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2
433 个结果
  • 简介:随着神经内窥镜技术在显微神经外科的广泛应用,与之相关的置入内镜前定位技术,术中持续监测技术的研究越来越多.超声引导下穿刺脑组织技术在神经内窥镜手术中加以应用,可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使得镜插入定位精确.多普勒微血管探头经镜通道抵达手术野对重要血管进行超声探测,并能进行术中实时定位,监测动脉及其分支的血流速度从而避免误伤血管,还能对动脉夹闭后进行血管超声扫描检查.超声引导和监测下的神经内窥镜外科是微侵袭神经外科将来的发展方向之一.

  • 标签: 超声引导 神经内镜技术 显微神经外科 多普勒微血管探头
  • 简介:目的探讨急诊条件下术中实时超声导航进行微侵袭脑血肿清除术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本组急诊手术病例36例,诊断包括自发性和创伤性脑血肿,所有病例在清除血肿前进行术中实时超声导航定位,手术在显微镜下行血肿清除。结果36例术后复查结果提示血肿清除彻底,无残留血肿。GOS预后评分,良好29例,中残4例,重残3例,死亡2例。结论术中实时超声在急诊脑血肿清除术中应用能够更好的定位血肿,为选择合理的皮层切口提供了良好的帮助。

  • 标签: 脑内血肿 手术 超声导航
  • 简介:目的探讨术中超声对显微手术治疗颅深部病灶(病灶中心距脑表面〉2cm)的应用价值。方法2009年3月至2012年12月术中超声引导下显微手术切除颅深部病灶112例(超声组),同期未使用术中超声显微手术切除颅深部病灶110例(对照组)。结果超声组所有病灶均在超声引导下精确定位,均一次探查到病灶;对照组15例经2次、2例经3次才探查到病灶。超声组病灶全切除率(90.19%)、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4.29%)和手术时间(246.2±48.1)min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分别为65.45%、28.13%和(380.6±62.2)min;P〈0.05]。结论术中超声可准确定位颅深部病变,同时指导术中病变的完整切除,保护周围正常神经结构。

  • 标签: 颅内深部病变 术中超声 显微手术
  • 简介:目的运用心肌超声造影技术、应变率显像技术评价急性脑损伤时心肌功能、心肌各节段微循环灌注情况。方法建立18只犬急性颅脑损伤模型,于伤前及伤后6h、1d、3d利用实时心肌声学造影、应变率显像技术检测动物模型左室长轴方向各节段心肌应变率和由心肌再灌注后的时间-密度曲线得出的心肌显像峰值强度、平均斜率及局部心肌血流量等指标。结果3只犬于伤后6h即出现节段性心肌应变率、心肌显像峰值强度、平均斜率及局部心肌血流量等指标的减低,另有12只犬均在3d内出现相应指标的改变。结论急性脑损伤后,应激状态下中枢性心功能不全易导致心肌损伤继而并发脑综合症,且多于伤后3d发病。声学造影技术及应变率显像技术可为临床早期发现心肌损伤及心肌功能异常提供有效指标。

  • 标签: 实时心肌声学造影 应变率成像 心肌缺血 脑心综合征
  • 简介: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结合脉冲波频谱多普勒对86例根据临床症状怀疑颅动脉瘤患者的颈部和颅血管的形态和血流动力学进行检查,并与DSA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86例患者中,DSA共检出颅动脉瘤102个,血管痉挛36例,彩色多普勒超声共检出颅动脉瘤59个,脑血管痉挛31例,两者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57.8%、86.1%。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可无创、实时、直观地对颈动脉及脑底部主要血管的形态和血流动力学进行综合性评价,对于诊断颅动脉瘤,观察蛛网膜下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发展过程及评价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彩色经颅多普勒超声 血流动力学 诊断
  • 简介:目的评价微血管多普勒超声(MDU)技术在颅动脉瘤夹闭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开颅夹闭术治疗颅动脉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均在动脉瘤夹闭前后行MDU监测载瘤动脉及穿支血管。并评价术中MDU的监测作用。结果术中MDU监测提示:载瘤动脉闭塞3例,载瘤动脉狭窄6例,调整动脉瘤夹或局部应用罂粟碱湿敷后,MDU监测均恢复正常;其他病人MDU监测均正常。无监测相关并发症发生。所有病人随访3-26个月,术中MDU监测正常,但术后出现栓子脱落至脑梗死1例;其他病人术后均恢复良好。结论术中MDU监测具有操作简便、结果可靠、无并发症等优点,能降低动脉瘤夹闭术中载瘤动脉及穿支动脉闭塞和狭窄的发生率。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超声检查 多普勒 经颅 监测 手术中
  • 简介:中医"主藏神",为人体的自觉意识、睡眠-觉醒活动的主导。人体昼夜阴阳气血营卫变化,是形成睡眠-觉醒节律"生物钟"的生理学机制。为更好理解"主藏神"理论的内涵与形成,本文从""藏象的发生学—古代解剖、意向思维、临床观察、古代哲学思想的引入等四个方面进行了剖析。

  • 标签: 心神 发生学
  • 简介:2011年中华国际镜-镜外科大会暨第九届北京国际微创外科论坛,将于2011年5月20至23日在北京隆重召开,同时将召开编委会。此次大会由《中华镜外科杂志(电子版)》主办,本刊编辑部及组委会诚邀各位同道参加。

  • 标签: 腔镜外科 微创外科 内镜外科 国际 北京 中华
  • 简介:目的利用持续腰蛛网膜下引流可以排除炎性脑脊液,又可以定时向蛛网膜下注药,治疗颅感染及预防室管膜炎、脑室炎的发生.同时又可以持续降低颅压,预防脑积水发生.方法在全身抗菌素治疗同时们采用持续腰蛛膜下引流成功治疗的80例颅感染及术后皮肤切口瘘的患者,获得良好效果.行腰大池持续引流每日1~2次直接经导管术端用含庆大霉素8万U的脑脊液稀释液缓慢置换注入蛛网膜下.或者每日1次注入0.5g不稀释的氯霉素注射液[1],连用3日,每日复查CSF.结果以上病例采用本方法,颅感染46例全部治愈.检查CSF,白细胞数<10个/L切口瘘34例,切口全部愈合.复查平扫及强化CT均未发现室管膜炎、脑膜炎影像.其中2例脑室轻度扩大,其余均未发现脑室明显扩大.结论采用腰蛛网膜下持续引流,可以排除炎性脑脊液,重新产生新的无菌性脑脊液,置换出炎性脑脊液,炎症消退,同时注入抗菌素,抑制细菌生长,提高免疫力,能够控制颅感染,预防室管膜炎、脑室炎的发生,致热原消除,高烧也减退.

  • 标签: 持续腰蛛网膜下腔引流 注药 治疗 颅内感染 术后 皮肤切口瘘
  • 简介:目的:观察“清胃宁汤”治疗胃热扰型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7年1月西昌市中医医院门诊胃热扰型失眠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清胃宁汤”治疗,对照组给予艾司唑仑治疗,观察2组对胃热扰型失眠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清胃宁汤”治疗失眠疗效良好,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失眠 胃热扰心 清胃宁心汤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动脉灌注尼莫地平(IYI)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出血(SAH)后重度脑血管痉挛病人的疗效仍未被证实,本研究的目的即为探讨INI对临床病程和脑灌注的影响。方法经地方伦理委员会核准后,对214例动脉瘤性SAH病人中的26例进行研究,均为难治性重度脑血管痉挛病人。在治疗过程中及随访时采用DSA、经颅多普勒(TCD)、灌注CT(PCT)及神经系统检查监测疗效。结果血管造影结果无改变8例。INI灌注后1d,PCT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到达峰值时间缩短(P=0.03),平均通过时间缩短(P=0.17);但其后这种变化不再持续。TCD汇总分析结果表明,INI灌注后1d存在短暂血流量增加(P=0.03),其后7d该变化不再明显。16例(61%)病人出现新的脑梗死灶。结论INI灌注24h,血管造影结果表明血管痉挛改善,PCT结果表明脑灌注增加,该作用强于动脉罂粟碱灌注。但动脉灌注的持续作用是短暂的,因此,仍有待寻找对严重脑血管痉挛具有持续作用、能真正改善脑灌注的治疗策略。

  • 标签: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血管痉挛 动脉内灌注 脑灌注 临床病程 尼莫地平
  • 简介:目的介绍颅碰撞瘤的组织病理学特点和临床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2006年7月13日收治的1例碰撞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神经病理学结果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主要临床表现为间歇性头痛、发作性意识丧失、抽搐;头部MRI检查显示左侧额叶占位;组织病理学观察可见肿瘤组织中的主要成分为胶质母细胞瘤,次要成分为细胞角蛋白和甲状腺转录因子-1表达阳性的癌组织。结论对于常见肿瘤组织中出现的异常成分应考虑由其他系统转移而来,须详细追问病史并对患者做进一步的体格检查,以避免误诊。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肺肿瘤 胶质母细胞瘤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瘤切瘤技术在巨大型颅肿瘤切除中的价值.方法采用瘤切瘤技术切除28例最大径≥6cm的颅巨大型肿瘤,技术要点包括:首先建立有效的较小创伤的入路;肿瘤起始显露以适宜实施瘤切除即可;对有明显瘤蒂的脑膜瘤应从蒂部开始,否则则从瘤中央开始,采取层层推进方式自肿瘤切除肿瘤;最后牵引瘤壁,显微分离、切除瘤壁.结果19例肿瘤获全切,8例获次全切,1例获大部分切除.Karnofsky计分较术前平均提高20分,无新的永久性神经功能损伤,无脑脊液漏,无死亡.1例发生脑室内感染,1例瘤积血再手术清除.2例胶质瘤复发,分别于术后4、11个月再次手术.结论在巨大型脑肿瘤切除中,充分实施瘤切瘤技术,可较好地切除肿瘤,显著减轻术中对神经血管结构的损伤,获得较佳疗效.

  • 标签: 脑肿瘤 脑膜瘤 胶质瘤 手术 颅内肿瘤
  • 简介:目的探讨隙性痴呆的危险因素,以期通过适当干扰,预防或延缓隙性痴呆的发生.方法对114例住院的隙梗死病人,经MMSE和Hachiski量表检查分为血管性痴呆组和非痴呆组,比较各种变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14例中,隙痴呆组45例,非痴呆组69例.二组性别无差异,平均年龄痴呆组显著大于非痴呆组,此外,隙梗死总容积,隙梗死复发次数,高血压,脑白质疏松与隙痴呆密切相关.结论了解隙痴呆危险因素,并积极干预,对预防隙痴呆,提高腔隙梗死病人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腔隙梗死 痴呆 危险因素 腔隙性痴呆 预防
  • 简介:8月26—28日,两年一度的“中国电学论坛”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如期举行。在本次论坛上,成立了“护士电专业委员会”,该委员会由广东省人民医院孙芸芸教授担任主任委员,陈长瑛、杨晓云、韩卫星、姜琳、林丽霞担任副主任委员。由于在临床第一线察看和监测患者电情况、及时发现问题的大多是监护室或心血管病房的护士,因此提高护士的心电图监测水平在整个临床诊断、治疗环节上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 标签: 专业委员会 心电学 护士 广东省人民医院 心电图监测 主任委员
  • 简介:目的:观察自拟宁益肾汤配合空椅子技术治疗肾不交型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肾不交型失眠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予以自拟宁益肾汤治疗,治疗组予以自拟宁益肾汤配合空椅子技术进行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积分、子人格和谐度量表总分。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PSQI总分及各分量表得分在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治疗组治疗后在睡眠时间、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等分量表的评分上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子人格和谐度量表上,对照组和治疗组在治疗前后的总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总分高于治疗后的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宁益肾汤治疗肾不交型失眠有显著疗效。自拟宁益肾汤配合空椅子技术不仅能够显著改善心肾不交型失眠患者的多种症状,还显著提高患者子人格和谐度,比单独使用自拟宁益肾汤疗效更好,提示二种治疗手段间有协同增效作用。

  • 标签: 自拟宁心益肾汤 空椅子技术 心肾不交 失眠
  • 简介:  卒中是发达国家引起死亡的第三位原因[1].我国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卒中在一些大城市及北方地区是第1~3位死因[2].……

  • 标签: 右向左分流 经颅多普勒 超声心动图
  • 简介:目的总结用自行研制的脑胶质瘤放疗囊,对恶生胶质瘤进行瘤间质放疗的长期疗效。方法在理论计算和模拟测定的基础上,对25例恶生胶瘤患者在手术切除肿瘤后的残瘤内放置放疗囊,术后经皮穿刺向化疗囊注入740~1110MEq/次的^125I,对残瘤细胞进行长时间、局部高剂量的近距离照射。结果模拟测定放射源1~2cm范围的吸收剂量为30.4~91.3cGy/h,是常规经颅照射剂量的3~5倍。本组病例

  • 标签: 星形细胞瘤 近距离放射疗法 碘同位素 治疗
  • 简介:女患,61岁,患者于2002年3月8日下午在咳嗽后突然出现颈及双肩背部疼痛,继而出现头痛,疼痛剧烈持续不缓解,并伴有双下肢无力感、二便失禁,病程中无恶心呕吐,无意识障碍,头CT及MRI无著征.

  • 标签: 典型脊髓蛛网膜下腔出血 CT MRI 诊断 治疗 病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