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1 个结果
  • 简介:高脂血症是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但降低血脂是否对卒中二级预防有益,存在着不同的观点。在他类药物问世之前,大量随机试验均未发现降胆固醇对二级预防有效。而在他类药物出现后,先后在有冠心病/心肌梗死(myocardialinfarction,MI)危险因素的患者进行了一系列试验。

  • 标签: 预防 证据 危险因素 随机试验 高脂血症 降胆固醇
  • 简介:脑出血(intracerebralhemorrhage,ICH)患者在发病时予治疗,其生存及神经功能的预后好于不服用他药物的患者。以色列Hadassah医学中心发言人RonenLeker表示,这可能提示药物在ICH的神经保护作用。

  • 标签: 脑出血患者 他汀药物 预后 治疗 HEMORRHAGE 神经保护作用
  • 简介:目的评价匹伐与阿托伐对缺血性脑卒中(IS)患者血脂调控的疗效,对比其改善IS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效力的差异.方法2012年3月至2013年2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70例随机分为2组,匹伐组40例,接受匹伐治疗,每晚2mg,其中前循环梗死23例,后循环梗死14例,分水岭梗死3例;阿托伐组30例,接受阿托伐治疗,每晚10mg,其中前循环梗死16例,后循环梗死14例.从入组开始治疗共6个月.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2周、1个月、3个月及6个月末随访,记录疗效观察指标(血脂水平、双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安全性观察指标(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空腹血糖,肌酸激酶,心电图),神经功能观察指标(NIHSS和mRS评分).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治疗6个月后,匹伐组LDL-C显著下降(t=4.01,P<0.01),下降幅度为18.5%,阿托伐组下降幅度为21.0%(t=4.56,P<0.01),两组间无显著差异(t=1.92,P=0.059).匹伐组右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有所减少(t=1.92,P=0.063),并且软斑数量有所减少(χ2=0.33,P=0.85),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心电图、尿蛋白、空腹血糖、血肌酸激酶、丙氨酸转氨酶、转肽酶以及肌酐水平治疗前后均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匹伐降低LDL-C的作用和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远期作用可能与阿托伐相当,不良反应较轻微,可用于IS患者高胆固醇血症和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

  • 标签: 卒中 颈动脉狭窄 降血脂药
  • 简介:大量研究提示,类药物除有降低胆固醇作用外,还有许多非降脂作用,这些作用可能是类药物神经保护的机制。动物实验提示,类药物具有增加NO、扩张血管、拮抗炎症因子、抗氧化损伤、抗血栓、促进缺血后血管再生、神经再生和突触形成等多种有益效应。

  • 标签: 他汀类药物 缺血性卒中 神经保护
  • 简介: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脑血疾病发生发展的主要病理基础,而动脉粥样硬化临床症状的出现与炎症活动密切相关。类药物独立于降脂之外的抗炎作用已被逐渐认识,本文就类药物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炎性标志物的影响予以综述。

  • 标签: 他汀类药物 动脉粥样硬化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炎性标志物
  • 简介:目的观察阿伐(Atorvastatin)对EAE的治疗作用并初探其治疗机制。方法以豚鼠脑、脊髓为原料提取髓鞘碱性蛋白MBP,免疫Lewis大鼠建立EAE模型。建模后每日对大鼠神经症状进行评分,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脾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FN-γ、IL-12和IL-4水平。结果与EAE组相比,Atorvastatin组大鼠发病时间有所延迟,症状有不同程度减轻。与正常组相比,EAE组大鼠17d、21d时,IL-4水平明显升高(P〈0.01),13,17,21d时IFN-γ、IL-12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IFN-γ、IL-12浓度与神经症状评分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RIFN-γ=0.904,P〈0.01;RIL-12=0.885,P〈0.01)。与EAE组相比,Atorvastatin组13d、17d时IL-4水平明显升高(P〈0.01)。IFN-γ、IL-12水平在13,17,21d时均显著低于EAE组(P〈0.05)。结论Alorvastalin能改善EAE大鼠的症状,其机制可能与纠正Th1/Th2失衡有关。

  • 标签: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 阿伐他汀 Γ-干扰素 白细胞介素 -12 白细胞介素-4
  • 简介:目的观察阿托伐联合氯吡格雷对老年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自2006年7月至2010年9月收治的老年脑梗死患者80例,其中联合应用阿托伐和氯吡格雷治疗40例(观察组),单纯使用氯吡格雷治疗40例(对照组),治疗后4、12、24周检查患者三酰甘油(TG)、血清总胆固醇(CH)、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乳酸脱氢酶(LDH)、血粘滞度及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AR)并评定斑块积分.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4周对照组患者TG、LDL-C、MAR,12周观察组患者TG、CH,24周观察组患者TG、CH、LDL-C、MAR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2周CH,治疗后24周TG、CH、LDL-C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24周观察组患者粥样斑块积分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阿托伐联合氯吡格雷可以稳定老年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且安全可靠.

  • 标签: 脑梗死 动脉粥样硬化 阿托伐他汀 氯吡格雷
  • 简介:目的研究短期应用阿托伐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metalloproteinase-9MMP-9)及血脂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研究方法,将发病48n内入院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阿托伐组(阿托伐20mg/d,连续用药14d).治疗前后检测血清MMP-9、血脂、血清谷草转氨酶(AST)及血清肌酸激酶(CK)水平,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及Barthel指数(BI)记分法对入院后当天及3个月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分.结果共39例进入结果分析(对照组20例,阿托伐组19例).全部患者治疗前MMP-9水平与入院时及3个月时病情显著相关(P<0.01),血脂水平则无此相关性.治疗后阿托伐组MMP-9水平下降,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3个月后神经功能缺失程度评分与入院时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之间相比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各组AST及CK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MMP-9水平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相关.短期应用阿托伐可以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MMP-9水平,且安全性好,但对梗死后3个月的预后无明显改善作用.

  • 标签: 脑梗死 阿托伐他汀 基质金属蛋白酶9
  • 简介:目的探讨氟西和帕罗西对抑郁症患者的社会功能、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76例符合CCMD-3抑郁症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氟西和帕罗西对患者进行治疗,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观察患者的抑郁症状,用药物副反应量表(TESS)、观察患者的副反应严重程度,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一74)分析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治疗2个月末时,帕罗西与氟西在改善抑郁情绪方面两者相当,帕罗西副反应少于氟西。在治疗前及治疗2个月末相比,帕罗西对患者的生活质量的影响,除物质生活维度外,均非常明显改善(P〈0.01)。而氟西除对心理功能有部分提高外,对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均无明显改善(P〉0.05)。结论帕罗西组与氟西组相比,帕罗西更能改善抑郁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抑郁症 氟西汀 帕罗西汀 生活质量
  • 简介:幻听中者的认同,其实是自我与异己人格的认同讨论,在寻求支点,我们被无意识遮蔽着,在蛇蜕皮的认同讨论中被吞噬,祛除了无明明,就放下了执着,找到了支点,自信从内心流出,可以重建自己。

  • 标签: 幻听 他者认同 心理状态 意识障碍 精神病
  • 简介:目的探讨度洛西、米氮平、帕罗西与阿米替林治疗伴躯体症状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一10)诊断标准的伴躯体症状的抑郁症患者117例,随机分为4组,分别给予度洛西、米氮平、帕罗西与阿米替林治疗,疗程8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4组药物均能迅速起效,第2周末HAMD、HAMA评分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4组闯疗效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HAMD、HAMA评分较治疗前有统计学意义(P〈0.01),4个治疗组不良反应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治疗伴躯体症状的抑郁症,四药总体疗效相似,均起效较快,度洛西、米氮平和帕罗西不良反应相对少,依从性好。提示四种药物均为治疗伴躯体症状的抑郁症一线药物,度洛西、米氮平和帕罗西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度洛西汀 米氮平 帕罗西汀 阿米替林 躯体症状 抑郁症
  • 简介:目的比较不同剂量帕罗西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5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帕罗西40mg(研究组)和20mg(对照组)治疗8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副反应量表(TESS)每2周评定1次。结果两组间显效率、不良反应差异均无显著性,但HAMD减分率在治疗第2、4周末差异有显著性。加量组8例,14周末HAMD平分和减分率与8周末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4例显著。结论帕罗西治疗抑郁症不同剂量对部分患者更适宜。

  • 标签: 帕罗西汀 抑郁症
  • 简介:抑郁症是一种患病率较高,复发率较高的病症。临床常表现为存在自伤、自杀行为,同时伴随妄想、幻觉等精神病性症状。有关研究发现,青少年抑郁症患病率还在不断增高。青少年抑郁症正在威胁青少年健康,阻碍青少年发展,所以需要提高对抑郁症控制重视。青少年抑郁症会表现出情绪低落、愉快感丧失、言语活动减少、疲劳迟钝等症状,同时还伴随认知功能减退、躯体症状等,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水平,给家庭、社会、医疗带来负担,因此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及时采取有效方法治疗。氟西治疗青少年抑郁症能够缓解抑郁症状。叙事心理治疗也能够改善患者抑郁情绪。两种方法结合治疗,治疗效果将会大大增强。

  • 标签: 氟西汀;叙事心理;青少年抑郁症
  • 简介:目的通过对卒中后抑郁(PSD)患者帕罗西治疗前后P300的研究,探讨PSD患者认知损害的发生机制.方法选择符合第2版的46例PSD患者,其中脑梗死29例,脑出血17例.治疗前后均经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简易精神状态检查法(MMSE)及听觉oddball刺激序列事件相关电位(P300)检测.t-test检验结果显示治疗前后均数有显著性差异.结果治疗后PSD患者P3潜伏期显著缩短(P<0.01)且波幅显著增高(P<0.05);治疗前后PSD患者MMSE具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SD患者的认知损害可能与5-HT的异常有关.

  • 标签: 脑血管意外 抑郁症 事件相关电位
  • 简介:目的比较西酞普兰和氟西治疗老年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54例老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西酞普兰组和氟西组,分别给予西酞普兰和氟西治疗,疗程6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副反应.结果2组总体疗效相当,显效率分别为82.3%和75.6%.但2周末时HAMD评分及减分率、HAMA评分2组间差异有显著性,说明西酞普兰起效较快.2组不良反应均较轻,安全性好.结论西酞普兰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抑郁药,能用于老年抑郁症患者.

  • 标签: 西酞普兰 氟西汀 老年抑郁症
  • 简介:目的评价文拉法辛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封符合CCMD-3抑郁症诊断标准的68例抑郁症患者进行文拉法辛和氟西的对照研究,其中文拉法辛组34例(75-225mg/d),氟西组34例(20-60mg/d),共8周。采用漠密顿抑量表(HAMD)评定疗效,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经8周治疗后,郁文拉法辛与氟西疗效相当,没有严重副反应,但能较快控制症状。结论文拉法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新一代抗抑郁莱,适合临床使用。

  • 标签: 文拉法辛 治疗后 氟西汀 抑郁症 对照研究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金匮肾气丸联合帕罗西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临床效果。方法:将59例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28例,对照组31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均给予盐酸帕罗西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金匮肾气丸治疗。2组在治疗前、治疗后第4周末、第8周末采用创伤后应激障碍检查表(PCL-C)、汉密尔顿焦虑量表17项版(HAMA-17)、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版(HAMD-17)、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进行评定,并收集2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PCL总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8.310,P〈0.05)。观察组治疗后PSQI总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0.960,F=58.274,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PSQI总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金匮肾气丸联合帕罗西对PTSD患者的核心症状、抑郁、焦虑状态以及睡眠都有较好的改善作用,且安全无不良反应。

  • 标签: 恐伤肾 金匮肾气丸 创伤后应激障碍
  • 简介:目的观察温胆汤应用于焦虑障碍治疗初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6例焦虑障碍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7例患者以温胆汤联合帕罗西丁治疗,对照组49例患者予帕罗西丁联合劳拉西泮治疗,2组均21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采用Hanmilton焦虑量表(HAMA)、焦虑自评量表(SAS)、匹兹堡睡眠量表(PSQI)评分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43%,对照组总有效率90.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HAMA、SAS、PSQI改善明显(P〈0.05),优于对照组。结论温胆汤应用于焦虑障碍治疗初期有效。

  • 标签: 焦虑障碍 温胆汤 中医结合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曲唑酮与帕罗西治疗焦虑症患者睡眠障碍的效果。方法:本研究回顾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厦门大学附属福州第二医院收治焦虑症睡眠障碍患者98例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接受帕罗西治疗,观察组接受曲唑酮联合帕罗西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2周、治疗4周和治疗6周后,PSQI量表和HAMA量表评分结果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有效率为95%,对照组有效率为8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焦虑症睡眠障碍患者接受曲唑酮联合帕罗西治疗,有助于改善其睡眠质量和生命质量,因而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曲唑酮 帕罗西汀 焦虑症 睡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