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乳腺癌诊治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心理问题,不同时期其表现也不同,它直接影响着疾病的诊断,治疗,康复及随访,对于乳腺癌诊治中的心理问题的正确认识和有效干预已经成为乳腺癌治疗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干预应作为乳腺癌的一种常规治疗手段在临床实施。

  • 标签: 乳腺癌 常规治疗 心理干预 诊断 心理问题 诊治
  • 简介:目的:探究影响乳腺癌患者术后睡眠障碍的因素和临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4月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收治的乳腺癌手术患者50例纳入研究。调查所有患者睡眠质量影响因素,并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果:50例患者中有32例存在程度不同的睡眠障碍;采取针对性护理后,患者睡眠障碍情况得到明显好转,与护理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术后出现睡眠障碍的原因较多,将针对性护理运用在此类患者中有利于改善睡眠质量,保障术后恢复效果。

  • 标签: 睡眠障碍 乳腺癌 临床护理 影响因素
  • 简介:目的:探究足疗干预乳腺癌化疗期患者睡眠质量的疗效。方法:选取90例符合标准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其中,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予以中药熏洗与穴位敷贴相联合的方法。对比换组患者在乳腺癌化疗期间的物、睡眠障碍、睡眠时间、入睡时间、睡眠质量与对照组相比得到了显著的改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33%)明显比对照组(66.67%)高(P〈0.05)。结论:通睡眠时间与质量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足疗干预,乳腺癌化疗期患者的日间功能、催眠药过足疗干预乳腺癌化疗期患者的睡眠质量能够得到显著的改善,有效降低化疗期间患者的睡眠障碍发生率,具有良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足疗干预 乳腺癌化疗期 睡眠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术后睡眠障碍的调查及综合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郑州大学附属洛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乳腺癌手术患者74例,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先后进行编号,利用计算机软件分组,具体遵照"随机、均等"原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7例,对全部患者的睡眠障碍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并给予其有效的护理干预服务,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方案,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观察比较2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睡眠质量障碍情况。结果:全部患者普遍存在睡眠障碍,2组睡眠质量评分较高,且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1周后2组患者睡眠质量评分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术后患者护理中,综合护理干预效果理想,推荐推广。

  • 标签: 乳腺癌患者 睡眠障碍 综合护理干预
  • 简介:目的:探讨品管圈的应用对提高乳腺癌患者PICC维护质量、降低乳腺癌患者PICC并发症发生率的作用。方法:针对主题,进行现状把握,计划拟定,目标设定与解析,对策拟定、实施与检讨,进一步改进,效果确认,标准化。结果:通过品管圈的应用,PICC穿刺点红肿、机械性静脉炎、导管异位的发生率均下降,且前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品管圈对PICC维护质量进行管理控制,可以提高乳腺癌患者PICC维护质量,降低乳腺癌患者PICC并发症发生率;具有主动管理的优点,能够更好地促进临床实际问题的解决,促进PICC换药室管理制度、PICC维护标准化操作流程的建立和完善。

  • 标签: 品管圈 PICC 并发症
  • 简介:目的:研究与分析医学应对方式对乳腺癌化疗患者睡眠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四川省成都市彭州同一医院外科收治的60例乳腺癌化疗患者为观察组,同时期的60名健康同龄妇女为对照组。比较2组的心理应激状态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估结果,比较观察组中不同医学应对方式者的心理应激状态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SleepQualityIndex,PSQI)评估结果。结果:观察组的心理应激状态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估结果均差于对照组,不同学应对方式者的心理应激状态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估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学应对方式对乳腺癌化疗患者睡眠状态的影响较大,应重视对乳腺癌化疗患者医学应对方式的监控与干预。

  • 标签: 医学应对方式 乳腺癌 化疗 睡眠状态
  • 简介:目的:探讨针对乳腺癌化疗患者治疗给予运动干预对患者癌因性疲乏、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收治的乳腺癌化疗患者60例,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患者采用运动干预,比较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满意率、生命质量、癌因性疲乏、睡眠质量等指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研究,发现对乳腺癌化疗患者治疗采用运动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癌因性疲乏,提高患者睡眠质量。

  • 标签: 乳腺癌化疗 睡眠质量 运动干预 癌因性疲乏
  • 简介:目的转移抑制基因KiSS-l在多种肿瘤的浸润转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该基因与乳腺癌脑转移的关系仍很不清楚。本研究检测了乳腺癌原发灶和脑转移灶中KiSS-l基因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2年6月~2004年6月行乳腺癌脑转移病灶切除的患者12例,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乳腺癌原发灶和转移灶中KiSS-l基因mRNA的表达,应用Westernblot检测KiSS-l蛋白的表达,并进一步应用免疫组化进行验证。结果实时荧光定量PCR显示脑转移标本KiSS-lmRNA表达仅为原发灶的1/10,与原发灶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Westernblot检测显示脑转移灶KiSS-l蛋白较原发灶明显减弱,免疫组化显示KiSS-l在原发灶中表达率明显低于原发灶。结论KiSS-l基因在乳腺痛脑转移中具有转移抑制作用,可能在乳腺癌脑转移治疗中发挥作用。

  • 标签: 脑转移瘤 乳腺肿瘤 肿瘤转移抑制基因 定量RT-PCR
  • 简介:目的:研究分析对认知行为疗法联合睡眠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的影响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间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收治的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100例,遵循无差异性随机的原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放疗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8.0%、6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肿瘤直径、生命质量、睡眠质量、并发症发生率等各项指标组间差异显著,其中观察组较为优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研究证明,对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采用认知行为疗法治疗有利于提高治疗质量,改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可作为临床首选治疗方法推广。

  • 标签: 术后化疗 乳腺癌 认知行为疗法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研究分析乳腺癌化疗患者中应用信息知识信念行为(TheApplicationofInformationKnowledgeandBeliefBehaviorPatterns,IKAP)模式护理干预对癌因性疲乏、负性情绪及睡眠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1月福建省三明市第一医院收治的乳腺癌化疗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进行信息知识信念行为(IKAP)模式护理干预。结果: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癌因性疲乏评分分别为(76.32±3.22)分与(76.80±3.12)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癌因性疲乏评分为(13.21±2.11)分,对照组患者的癌因性疲乏评分为(39.02±2.43)分,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干预后患者的HAMD评分(13.21±4.33)分,观察组干预后患者的HAMD评分(8.44±4.10)分,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干预后的HAMA评分分别为(10.22±1.12)分与(17.80±3.22)分,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6.0%,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7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化疗患者治疗中应用信息知识信念行为(IKAP)模式护理干预效果理想,可显著改善患者负面情绪,避免产生癌因性疲乏,IKAP模式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乳腺癌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减轻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及睡眠质量,具有临床推广的意义。

  • 标签: 信息知识信念行为 乳腺癌化疗 癌因性疲乏 负性情绪 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