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影响黄褐斑患病的危险因素,为制定黄褐斑干预策略,采取有针对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例黄褐斑患者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并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日光、情绪、睡眠不足、过敏史、怀孕、月经异常、放环避孕为黄褐斑的危险因素。预防对策防晒、好心情、保证充足的睡眠、适量豆制品的摄入为黄褐斑的保护因素

  • 标签: 黄褐斑 危险因素 分析 预防对策
  • 简介:系统红斑狼疮是一种多系统受累的弥漫结缔组织病,神经系统受累时称为神经精神狼疮(NPSLE)。NPSLE患者临床表现多样,美国风湿病学会定义了19种常见表现,包括头痛、认知功能障碍、情绪障碍、癫痫发作、脑血管病变等。遗传因素、自身抗体、血脑屏障受损、血管病变、炎症反应等因素均参与了NPSLE的发病,主要通过炎症反应和抗磷脂抗体相关的血栓-缺血两种发病机制致病。炎症反应主要采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缺血性病变主要采用抗血小板或抗凝治疗改善,同时积极治疗原发病和对症治疗。主要的危险因素包括疾病活动程度或疾病累积损害程度、合并其他严重NPSLE或病史、中高滴度抗磷脂抗体阳性等。早期诊断和积极治疗有助于控制病情,仍需进一步完善大规模、统一标准的高质量研究以加深对疾病的认识。

  • 标签: 神经精神狼疮 危险因素 炎症 抗磷脂抗体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男男性行为者(MSM)HIV暴露前预防用药(PrEP)接受意愿、服药方式的选择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滚雪球法招募乌鲁木齐市MSM,利用问卷调查形式,收集该人群自我保护意识、服药所担心的问题、PrEP接受意愿及服药方式选择情况,再根据其选择的服药方式发放PrEP药物,进行干预。结果:379名合格研究对象中有68.3%表示愿意接受PrEP,在这些人中33.2%选择每天服药,66.8%选择性行为前后服药。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PrEP可接受因素为:性行为扮演的角色、是否得过性病、是否做过艾滋病检测、安全套使用频率,即女性角色(vs男性角色,OR=0.34,95%CI:0.19~0.60)、得过性病(vs没得过,OR=0.20,95%CI:0.07~0.56)者容易接受PrEP;没做过艾滋病检测(vs做过检测,OR=2.06,95%CI:1.11~3.81)、安全套的使用频率高(vs使用频率低,OR=1.46,95%CI:1.01~2.09)者相对不容易接受PrEP。影响PrEP服药方式选择的因素为:性行为扮演的角色、是否得过性病、文化程度、就业情况、担心因服药而受歧视,即女性角色(vs男性角色,OR=4.00,95%CI:1.77~9.02)、得过性病(vs没得过,OR=5.66,95%CI:2.37~13.54)者容易选择每天服药;文化程度低(vs文化程度高,OR=0.35,95%CI:0.17~0.72)、学生(vs在业人员,OR=0.06,95%CI:0.01~0.32)、担心因服药而受他人的歧视(vs不担心歧视,OR=0.30,95%CI:0.18~0.49)者容易选择性行为前后服药。结论:增强该人群的自我保护意识,保证服药的方便和隐蔽,可以提高MSM人群PrEP可接受及鼓励更多人选择每天服药的方式。

  • 标签: 男男性行为者 暴露前预防用药 接受意愿 服药方式选择
  • 简介:目的:探讨联合化疗(multidrugtherapy,MDT)病人麻风反应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本地区登记的226例MDT麻风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226例麻风病人中Ⅰ型和Ⅱ型麻风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10.2%和17.7%。47.8%的麻风反应发生在MDT前,39.1%的Ⅰ型麻风反应发生在MDT开始后的1年内,47.5%的Ⅱ型麻风反应发生在MDT开始后的2年内。MDT前细菌指数〉4.0和皮损≥5块是Ⅱ型麻风反应的危险因素。结论:MDT治疗的2年内是麻风反应的高峰期,应重点监测。

  • 标签: 麻风反应 相关因素 联合化疗
  • 简介:目的:探讨诱发妇女罹患乳腺癌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56例诊断为乳腺癌,年龄在23—54岁之间的妇女,经五家参研医院及2家病例支援医院病理证实乳腺癌者,进行“乳腺癌的钼靶与病理诊断符合率及相关因素多中心研究”调查表的问卷调查。结果:乳腺钼靶X线机诊断乳腺癌或高度疑为恶变者,后经病理证实的256例妇女进行问卷调查,进行分析统计,列出十大项主要因素作为研究与乳腺癌发病可能有关的关系:(1)家族史;(2)婚姻与生育;(3)生殖因素;(4)哺乳;(5)月经紊乱;(6)甲亢;(7)口服避孕药;(8)生活习惯;(9)长期穿戴胸衣紧缩;(10)压抑感情或冲动性格。结论:家庭成员中(母亲、姐妹)有惠乳腺癌的妇女其发病率较一般高。未婚未育或已婚未育的妇女患乳腺癌的比例要高。女性月经初潮越早、闭经越晚,乳腺癌的危险越高。发现乳腺癌中只有92例有哺乳经验,占36%,认为哺乳可以降低卵巢功能;反之,升高会增加患乳癌的风险。月经紊乱,反映妇女内分泌失衡,也算风险之一。“甲亢”认为是激素水平异常,也是致乳腺癌的危险因素。口服避孕药与乳腺癌关系比较复杂,在256例乳腺癌患者中,有230例服用过此药,占90%。不良的生活习惯,也是致乳腺癌的因素。长期穿戴紧缩胸衣,影响乳房血液、淋巴循环,至营养及“排毒”受阻,也是易惠乳腺癌的因素。精神因素将直接影响健康与否,这是不容置疑的事实,乳腺癌也不能例外。

  • 标签: 乳腺癌 易患因素 女性
  • 简介:目的探讨病程和发病部位不同的慢性湿疹患者采取应对方式的差异以及应对方式与患者情绪障碍、躯体症状的关系。方法采用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105例慢性湿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评定;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AnalogueScale,VAS)、“湿疹面积及严重度指数(EczemaAreaSeverityIndex,EASI)”对患者瘙痒和皮损严重程度进行评定。结果发病部位累及会阴部或乳房的患者MCMQ-面对、MCMQ-屈服评分均高于其他患者(P〈0.05,P〈0.01);病程越长的患者MCMQ-屈服评分越高;MCMQ-屈服评分与SAS、SDS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477、0.513,P均〈O.01);MCMQ一屈服评分与瘙痒SAS评分、皮损严重程度评分均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384、0.282,P均〈0.01)。结论病程和发病部位不同的慢性湿疹患者采取的应对方式有所差异;“屈服”应对方式不论对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还是躯体症状均产生负面影响。

  • 标签: 慢性湿疹 应对方式 湿疹严重程度
  • 简介:女性性功能障碍是指女性在性反应周期中的一个或几个环节发生障碍,以致不能产生满意的性交所必需的性生理反应和性快感,因此女性性功能障碍的规范化诊断分类都是依据女性性反应周期而划分。性功能障碍属于心理障碍,其特点是一类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的生理功能障碍,是在个体的对象、动作以及身份识别均正常的前提下,出现在执行正常性行为中的功能障碍。

  • 标签: 女性性功能障碍 心理社会因素 性反应周期 生理反应 诊断分类 心理障碍
  • 简介:报告1例持久隆起红斑。患者女,51岁,全身多发结节、斑块伴痒痛10余年,病情反复迁延、逐渐加重。皮疹伴疼痛,冬季加重、夏季缓解,四肢伸侧、颜面部、臀部对称分布斑块、结节、色素沉着、皮下萎缩,新旧皮疹同时存在,皮疹早期疼痛明显,晚期轻度瘙痒。早期皮疹病理活检呈白细胞碎裂血管炎改变,晚期皮疹病理活检呈纤维化改变。诊断:持久隆起红斑。系统给予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静脉滴注,口服沙利度胺、贝前列素钠,外用多磺酸粘多糖乳膏、莫米松乳膏等治疗,2周后部分皮疹逐渐消退、颜色变暗。目前尚在随访中。

  • 标签: 持久性隆起性红斑 白细胞碎裂性血管炎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女,51岁。因双侧手掌、肘部、膝部和足跟部紫红色隆起的结节、斑块,逐渐增大,病程约12年,于2014年7月来我科就诊。患者于12年前无明显诱因偶然发现上述肢体部位多处出现皮疹。双侧手掌、肘部、膝部和足跟部早期仅为小的红斑、丘疹,

  • 标签: 红斑 隆起性 持久性
  • 简介:背景:羟基乙酸和Jessner溶液是治疗颜面痤疮常用的表皮化学剥脱剂,皮脂分泌增多是痤疮患者的主要致病原因之一。目的:比较30%羟基乙酸和Jessner溶液对面部痤疮患者皮脂分泌的影响。方法:研究38例轻到中度颜面痤疮患者,27例用30%羟基乙酸治疗,11例用Jessner溶液,间隔2周共用2次,用Sebumeter(SM810Courage&Khazaka,Cologne,Germany)皮脂测量仪分别测定使用前及每次应用2周后前额、鼻部、下颌及颊部的皮脂水平。结果:痤疮患者颜面皮肤应用30%羟基乙酸或Jessner溶液后皮脂水平无明显改变。结论:使用30%羟基乙酸和Jessner溶液这两种类型的剥脱剂对痤疮患者颜面行2次剥脱治疗后不影响颜面皮肤皮脂分泌,而使用该种方式行多次剥脱治疗对皮脂分泌产生的累积效应需进一步研究。痤疮患者多次应用表皮化学剥脱剂对面部皮脂分泌的影响@LeeS.H.@HuhC.H.@ParkK.C.@YounS.W$DepartmentofDermatology,SeoulNationalUniversityBundangHospital,...

  • 标签: 分泌影响 剥脱面部 化学剥脱
  • 简介:目的:探讨性传播疾病(STD)的误诊因素,旨在提高临床医生的正确诊断.方法:对临床15例的STD进行回顾分析总结.结果:STD患者易被误诊为肺结核、急慢性咽喉疾病、口腔赘生物、鼻息肉、病毒性疱疹、皮肤病等,但根据STD的自身临床特征仍可鉴别诊断.结论:干预STD的误诊措施,医师应警惕与性疾病有关的致病因素,重视病史的详细询问,对可疑患者应及时做一些特殊检查,有助于疾病诊断.

  • 标签: 性传播疾病 STD 误诊因素 临床特征 鉴别诊断 治疗对策
  • 简介:目的:探讨外来务工者下肢丹毒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对81例在皮肤科门诊确诊的外来务工的下肢丹毒患者和162例经检查无丹毒的在职外来务工体检者进行对照研究,采用单因素logistic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通过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4个变量:长时间站立或行走(OR5.49,95%CI2.24-13.23)、肥胖(OR3.14,95%CI1.36-9.23)、浸渍型足癣(OR9.54,95%CI3.83-27.64)、足部多汗或潮湿(OR4.66,95%CI2.03-11.33)与外来务工者下肢丹毒的发病有关。结论:下肢及足部局部免疫力下降与外来务工者下肢丹毒的发病密切相关。

  • 标签: 丹毒 发病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通过流行病学定量和定性研究方法,探讨生殖道感染发病的危险因素,提出有针对的干预建议。方法:定量研究通过对3类人群4744例育龄妇女的调查问卷、妇科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得到7种常见生殖道感染发病率的资料,经过统计学分析,研究与感染有关的危险因素;定性研究采用个人访谈、小组访谈和机构观察的方式,对5类人群共166人进行了有关生殖道感染流行情况和危险因素的调查。结果:深圳市一般人群育龄妇女的7种常见生殖道感染率是27,6%,宫颈感染率是5.0%。感染的危险因素与深圳的气候条件、研究对象的文化程度、初次性生活年龄、未婚性生活、最近3个月有新伴、乱、不使用安全套和有人流史有关;细菌阴道病与使用宫内节育器有关;医疗机构服务人员对性病患者存在歧视现象,私人诊所不按规定处理医疗垃圾。结论:应加强道德和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安全套使用率,加强对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对医疗垃圾的管理。

  • 标签: 生殖道感染 危险因素 定性研究 定量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影响银屑病发病及病情的饮食因素及其他因素,指导银屑病患者合理饮食与健康生活。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运用1:1配比病例对照研究,使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合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与银屑病病情密切相关的因素主要有:面粉(OR=2.214)、牛肉(OR=3.308)、羊肉(OR=2.145)、鱼虾(OR=1.952)、辣椒(OR=2.559)、洋葱(OR=1.519)、吸烟(OR=2.515)、饮酒(OR=2.205)、咸菜和酸菜(OR=1.752),以及失眠(OR=1.502)与肥胖(OR=1.557),这些可能是银屑病的危险因素;而大米(OR=0.422)、粗粮(OR=0.252)、蛋类(OR=0.459)、鲜奶(OR=0.576)、苹果(OR=0.650)、香蕉(OR=0.656)、芹菜(OR=0.515)、茄子(OR=0.652)可能是银屑病的保护因素。结论银屑病患者应戒烟、戒酒,避免失眠,避免进食鱼虾、辛辣、羊肉、牛肉、辣椒、面粉、洋葱等食物,多食大米、粗粮、鸡蛋、鲜奶、苹果、香蕉、芹菜、茄子等食物,注意控制体重,保证睡眠质量。

  • 标签: 银屑病 寻常性 危险因素 甘肃省
  • 简介:有人说性欲出现时,男人表达用行动,女人表达用暗示,这话有道理,但不绝对。“趣”的表达方式实际是人格特征的一种本能流露,它不会独立于基本性格之外。试想,一个绝对内向、木讷的人,在表达性欲时是做不出丰富的姿态,也绝对不会使用夸张的言语;一个绝对外向、张扬的人,也不可能在做爱时过分矜持,就像这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如果把不同性别间一些比较有代表“趣”表达方式归纳一下,大致可分为以下7种类型。

  • 标签: 异同 人格特征 性欲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女,43岁。主诉全身皮肤水肿紫红斑,反复10个月,于2011年8月4日就诊。患者10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全身皮肤出现大小不一的水肿红斑,部分呈紫红色,有瘙痒及烧灼感,无大疱、血疱、脓疱,无糜烂、溃疡等损害。曾在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过敏性皮炎',予以'激素类乳膏'外用,皮疹部分消退,但反复发作,并渐出现头发及眉毛脱落,指甲、趾甲脱落。曾于6个月前在外院住院治疗,诊

  • 标签: 坏死松解性游走性红斑 胰高血糖素瘤 伪胰高血糖素瘤综合征
  • 简介:纤维丘疹(Fibrouspapule)是好发于成人鼻部及临近皮肤的良性错构瘤,由毳毛毛囊及其周围血管纤维基质构成.毛囊周围纤维瘤(Perifollicularfibroma)为该病同义词.临床表现为鼻下部好发的圆顶坚实丘疹[1-2]。

  • 标签: 毛囊性肿瘤 错构瘤 纤维性丘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