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化学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4月~2022年4月在我院就诊的急性化学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7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策略,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策略。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气促缓解时间、咳嗽消失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 PaO2、PaCO2、SaO2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及治疗前 (P

  • 标签: 无创正压通气 化学性肺炎 呼吸衰竭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氯气中毒致化学肺损伤采取短程大剂量地塞米松联合山莨菪碱冲击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8年9月期间于我院收治的50例急性氯气中毒致化学肺损伤的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案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对症综合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短程大剂量地塞米松联合山莨菪碱冲击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临床治疗后两组患者均痊愈,实验组患者在治疗72小时内并发多脏器衰竭情况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氯气中毒致化学肺损伤患者在进行了短程大剂量地塞米松结合山莨菪碱冲击治疗之后提升了临床治疗效果,明显的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情况,适合临床推广并且应用。

  • 标签: 山莨菪碱 地塞米松 急性氯气中毒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临床化学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临床检验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7年6月间,我院检验科接收的临床化学检验标本8972份作为研究对象,对常见检验问题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统计发现,8972份标本中,临床检验不规范采集样本差错率为2.00%,在分析前缓解差错比例为63.40%,分析过程中缓解差错比例为24.69%,分析后环节差错比例为12.41%,分析前缓解差错比例高于分析中、分析后(P<0.05)。重新按规采样标本K+、Na+、Cl-检验结果异常率显著低于不规范样本(P<0.05)。分析前影响化学检验的因素主要为样本采集不规范、样本送检时间过长、患者未按照规定做好样本采集准备、样本不合格等。结论临床化学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可以保证临床检验结果准确,提高检验工作质量,应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

  • 标签: 临床化学检验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周围面瘫作为临床常见的神经性疾病,发病率较高,而在临床中无特效治疗方式,主要以中西医治疗为主。通常来说,周围面瘫主要在于患者面部神经发生水肿、炎症等等,从而出现嘴巴歪斜、眼角无法闭合以及讲话漏风等等症状,虽然目前大部分周围面瘫可通过针灸等方式达到完全恢复的状况,却依旧有部分患者伴有较多后遗症,例如面肌痉挛等等,并且在老年患者当中治疗效果较差,因此认为,为有效促进周围面瘫临床治疗有效的提升,应当对其致病因素进行深入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线索,提高疗效。

  • 标签: 周围性面瘫 病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血液检验结果正确造成影响的相关因素。方法本次研究统计对象选为本院2015年2月至2017年7月期间纳入以及分析的568例血液样本,回顾分析568例血液样本所有临床数据,研究影响检查结果的相关因素,且提出合理改进措施。结果对本院研究统计的568例血液样本进行分析质量不合格血液检验样本发生率为6.69%,不合理采集标本占据26.31%、检验样本时存在的问题占据28.94%、不科学的送检标本占据23.68%、患者自身因素占据21.05%。结论不科学的送检标本、患者自身因素、检验样本时存在的问题、不合理采集标本等是对血液样本检查结果造成影响相关因素,采取合理措施进行处理。

  • 标签: 血液检验 正确性 影响因素 处理对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前因素对血常规检验结果准确的干扰。方法:将84例行血常规检查的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观察组为血常规复查患者,对照组为进行血常规患者,分析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前因素。结果: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准确因素有不合理进食、采血前大量活动、部位选择错误、器具不合格、挤压采血部位以及反复针刺,P<0.05。结论: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前因素较多,针对干预,提高结果准确

  • 标签: 血常规 准确性 前因素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研究妊娠期糖尿病、孕前BMI、孕期增重等影响因素及其聚集项数与巨大儿的关联。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2020年在昆山市建册并有完整产检信息和分娩信息的孕妇进行调查,共计纳入3334名研究对象。结果:本次研究的3334名研究对象中,巨大儿225例,占6.75%。妊娠期糖尿病、孕前BMI、孕期增重均增加巨大儿的发生风险(OR值1.55-2.54,p值均小于0.05),聚集项数每增加一个,巨大儿发生的风险增加1.68倍(OR值1.68,p值0.000)。结论:巨大儿的发生风险具有聚集关联,且随着聚集项数的增多,巨大儿的发生风险逐渐增加。

  • 标签: 巨大儿 影响因素 聚集关联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治疗依从及其影响因素相关研究。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3年3月期间,来我院进行抑郁症救治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依照其遵医成分分化为依从(n=50)、不依从(n=50)两组,遂对患者救治依从同影响因素相关进行分析。结果:组间患者年龄、性别指数无显著差异;而在婚姻状态及文化差异上有较大差异。依从组复发人数为13例,未复发人数为27,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依从组中复发例数为57例,3例未复发,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护人员需及时向患者说明遵医用药以及医治依从的核心作用,并帮助患者调节好家庭环境,同时强化医护人员自身救护能力,进而提升治疗依从,降低复发机率。

  • 标签: 抑郁症 治疗依从性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我市重精神疾病发生相关因素。方法对研究组重精神疾病患者及对照组健康人群健康档案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分析方法为查阅相关重精神疾病患者管理档案资料及对照组健康人群体检档案资料、询问患者及家属等。记录重精神疾病患者发病因素,给予统计学分析并得出结论。结果两组受教育程度、职业等资料对比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年龄分布、男性比例、家庭收入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活压力、家庭关系及身体机能是导致重精神疾病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所占比例分别为41.69%、28.21%、15.05%。结论从事精神病管理工作医生应准确掌握重精神疾病相关危险因素及发病诱因,对高危人群及时采取心理干预、家庭干预、药物干预等多种针对的干预措施降低重精神疾病患发生率,对已确诊的重精神疾病患者应根据其发病诱因给予正确心理疏导及药物治疗措施,提高患者疗效及预后。

  • 标签: 重性精神疾病 危险因素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和分析长期卧床患者采取预见性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涉及的病例为2019年8月到2021年10月到我院就诊的84例长期卧床患者,根据护理方法分为两组,其中常规护理组患者选择传统的常规护理方法,而预见护理组患者则分析患者出现压力损伤的因素,并针对采取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对比指标主要有患者的压力损伤发生率和抑郁情绪评分。结果:经比较,预见护理组患者的压力损伤发生率和抑郁情绪评分均优于常规护理组,存在显著差异(P

  • 标签: []长期卧床 预见性护理 健康宣教 对照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心衰患者自我护理依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研究对象为2020.9~20219月我院收治的90例慢性心衰患者,采用调查问卷法对全部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收集,具体包括年龄、性别、学历水平、婚姻状况、家庭经济收入情况等,对自我护理依从性状况进行统计,分析影响因素。结果:90例患者自护依从优良率为18.89%(17/90),自护依从差占比为81.11%(73/9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家庭经济收入<5000元、初中及以下学历水平、未婚及无自护专业培训的患者自我护理依从较差(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自我护理依从差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年龄≥60岁、家庭经济收入<5000元、初中及以下学历水平、未婚及无自护专业培训(P<0.05)。结论:慢性心衰患者的自我护理依从较差,诸多因素对患者自我护理依从造成影响,需要采取针对措施进行干预,以提高其自我护理依从,改善其预后。

  • 标签: 慢性心衰 自我护理依从性 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