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3 个结果
  • 简介:动-静脉瘘是终末期肾脏疾病患者血液透析的主要血管通路,其解剖形态和血流动力学改变是影响透析质量的主要因素。我院近期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32例终末期。肾脏疾病患者进行人工动-静脉瘘检查,观察瘘血管内血流通畅情况,有无血栓形成及狭窄,并根据检查情况制定相应的临床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 动-静脉内瘘 临床价值 终末期肾脏疾病 血管通路 动力学改变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输尿管镜及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妊娠期肾绞痛的安全性及其疗效。方法对34例保守治疗无效的妊娠期肾绞痛患者行输尿管镜检查术,患者妊娠12~32周,平均24周,术中发现有结石30例,其中上段12例,中下段18例,均行气压弹道碎石,碎石后留置D-J管;术中未发现结石患者,单纯留置D-J管4例。结果34例患者的肾绞痛及发热症状经治疗后完全消失,无输尿管穿孔等并发症发生。结石清除率83.3%(25/30),5例输尿管上段结石冲入肾,产后行体外碎石后排出。所有患者均顺利度过围产期并产健康婴儿。结论输尿管镜及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妊娠期顽固性肾绞痛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肾绞痛 妊娠 输尿管镜 气压弹道碎石术
  • 简介:目的探讨钬激光碎石治疗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失败后的输尿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ESWL治疗失败后行腔钬激光碎石的临床资料。其中76例合并息肉或被肉芽组织包裹,6例合并远端输尿管狭窄。结果一次性碎石成功89例,成功率92.7%(89/96),碎石块均在2周排出。其中8例因术中碎石移位至肾脏,术后2周经ESWL后排出;其余7例因结石远端输尿管狭窄,镜体无法通过,改行开放手术治愈。站论钬激光碎石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的优点,是治疗ESWL失败后输尿管结石的首选方法。

  • 标签: 输尿管结石 钬激光碎石 体外冲击波碎石 输尿管镜
  • 简介:桡动脉-头静脉造瘘是所有血液透析患者的首选血管通道,有长效通畅性和低并发症等优势。术后前4个月桡动脉-头静脉瘘失败率约20%~50%。术前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能帮助筛选合适患者并制定手术方案。本文应用超高频探头超声对119例桡动脉-头静脉造瘘患者的5个血管指标进行检测,探讨这5种血管危险因素对术后血流量的影响以及与瘘早期失败的相关性。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 内瘘血流量 尿毒症患者 血管条 造瘘 血液透析患者
  • 简介:笔者男科临证之遐,每有所悟,现略述二三,祈同道指正。

  • 标签: 男科临证 心悟
  • 简介:目的探讨下静脉节段性切除术在治疗肾癌伴下静脉癌栓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10例肾癌合并下静脉癌栓而行下静脉节段性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10例患者中,合并MayoⅡ级者5例,Ⅲ级者4例,Ⅳ级者1例。男9例,女1例。年龄31~73岁,平均(53.9±10.9)岁。肿瘤位于右侧者6例,左侧者4例。结果10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术中死亡病例。7例患者行开放途径下的下静脉癌栓取出术+下静脉节段性切除术;2例行腹腔镜下手术;1例患者先采用经后腹腔途径联合经腹腔途径下手术,术中探查肾肿瘤与周围组织粘连较重,遂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288~556min,平均(399.2±91.5)min。术中出血量300~4000mL,平均(1450.0±1136.5)mL。术后住院时间8~39d,平均(16.7±9.6)d。本组10例患者中,6例发生术后早期并发症。ClavienⅡ级并发症4例。ClavienⅣa级并发症2例。10例患者随访时间2~14个月,中位随访时间8个月。10例患者中发生远处转移1例,为骨转移合并肺转移。1例(10%)出现肿瘤特异性死亡。结论下静脉节段性切除术使肿瘤切除更彻底,但存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可能。下静脉节段性切除术在治疗肾癌伴下静脉癌栓患者中较为安全有效。

  • 标签: 肾癌 癌栓 下腔静脉节段性切除术
  • 简介:目的探讨肾癌伴静脉癌栓手术的护理配合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肾癌伴静脉癌栓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手术前、中、后的护理配合方法和技巧。结果54例患者中4例因经济困难放弃手术治疗,2例因术中癌栓脱落死亡,余48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明显并发症,痊愈出院。结论术前详细讨论、精心准备,术中严密配合可以使手术顺利进行,缩短静脉阻断时间,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肾肿瘤 腔静脉癌栓 手术配合
  • 简介:患者,女,79岁,体检发现左肾占位10余天入院。患者10d前因自觉消瘦行体检,发现左肾占位,为进一步诊治,入住我科。诉近1年来体重下降约30斤左右,伴乏力,纳差,无畏寒发热。CT及MRI检查提示左肾癌伴左肾静脉、下静脉癌栓(图1)。积极完善术前准备,与肝脏外科同台手术。

  • 标签: 下腔静脉癌栓 左肾癌 MRI检查 体重下降 畏寒发热 左肾静脉
  • 简介:我院1985~1996年共收治输尿管口囊肿25例,均经手术证实。本组病例中首先由B超筛选并提出诊断的有23例。结合文献复习对输尿管囊肿的病因学及超声断层检查在输尿管口囊肿诊断中的重要作用进行了讨论。

  • 标签: 囊肿 输尿管开口 B超
  • 简介:临床上发现心血管疾病、慢性肾功能疾病患者常伴发贫血。最近发现心血管疾病、慢性肾功能疾病、贫血三者之间相互影响,任何一方的恶化都会加重其他两方的进展,最终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即肾贫血综合征。心血管疾病、慢性肾功能疾病、贫血三者关系的研究具有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概述了心血管疾病、慢性肾功能疾病、贫血在心肾贫血综合征中的相互作用,肾贫血综合征的机制及其研究的现状;

  • 标签: 血综合征 心肾 心血管疾病 慢性肾功能 疾病患者 恶性循环
  • 简介:目的观察通络胶囊治疗肾病综合征(NS)患者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NS高脂血症并血粘度异常者57例分为2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27例。治疗组给予通络胶囊每天9粒(0.38克/粒),分3次口服,辛伐他汀20mg/d,睡前顿服,对照组患者仅服用辛伐他汀20mg/d,睡前顿服,共治疗30d。分别于给药前的3d和疗程结束后的3d检测2组患者血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D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DC)和血粘度(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TC、TG、LDL-C均较治疗前下降,HDL-C均较治疗前升高,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TC、TO、LDL-C均较对照组治疗后低,HDLC较对照组治疗后高,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均较对照组治疗后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用通络与辛伐他汀能更有效的改善血脂异常和高血粘度。

  • 标签: 高脂血症 肾病综合征 治疗
  • 简介:患者,男,21岁,因发现阴囊无痛性渐大包块2年入院,无外伤史,一直未做任何治疗。体检双侧阴囊可及正常大小睾丸组织,附睾、精索未及异常。阴囊中缝处可及正常睾丸大小包块,质地稍硬,移动度好,与周围组织无粘连(图1)。入院后B超检查示包块大小约3.3cm×2.7cm,有类似正常睾丸血供,无附属组织;CT提示包块组织密度与双侧睾丸相当,未见腹膜后淋巴结肿大。

  • 标签: 阴囊内神经鞘瘤 腹膜后淋巴结肿大 睾丸组织 双侧睾丸 无外伤史 正常大小
  • 简介:1病例资料患儿,男,3岁11月,主因“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40d,家属要求维持治疗”入院。于40d前因间断发热、乏力在外院确诊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并给予化疗及对症支持治疗。目前患儿间断发热,精神反应弱,食欲差。

  • 标签: 异位肾 结肠 肾坏死 自行排出
  • 简介:目的探讨经皮球囊导管阻断在合并Ⅱ、Ⅲ型下静脉瘤栓的肾癌患者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肿瘤医院普外科自2006年7月至2011年3月治疗的11例合并Ⅱ、Ⅲ型下静脉瘤栓的肾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手术方法及疗效。结果11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8.4岁(36~66岁),所有患者均经术前CT、MRI或彩超明确肿瘤及瘤栓情况。所有患者术前在DSA下经颈内静脉预置球囊导管在瘤栓附近,术中充盈球囊阻断下静脉后再切除肾脏及瘤栓。手术时间为(67.3±12.3)min,手术出血量为(762.3±125.5)ml,术后住院时间为(12.6±1.8)d,无手术或围手术期死亡。术后1年生存率为81%,3年生存率为54%。结论经皮球囊导管阻断法在肾癌合并Ⅱ、Ⅲ型下静脉瘤栓手术中是安全有效的预防瘤栓脱落方法,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肾肿瘤 瘤栓 下腔静脉 经皮球囊导管阻断技术
  • 简介:肾综合征”(cardiorenalsyndrome,CRS)这一术语是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国家心肺血液研究所于2004年最早提出,但其概念及内容一直在演变,并不统一。直到2008年,在Ronco等发起下,由《急性透析质量创意》机构主办,在意大利威尼斯召开首届“国际肾综合征共识研讨会”才第一次制定出CRS概念及分型的共识,此共识已于2010年发表。

  • 标签: 心肾综合征 队列研究 急性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 评分 预警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对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局限性前列腺癌早期疗效评价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HIFU-2001型高强度聚焦超声肿瘤治疗系统,对17例局限性前列腺癌进行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分别行超声造影检查,观察瘤体内部及周边组织血流灌注信号特点,据此判定疗效.同时根据直肠指检、经直肠前列腺B超检查前列腺肿块大小、血清PSA等结果进行客观疗效判定.将两疗效判定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HIFU治疗前,所有前列腺低回声结节均呈快速高增强.HIFU治疗后,超声造影显示治疗有效15例,其中无增强12例、少量低增强3例;无效2例,仍表现为快速高增强.客观疗效判定有效15例,血清PSA下降幅度均≥50%,其中2例前列腺结节体积缩小≥50%;无效2例,血清PSA、前列腺低回声结节大小体积均与治疗前水平相当.客观疗效判定结果与超声造影结果相符.结论超声造影能准确显示HIFU治疗局限性前列腺癌的消融范围及程度,是评价早期治疗效果的可靠方法.

  • 标签: 超声造影 高强度聚焦超声 局限性前列腺癌
  • 简介:肉瘤样肾细胞癌临床少见,具有恶性程度高、进展快、预后差的临床特点。肉瘤合并静脉癌栓形成者临床上更为罕见,我院泌尿外科近期收治1例肉瘤样肾细胞癌合并静脉癌栓患者,现结合相关文献复习报道如下。患者,女,50岁,因"体检发现右肾占位3d"入院。无腰腹痛及血尿,无其他慢性病史及肝炎结核病史。查体:右肾区叩击痛阴性,双下肢无水肿。

  • 标签: 肉瘤样肾细胞癌 腔静脉癌栓 文献复习 临床特点 恶性程度 癌栓形成
  • 简介:目的探讨经腹运用肝脏游离技术治疗肾癌合并肝后下静脉瘤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02年至2012年我院收治16例肾癌合并肝后下静脉瘤栓患者,15例经腹运用肝脏游离技术显露下静脉,完整切除瘤栓和根治性肾切除.结果手术中无一例发生死亡,平均手术时间130~320min,术中失血约200~1000ml,所有瘤栓均被完全切除,术中无栓塞发生.结论经腹运用肝脏游离技术可以充分显露肝后的下静脉,对于肝后下静脉瘤栓以及部分膈上下静脉瘤栓可以运用肝脏游离技术经腹完全切除,避免经胸手术和心肺分流.

  • 标签: 肾癌 下腔静脉瘤栓 肝脏游离技术 根治性肾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