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热灌注化疗(IPHC)治疗晚期卵巢上皮性肿瘤(OET)疗效及对预后影响。方法收集90例晚期OET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卵巢癌细胞减灭术。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2)观察组(n=48),对照组患者术后接受静脉化疗,观察组患者术后接受静脉化疗IPHC。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各次(第1次、第2次、第3次、第4次)化疗后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治疗后腹腔积液控制情况。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比较两组患者3年无进展生存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血清CA125水平均于化疗后逐渐降低,时间组别间存在交互效应(P﹤0.05)。术前第4次化疗后,两组患者血清CA125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次、第2次第3次化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CA125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3级以上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肝肾功能不全、周围神经损伤发生率及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腹腔积液控制总有效率为93.75%,高于对照组7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3年无进展生存率为43.8%,高于对照组2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PHC对晚期OET患者腹腔积液控制满意,可延长患者无进展生存时间,且不增加化疗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腹腔热灌注化疗 卵巢上皮性肿瘤 疗效 预后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氟达拉滨+阿糖胞苷+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FLAG)米托蒽醌+依托泊苷+阿糖胞苷(MEA)方案治疗难治复发性急性髓系白血病(RRAML)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Library、WebofScience、VIP、WanFangData、CNKI、CBM等数据库发表关于FLAGMEA方案治疗RRAML随机对照试验(RCT)。由两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6个研究,299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FLAG方案MEA方案治疗RRAML时,两者CR[RR=1.49,95%CI(0.92,2.43),P=0.11]及PR[RR=1.38,95%CI(0.82,2.32),P=0.23]无明显差异,但FLAG方案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MEA方案治疗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98,95%CI(1.21,3.24),P=0.006],其真菌感染率亦高于MEA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2.17,95%CI(1.09,4.31),P=0.03]。结论:FLAG方案治疗RRAML总有效率高于MEA方案,但其真菌感染率亦高。受纳入研究数量及质量限制,本系统评价结论仍需进一步开展更多大样本、严格设计随机对照试验加以验证。

  • 标签: FLAG MEA 难治复发性急性髓系白血病 META分析 系统评价 随机对照试验
  • 简介:直肠癌是一种常见消化道恶性肿瘤。目前直肠癌治疗方法很多,包括手术、放疗、化疗及靶向治疗等,但根治性手术切除依然是直肠癌治疗首选方案。直肠癌外科手术方式经历了萌芽、成熟、注重保护功能、器械改进、理念革新、微创化、多学科诊疗过程,一直在不断地发展、完善。随着临床医学、临床流行病学、现代信息学、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组织工程、干细胞技术以及远程通讯、人工智能、激光手术器械、神经定位导航系统等生物工程学发展,直肠癌手术必将从以往毁损性切除、修复,进入重建、再生医学阶段。手术方式创新也向人性化、个体化、微创化、精准化方向发展,手术方式发展也只有在满足患者个人生活更大目标时才具有合理性。

  • 标签: 直肠癌 外科手术 发展
  • 简介:一稿两投(一稿多投)是指同样文稿或实质性内容相同文稿投寄给两个或两个以上媒体重复发表是指同样文稿或实质性内容相同文稿在两个或两个以上期刊(无论是印刷版期刊还是电子期刊)发表。本刊不接受一稿两投或重复发表论文,读者在这些期刊上所阅读论文基本上都是原始、首发,除非声明是按作者编辑意图重新发表

  • 标签: 一稿两投 复发 电子期刊 一稿多投 文稿 论文
  • 简介:目的分析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软组织肉瘤(STS)临床疗效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一线及以上化疗失败晚期STS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口服阿帕替尼250mg/d、425mg/d或500mg/d,持续用药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不良反应,分析STS患者近远期临床疗效。结果31例晚期STS患者客观有效率(ORR)为16.1%,疾病控制率(DCR)为77.4%,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为4.6个月(95%CI:1.5~12.0),12周疾病无进展率为64.5%,中位总生存时间(OS)为8.0个月(95%CI:3.0~12.0)。常见1~2级不良反应为高血压、蛋白尿、手足综合征、白细胞减少、口腔溃疡出血。3级非血液学不良反应为出血、蛋白尿和声音嘶哑。结论阿帕替尼治疗一线及以上化疗失败晚期STS患者,有一定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可耐受。

  • 标签: 软组织肉瘤 阿帕替尼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目的探讨存活蛋白(survivin)Ki-67在喉癌患者中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特征关系。方法收集喉癌组织标本120例及癌旁组织标本5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喉癌组织癌旁组织中survivinKi-67蛋白表达情况,分析喉癌组织中survivinKi-67蛋白表达与临床特征关系。结果喉癌组织中survivinKi-67蛋白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1)。不同年龄、性别、分化程度喉癌患者喉癌组织中survivinKi-67蛋白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NM分期为Ⅲ~Ⅳ期、有淋巴结转移喉癌患者喉癌组织中survivinKi-67蛋白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TNM分期为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survivinKi-67蛋白在喉癌组织中高表达,并且与喉癌发生发展关系密切。

  • 标签: SURVIVIN KI-67 喉癌 临床特征
  • 简介:目的探讨过表达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剂1A(P21)基因对甲状腺癌细胞增殖、凋亡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人甲状腺癌细胞SW579分为对照组(未转染)、PCLneo-HK组(转染空载体)PCLneo-P21组(转染真核过表达载体)。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力;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凋亡情况;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检测细胞中P21、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表达水平。结果PCLneo-P21组SW579细胞中P21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CLneo-P21组SW579细胞增殖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CLneo-P21组SW579细胞中Bcl-2、cyclinD1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BAX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过表达P21基因可以通过影响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表达抑制甲状腺癌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

  • 标签: P21 甲状腺癌 增殖 凋亡 细胞周期蛋白D1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对甲状腺恶性结节中钙化特征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80例甲状腺恶性结节患者病历资料,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患者钙化病灶检出情况及钙化病灶特征进行比较。结果甲状腺恶性结节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钙化病灶检出率分别为46.25%、1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甲状腺恶性结节患者Ⅰ型钙化病灶所占比例明显高于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Ⅲ型钙化病灶所占比例明显低于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甲状腺恶性结节患者Ⅱ型钙化病灶所占比例与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恶性结节钙化病灶检出率较高,且主要为Ⅰ型钙化病灶,该特征有助于临床超声检查对甲状腺结节进行鉴别诊断。

  • 标签: 甲状腺癌 钙化 超声 良性结节
  • 简介:目的研究长链非编码RNA(lncRNA)LINC00152通过调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对血管瘤内皮细胞(HemEC)在体外生长、增殖、迁移侵袭影响。方法采用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不同组织中LINC00152表达情况,采用EdU技术检测细胞增殖情况,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采用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侵袭能力,应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LINC00152作用靶点,通过双荧光素报告基因实验验证LINC00152与miRNA-200c-5pmiRNA-195-5p相互作用,通过qRT-PCR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blot)检测VEGFR2mRNA蛋白表达水平,通过SKLB1002miRNA-200c-5pagomir及miRNA-195-5pagomir处理后,采用同样方法检测LINC00152对HemEC增殖、迁移侵袭影响。结果qRT-PCR检测结果显示,LINC00152在血管瘤增生期组织血管瘤退化期组织中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皮肤组织(P﹤0.01)。与sh-NC组相比,sh-Linc1组sh-Linc2组细胞中LINC00152相对表达量均降低(P﹤0.05)。与OE-NC组相比,OE-Linc1组OE-Linc2组细胞中LINC00152相对表达量均明显升高(P﹤0.01)。OE-Linc1组OELinc2组细胞侵袭迁移比例均明显高于OE-NC组(P﹤0.01)。与癌旁正常皮肤组织相比,血管瘤增生期组织中VEGFR2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NC组相比,miRNA-200c-5p组、miRNA-195-5p组SKLB1002组细胞在72h时光密度值均降低(P﹤0.05)。与NC组相比,miRNA-200c-5p组、miRNA-195-5p组SKLB1002组HemEC在体外迁移侵袭能力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LINC00152可通过调节VEGFR2促进HemEC增殖、迁移侵袭,其作用机制可能与LINC00152竞争性结合miRNA,从而提高VEGFR2表达水平有关。

  • 标签: 长链非编码RNA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 血管瘤内皮细胞 LINC00152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常规开腹胃癌根治术对患者免疫指标及微转移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胃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行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35例患者为观察组,行常规开腹胃癌根治术35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外周血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补体C3、补体C4水平变化情况,以及腹腔引流液中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和腹腔冲洗液中癌胚抗原(CEA)、多巴脱羧酶(DDC)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术后即刻,两组患者外周血中IgG、IgA、IgM、C3及C4水平均降至最低,术后1天、3天均开始呈现逐渐升高趋势,至术后7天均接近术前水平。两组患者C3水平在组间、不同时点间、组间·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IgG、IgA、IgM、C4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天,两组患者腹腔引流液中IL-10水平均高于术后即刻,且至术后1天达最高水平,术后2天及3天逐渐降低。术后,两组患者腹腔引流液中IL-10水平在组间、不同时间点、组间·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手术结束时腹腔冲洗液中CEA、DDC水平均高于本组手术开始时(P﹤0.05)。手术结束时,观察组患者CEA、DD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对患者免疫功能影响较小,微转移相关指标较低,较常规开腹胃癌根治术具有优势。

  • 标签: 腹腔镜 胃癌根治术 微转移 免疫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Ⅰ期肺癌术后复发转移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宁波市第二医院接受手术治疗并定期复查251例Ⅰ期肺癌患者病历资料,对术后复发转移因素进行分析。结果251例患者中局部复发与远处转移47例,复发转移率18.7%;中位随访时间43.1(9.5~97.2)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性别、年龄、病理类型、分化程度、是否化疗、肿瘤最大径、胸膜侵犯及脉管癌栓术后复发转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清扫淋巴结个数(≤15个>15个)以及不同术前血清CEA浓度(>5ng/ml≤5ng/ml)术后复发转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清扫淋巴结≤15个及术前血清CEA浓度>5ng/ml为肺癌术后复发转移高危因素。结论术前血清CEA浓度>5ng/ml及清扫淋巴结≤15个患者,术后应积极随访。

  • 标签: 肺肿瘤 非小细胞肺 早期 手术 复发 肿瘤转移
  • 简介:目的:探讨塔斯品碱衍生物TPD7对乳腺癌细胞MCF-7ZR-75-30细胞迁移侵袭影响,阐明TPD7抑制细胞迁移侵袭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细胞划痕法、Transwell小室侵袭法检测MCF-7ZR-75-30细胞迁移侵袭。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MMP9、β-catenin及c-Myc蛋白表达。RT-PCR法检测β-catenin及c-MycmRNA表达。结果:TPD7对MCF-7细胞ZR-75-30细胞迁移侵袭均有显著抑制作用,且下调MMP9、β-catenin、c-Myc蛋白表达mRNA表达,呈剂量依赖性。结论:TPD7抑制乳腺癌MCF-7ZR-75-30细胞迁移侵袭,可能是通过Wnt信号通路抑制上皮-间质转化。

  • 标签: TPD7 细胞迁移 细胞侵袭 乳腺癌
  • 简介:目的探讨微小RNA-148a-3p(miR-148a-3p)对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酶激酶9(MAP3K9)靶向调控作用及对胃癌细胞增殖凋亡影响。方法向对数生长期胃癌细胞株MGC-803转染miR-148a-3p模拟物(mimics组)阴性对照(NC组),以未转染MGC-803细胞为对照组;采用实时定量PCR(QPCR)检测各组miR-148a-3p水平以评价转染效率,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情况,分别采用QPCRWesternblotting检测Bcl-2、Bax、caspase-3及MAP3K9mRNA蛋白水平,同时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miR-148a-3p与MAP3K9靶向作用关系。结果QPCR结果显示,对照组、NC组mimics组miR-148a-3p水平分别为1.021±0.123、1.087±0.1962.854±0.368,与对照组NC组比较,mimics组miR-148a-3p水平升高(P<0.05)。mimics组MGC-803细胞增殖活力较其余两组减弱(P<0.05)。mimics组MGC-803细胞凋亡率为(15.2±1.6)%,高于对照组(3.5±0.9%)%NC组(4.5±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NC组比较,mimics组MAP3K9Bcl-2mRNA蛋白水平均下调,而Baxcaspase-3mRNA蛋白水平均上调(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证实MAP3K9是miR-148a-3p直接作用靶点。结论MiR-148a-3p可抑制胃癌细胞MGC-803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可能通过靶向MAP3K9来发挥抑癌作用,调控miR-148a-3p/MAP3K9轴在胃癌防治中有一定应用前景。

  • 标签: 胃癌 微小RNA-148a-3p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酶激酶9 增殖 凋亡
  • 简介:目的探讨miR-21通过靶向作用自噬相关靶基因5(Atg5)调控非小细胞肺癌(NSCLC)自噬作用机制及其在A549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中作用。方法无义核酸序列NC(NC组)、miR-21模拟物(miR-21mimics组)、miR-21抑制物(miR-21抑制组)分别转染A549细胞,CCK-8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miR-21Atg5之间靶向关系。Westernblotting检测LC3B-II、p62Atg5蛋白表达。结果与NC组比较,miR-21mimics组细胞增殖、迁移、侵袭能力均上调,miR-21抑制组细胞增殖、迁移、侵袭能力均下调(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结果显示,miR-21显著抑制野生型Atg53'-UTR质粒转染细胞荧光素酶活性(P<0.05),但对突变型Atg53'-UTR基因报告质粒与miR-21mimics共转染之后,并未对荧光素酶活性产生影响。NC组LC3B-II蛋白表达量为1.24±0.059,低于miR-21mimics组1.98±0.077,高于miR-21抑制组0.52±0.021(P<0.05);NC组p62蛋白表达量为0.62±0.021,高于miR-21mimics组0.45±0.020,低于miR-21抑制组0.79±0.031(P<0.05);NC组Atg5蛋白表达量为1.17±0.025,高于miR-21mimics组0.38±0.014,低于miR-21抑制组1.40±0.039(P<0.05)。与NC组比较,3-MA处理降低miR-21mimics转染诱导A549细胞增殖能力(P<0.05);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表明,3-MA处理抑制了miR-21mimics转染诱导A549细胞迁移侵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R-21靶向Atg5调控NSCLC自噬促进细胞增殖、迁移侵袭。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MIR-21 自噬 增殖 凋亡
  • 简介:目的探讨青年乳腺癌患者临床特征及分子分型情况。方法选取年龄≤35岁128例青年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以及同期年龄﹥35岁130例中老年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分别作为青年组中老年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分子分型差异。结果青年组中老年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肿瘤直径、临床分期情况、淋巴结转移数目Ki-67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患者组织学分级、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组与中老年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LuminalA型、LuminalB型、HER2过表达型三阴性乳腺癌分子分型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年乳腺癌患者肿瘤直径较大,病理分期较晚,Ki-67阳性表达率≥14%比例较高,但与中老年乳腺癌患者分子分型无明显差异,应早期筛查并给予积极治疗。

  • 标签: 乳腺癌 临床特征 分子分型
  • 简介:目的:对滤泡淋巴瘤骨髓淋巴瘤细胞进行形态学分析总结形态特点,为骨髓病理医生对滤泡淋巴瘤骨髓累及诊断提供一定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至2018年共565例经淋巴结活检病理确诊滤泡淋巴瘤患者,并挑选其中60例有骨髓侵犯患者,对其骨髓涂片进行观察,根据其肿瘤细胞形态特点进行分析归类总结,找出共同特点。结果:对本组60例滤泡淋巴瘤骨髓涂片根据肿瘤细胞形态特点共分为五种类型,包括小无裂细胞型(38.3%)、小裂细胞型(31.7%)、幼淋巴细胞型(5.0%)、母细胞化型(5.0%)以及滤泡转大B细胞型(20.0%)。结论:滤泡淋巴瘤累及骨髓病例可通过观察肿瘤细胞细胞形态分为五种类型,其中以小无裂细胞小裂细胞最为常见(70.0%),每种类型肿瘤细胞具有明显特点,具有重要病理临床指导意义。

  • 标签: 滤泡淋巴瘤 骨髓侵犯 形态学分型 免疫表型分型
  • 简介:目的探讨极高龄(≥90岁)髋部骨折患者术后1年内病死独立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极高龄髋部骨折患者101例,其中男43例,女58例,平均年龄(92.27±2.73)岁(90~104岁),股骨转子间骨折66例,股骨颈骨折35例,术前能够独立行走者45例,需要辅助装置行走者56例。统计本组患者年龄、性别、骨折类型、手术时间、手术方式、合并症、并发症、病死率等,采用单因素多因素统计分析术后1年病死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术后30天病死9例(8.9%),术后6个月病死17例(16.8%),术后1年病死27例(26.7%)。结论极高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1年肺部感染营养不良是病死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伤前不能独立行走是术后1年病死独立危险因素(OR=3.001)。

  • 标签: 骨折 老年人 80以上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经胸与经腹方式行贲门癌根治术临床疗效。方法收集92例贲门癌患者病历资料,根据手术入路方式分为经胸组(49例)经腹组(43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术后恢复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生存情况。结果经腹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少于经胸组,淋巴结清扫数目、腹腔淋巴结清扫数目均多于经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切口长度、胸腔淋巴结清扫数目、切缘肿瘤残留率、手术根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腹组患者术后引流量住院费用均少于经胸组,住院时间短于经胸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经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胸腔积液、腹腔感染、切口感染、吻合口瘘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生存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腹入路相对经胸入路行贲门癌根治术具有淋巴结清扫更为彻底,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优势,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贲门癌 经胸入路 经腹入路 根治术
  • 简介:目的探讨CD151对结肠癌细胞WNT信号通路影响机制。方法将20只BALB/c-nu/nu雄性裸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各10只,对照组裸鼠腋下注射结肠癌细胞HT29,观察组裸鼠腋下注射CD151基因敲除结肠癌细胞CD151^--HT29。待肿瘤模型制备成功后,取肿瘤组织,比较肿瘤组织中WNT信号通路相关基因及蛋白表达变化。结果对照组肿瘤组织中存在明显CD151、β-cateninβ-actin蛋白表达,而观察组肿瘤组织中并不存在CD151表达。对照组β-catenin相对表达量为(0.18±0.02),与观察组(0.13±0.0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裸鼠肿瘤组织中Wnt1a蛋白、Oct4蛋白表达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β-cateninmRNA发生显著性下调。结论CD151可能是WNT信号通路上游基因,对WN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有调控作用。

  • 标签: CD151 结肠癌 WNT信号通路 Β-CATENIN
  • 简介:目的调查乳腺癌患者术后疼痛综合征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发病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乳腺癌手术治疗156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疼痛综合征,分为A组(发生疼痛综合征)33例B组(未发生疼痛综合征)123例。统计乳腺癌患者术后疼痛综合征发生率以及疼痛部位、疼痛性质、疼痛程度、疼痛出现时间、疼痛发作频率,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并通过Logistic逐步回归法分析乳腺癌患者术后疼痛综合征发生危险因素。结果乳腺癌患者术后疼痛综合征发生率为21.15%。疼痛部位以患侧腋窝最常见,占42.42%;疼痛性质以麻木为主,占39.39%;87.88%患者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分﹤4分;45.45%患者疼痛出现时间为术后即刻;39.39%患者疼痛发作频率为每日发作。A组患者平均年龄为(45.95±10.89)岁,明显低于B组(55.37±9.92)岁(P﹤0.01);术前A组患者焦虑抑郁发生率为18.18%,清扫腋窝淋巴结比例为93.94%,均高于B组4.07%、76.42%(P﹤0.05);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50岁)(OR=2.04,95%CI:1.43~2.68)、有术前焦虑抑郁(OR=4.14,95%CI:2.16~6.33)以及有清扫腋窝淋巴结(OR=1.57,95%CI:1.14~2.21)是乳腺癌患者术后疼痛综合征发生危险因素(P﹤0.05)。结论乳腺癌术后疼痛综合征发生率较高,年龄(﹤50岁)、术前焦虑抑郁、腋窝淋巴结清扫是乳腺癌患者术后疼痛综合征发生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乳腺癌 术后疼痛综合征 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