿胀、行走障碍;多数患者(20/24)存在骨以外转移;20患者经ECT确诊骨转移,4经PET/CT确诊;患者治疗以止痛、支持治疗为主,配合姑息性放化疗;患者中位生存期为8月。结论以骨转移为首发症状胃癌较为罕见。一方面,其原发病隐匿而不易确诊,临床表现和诊疗原则也有其自身特点,另一方面,经过积极治疗后预后优于一般胃癌骨转移。

  • 标签: 胃癌 骨转移
  • 简介:目的探讨肢体软组织肉瘤(LSTS)临床特点,并分析影响LSTS患者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70LSTS患者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肿瘤直径、肿瘤位置、病理分期以及手术外科切缘临床资料,并对患者进行随访,分析LSTS患者局部复发和发生全身转移影响因素。结果术后随访期间,70LSTS患者中,局部复发患者为15,局部复发率为21.43%;发生全身转移患者为22,全身转移率为31.43%;初治、广泛切除肿瘤以及外科切缘阴性LSTS患者术后局部复发率和全身转移率低;LSTS患者术后局部复发率和全身转移率随着FNCLCC分级和MSTS分期升高而升高,而与LSTS患者年龄、性别、肿瘤直径、肿瘤位置以及肿瘤深度无关(P﹥0.05)。结论LSTS患者应优先考虑广泛切除治疗,高分期、外科切缘阳性和二次治疗LSTS患者术后应注意局部复发和全身转移情况发生。

  • 标签: 肢体软组织肉瘤 复发 转移
  • 简介:目的探讨微小RNA-3960(miR-3960)在结肠癌组织中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经手术切除结肠癌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40,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miR-3960表达水平,分析miR-3960表达结肠癌临床病理特征(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关系。结果结肠癌组织中miR-3960表达水平为0.462±0.291,低于癌旁组织0.981±0.5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iR-3960表达结肠癌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有关(均P〈0.05),但性别、年龄和肿瘤大小无关(P〉0.05)。结论miR-3960在结肠癌组织中表达下调,且TNM分期、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可能与结肠癌发生、发展有一定关系。

  • 标签: 结肠癌 微小RNA-3960(miR-3960) 临床意义
  • 简介: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BRD4表达情况及临床病理特征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经手术切除77子宫内膜癌组织、62正常内膜组织及43不典型增生组织中BRD4mRNA表达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2015年8月至2017年2月经手术切除53子宫内膜癌组织、31正常内膜组织及34不典型增生组织中BRD4蛋白表达情况,分析BRD4表达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特征关系。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BRD4mRNA水平和蛋白高表达率分别为4.271±1.858和60.4%(32/53),均高于正常内膜组织1.165±0.639和29.0%(9/31)和不典型增生组织1.429±0.696和23.5%(8/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正常内膜组织和不典型增生组织BRD4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RD4mRNA和蛋白表达年龄、病理类型及肌层浸润深度无关(P〉0.05),但FIGO分期和组织学分级均有关(P〈0.05)。其中Ⅱ、Ⅲ期BRD4mRNA水平和蛋白高表达率为4.902±1.793和75.0%(11/17),高于Ⅰ期3.472±1.639和38.1%(8/36);而G2、G3级BRD4mRNA水平和蛋白高表达率为5.148±1.719和78.6%(22/28),高于G1级2.736±0.793和40.0%(10/25),以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BRD4mRNA表达还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子宫内膜癌组织中BRD4高表达,FIGO分期和组织学分级有关,可能成为子宫内膜癌诊断和病情预测新型分子标记物。

  • 标签: 子宫内膜癌 BRD4 临床意义
  • 简介:目的探讨Krüppell样因子4(KLF4)表达食管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关系。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1年6月经病理确诊食管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60,采用免疫组化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分别检测上述组织中KLF4表达情况,分析KLF4表达食管癌临床病理特征(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及预后关系。结果KLF4蛋白表达于细胞质和胞核。食管癌组织中KLF4蛋白阳性表达率和mRNA水平分别为41.7%(25/60)和0.445±0.268,低于癌旁组织80.0%(48/60)和1.162±0.6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LF4表达性别、年龄、吸烟、饮酒和分化程度均无关(P〉0.05),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有关(P〈0.05)。淋巴结转移者KLF4蛋白阳性表达率和mRNA水平分别为21.7%(5/23)和0.289±0.091,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54.1%(20/37)和0.466±0.019;TNMⅢ期KLF4蛋白阳性表达率和mRNA水平分别为21.7%(5/23)和0.263±0.058,均低于Ⅰ期57.1%(4/7)和0.458±0.033及Ⅱ期53.3%(16/30)和0.423±0.064,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食管癌患者中KLF4蛋白阳性表达组中位总生存期(OS)为52.4个月,高于阴性表达组23.2个月;而KLF4mRNA高表达组中位OS为50.1个月,高于低表达组25.5个月,以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分化程度、TNM分期和KLF4表达是影响食管癌患者OS独立因素(P〈0.05)。结论KLF4在食管癌中表达下调并与食管癌发生、发展和预后有关,可作为食管癌预后判断指标及潜在治疗靶点。

  • 标签: 食管癌 Krüppell样因子4(KLF4) 临床意义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甲磺酸阿帕替尼在多线治疗失败晚期结肠癌治疗中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收集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31多线治疗失败晚期结肠癌患者,接受甲磺酸阿帕替尼单药(n=7)或联合化疗(n=24)治疗。阿帕替尼初始剂量为425mg/d,联合化疗药物包括替吉奥、伊立替康或奥沙利铂。采用RECIST1.1版标准和NCICTC3.0版标准分别评价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并观察全组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结果治疗4周后31可评价疗效患者中,获部分缓解(PR)5、稳定(SD)18、进展(PD)8,有效率(RR)为16.1%(5/31),疾病控制率(DCR)为74.2%(23/31)。治疗8周后30可评价疗效患者中,获PR3、SD18、PD9,RR为10.0%(3/30),DCR为70.0%(21/30)。接受阿帕替尼单药或联合化疗近期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1患者中位PFS为3.5个月,不同性别、年龄、肿瘤原发部位、转移部位及是否联合化疗之间P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主要为高血压、蛋白尿、手足综合征、肝功能异常、血液系统毒性和乏力,以1~2级为主。高血压及蛋白尿发生率较高,均为16.1%。结论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多线治疗失败晚期结肠癌近期疗效显著,毒性可控,可作为多线治疗失败晚期结肠癌患者一种有效治疗选择,以期延长患者生存期。

  • 标签: 结肠癌 甲磺酸阿帕替尼 临床疗效 安全性
  • 简介:目的探讨支气管肺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发生乳糜胸并发临床诊治方法。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8年2月江苏大学附属医院胸心外科行支气管肺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发生乳糜胸并发症11患者临床资料。其中424h胸腔引流量250~400ml,予禁油腻食物并予以高蛋白支持;624h胸腔引流量400~700ml,予生长抑素治疗并间隙性夹闭胸腔闭式引流管;124h胸腔引流量700~1200ml,予胸腔灌注金葡素注射液。结果11经保守治疗全部治愈。所有患者拔管后无胸闷、气促、心率加快症状,3d后复查胸片未见明显积液。结论支气管肺癌根治性切除术中行系统淋巴结清扫易损伤胸导管分支及交通淋巴管,引起乳糜胸并发症,采取个体化精准保守治疗,均可治愈。

  • 标签: 支气管肺癌 乳糜胸 临床诊治 手术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索结直肠癌NRAS基因突变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14江南大学附属医院2014年3月至2015年1月收治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石蜡包埋组织标本,采用扩增受阻突变体系检测上述标本NRAS基因第二、三、四外显子突变情况,结合临床病理参数分析该项检测意义。结果:214结直肠癌患者中有8NRAS基因发生突变,NRAS基因突变率3.74%。第二、三外显子均突变四,尚未发现第四号外显子突变。NRAS突变状况在不同性别、分化程度、组织学类型和淋巴结转移情况中尚未观察到明显差异。结直肠癌患者中NRAS基因突变状况与其免疫表型ALK、Ki67、CAM5.2、Her-2无明显相关性。结论:结直肠癌NRAS基因突变较低,主要为第二、三外显子突变。NRAS基因突变状况性别、年龄、分化程度、免疫表型相关性有待进一步证实。

  • 标签: 结直肠癌 NRAS 转移 突变
  • 简介:目的检测Yes相关蛋白(YAP)在肝细胞癌(HCC)组织中表达差异,探讨HCC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关系。方法选取具有完整临床及预后资料98肝切除术后HCC患者石蜡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癌组织癌旁组织中YAP表达差异,回顾性分析YAP表达差异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之间关系。结果肝癌组织中YAP阳性表达率为21.4%(21/98),YAP阴性表达率为78.6%(77/98),YAP高表达率为10.2%(10/98);单因素分析显示,本组HCC患者中位无复发生存期和中位总生存期术前甲胎蛋白(AFP)水平、大血管侵犯或存在瘤栓、YAP表达状态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AFP≥20ng/ml、YAP表达阳性是影响HCC患者术后生存独立危险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YAP阳性组中位无复发生存率和中位总生存率低于YAP阴性组(P﹤0.05)。结论YAPHCC进展及预后有关,YAP可以作为HCC术后预测预后一个新指标。

  • 标签: 肝细胞癌 YAP 免疫组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