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1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对老年卧床患者实施物理护理干预预防下肢静脉(DeepVeinThrombosis,DVT)效果进行探析。方法:以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在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治疗104卧床老年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通过数字表法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对照组实施常规预防护理干预,观察组同时应用物理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DVT发生情况,并测定护理前后患者大、小腿间周径差。结果:观察组DVT发生率为5.4%,对照组为13.9%,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护理前,2组患者大、小腿周径差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比较,护理后2组患者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日间功能、睡眠障碍评分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者各项PSQ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卧床老年患者进行物理护理干预,能有效预防和减少DVT发生,改善患者睡眠质量,保障患者治疗安全

  • 标签: 物理干预 卧床 老年患者 下肢静脉血栓
  • 简介:目的:分析小儿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采取整体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兖矿集团公司总医院收治小儿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儿100作为研究对象,结合护理方式差异分为甲组和乙组,分别采用是常规性护理和整体护理措施,护理后对效果进行分析。结果:乙组和甲组总有效率分别是94%和72%。对2组患者不良反应率分析,乙组和甲组不良反应率分别是8%和20%。乙组和甲组家属对护理方式满意率分析,分别是70%和90%,乙组整体效果突出。结论:对小儿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采用整体护理措施,优势明显,能减少并发症,提升整体优势,因此值得推广。

  • 标签: 阻塞性睡眠性 呼吸暂停综合征 整体护理 效果分析
  • 简介:目的:讨论护理干预改善肾结石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睡眠质量中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1月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肾结石手术患者80,采用简单随机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40。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护理干预,对2组患者(术后疼痛、SAS评分、睡眠效率、术后并发症)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SAS评分、睡眠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7.5%,明显低于对照组37.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在改善肾结石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睡眠质量中有良好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本院进行推广。

  • 标签: 护理干预 肾结石 术后疼痛 睡眠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侧窦(横窦-乙状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LSDAVF)血管内栓塞治疗方法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16年6月血管内栓塞治疗10LADAVF临床资料,经右侧股动脉-颈外动脉-脑膜中动脉Onyx胶栓塞8,经左侧股静脉-下腔静脉-颈内静脉球囊保护下Onyx胶栓塞2。结果术后即刻造影完全栓塞8,大部分栓塞2,未出现并发症。术后随访6个月~2年,8无加重及复发,2异位复发。结论血管内栓塞治疗LSDAVF是一种相对安全、简单、有效治疗方法,必要时需配合静脉窦球囊保护下进行;闭塞瘘口同时闭塞部分无功能静脉窦存在短期内异位复发可能

  • 标签: 硬脑膜动静脉瘘 侧窦区 血管内栓塞 异位复发
  • 简介: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胃癌患者睡眠质量和生命质量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收治胃癌患者69纳入研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并按照患者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n=35)和观察组(n=34),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分别研究2组患者睡眠质量评分和生命质量评分。结果: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睡眠质量评分和生命质量评分更好(P〈0.05)。结论:采用心理护理对胃癌患者开展有效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睡眠质量评分和生命质量评分,值得采纳。

  • 标签: 心理护理 胃癌 睡眠质量 生命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护理干预措施对食管癌患者术后睡眠质量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7年12月福建省龙岩市第二医院收治食管癌患者术后患者300,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护理组和优化睡眠护理组,每组150。常规护理干预组采用遵医护理,优化睡眠护理干预组采用优化睡眠质量服务措施。比较2组满意度;日均睡眠时间、术后住院日数;护理前后睡眠质量指标以及免疫功能指标;食管癌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优化睡眠护理干预组满意程度、睡眠质量指标以及免疫功能指标、日均睡眠时间、术后住院日数、食管癌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常规护理干预组比较更有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癌术后患者实施优化睡眠质量服务措施效果确切。

  • 标签: 护理干预 食管癌患者 术后睡眠质量 效果评价
  • 简介:目的:分析甲状腺手术患者应用围术期护理干预对其术后疼痛和睡眠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收治甲状腺手术患者90,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围术期护理干预,观察2组术后疼痛情况和睡眠质量。结果:观察组术后1h、24h和48hVAS评分为(4.6±0.6)分、(3.0±0.5)分和(1.6±0.4)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照组PSQI总分及各项目评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6%,对照组为77.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手术患者实施围术期护理干预,可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可加强应用。

  • 标签: 围术期护理 术后疼痛 甲状腺手术 睡眠质量 影响
  • 简介:目的:探析慢阻肺患者雾化吸入治疗中实施护理干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8年1月安溪县医院收治慢阻肺患者82为研究对象,按照投硬币法分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41。2组患者均给予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统计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数据分别为97.6%、8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阻肺患者雾化吸入治疗中实施护理干预临床效果更加确切,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推广。

  • 标签: 慢阻肺 雾化吸入 护理干预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分析循证护理干预对慢性肾炎患者睡眠以及生命质量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收治慢性肾炎患者84为研究对象,以2017年8月份为界限,之前治疗42患者为循证护理组(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循证护理干预),之后治疗42患者为对照组(仅接受一般常规护理),分析护理影响和作用。结果:循证护理组患者入睡潜伏期时间以及觉醒次数均要少于对照组患者,总睡眠时间多于对照组且循证护理组患者生命质量总体评分情况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肾炎患者治疗期间给予循证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护理,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同时,使患者生命质量水平得到极大提升。

  • 标签: 循证护理 慢性肾炎 睡眠质量 生命质量 护理效果
  • 简介:目的:探析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活动功能、生命质量及睡眠质量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9月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医院收治脑卒中偏瘫患者180,按照住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90。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基于常规护理再予以早期康复护理。对比分析2组患者在实施护理前后肢体功能恢复情况以及生命质量情况。结果:2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前ADL评分、Fuel-Meyer评分及PSQ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护理干预后观察组ADL评分Fuel-Meyer评分结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护理干预后观察组PSQ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能够有效增强治疗效果、加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现存生活状态质量,在临床中具有应用意义。

  • 标签: 早期康复护理 脑卒中偏瘫 生命质量 肢体功能
  • 简介:目的:探究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生命质量和睡眠状态影响,旨在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脑卒中后抑郁患者82,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n=43)和对照组(n=39),其中观察组接受心理干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比较2组患者4周后抑郁水平(HAMD)、睡眠质量(PSQI)以及生命质量(SS-QOL)水平。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比较,抑郁情绪控制良好,观察组患者HAMD评分干预前为(58.63±4.17)分,干预后为(36.97±5.68)分,对照组患者HAMD评分干预前为(57.65±5.04)分,干预后为(42.31±5.43)分;观察组患者睡眠质量水平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入睡时间(1.01±0.45)分,睡眠质量(1.05±0.47)分,睡眠效率(0.52±0.17)分,总分(2.58±0.77)分,对照组患者入睡时间(1.52±0.47)分,睡眠质量(1.31±0.38)分,睡眠效率(0.71±0.20)分,总分(3.13±0.81)分;观察组患者SS-QOL评分较高,其中家庭角色评分(3.58±0.34)分,社会角色(3.41±0.27)分,自理能力(3.91±0.31)分,思维(3.73±0.33)分,总分(15.67±1.03)分,对照组患者家庭角色评分(2.91±0.33)分,社会角色(2.87±0.30)分,自理能力(3.02±0.22)分,思维(2.93±0.29)分,总分(12.03±0.96)分。结论:抑郁状态是影响脑卒中患者生命质量水平重要因素,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脑卒中抑郁患者负面情绪,提高其生质量水平,临床上值得推广。

  • 标签: 心理干预 脑卒中 抑郁 生命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手术切除非Galen静脉脑动静脉瘘(non-galenicarteriovenousfistulas,NGAVF)技巧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显微手术治疗NGAVF患儿临床资料。结果3患儿均切断供血动脉及回流静脉,切除扩张静脉球;消除了颅内出血风险,解除了病变占位效应。3患儿术后均恢复良好。结论显微手术切除是治疗NGAVF有效方法,可以取得很好疗效。术中需精细操作,遵循以下原则:先切断供血动脉,然后切断回流静脉,最后去除球样扩张静脉

  • 标签: 非Galen静脉脑动静脉瘘 显微手术
  • 简介:目的:研究心理护理联合认知行为干预改善老年疗养干部睡眠障碍效果。方法:选取2015—2018年选取联勤保障部队桂林联勤保障中心桂林疗养院收治老年睡眠障碍疗养干部80,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40,给予观察组疗养干部心理护理以及认知行为干预,给予对照组疗养干部心理护理,观察2组疗养干部临床睡眠指标(睡眠时间、觉醒时间、觉醒次数、睡眠维持率)、心理状况(焦虑、抑郁)、睡眠质量评分、睡眠质量各因子评分(睡眠质量、睡眠效率、睡眠时间、睡眠障碍、催眠药物)。结果:观察组心理状况、睡眠指标、睡眠质量各因子评分优于对照组,睡眠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联合认知行为干预改善老年疗养干部睡眠障碍效果显著,疗养干部睡眠质量评分较高,心理状态恢复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心理护理 认知行为干预 老年 睡眠障碍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在肺结核患者治疗过程中给予护理干预,分析探讨对其心理状态和睡眠质量影响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丹阳市人民医院收治肺结核患者200,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实行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心理状态和睡眠质量。结果:在护理后,观察组心理状态和睡眠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肺结核患者,在其治疗过程中给予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改善患者生活,值得临床上推广运用。

  • 标签: 肺结核 护理干预 心理状态 睡眠质量
  • 简介: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早产低体重儿喂养不耐受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我院收治早产低体重儿64,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分别采用常规性护理和综合性护理干预,护理后对效果进行分析。结果:2组患者胃管留置时间、恢复出生时体重时间、肠道营养达标时间、睡眠恢复正常时间比较,观察组各项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2组患者喂养不耐受性和呼吸暂停进行比较,观察组的人数少于对照组。2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优势突出。结论:对早产低体重儿患者给予综合性护理措施,能解决喂养不耐受性,促进睡眠恢复正常,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早产低体重儿 综合护理 喂养不耐受 睡眠 效果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cavernoussinusduralarteriovenousfistula,CSDAVF)临床特点及介入栓塞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东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外科2008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23行介入栓塞治疗CSDAVF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行DSA检查明确诊断并了解瘘口部位、大小、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23患者中5经动脉入路栓塞治疗,主要针对Barrow分型C型患者;19静脉入路栓塞治疗,针对Barrow分型B型、C型或D型患者。结果5经动脉入路栓塞治疗患者中3使用Onxy胶栓塞,其中1治愈,瘘口完全消失,2好转,瘘口部分残留,因部分供血动脉纤细扭曲,栓塞风险高,遂未完全栓塞;另外2使用Onxy胶联合弹簧圈栓塞,均治愈,瘘口完全消失。5经动脉入路栓塞治疗患者术后均无明显并发症,症状较术前有不同程度好转。5患者中2术后长期随访,3个月~3年,定期复查DSA。其中1完全栓塞患者无复发,1部分栓塞患者瘘口仍有残留,较出院时无明显变化。18静脉入路栓塞治疗患者中9使用Onxy胶栓塞,9使用Onxy胶联合弹簧圈栓塞,均治愈,瘘口完全消失,术后均无明显并发症,症状较术前有不同程度好转。其中12术后长期随访,3个月~3年,定期复查DSA无复发。结论介入栓塞是治疗CSDAVF首选方法,静脉入路使用Onxy胶联合弹簧圈栓塞具有适应证广、栓塞完全特点,是治疗CSDAVF有效方法。

  • 标签: 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 临床特点 介入栓塞治疗
  • 简介:目的:探究将心理护理应用于神经症失眠患者护理工作中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8月至2017年10月威海市立医院收治神经症失眠患者80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日期单双号作为随机分组方案,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中均包含40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而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精神状态改善状况和睡眠质量。结果:实验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生命质量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更优,并且观察组患者睡眠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观察组患者失眠症状改善更优。各数据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上所述,将心理护理干预应用于神经症失眠患者护理工作中,改善患者失眠状态,患者失眠症状改善后,其身体机能也能够得到一定改善,能够提升患者生命质量具有十分积极临床应用意义,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神经症失眠患者 心理护理 护理干预
  • 简介:目的:分析ICU患者失眠相关影响因素,并研究和总结对应干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本院纳入治疗ICU患者80,调查患者失眠相关影响因素,并按照计算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观察组予以干预护理措施,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措施,统计2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失眠状况。结果:80ICU患者中有97.50%失眠,失眠相关影响因素主要有心理因素(100.00%)、疾病因素(51.28%)、环境因素(41.03%)、药物因素(15.38%);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后失眠例数(14),少于对照组患者例数(3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ICU患者失眠影响因素主要包含心理因素、疾病因素、环境因素、药物因素,予以干预护理措施后可以明显改善失眠状况。

  • 标签: ICU 失眠 影响因素 干预性护理
  • 简介:本文总结了失眠综合干预进展概况,综合干预治疗失眠有效率高,兼顾短期和长期疗效,对患者综合获益多;总结了现有综合干预模式特点;提出了在干预技术、干预可行性、组织建设医疗人员培养、综合干预交互作用、赋能教育等方面的研究和创新还有待进一步开展。

  • 标签: 失眠 综合干预 食疗 身心结合 赋能教育
  • 简介:目的探讨外科手术治疗颈静脉孔区神经鞘瘤(jugularforamenschwannomas,JFS)入路选择及术中神经保护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2静脉孔区神经鞘瘤病人临床资料。根据颈静脉孔区神经鞘瘤分型,6A型肿瘤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2B型肿瘤采取枕下经颈静脉突入路,1C型肿瘤采用颈侧入路,4C型和9D型肿瘤采取髁旁-颈外侧入路。结果肿瘤全切除20,次全切除2。术后新发吞咽困难2,吞咽困难较术前加重5;术后新发声音嘶哑3,声音嘶哑较前加重1;新发舌肌萎缩、伸舌偏斜1;面瘫加重2;无新发面瘫及听力下降、颅内出血、围手术期死亡病例。随访3-48个月,耳鸣、听力下降较术前改善12,吞咽功能、声音嘶哑较术前改善各7,面神经功能恢复正常3。无肿瘤复发、进展及死亡病例。结论根据颈静脉孔区神经鞘瘤累及范围,应用微创理念精确磨除骨质,选择恰当手术入路到达病变区域,可以在全切除肿瘤同时减少创伤,保护脑神经。

  • 标签: 神经鞘瘤 颈静脉孔 入路 髁旁-颈外侧 入路 枕下乙状窦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