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下颌角肥大是由于下颌角过于突或外翻而导致下面部宽大的一种"方腮面型",患者下面部较宽,呈梯形,下颌角度数小于120度,耳垂至下颌下缘的距离超过2cm。多数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咬肌肥

  • 标签: 下颌角 整形
  • 简介:目的观察微创外科手段治疗腋臭的临床效果,探讨其相关价值。方法总结2000年3月~2009年3月采用微创外科手段治疗656例腋臭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656例患者总有效率100%,一次清除率93.3%,复发率2.9%。结论采用微创外科手段治疗腋臭的方法有很好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腋臭 微创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手指甲下血管球瘤的外科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高频电刀切除术血管球瘤治疗手指甲下血管球瘤16例。结果术后病理证实为血管球瘤,随访6~24个月,无指甲营养不良、残余痛及复发病。结论血管球瘤是一种具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影像及病理特征的良性肿瘤,应用外科手术切除肿瘤是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法。

  • 标签: 血管球瘤 甲下 手术
  • 简介:瘢痕疙瘩是皮肤损伤修复过程中,真皮和相邻的皮下组织纤维良性增生而形成。目前,针对瘢痕疙瘩的治疗方法较多,但效果通常较差,尤其是单纯的放射治疗。最近的一篇Meta分析报道,两种治疗方法联合治疗瘢痕疙瘩被认为很有前景:一种是手术切除辅助放射治疗;另一种是手术切除辅助局部化疗药物,包括丝裂霉素C。通过对文献的查阅发现,这两种方法,虽然在某种程度上都有一定的疗效,但都未用于〉5cm的瘢痕疙瘩治疗。作者运用手术切除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和放射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辅助放射治疗 丝裂霉素C 瘢痕疙瘩 手术切除 多形性 Meta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手术治疗麻风复杂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院完善辅查和对症抗感染治疗,行左5跖骨头溃疡切除术(左5趾骨、跖骨切除)+皮瓣成形术。结果:该患者溃疡恢复好,术后足X线示骨髓炎控制,骨质无异常。结论:手术治疗麻风复杂性溃疡是一种可行有效的方法。

  • 标签: 麻风 复杂性溃疡 手术
  • 简介:58岁男性患者,项增生性斑块15年,各种药物治疗均无明显疗效,我科行部分切除治疗,术后病理符合项瘢痕疙瘩性毛囊炎,术后予促进伤口愈合和活血化瘀中药,以及强效激素软膏和加压治疗,获得满意疗效。

  • 标签: 瘢痕疙瘩 毛囊炎 手术
  • 简介:目的:分析内镜治疗前列腺增生与尿道狭窄并发感染的病原菌种类与特点,探讨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4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经内镜治疗前列腺增生与尿道狭窄并发感染患者98例。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记录患者感染时间、尿液病原菌培养情况以及药敏试验结果和治疗效果。结果:98例感染患者中尿道炎患者65例,膀胱炎15例,睾丸附睾炎14例,肾盂肾炎4例。98例患者病原菌培养50株,阳性率为51.02%。50株中,革兰氏阳性菌11株占22.00%,革兰氏阴性菌31例占62.00%,真菌8株占16.00%。其中大肠埃希菌为主要感染病原菌,共25株占50.00%,其次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不动杆菌,各占10%。98例患者经治疗,治愈96例,治愈率为97.96%。结论:细菌感染是内镜治疗前列腺增生与尿道狭窄并发感染的主要原因,其中大肠埃希菌是最常见病原菌,临床上做好防治措施降低感染率,对感染患者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合理用药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

  • 标签: 内镜治疗 前列腺增生 尿道狭窄 感染 临床特征 治疗方案
  • 简介: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近年来血管瘤与脉管畸形的临床治疗进展迅速。外用药、全身用药、激光、血管内硬化、介入等治疗手段日渐成熟,治疗方案也逐渐规范化和综合化。很多非手术治疗日渐成熟,并取代手术治疗成为首选的治疗方式。但在很多情况下,手术治疗作为其他治疗方案的补救措施仍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如何进一步明确手术治疗的适应症,恰当地选择手术介入的时机,将手术治疗作为脉管性疾病多学科、序列化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 标签: 血管瘤 脉管畸形 手术 适应症
  • 简介:目的分析超薄皮瓣法手术治疗腋臭常见并发症出现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对154例腋臭患者行超薄皮瓣法手术治疗,观察并分析其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154例中出现血肿12侧(3.9%)、积液7侧(2.3%),创缘坏死33侧10.7%).表皮坏死43侧(14.0%),切口感染3侧(0.97%),延迟愈合者37侧(12.0%),残留异味13侧(4.2%)。结论腋臭术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应针对各相关因素完善治疗方法,精细操作以减少并发症发生。

  • 标签: 腋臭 手术 超薄皮瓣法 并发症
  • 简介:目的观察和探讨点阵式强脉冲光治疗面部皮肤色素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点阵式强脉冲光对64例黄褐斑患者、65例炎症色素沉着患者进行治疗.治疗波长为560~640nm,脉宽为3~6ms,每个光斑2~3脉冲,能量密度12~20J/cm2.4周治疗1次,3~5次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采集和分析皮损图像,统计分析并做出评价.问卷调查和随访统计患者的不良反应、复发率和满意度.结果黄褐斑患者经点阵式强脉冲光治疗,与治疗前比较,色素斑绝对分值与mMASI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炎症色素沉着的总有效率为93.85%.治疗总复发率为5.4%,烧灼、疼痛感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4.7%,患者总满意度评价为92.7%.结论点阵式强脉冲光可用于治疗黄褐斑及炎症色素沉着,改善皮肤外观.

  • 标签: 黄褐斑 炎症后色素沉着 点阵强脉冲光
  • 简介:目的对比给予高位隐睾患儿开放隐睾手术、腹腔镜下隐睾下降固定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新疆伊宁市兵团四师医院诊治66例高位隐睾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开放组(n=33)、腹腔镜组(n=33),分别给予开放手术睾丸下降固定术治疗、腹腔镜下隐睾下降固定术治疗,观察患儿睾丸发育状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开放组,手术时间及术后切口疼痛、首次下床活动、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开放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5.152、9.030、28.614、16.893、10.183,P<0.05);术后6个月,2组患儿月睾丸发育良好率分别为84.85%、75.76%,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62,P>0.05);术后3、6个月,2组患儿睾丸容积均显著大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7.967、7.996,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4.85%,相比开放组的92.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69,P>0.05);腹腔镜组无患儿出现并发症,总发生率为0,相比开放组的27.27%显著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421,P<0.05)。结论给予高位隐睾患儿腹腔镜下隐睾下降固定术,总体疗效与开放隐睾手术相当,但并发症更少,安全性更高。

  • 标签: 隐睾 腹腔镜 隐睾下降固定术 并发症
  • 简介:痤疮是临床上常见的皮肤病,好发于颜面、胸背部,痊愈常不可避免的留有皮肤粗糙,毛孔粗大和凹陷性瘢痕。以往针对皮肤粗糙,毛孔粗大和凹陷性瘢痕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我院采用微晶磨削与胶原蛋白膜联合治疗痤疮凹陷性瘢痕40例,其疗效明显,现总结如下。

  • 标签: 痤疮后凹陷性瘢痕 微晶磨削 胶原蛋白膜 联合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电子灸联合加巴喷丁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PHN)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PHN患者随机分为三组,研究组(20例)予以电子灸联合服用加巴喷丁治疗,对照组1(20例)仅口服加巴喷丁治疗,对照组2(20例)仅应用电子灸治疗,观察三组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1个月后,研究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1以及对照组2(χ^2值分别为4.12、5.00,P值均〈0.05);根据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疼痛程度评分,治疗1周、2周、1月,研究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1以及对照组2(P值均〈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1、2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值均〉0.05)。结论:电子灸联合加巴喷丁治疗PHN的疗效高于单用加巴喷丁或者电子灸疗效,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电子灸 加巴喷丁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 简介:临床资料患者,男,65岁。主因外阴红斑伴痒痛6年,于2014年11月21日就诊。6年前,无明显诱因患者左侧阴囊皮肤出现一绿豆大“疖肿”样皮损并化脓,自行处理并好转后于原部位出现瘙痒性红斑,逐渐向周围扩大,偶有渗出、结痂,时有轻度瘙痒、辣痛感,反复搔抓红斑处糜烂;于多家医院按湿疹予外用药治疗(具体不详),症状可稍缓解,但皮损从未完全消退,渗出与干涸交替。红斑渐向周围扩大,逐渐累及阴茎及左侧阴囊、阴阜。患者既往体健,无系统性疾病。

  • 标签: 乳房外PAGET病 阴茎 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
  • 简介:目的:观察普瑞巴林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治疗老年带状疱疹神经痛(PHN)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PHN老年患者62例,其中观察组32例,对照组30例,均予常规神经营养药物治疗。对照组予普瑞巴林口服,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NB-UVB照射治疗,8周为一疗程,比较两组在治疗4周、治疗8周、停药4周时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24小时持续睡眠时间等,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治疗4周,两组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4.01、21.49,P值均<0.05)。治疗第8周、停药第4周两组VAS评分继续下降,治疗各时点观察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t值依次为2.37、2.15、2.51,P值均<0.05)。治疗4周时,两组睡眠时间均较治疗前有所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9.97、8.50,P值均<0.05)。两组治疗第8周与第4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65、1.42,P值均>0.05)。治疗各时点24小时持续睡眠时间两组间无明显差别(t值分别为1.52、1.00、1.17,P值均>0.05)。两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别。结论:普瑞巴林联合NB-UVB可显著降低PHN患者VAS,缓解患者神经痛,改善患者睡眠质量,疗效优于单用普瑞巴林。

  • 标签: 普瑞巴林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