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睡眠障碍的临床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山东省东营市胜利油田中心医院神经内科自2005年1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204例,以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判定是否睡眠障碍,比较不同性别、年龄、脑卒中部位患者的睡眠障碍发生率。通过症状自评量表(SCL.90)比较睡眠障碍和无睡眠障碍患者的身心健康状况,通过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Barthel指数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比较睡眠障碍和无睡眠障碍患者抑郁、生活能力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差异。结果本组患者睡眠障碍95例,发生率为46.6%(95/204)。女性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0岁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率最高(57.6%),其次为〈50岁(41.5%)、50~69岁人群(32.9%),脑卒中发生在皮质下患者的睡眠障碍发生率最高(64.2%),其次为大脑皮质(27.4%)、小脑(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卒中部位位于左半球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率明显高于右半球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脑卒中后无睡眠障碍患者比较,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SCL-909项指标、HAMD评分及NIHSS评分均较高,而Barthel指数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率较高,并与性别、年龄、卒中部位有关,可导致抑郁、焦虑、神经功能缺损,生活质量下降,临床治疗过程中应积极做好护理工作。

  • 标签: 脑卒中 睡眠障碍 抑郁
  • 简介:复发性脑出血系指患者首次自发性脑内出血后再次甚至多次发生脑出血[1],比首次自发性脑出血的病死率和病残率更高.我院2002年7月-2004年6月共收治脑出血患者453例,其中经头部CT检查证实为复发性脑出血者45例(9.93%),笔者就其临床表现及CT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

  • 标签: 脑出血 脑血管疾病 CT特征 神经功能
  • 简介:目的分析成人烟雾病(MMD)确诊时间的影响因素,为MMD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神经内科自2008年8月至2009年12月首次确诊的65例成人MMD患者的临床资料,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确诊时间的相关因素.结果65例患者中早期确诊患者41例(63.1%),晚期确诊24例(36.9%).早期确诊组患者首诊于三级医院、文化程度和经济水平较高、首发症状为出血性卒中患者比例均高于晚期确诊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的确诊时间与首发症状、首诊医院等级有关,首发症状为出血性卒中、首诊医院级别为三级的患者其确诊时间较短.结论MMD患者首发症状为出血性卒中、首诊医院级别为三级的患者其确诊时间较短.

  • 标签: 烟雾病 诊断 因素分析 统计学
  • 简介:目的:观察脑卒中后患者睡眠障碍情况,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指导临床诊疗。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7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96例,采用阿森斯失眠量表对睡眠障碍情况进行评估。结果:在96例脑卒中住院患者中,睡眠障碍者48例,非睡眠障碍者48例;睡眠障碍患者在性别、卒中部位与非睡眠障碍组比较无明显差异,但在年龄、NIHSS评分、ADL评分、前后循环,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是常见的临床问题,与诸多因素相关,及时发现其相关因素并及时干预,有利于改善卒中后睡眠障碍,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

  • 标签: 卒中 睡眠障碍
  • 简介:国内资料报道脑转移瘤占颅内肿瘤的3.5%~10%[1],国外报道占23.3%[2].近年来随着CT、MRI等检查手段的发展,检出率明显提高;另外一方面,随着医疗整体水平的提高,癌症患者的生存时间延长,因此脑转移瘤临床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据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3](NationalCancerInstitute,NCI)2000年资料,癌症患者有20%~40%最终发生脑转移.本文对1993年3月至2002年3月收住我院的238例脑转移瘤病人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如下.

  • 标签: 脑转移瘤 治疗 预后
  • 简介:目的了解和分析大学生自尊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尊量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情感量表对416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并封部分同学进行了访谈。结果大学生在性别、城乡、家庭教养方式、体育运动水平、交际能力上其自尊均存在着显著性差异。正性情感、情感平衡、人际关系方面的应激、学习成绩封大学生的自尊存在着较好的预测作用。结论大学生的自尊水平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我们应从多个角度、采用多种方式封大学生进行自尊教育。

  • 标签: 大学生 教养方式 性别 交际能力 自尊水平 自尊教育
  • 简介:目的研究女性颅脑创伤(TBI)患者的临床因素,为优化女性TBI的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2011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2368例TBI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女性TBI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出院时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comascale,GCS)评分的影响因素。结果女性TBI患者例数约为男性的1/3。与男性TBI患者相比,女性患者中开放伤和多发伤者更少,老年(≥65岁)患者的比例明显增加。男女TBI的首要伤因均为交通伤,但≥75岁女性TBI患者的首要受伤原因是跌倒。女性TBI患者中,在伤后≤6h即入院者更多,入院时昏迷程度较男性患者轻;但总体上女性与男性TBI患者的病死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年龄<65岁、受伤至入院时间≤6h以及入院时GCS评分较低,可能是治疗后女性患者出院时GCS评分改善的保护因素(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OR=0.425,95%CI:0.238~0.760,P=0.004)、受伤至入院时间(OR=0.576,95%CI:0.345~0.962,P=0.035)以及入院GCS评分(OR=0.768,95%CI:0.713~0.827,P<0.001)为女性TBI患者出院时GCS评分改善的影响因素。结论预防老年女性受伤及尽快将伤者送医院就诊,可能改善女性TBI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

  • 标签: 颅脑损伤 女(雌)性 临床特征
  • 简介:目的探讨PD患者便秘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PD患者212例,采用便秘量表评定PD患者的便秘程度,详细记录患者的年龄、病程、用药情况,并进行UPDRSDI评分、Hoehn—Yahr分期、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中文版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将各项因素与便秘进行偏相关分析,并利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PD患者合并便秘的危险因素。结果212例PD患者的年龄、Hoehn.Yahr分期、HAMD总分与便秘有显著的相关关系(P〈0.05),是便秘的危险因素,而性别、病程、盐酸苯海索每日剂量、吡呗地尔每日剂量、左旋多巴每日剂量、UPDRSⅢ评分、MMSE总分与便秘无显著的相关关系(P〉0.05)。结论PD患者便秘与年龄、Hoehn—Yahr分期、HAMD总分有关。

  • 标签: 帕金森病 便秘 相关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出院后的再入院风险及其危险因素。方法患者样本来源于2009年01月01日至2011年06月30日南京脑科医院,急性脑卒中入院患者。对所有患者,进行入院原因调查与出院后再入院随访。主要再入院原因被分类为:脑卒中再发、神经系统后遗症、心血管事件、感染及其他原因。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评估患者再入院的风险,COX比例危险模型评估患者第一次再入院的危险因素。结果总计有效病例为529例,最长随访天数为1282d。随访中再入院患者为210例。通过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表明,再入院风险在30d为6.8%,在90d为12.7%,在180d为18.9%,在360d为27.8%,720d为39.9%。最常见的再入院原因为脑卒中再发,神经系统后遗症,心血管事件等。在COX比例危险模型中,脑卒中病史(P=0.04),急性感染史(P=0.02),血脂异常史(P=0.04)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P=0.00),以上因素对患者再入院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卒中患者在出院后再入院的几率非常高,脑卒中复发和各种并发症成为最为重要的原因。容易忽视或不易戒除的因素,如血脂,吸烟等,对患者再入院有一定的提示作用。

  • 标签: 脑卒中 再入院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提高对脑梗死死亡病例临床特点的认识。方法:对19例脑梗死死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患者多为年老、丧偶、伴有生活事件、合并脑卒中后抑郁,存在脑卒中的多种危险因素。②全部病例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③其中有15例合并血管性痴呆(VD)。④头颅CT或MRI存在严重的脑组织损害,表现多个病灶、重要部位的梗塞。15例VD患者中13例检出脑白质损害和脑室扩大,脑沟、回、裂增宽加深。结论:本组病例危险因素复杂,大多数患者合并VD、MODS,临床难以救治,重症病例的抢救不仅仅是原发病的救治,而是要针对整个机体多器官系统。

  • 标签: 脑梗死 临床病死 危险因素 合并症 质脑白疏松 血管性痴呆
  • 简介:进展性卒中是脑卒中的一个亚型,广义上包括进展性缺血性卒中和进展性出血性卒中,狭义上仅包括临床较多见的进展性缺血性卒中.临床上进展性卒中是指在发病后神经功能损害仍然进行性加重或虽经临床治疗神经功能缺损仍进展恶化的脑梗死,具有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和复发率高的特点.往往患者及家属不能接受和理解住院治疗后卒中仍然不断恶化,经常导致医疗纠纷,处理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也成为最令临床医务人员头痛的棘手情况之一.

  • 标签: 进展性卒中 神经功能缺损 神经功能损害 出血性卒中 侧支循环 进行性加重
  • 简介:目的研究急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90d预后的相关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本研究是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在2006年1月至2007年10月,共连续入选发病3h之内的自发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73例。患者入院时收集人口学资料、既往病史、实验室检查,在基线(发病3h之内),24±3h,72±3h进行颅脑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tomography,CT),获取影像学资料,并在上述时间点及发病90d进行神经功能评分: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评分(NationalInstitutesofHealthStrokeScale,NIHSS),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ComaScale,GCS),改良的Rankin评分(modifiedRankinScale,mRS)。结果对73例发病3h之内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研究发现:发病3h之内乳酸脱氢酶(P=0.026)、纤维蛋白原(P=0.012)、血沉(P=0.001)、肌酐(P=0.036)、基线水平GCS(P=0.001)和NIHSS评分(P=0.002)、住院期间发生感染(P=0.001)、手术(P=0.014)、血肿大小(P〈0.01)、绝对水肿大小(P〈0.01)、发病24h血肿扩大(P=0.002)、出血破入脑室系统(P=0.001)、影像学具有占位效应(P=0.003)与患者90dmRS临床结局具有相关性。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感染、手术、所观测时间点血肿体积、绝对水肿体积、发病24h血肿扩大、出血破入脑室系统、影像学具有占位效应、基线的乳酸脱氢酶、纤维蛋白原、血沉、肌酐、基线水平GCS和NIHSS评分与患者90d临床结局具有相关性,控制这些因素有可能改善预后。

  • 标签: 脑出血 格拉斯哥昏迷量表
  • 简介:目的探讨脑胶质瘤致癫痫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3月至2006年6月收治的137例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在137例脑胶质瘤中51例(37.23%)伴发癫痫。肿瘤主体位于额叶、颞叶部位者癫痫发病率高,具有钙化、肿瘤累及皮层和没有明显占位效应的胶质瘤容易引发癫痫,低级别胶质瘤患者癫痫发病率明显高于高级别胶质瘤患者(P〈0.05)。结论胶质瘤伴发癫痫与其病理类型、肿瘤生长部位及特征有关;癫痫发作类型与肿瘤所在部位密切相关。

  • 标签: 癫痫 胶质瘤 水肿 占位效应 钙化
  • 简介:目的:调查分析ICU患者的睡眠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我院2015年6月~2017年6月ICU病房接收的98例住院患者的睡眠质量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调查显示,98例ICU患者中睡眠质量好、一般及差分别占据9.18%、71.43%、19.39%,其睡眠质量平均总分为(47.76±22.84)分;睡眠质量不佳的影响因素从高到低依次为环境因素、疾病因素、心理因素、药物因素及护理因素,分别占据23.60%、21.35%、20.22%、17.98%及16.85%。结论:ICU患者的睡眠质量不容乐观,大多患者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睡眠问题,了解ICU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并及时给予预防干预至关重要。

  • 标签: ICU患者 睡眠情况 调查 影响因素
  • 简介:目的:分析老年住院患者睡眠障碍的主要因素,并探讨对其实施科学的护理措施从而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7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睡眠障碍患者80例,按照其入院顺序采用计算机随机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老年失眠患者给予传统住院护理,观察组老年患者实施综合护理措施,比较2组患者睡眠质量差异、焦虑(SAS)评分差异、抑郁(SDS)评分差异。结果:经过对研究结果分析显示,观察组患者睡眠质量各项评分、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老年失眠患者实施科学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睡眠质量,同时对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有积极作用。

  • 标签: 老年患者 睡眠障碍 焦虑评分 抑郁评分
  • 简介:目的研究某军区基层部队战士自尊水平,并探求影响战士自尊水平的环境因素。方法采用自尊量表(SES),以团体测试方式,统一指导语,对470名战士进行测评。结果470名战士的自尊水平总体均分为29.91±3、76。不同性别、来源、军龄、文化程度、家庭经济状况等身份战士的自尊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家庭关系好的战士自尊水平为30.06±3.72,差的为28.19±3.93,二者差异非常显著(P

  • 标签: 战士 基层部队 不同性别 影响 文化程度 军人
  • 简介:目的分析我国急性脑梗死患者院前延误的影响因素。方法中国国家卒中登记数据库于200侔9月到2008年8月连续收集来自全国各地152家二级和三级医院的急性卒中住院患者。本研究利用该数据库中的患者信息,以发病至到院时间大于3h为院前延误,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院前延误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对来自中国国家卒中登记数据库的1050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院前延误影响因素分析,结果发现仅有21.58%的患者(n=2267)在发病5h内到达医院。导致院前延误时间缩短的因素有:老龄[调整后的比值比(oddsratio,OR)0.992,95%可信区间(confidenceinterval,CI)0.988~0.9971、使用急救车到达医院(调整后的OR0.540,95%C/0.500~0.584)、饮酒史(调整后的DR0.895,95%C/0.802~0.999)、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史(调整后的OR0.786,95%C/0.684~0.905)、心房颤动病史(调整后的OR0.555,95%引0.452.~0.635)、首发症状为意识障碍(调整后的OR0.660,95%010.561~0.776)。导致院前延误时间延长的因素:单独居住(调整后的OR1.760,95%纠1.507~2.571)、自费医疗(调整后的OR1.255,95%C/1.081~1.411)、睡醒时发现症状(调整后的OR1.678,95%C/1.489~1.891)、发病前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RankinScale,mRS)评分≥2分(调整后的OR1.445,95%C/1.207-1.750)、高血压病史(调整后的OR1.114,95%C/1.004-1.2-38)、糖尿病病史(调整后的0R1.141,95%C/1.006~1.295)、首发症状为失语(调整后的DR1.580,95%C/1.259~1.556)、首发症状为视野缺损(调整后的OR1.458,95%d1.056~2.051)。结论我国脑梗死患者的院前延误现象比较严重,提高公众对卒中的认识,加强院前急救系统的�

  • 标签: 脑梗死 院前延误 急救系统 单独居住
  • 简介:目的探讨严重颅脑损伤早期死亡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严重颅脑损伤早期死亡患者的院前和来院后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病患从受伤到收住入院的时间均在1h以上,除患者自身伤情严重外,影响抢救成功率的主要因素是当前医疗体制有待完善.结论严重颅脑外伤是一个极其严重的医学和社会问题,应当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为适应其救治的需要,必须提高神经外科的应急水平,完善急诊医疗体制,不断总结诊治中的经验教训,摸索救治方法.

  • 标签: 严重颅脑损伤 早期死亡 相关因素 死亡原因 手术时机
  • 简介:目的:探讨影响护理教学查房质量的因素及管理对策。方法:对影响护理教学查房质量的查房组织者、主持者、参与者等因素进行分析,并对查房进行规范化管理,加强对主持者的培训及提高参与者的主观能动性。结果:实施对策后护生对查房的满意度和理论成绩均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通过分析及加强管理对策,提高了查房质量。

  • 标签: 护理教学查房 影响因素 管理对策
  • 简介:目的探讨与胶质母细胞瘤(GBM)生存预后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1例GBM病人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性别、年龄、病变部位、病程时间、术前Karnofsky评分(KPS)、肿瘤残余体积、同步放化疗、MGMT表达、Ki-67表达、对疾病认知情况对病人生存期的影响。结果61例病人生存时间为2~42个月,中位数为10个月,1、2、5年生存率分别为26.2%、9.2%、0。术前KPS评分≥70分、完成同步放化疗及Ⅳ级认知程度病人生存期较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KPS评分、是否同步放化疗、病人对疾病的认知程度是影响GBM病人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手术是治疗GBM不可缺少的手段,术前KPS评分、是否完成同步放化疗及病人对病情的认知程度可影响生存期,认知程度转化、心理辅导的必要性及对生存期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胶质母细胞瘤 放化疗 预后 生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