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和评价纤维蛋白胶复合平阳霉素栓塞硬化治疗面颈部动静脉畸形临床效果。方法:2012年12月—2016年12月,选择22面颈部动静脉畸形病例,应用纤维蛋白胶复合平阳霉素栓塞硬化技术进行治疗。其中15患者给予单纯经皮穿刺直接注射治疗,2患者除原发灶区经皮穿刺直接注射外,同时行面动脉注射治疗,6患者栓塞硬化治疗完成后,手术切除病变区增厚纤维结缔组织及残余病变。治疗后观察患者生命体征,体格检查、彩色多普勒超声及CT、CTA评价治疗效果。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18个月)。结果:22患者中,男17,女5;年龄19~74岁(平均28岁)。18(81.8%)患者病变消退率大于90%,4(18.2%)病变消退率大于50%。治疗过程中,部分患者出现皮肤发白或青紫色改变,提示组织缺血或回流受阻。1患者额部出现皮肤浅层坏死,局部形成薄痂;2患者出现唇黏膜浅溃疡,均自行愈合。随访发现,3患者病变继续生长。结论:纤维蛋白胶复合平阳霉素栓塞硬化技术用于治疗面颈部动静脉畸形安全、有效,尤其对局限性扩张型动静脉畸形效果较好。

  • 标签: 动静脉畸形 平阳霉素 纤维蛋白胶 硬化治疗 栓塞
  • 简介:患者,男性,63岁,2017年5月因全口牙龈肿痛、咀嚼功能不佳数年就诊于大连市口腔医院特诊科.数年来全口牙龈反复肿痛,上前牙及左上后牙肿痛更为明显,8年前于外院行下颌活动义齿修复.既往无特殊史.颌面部基本对称及无畸形,颞下颌关节区无压痛,关节动度一致,开闭口无弹响,前牙覆盖正常,覆牙合.

  • 标签: 深覆牙合 重度磨耗 腭侧瓷贴面修复
  • 简介:本文从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角度分析了外泌体生物发生、胞内转运释放、胞间作用等过程,以及外泌体在口腔疾病诊断、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探讨外泌体内包含蛋白质、mRNA、miRNA作为潜在口腔疾病诊断标志物临床价值,为后续研究者提供参考。

  • 标签: 外泌体 胞间交流 口腔疾病 胞外囊泡
  • 简介:目的:已有研究表明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RA)患者对牙周炎易感性更高.但独立研究结果仍存在争议。本篇Meta分析目的是综合评价RA和牙周炎关联性。材料和方法:在PubMed和EMBASE进行系统性文献检索。用标准表格提取数据.并计算每项研究优势比(OR)和95%可信区间(CI)。采用固定和随机效应模型估计适宜合并数据。结果:本研究共纳入八项病例一对照研究。各研究纳入范围从104到151.569。RA患者牙周炎患病率为15.5%~100%.而对照组牙周炎患病率为10%~82.1%。在第一组(对照组)和第二组中.异质性分别为38%和11%。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第一组和第二组牙周炎总合并ORs估计值分别为4.68(95%CI:3.11—7.05)和1.28(95%CI:1.24-1.33)。结论:本篇Meta分析表明RA和患牙周炎总体风险增加显著相关。

  • 标签: META分析 类风湿关节炎 牙周炎 系统 RA患者 PUBMED
  • 简介:患者系骨型Ⅰ类,牙型Ⅲ类高角.前牙开[牙合].本病例希望通过右上颌第三磨牙前移关闭右上颌第二磨牙间隙。同时.下颌骨颊棚区种植支抗.整体内收下牙列。难点在于后牙牙根下颌骨舌侧骨壁接触.皮质骨对牙根移动限制作用已经报道。本病例通过释放下颌第二磨牙(即不将其纳入矫治系统).实现了下颌磨牙牙根沿皮质骨界线远移.使骀平面逆时针旋转.进而恢复了牙齿正常咬合关系.改善了患者面型。

  • 标签: 牙齿移动 种植支抗 牙合 骨皮质 下颌第二磨牙 磨牙间隙
  • 简介:医学教育模式是由在校医学教育、毕业后医学教育、继续医学教育组成三段式模式。其中毕业后医学教育阶段是医学教育承上启下中间阶段,是保证医学教育质量重要环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指医学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完成在校医学教育后,在经过认定培训基地接受以提高临床实践能力为主系统性、规范化培训,是毕业后医学教育主要形式。

  • 标签: 临床实践能力 住院医师 鉴别诊断 牙周疾病 教学指导 毕业后医学教育
  • 简介:目的研究个性化舌侧矫治技术应用于成人严重双颌前突,评价所采用数字化排牙,个性化舌侧矫治器、拔牙模式、支抗设计,是否可以满意地改善侧貌美观。方法纳入15严重双颌前突病例,拔除四个第一前磨牙,应用横腭杆和腭部种植支抗,用统一治疗设计进行舌侧矫正。其中14女性,1男性,平均(25.5±3.1)岁,平均疗程(28.9±3.3)个月。治疗前后X线进行传统头影测量,同一坐标系重叠CBCT图像进行3D测量,研究前牙内收,牙槽骨改建,牙长轴,牙弓宽度,面下1/3垂直向改变面部美学有关数据。结果治疗后头影测量结果显示U1-SN减小(-13.2±5.2)°,上下切牙切缘平均内收7.5、6.3mm,上下唇突点平均内收4.0、6.3mm,P〈0.01;上颌突度A点平均内收1.2mm,P〈0.05。CBCT测量结果显示上颌中切牙切缘后移7.1~7.8mm,尖牙牙尖后移6.4~6.6mm,P〈0.05;切牙、尖牙根尖点后移3~4mm,无显著性差异。磨牙0.5~1.0mm近中移动、-0.2~0.6mm垂直向移动以及宽度变化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本研究为成人严重双颌前突个性化舌侧矫正治疗模式和三维力系统提供临床参考数据,能够简单有效地大幅度内收前牙,有满意垂直向和横向控制。

  • 标签: 个性化舌侧矫治器 严重双颌前突 拔牙正畸 种植支抗 三维测量
  • 简介:目的:探讨颞下颌关节(TMJ)疼痛患者感觉和运动功能特征。方法:选择单侧TMJ疼痛患者性别、年龄匹配正常者各20名,测量并比较两组受试者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开口度(OR)、双侧TMJ机械疼痛阈值(MPT)和压力疼痛阈值(PPT)。结果:病人组VAS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病人组开口度显著小于对照组(P<0.001)。患者TMJ疼痛侧MPT、PPT均小于对照组同侧(P<0.05)。病人组TMJ疼痛无痛侧之间MPT及PPT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TMJ疼痛患者对疼痛感觉较敏感,运动功能下降。

  • 标签: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定量感觉测试 疼痛
  • 简介:目的:观察渗氮类金刚石膜应用于纯钛支架义齿后临床效果以及对义齿表面润湿性影响。方法:为8上下牙列均有缺失患者镶配纯钛支架义齿,随机选取每患者上下义齿支架中一个镀制渗氮类金刚石膜,对其临床效果进行评价;采用接触角测定仪测量改性后试件接触角并计算表面自由能。结果:纯钛活动义齿镀制渗氮类金刚石薄膜后,在临床上得到了患者认可;对比未镀膜纯钛义齿,镀膜组义齿在改善色素沉着,颜色变暗和口感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渗氮类金刚石膜表面自由能大于未改性组。结论:纯钛表面经渗氮类金刚石膜修饰后提高了表面润湿性和戴用舒适性。

  • 标签: 纯钛 表面改性 类金刚石膜 润湿性 接触角 表面能
  • 简介:目的:全口义齿患者下颌牙槽嵴低平伴顽固性咬合痛一直是临床医师较难解决问题,本实验使用硅橡胶软衬材料联合义齿稳固剂缓解了全口义齿压痛,提高了患者咀嚼效率及满意度。方法:选取下颌牙槽嵴过窄而致固位不良产生压痛42全口患者,用吸光度法测定患者使用软衬材料联合义齿稳固剂前及使用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咀嚼效率,通过满意度调查表,了解患者对义齿固位、稳定、咀嚼功能、舒适度情况主观评价。结果:使用后患者咀嚼效率明显改善,主观评价也较为理想;3个月时各项指标达高峰,12个月后指标略有下降。结论:硅橡胶软衬材料联合义齿稳固剂可明显提高此类患者义齿固位、稳定效果,并能显著改善患者压痛状况,提高患者咀嚼效能、满意度,提升总义齿配戴者生活质量。

  • 标签: 全口义齿 软衬材料 义齿稳固剂 咀嚼效率
  • 简介:目的:探讨覆[牙合]患者全瓷冠修复采用舌隆突上边缘变异设计合理性。方法:选取36前牙覆[牙合]患者60颗上前牙进行氧化锆全瓷冠修复,修复体舌侧边缘位于舌隆突上,6个月后根据改良USPHS标准复查全瓷冠。结果:全瓷冠修复后6个月,96.67%全瓷冠在全冠完整性、边缘密合、边缘着色、颜色、外形、继发龋、牙龈指标达到A级计分。结论:覆[牙合]患者上前牙全瓷冠舌隆突上边缘变异设计符合临床要求。

  • 标签: 深覆[牙合] 全瓷冠 变异设计
  • 简介:目的评价微创拔除较为困难上颌埋伏阻生第三磨牙临床效果。方法2012年1月至2017年3月期间就诊广州市海珠区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诊断为上颌埋伏阻生第三磨牙共计78,排除拔牙禁忌证,锥形束CT(CBCT)检查评估患牙位置毗邻重要解剖结构位置关系,利用微创拔牙器械方法拔除患牙。术后1周评估微创拔牙方法效果及其并发症发生率。结果78微创拔牙手术时间为3~45min,平均13min。手术期间患者感觉无明显不适,微创拔牙术后不良反应较低,78均未出现严重并发情况。结论微创拔牙在拔除较为困难上颌埋伏阻生第三磨牙中具有一定优势,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阻生 磨牙 第三 上颌骨 拔牙 微创性 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并发症
  • 简介:趋化因子是一类能诱导免疫细胞向特定组织部位浸润和集聚细胞因子,其功能行使由趋化因子受体介导,上皮细胞是分泌趋化因子主要细胞之一。上皮细胞相关趋化因子及受体相互作用参与了口腔黏膜疾病炎症发生发展,可促使某些口腔慢性炎性疾病向鳞癌转变。

  • 标签: 趋化因子 趋化因子受体 上皮细胞 口腔黏膜疾病
  • 简介:神经及精神疾病人群临床症状和体征会干扰此类患者拔牙操作正常进行;此外,拔牙过程也可能加重患者神经及精神疾病临床症状,且围手术期用药亦可能对神经及精神疾病治疗所用药物造成影响。文章针对神经及精神疾病人群拔牙可能出现风险及其预防和处理进行阐述,以期为口腔医生在临床工作中能够对此类患者安全、顺利地实施牙拔除术提供参考。

  • 标签: 神经疾病 精神疾病 拔牙 预防
  • 简介:目的:评价并比较3shapeTrios口内印模技术传统硅橡胶印模技术在全瓷高嵌体修复中临床效果。方法:将需行全瓷高嵌体修复80颗患牙随机分为直接组和间接组(40颗/组)。直接组采用3shapeTrios口内扫描仪采集数字化模型,间接组采用硅橡胶印模翻制石膏模型后,再从石膏模型上制取光学模型,分别记录取模时间、患者舒适度。修复体试戴时记录修复体调改时间,修复完成后2个月采用改良美国公共卫生署(USPHS)标准对修复体进行评价。结果:直接组取模时间和修复体调改时间显著短于间接组(P〈0.05);取模时患者舒适度显著优于间接组(P〈0.05);制作修复体边缘适合性及颜色显著优于间接组(P〈0.05);两组间修复体外形和质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传统硅橡胶印模相比较,3shapeTrios口内印模技术在全瓷高嵌体临床应用中效果更佳,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3shape TRIOS 硅橡胶 印模 高嵌体
  • 简介:目的应用种植同期结合引导性骨再生(guidedboneregeneration,GBR)技术及不同软组织处理方式修复缺失单颗上颌中切牙,评价其软硬组织增量效果。方法纳入于2013—2014年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牙周科因单颗上颌中切牙缺失而接受种植治疗患者6。所有患者在种植同期行GBR,并接受不同软组织处理方式。最终修复7~24个月后,记录患者上颌前牙区牙周状况,通过影像学检查定量测量种植体唇侧骨高度及骨壁厚度,利用标准化临床照片,定量测量种植体对照牙牙龈顶点位置关系,以及种植体近远中龈乳头高度和充满程度,并应用粉色美学评分(pinkestheticscore,PES)评价美学效果。结果所有种植体在复查时均处于健康稳定牙周状态。5颗种植体在复查时可观察到垂直向及水平向骨增量,种植体唇侧中央肩台根方2、4、6mm处平均骨壁厚度分别为(1.7±1.1)mm、(2.3±1.1)mm、(2.2±1.3)mm。种植体牙龈顶点相比对照牙(同颌对侧中切牙)平均更偏向远中(1.0±0.6)mm,偏向根方(0.4±0.8)mm;远中龈乳头平均高度(2.8±0.5)mm和充满程度(76.9±19.2)%低于近中龈乳头[(4.2±0.7)mm,(89.8±11.1)%],平均PES为(11.5±1.4)分。结论对于缺牙区存在软硬组织缺损患者,上颌中切牙种植同期结合GBR及不同软组织处理方式,可获得较为充足骨增量效果对照牙相对协调软组织形态,一定程度上改善美学效果

  • 标签: 种植 美学 引导性骨再生 软组织增量
  • 简介:目的:评价氧化锆髓腔固位冠修复老年患者短冠磨牙临床效果。方法:选取39老年患者40颗伴牙体缺损短冠磨牙,经过完善根管治疗后,分别制作氧化锆髓腔固位冠(A组)和钴铬合金髓腔固位冠(B组),在修复完成后1周、1年、2年、3年及5年随访,参考改良美国公共卫生署(USPHS)标准对修复体进行评估,采用SPSS16.0软件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组在修复1年及2年后,1患牙出现边缘密合性欠佳,1患牙出现邻接略松及轻微牙周反应;修复3年后,1患牙出现边缘密合性欠佳,2患牙出现邻接略松及轻微牙周反应;修复5年后,2患牙出现边缘密合性欠佳,3患牙出现邻接略松,1患牙出现邻接过松(需要重新制作修复体);在所观察期限内,均未出现冠折裂、脱落及牙折现象。B组在修复1年及2年后,1患牙出现边缘密合性欠佳,2患牙出现邻接略松及轻微牙周反应;修复3年后,2患牙出现边缘密合性欠佳,2患牙出现邻接略松及轻微牙周反应;修复5年后,3患牙出现边缘密合性欠佳,2患牙出现邻接略松,1患牙出现邻接过松(需要重新制作修复体);1患牙出现牙折。A组B组数据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氧化锆髓腔固位冠修复老年患者根管治疗后短冠磨牙是一种简便易行、效果良好方法。

  • 标签: 老年 髓腔固位冠 氧化锆 临床评价
  • 简介:口腔多数疾病是在以细菌为主多种炎症因子作用下发生,炎症因子引发宿主天然免疫反应,最终导致机体破坏。口腔内不同组织炎症是复杂且多因素参与,许多系统性疾病相互关联并相互影响。Toll样受体(Toll-likereceptor,TLRs)作为一类病原体模式识别受体,能够识别病原模式相关分子并启动固有免疫应答。研究显示,TLRs在多种口腔疾病中起重要调控作用,本文TLRs口腔疾病相关性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TOLL样受体 口腔疾病 炎症反应 固有免疫
  • 简介:甲状舌管囊肿是指在胚胎早期甲状腺发育过程中甲状舌管上皮退化不全而遗留在颈部形成先天性囊肿。甲状舌管囊肿发生男女性别之比为2∶1,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30岁以下青少年多见。该囊肿可发生于颈前正中舌盲孔至胸骨切迹之间任何部位,以舌骨体上下最常见,多位于颈中线处,有时可偏向一侧[1]。囊内容物为清亮黏液样物质,如继发感染可为脓性或粘液脓性。2017年6月我科收治1大型舌根部肿物患者,术后病理诊断为甲状舌管囊肿。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62岁,咽部不适20年,1个月前出现进食困难前来就诊。

  • 标签: 甲状舌管囊肿 MRI CT引导下穿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