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当今牙科学科发展及临床进展迅猛,新材料及新技术的不断出现让修复学尤其是美学性修复的领域有了极大暴涨性成长。经典的树脂美容修复是众多牙科医生修复牙体缺损微创方式中的首选。然而随着树脂材料本身的发展.对于材料的选用、修复牙位的范围、修复方式及具体技巧的变化,许多医生无法具悉其详。

  • 标签: 复合树脂修复术 牙科医生 牙体缺损 美容修复 树脂材料 修复方式
  • 简介:微笑时牙龈暴露过多(“露龈笑”)困扰着许多人,成为热门的美学话题。上唇提肌过度牵拉(thehyper—activityoftheelevatormuscle)是露龈笑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相应的治疗方法有很多。本文将介绍一种改良的唇复位手术,相对保守,又能达到稳定和显著的效果。2名因露龈笑就诊的患者接受了上述手术,随访6个月,露龈量显著减少,美观满意。

  • 标签: 上唇 牙龈 改良 复位术 复位手术 露龈笑
  • 简介:上颌快速腭扩展可有效地扩大上颌牙弓,其不仅适用于儿童及青少年,也可成功地用于成人上颌牙弓狭窄的矫治。本文介绍了年轻成人与儿童各自应用上颌快速腭扩展的生物学基础、存在的各种分歧、扩弓过程中磨牙及腭弓形态变化的差异、难易程度及其长期的效果与稳定性的差异、各自优势及所需要注意的问题。

  • 标签: 上颌快速腭扩展 年轻成人 儿童
  • 简介:目的探讨牙冠延长技术细节的改良方法。方法选择2010年5月至2013年10月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牙周黏膜科就诊的因龋坏、外伤等原因所致的全部或部分牙根根面位于龈下的残根或残冠患者34例(患牙38颗),均采用牙冠延长治疗,中采用改良球钻、EX-21EF车针等技术细节处理,术后6周进行临床效果评价。结果26颗患牙评价为满意,占68.4%;7颗基本满意,占18-4%;5颗不满意,占13.2%,其中2颗患牙邻面暴露不佳,1颗患牙根分叉区断面暴露不佳,2颗惠牙龈缘与邻牙明显不协调。结论使用改良球钻和EX-21EF车针可提高牙冠延长中去骨效率和效果;行内斜切口、去除游离牙龈后,测量并记录切端牙体组织至龈缘距离,此距离增加3mm即为预期去骨位置,该方法简单可靠,对术前断面位于龈上或龈下的患牙均适用;缝合后再用高频电刀切除和修整腭侧龈瓣,可使龈瓣更准确地复位于预期位置。

  • 标签: 牙冠延长术 生物学宽度 残根
  • 简介:目的:比较常温下脱脂牛奶与汉克斯平衡盐溶液(Hank′sbalancedsaltsolution,HBSS)保存脱位牙对再植牙牙根愈合过程的影响。方法:48只6周龄SPF级Wistar雄性大鼠,随机抽取3只为空白对照,直接处死取材拍摄根尖X线片,标本切片组织学观察;余45只随机分为3组,将上颌第一磨牙脱位后分别采用HBSS、脱脂牛奶浸泡或干燥室温保存,30min后植回牙槽窝,术后1、3、7、14、21d处死大鼠,拍摄根尖X线片进行图像分析,标本切片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再植后各时间点牛奶组与HBSS组近中根阴影面积无统计学差异,皆小于干燥组(P<0.01);牛奶组根尖组织炎症反应较轻,根吸收少,根周修复类型与HBSS基本相同。结论:脱脂牛奶与HBSS在常温下均为良好的脱位牙体外保存液,可在普通人群中作为再植牙保存液推广使用。

  • 标签: 牙再植 保存液 根吸收
  • 简介:目的评估不使用植骨材料的经牙槽嵴上颌窦提升同期植入种植体的存留率,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09-2012年接受上颌窦内提升不使用植骨材料同期植入Bicon(R)种植体的病例46例,共植入种植体62枚,随访12~39个月,用Buser存留标准评估种植体存留率,记录边缘骨水平变化、剩余牙槽嵴高度、上颌窦底提升高度、随访时间、并发症等指标,分析可能的影响因素.结果46例62枚种植体存留率98.39%,1枚种植体6个月时发现骨结合不良.术前测量剩余牙槽嵴高度范围2.83~9.83mm,术后测量窦底提升范围1.00~4.86mm,近、远中边缘骨水平平均变化为(-0.12±0.72)mm(t近中=-1.29,P近中=0.20),(-0.06±0.65)mm(t远中=-0.68,P远中=0.50).结论上颌窦内提升不使用植骨材料同期植入种植体存留率高,种植体周牙槽骨稳定,长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 标签: 上颌窦内提升术 无植骨材料 Bicon(R)种植体 边缘骨水平
  • 简介:目的探索术前三维头模设计及个体化模板引导在下颌骨牵引成骨中的应用,并且评估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原发或继发小颌畸形患者10例,均伴有中度或者重度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sleepapnea-hypopneasyndrome,OSAHS).根据三维螺旋CT的数据制作三维头模,在三维头模上模拟手术截骨以及牵引器的安放,制作个体化模板.中应用个体化模板指导截骨线的位置以及牵引器的安放.术后5~7d的间歇期后,开始以每天1mm的速度行骨牵引至牵引结束.术后3~6个月二次手术去除牵引器.结果10例患者顺利完成下颌骨牵引成骨治疗,第一次手术平均手术时间为(1.6±1.3)h.10例患者的20侧下颌骨平均牵引长度为(23.6±7.5)mm.术前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andhypopneaindex,AHI)为(37.1±13.7)次/h,睡眠时最低血氧饱和度(lowestoxygendesaturation,LSAT)为75.2%±18.4%;术后AHI为(2.7±4.8)次/h,LSAT为92.1%±5.3%.所有患者的牵引成骨区成骨良好,均未出现成骨不良、下牙槽神经损伤及牵引故障等严重并发症.结论术前三维头模设计可以很好的模拟牵引成骨中的截骨位置及牵引器的安放,避免损伤重要解剖结构;应用个体化模板引导可以提高下颌骨牵引成骨截骨及牵引器安放的精确性,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难度及风险.

  • 标签: 小颌畸形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三维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