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通过多焦视网膜电图(multifocalelectroretinography,mf-ERG)在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serouschorioretinopathy,CSC)治疗前后的观察,提高CSC诊断的准确性,并指导临床诊疗,评估预后。方法:设置有比较性的CSC观察组和双眼正常的对照组。观察组有31例CSC患者都是单眼发病,这些患者每只眼(包括患眼与对侧眼)在发病期与恢复期都经过眼科的系统检查,包括最佳矫正视力、眼底荧光血管造影、OCT和mf-ERG,并记录这些检查的数据。对照组有30例,与观察组年龄范围相同,同样做上述检查并记录数据。对两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CSC发病期,mf-ERG显示患眼平均视网膜振幅密度在1环为60.54±18.20nV/degree2,比对照组(110.94±31.20nV/degree2)低45.43%(P〈0.01),在2环为38.12±10.81nV/degree2,比对照组(60.91±11.43nV/degree2)低37.42%(P〈0.05)。在恢复期,mf-ERG显示患眼平均视网膜振幅密度在1环为93.71±14.13nV/degree2,比对照组(110.94±31.20nV/degree2)低15.53%(P〈0.05);在2环为51.16±10.34nV/degree2,比对照组(60.91±11.43nV/degree2)低16.01%(P〈0.05)。另外,我们还发现,观察组31例患者中有8例对侧眼也显示出异常,平均视网膜振幅密度在1环为62.41nV/degree2,其余23例患者对侧眼未发现异常。结论:多焦视网膜电图有助于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的临床治疗与随访观察,对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的诊断、病情评估及预后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 标签: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多焦视网膜电图
  • 简介: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的使用是否是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serouschoriorelinopathy,CSCR)发病的危险因子。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对连续的100例急性CSCR患者就糖皮质激素的使用状况进行问卷调查。从同期就诊的非CSCR的门诊患者中根据年龄和性别选择病例与之匹配,以建立对照组,并进行相同的问卷回答。结果:在100例CSCR患者中,10例(10%)有激素使用史,男4例,女6例。而100例对照患者中仅有3例(3%)有激素使用史,男2例,女1例。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通过前瞻性的病例对照研究,我们发现使用糖皮质激素是CSCR发病的危险因子。

  • 标签: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糖皮质激素 临床分析 治疗方法
  • 简介:目的提高对蝶窦病变症状和诊断的准确率以及对鼻内镜手术治疗该病优越性的认识.方法分析15例蝶窦病变的临床表现及内镜手术的效果.结果蝶窦霉菌4例,囊肿3例,炎症5例,均1次治愈.蝶窦乳头状瘤1例,随访中;蝶窦自发性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1例,因行鼻内镜微创手术避免了死亡;蝶窦、后组筛窦低分化鳞癌在鼻内镜下获得精确取检确诊.结论蝶窦病变经CT和MRI等高清晰度的影像学检查可获明确诊断,鼻内镜手术对蝶窦病变治疗有其优越性.

  • 标签: 鼻内镜 蝶窦病变 诊断 治疗 鳞癌
  • 简介:目的比较急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的患侧与对侧眼视网膜频域相干光断层扫描(OCT)的图像特征。方法应用频域OCT对30例(60眼)单眼发病急性CSC患者患侧和对侧眼的黄斑部视网膜显微结构进行检测,比较患侧组与对侧组黄斑中心凹外核层厚度、光感受器层(IS/OS层)、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形态差异。结果所有30例患者患侧眼均有不同程度黄斑部视网膜浆液性脱离,对侧眼中有4眼(13.3%)存在轻度视网膜浆液性脱离;患侧组黄斑中心凹外核层厚度均值为(95.32±24.87)μm,对侧组为(98.80±14.36)μm,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27,P=0.110)。患侧组中IS/OS层厚度均匀一致者12眼(40.0%),对侧组20眼(66.7%);患侧组IS/OS层厚度均匀一致伴内外节缺损、不均、凸起增厚者共18眼(60.O%),对侧组共10眼(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8,P=0.038)。患侧组中出现RPE异常者有24眼(80.0%),对侧组中有8眼(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17.143,P=0.000)。结论频域OCT能清晰显示急性CSC患者的细微病理结构改变,单眼发病CSC患者中一部分对侧眼存在IS/OS层和RPE异常,但是其发生率较患侧眼低。(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13,13:165—167)

  • 标签: 相干光断层扫描 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急性 浆液性 对侧眼
  • 简介:缺血是机体最主要的病理改变之一。引起缺血的一些原因是组织和器官的血管原发性病变;另外有一些病变虽然不是原发于血管系统,但也可通过影响血管系统进而引起组织的缺血,例如外伤所致的血管离断、炎症引起的血管闭塞以及肿瘤导致的血管压迫等;还有一些疾病,在其发生机制中存在着缺血的因素,如青光眼,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认为是慢性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本文就国内外有关缺血性眼部疾病的临床表现,分类,诊断及相关治疗综述如下。

  • 标签: 缺血 视网膜病变 临床表现 诊断 治疗
  • 简介:眼内病毒感染多由疱疹病毒家族导致。在免疫功能正常者中,以病毒性前葡萄膜炎与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较为常见。对免疫功能低下者,有巨细胞病毒视网膜炎及进行性外层视网膜坏死,两者均发生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后期。其他非AIDS患者,如白血病、器官移植、恶性肿瘤或自身免疫性疾病,因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亦可发生巨细胞病毒视网膜炎。本文结合文献分别对上述眼内病毒感染性疾病进行叙述。

  • 标签: 疱疹病毒 病毒性前葡萄膜炎 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 巨细胞病毒视网膜炎 非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 简介:目的分析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CV)的临床误诊原因,以作出正确诊断。方法回顾分析31例经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确诊为PCV患者的眼底、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相干光断层扫描(OCT)、B超改变情况。结果误诊为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病变5例,误诊为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3例,误诊为孔源性视网膜脱离1例。结论提高对PCV的全面认识,掌握其眼底、FFA、OCT、B超特征性改变,可降低临床误诊率。

  • 标签: 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 误诊 诊断
  • 简介: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ofprematurity,ROP)是早产儿和低体重儿发生的一种视网膜血管增生性病变,近年来随着早产儿的存活率不断提高,ROP的发生率也明显增加。以往ROP的治疗主要是在阈值期或阈值后期,给予视网膜激光及手术治疗为主,同时给予机体全身应用激素药物,因治疗时机晚,且手术风险大、并发症多,治疗效果很不理想。寻找一种在病变发生早期应用,且操作简单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已成为研究者的共识。我们就目前治疗ROP的新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治疗 新进展
  • 简介:对外伤性视神经病变的研究进展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论述:外伤性视神经病变的发病机制;外伤性视神经病变的手术治疗;外伤性视神经病变的非手术治疗。

  • 标签: 外伤 视神经病变 研究进展
  • 简介:近年来由于胰岛素的发现和使用,使得糖尿病患者的寿命延长。糖尿病患者不断增加,据WHO报道,目前全球糖尿病患者人数已超过1.2亿。在我国,糖尿病患病率不断上升,已由1980年不足1%增至1996年的3.21%。每年新增近100万的糖尿病患者。但胰岛素的治疗并不能阻止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治疗 综述
  • 简介: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激光治疗的方法、原则以及护理体会。方法作者通过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产生的原因、治疗方法的选择、激光治疗的原则及相关注意事项进行总结,形成激光治疗的一套标准参考方案。同时从健康护理、术前护理、心理护理、出院指导等方面总结护理经验。结果作者所在医院参考本文进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和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减少了医患矛盾。结论根据糖尿病视网膜患者所处的阶段以及全面检查的结果选择合适的激光治疗方法,效果明显,合理的护理方式能够减轻患者痛楚,加快患者康复。

  • 标签: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激光治疗 护理
  • 简介:世界各地糖尿病增加是主要由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人数在上升。2型糖尿病越来越常见是因为:随着人的寿命延长,糖尿病更多发生在中老年人中。随着人们越来越多地迁移到市区,运动减少,吃得更多,不健康的食物,越来越多的人正变得肥胖成为2型糖尿病的主要原因。糖尿病增加一系列的眼部疾病风险,包括白内障,但是与糖尿病有关盲的主要原因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通常在患糖尿病后的十至二十年之间发生并且当糖尿病未确诊及未治疗时发展更快。

  • 标签: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
  • 简介:<正>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其在糖尿病中的发生率达50%以上,尤其是增殖前期和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其视力下降的发生率,较非增殖性者高10~15倍。如能及时及早进行激光光凝,可使机网膜病变进展速度减慢。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展很快,报道也较多,但用倍频

  • 标签: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激光治疗 固体激光器 新生血管 激光光凝 倍频
  • 简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微血管病变之一,是糖尿病患者失明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国内外对DR的研究逐渐深入,本文介绍了其发病相关因素、临床分期和发病机制。通过文献回顾,重点综述了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病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

  • 标签: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发病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