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风湿性心脏病目前仍是我国较常见的心脏病之一,虽然A组链球菌在风湿性心脏病发病中的关键作用已经明确,但风湿性心脏病的发生发展机制仍不完全清楚.准确地研究风湿性心瓣膜炎发生和发展的免疫机制,选择合适的动物模型是至关重要的.本文概述国内外关于风湿性心瓣膜炎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 标签: A族溶血链球菌 风湿热 模型 风湿性心脏病 瓣膜炎
  • 简介:本刊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主办,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承办的医学科技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国内统一刊号为CN11—4726/R,国际连续出版物号为ISSN1671—6272。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是我国心血管专科医院,同时也是心血管领域医、教、研、防全面发展的国家级科研基地。在这片沃土上《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自2001年12月创刊以来,较好地保证了学术质量。本刊被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收录。

  • 标签: 中国医学科学院 心脏病学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征稿启事 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 杂志
  • 简介:目的回顾性分析、总结微创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麻醉管理要点,评估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我院从2012年7月至2012年8月连续进行该手术10例,包括8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2例胸骨上段小切口行主动脉瓣置换。手术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及微创体外循环下进行,中常规行食道超声检查,并应用洗血球机行自体血液回收。转机前半量肝素化(200-240IU/kg),维持活化凝血时间(activatedclottingtime,ACT)在300秒以上。转机期间谨防进气,适当补液,维持合适的血容量和体外循环流量。结果全组患者均顺利出院,无术后并发症,无死亡。体外循环时间(93.7±19.9)min,阻断时间(54.8±18.5)min。术后机械通气时间(14±5.7)h,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careunit,ICU)停留时间(39.3±19.4)h,24小时胸管引流量(424±156.2)mL。围期仅1例输入血制品,为浓缩红细胞2单位。结论掌握微创体外循环的方法和原理,加强容量管理和体循环阻力的调控,谨防进气,是麻醉处理的关键。

  • 标签: 微创体外循环 心脏手术 麻醉处理
  • 简介:《老年心脏病学杂志(英文版)》(JournalofGeriatricCardiology,JGC,ISSN1671.5141/CN11-5329/R)是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主管、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心血管病研究所和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主办的国际性医学学术期刊。本刊由王土雯院士创办于2004年,目前编委会由分布在35个国家的350多位心血管专家组成。本刊是我国第一本也是唯一的反映老年心脏病学这一新兴学科的英文期刊,致力于国际老年心脏病学交流,特别是将国内老年心脏病学及相关领域的学术进展介绍给国外同行。开设的栏目有述评、综述、临床和基础研究论著、病例报告等。

  • 标签: 老年心脏病学 英文期刊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征稿启事 杂志 医学学术期刊
  • 简介:目的阐明压力负荷诱导的大鼠心脏松弛素受体(relaxin/insulinlikefamilypeptidereceptor,RXFP1)表达下调的意义及机制。方法利用大鼠主动脉弓结扎(transversaortaconstriction,TAC)方法建立压力负荷模型,WesternBlot检测RXFP1表达水平,并检测siRNA敲减RXFP1的乳大鼠成纤维细胞在松弛素作用下胶原的分泌水平。进一步采用WesternBlot检测不同浓度TGFβ1孵育乳大鼠心脏成纤维细胞RXFP1的表达变化。结果TAC组心脏松弛素受体RXFP1表达下调,敲减RXFP1后松弛素抑制乳大鼠心脏成纤维细胞胶原分泌的作用显著减弱,TGFβ1呈剂量依赖性地下调乳大鼠心脏成纤维细胞RXFP1表达。结论在压力负荷诱导的心室重塑模型中,TGFβ1介导了心脏RXFP1下调,并抑制松弛素发挥抗纤维化作用。

  • 标签: 心室重塑 松弛素受体 TGFΒ
  • 简介:患者:男,60岁,因“间断心悸、气短7年,加重伴腹胀、纳差1周”入院。患者7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心悸、气短伴乏力,无胸痛、胸闷等。就诊于当地医院。心电图示室性心动过速.超声心动图示左心房增大.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30%,诊断为心肌病、室性心动过速。住院行射频消融治疗成功,期间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未见冠状动脉异常。此后患者未出现心悸,可步行l000m不出现胸闷、气短症状。

  • 标签: 扩张型心肌病 心力衰竭 心脏移植
  • 简介:目的探讨喉返神经监测在甲状腺癌中的运用及临床意义.方法对2011年10月至2012年5月200例甲状腺癌患者作回顾性分析,其中喉返神经监测组(A组)100例(145根喉返神经),非喉返神经监测组(B组)100例(150根喉返神经).结果A组神经全程显露时间短于B组(10.5minvs15.3min,P<0.01);A组手术时间略短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8.5minvs82.3min,P>0.05);A、B组暂时性声带麻痹患者分别为5例、11例(P<0.05);A、B组永久性声带麻痹患者分别为1、0例(P>0.05).结论甲状腺癌手术中运用神经监测技术有助于喉返神经的快速识别与保护,也可降低暂时性喉返神经麻痹的发生率.

  • 标签: 甲状腺癌 术中神经监测 神经麻痹
  • 简介:目的探讨Miccoli式在甲状腺手术中对甲状旁腺辨识及其功能保护的优劣性.方法选取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甲状腺外科行Miccoli式全甲状腺切除24例,同期行传统开放式全甲状腺切除43例,比较2组式术前及术后第1天、第3天血清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hormone,PTH)及血清钙离子(Ca2+)浓度的变化;同时比较中对甲状旁腺辨识个数,术后一过性及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发生率.结果Miccoli式组中对甲状旁腺的辨识个数(3.33±0.70)高于开放式组(2.86±0.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第3天2组血清PTH及Ca2+浓度均明显下降,不同手术方式PTH水平变化趋势存在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ccoli式组不同时相PTH水平较为稳定.Miccoli式组一过性(9/24)及永久性(0/24)甲状旁腺减退者相对开放式组(27/43,1/43)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ccoli式能减少手术对甲状旁腺及其功能的影响,有利于甲状旁腺功能的恢复,较开放式更具有优势.

  • 标签: Miccoli术式 甲状旁腺 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 甲状旁腺激素
  • 简介:乳腺癌发病率较高,严重威胁女性健康和生命,目前主要的治疗是手术切除,术前常规行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lymphnodebiopsy,SLNB)或腋窝淋巴结清扫(axillarylymphnodedissection,ALND)以评估腋窝淋巴结(axillarylymphnode,ALN)转移情况。但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生率较高[1]。有研究发现乳腺癌患者接受SLNB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生率为4%~10%,接受ALND后的发生率为9%~41%[2-3]。淋巴水肿的发生主要是中切断了引流上肢的淋巴管致淋巴回流障碍。基于外科解剖学和临床应用,本文介绍一种可预防或减轻上肢淋巴水肿的新方法--腋窝反向制图(axillaryreversemapping,ARM),以减少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将为乳腺癌的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 标签: 腋窝淋巴结清扫 前哨淋巴结活检 乳腺癌术 上肢淋巴水肿 mapping 乳腺癌患者
  • 简介:目的:分析腹腔镜下胃旁路肥胖患者术前及术后脂质代谢情况。方法从2010年10月至2012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减重中心接受胃旁路手术的肥胖患者(BMI>28kg/m^2)25例,手术时保留30ml小胃囊,旷置100cm胆胰支及100~200cm食物支。回顾性分析术前及术后1、3、6、9、12个月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及低密度脂蛋白(LDL)的随访数据,记录并发症情况。结果25例肥胖患者手术均在腹腔镜下完成,随访超过一年,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TC,TG,LDL均出现显著降低(P<0.05),HDL出现显著升高(P<0.05)。术前仅HDL与BMI相关(P<0.05),术后TG、LDL、HDL改变均与多余体重减少率(PEWL)相关(P<0.05)。结论腹腔镜胃下旁路是一种安全的手术方式,在减重同时会给肥胖患者的脂质代谢带来改善,降低血浆TC、TG及LDL,增加HDL水平。

  • 标签: 肥胖症 脂质代谢 减重外科 胃旁路 腹腔镜
  • 简介:目的总结合并窦性心动过缓的遗传性长QT综合征(以下简称遗传性LQTS)患者植入永久起搏器和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以下简称ICD)的治疗效果,对比分析这两种治疗在预防患者猝死中的差异。方法对我院从2003年6月到2013年6月出院诊断为遗传性LQTS合并窦性心动过缓、植入了永久起搏器或ICD的全部21例患者,结合门诊、电话和程控随访了解患者的生存状况、手术并发症以及晕厥、室性恶性心律失常的发作情况。结果起搏器组男性2例,女性9例,年龄39.3±14.3岁,随访时间50.6±26.3个月,1例患者猝死,2例患者再发晕厥前兆,其中1例最终更换为ICD。ICD组男性2例,女性8例,年龄34.5±11.9岁,随访时间61.4±43.5个月,3例患者接受了ICD的适当治疗,另2例患者接受了ICD的不适当治疗,1例患者术后出现囊袋感染,1例患者更换为永久起搏器。治疗有效率在起搏器组及ICD组分别为72.7%(8/11)和100.0%(10/10),未达到统计学差异(p=0.21)。不良事件发生率在起搏器组及ICD组分别为27.3%(3/11)和30.0%(3/10),也未达到统计学差异(p=0.63)。结论对于不能植入ICD的合并窦性心动过缓的遗传性LQTS患者,植入永久起搏器可能是一个较好的替代方法,但对于QTc≥539ms的患者,只有植入ICD才能预防猝死。植入ICD后长期无心脏事件发生的患者,根据患者意愿,可考虑更换为永久起搏器。

  • 标签: 遗传性长QT综合征 随访 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 永久起搏器 心脏性猝死
  • 简介:目的分析研究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的特点及手术方式.方法总结分析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甲状腺外科实施甲状腺癌根治同时行中央区及侧颈区淋巴结清扫的123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资料.结果随着中央区阳性淋巴结个数的增加,侧颈区淋巴结转移阳性率及多区转移的比例呈明显上升趋势.102例侧颈淋巴结阳性的患者中,Ⅱ区阳性55例(53.92%),Ⅲ区阳性62例(60.78%),Ⅳ区阳性76例(74.51%),Ⅴ区阳性17例(16.67%).在侧颈转移过程中,Ⅳ区为最易受侵犯的区域,其次为Ⅲ区,再次为Ⅱ区,最后为Ⅴ区.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首次治疗中常规行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中央区淋巴结转移阳性特别是阳性淋巴结较多(>3)患者应同时行患侧Ⅱ~Ⅴ区淋巴结清扫.

  • 标签: 甲状腺乳头状癌 淋巴结转移 颈部清扫
  • 简介:目的总结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ypertrophicobstructivecardiomyopathy,HOCM)的外科治疗效果,探讨围期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3年10月我院由单一扦实施外科手术治疗的HOCM忠并75例,刃性47例(47/75,63%),女性28例(28/75,37%).年龄10—66(42.92±15.07)岁,术前左室流出道峰值压差(LVOTGP)为50—270(86.98±42.69)mmHg(1mmHg=0.133kPa)、令=部患行均接受室间隔心肌切除(改良扩大Morrow).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6例,室壁确切除1例,二尖瓣置换4.二尖瓣成形9,主动脉瓣置换2,三尖瓣成形3,先心病2例.围期常规行心脏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及胸部X线片检查,评价超声心动图检查指标、二尖瓣的结构和功能改变。结果全组无围期或远期死亡。全组体外循环时间66—258(J33.00±39.83)分钟,升主动脉阻断时间45—157(84.71±25.85)分钟,机械通气时间8-396(2447±44.78)小时,术后住ICU时间1-27(299±3.23)天,术后住院时间6—35(10.20±5.31)天,术后胸腔积液12例,二次插管1例,气管切外1例,床旁血液滤过治疗1例,主动脉内球囊反搏1例,无气胸、无二次开胸探查及二次手术.术后片心房内径(37.31±4.34mmvs43.50±5.89mm,P=O.000),左室流出道峰值压差(12.31±7.00mmHgvs86.98±42.69mmHg,P=0.000),室间隔厚度(15.41±5.00mmvs22.34±6.20mm.P=O.000)与术前比较均减小或降低。二尖瓣关闭好或仅有轻度反流,二尖瓣前向运动(SAM征)基本消失。术后发生的主要心律失常包括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和心房颤动等。远期随访患者症状消失或仅有轻度症状,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心动能NYHA分级级别较术前降低I—II级,无远期死亡、并发症或再次手术。结

  • 标签: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室间隔心肌切除术 改良扩大Morrow手术 并发症
  • 简介: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是肺高血压(pulmonaryhypertension,PH)非常重要和常见的类型[1],是以反复性未溶解肺动脉栓子和(或)进行性肺动脉血栓形成及瘢痕形成,以及肺动脉重塑所致肺动脉阻塞为特征的进行性致命性疾病。右心导管(rightheartchatheterization,RHC)是诊断CTEPH的"金标准"[2],肺动脉(主干、叶段、节段、

  • 标签: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 经皮腔肺动脉成形术 介入治疗
  • 简介:目的:观察远端胃大部切除不同消化道重建式对2型糖尿病(type2diabetesmellitus,T2DM)胃癌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及血糖的影响。方法T2DM胃癌患者88例行根治性远端胃切除,其中43例行毕I式重建,22例行毕Ⅱ式重建,23例行Roux-en-Y重建。观察手术前、术后1年3组患者BMI、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指标,并随访患者糖尿病的控制情况。结果手术前3组患者一般资料及各检测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3组患者BMI、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均较术前有不同程度的减低,但各组之间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毕I式组控制血糖的有效率为18.60%,毕Ⅱ式组为72.73%,Roux-en-Y组为73.91%,3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3903,P<0.05)。毕Ⅱ式与Roux-en-Y组控制血糖的有效率均高于毕I式组(χ^2=18.3409,P<0.05;χ^2=19.4804,P<0.05)。毕Ⅱ式与Roux-en-Y组之间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81,P=0.9284)。结论远端胃大部切除后,毕Ⅱ式与Roux-en-Y重建可改善T2DM胃癌患者血糖代谢,且并不明显影响患者营养状况。

  • 标签: Ⅱ型糖尿病 胃癌 消化道重建 ROUX-EN-Y 营养 糖代谢
  • 简介:患者:女,41岁,因"反复双下肢水肿5个月,胸闷、气促7d,晕厥2次"入院。入院5个月前患者乘长途飞机后出现双下肢水肿,伴头晕、胸闷,未予重视。1周前,患者再次乘长途飞机后出现脚肿,且活动时发生晕厥2次,伴胸闷、气促、咳嗽,于当地医院查CT示双侧肺栓塞,为进一步诊治转来我院。体格检查:血压95/60mmHg(1mmHg=0.133kPa),神志清,呼吸急促,心率110次/min,心律齐,

  • 标签: 经皮肺动脉球囊成形术 肺栓塞 肺动脉高压
  • 简介:目的:观察胃旁路(GBP)对自发性2型糖尿病(T2DM)大鼠(GK大鼠)肝细胞葡萄糖转运体-2(GLUT-2)及葡萄糖激酶(GCK)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改善胰岛素抵抗的机制。方法30只8周龄雄性GK大鼠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手术组(10只)、假手术组(10只)、饮食配对组(10只),另8周龄雄性SD作为空白对照组(10只)。检测和比较术前及术后1、2、4周各组大鼠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应用蛋白印迹(Westernblot)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各组术后4周肝脏组织GLUT-2、GCK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GK手术组术后1、2、4周FPG((11.06±0.52)mmol/L、(7.49±0.34)mmol/L、(5.20±0.08)mmol/L)均低于术前水平(17.53±0.57)mmol/L)(均P<0.05);术后4周FINS由术前(11.90±0.75)mmol/L升至(14.20±1.23)mmol/L(P<0.05);术后4周GLUT-2、GCKmRNA及其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1)。结论GBP能上调T2DM大鼠肝细胞胰岛素信号转导通路中GLUT-2及GCK的表达,增强胰岛素受体后的信号转导,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

  • 标签: 胃旁路术 2型糖尿病 葡萄糖转运体-2 葡萄糖激酶
  • 简介:目的探讨围期生长激素和谷氨酰胺强化的肠内营养对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知情同意的原发性肝癌患者48例,随机分为术前谷氨酰胺强化肠内营养组(术前GEEN组)、术后谷氨酰胺强化肠内营养组(术后GEEN组)、胃肠外营养组。术后GEEN组患者在术后12h间断口服温水,如患者无明显不适,术后24h开始口服肠内营养液逐渐增加至全量,第4天开始按30mL/(kg·d)口服至第七天,术后3d内,不足的能量或水、电解质通过静脉途径补充。同时术后7d内按4IU/d皮下注射基因重组人类生长激素(思增)。术前GEEN组在术前3d按30mL/(kg·d)开始口服肠内营养液,术后4d与术后GEEN组的前4d方案相同,肛门排气后逐渐恢复饮食。同时术前3d至术后4d皮下注射基因重组人类生长激素(思增)。胃肠外营养组术后7d内按胃肠外营养常规支持,肛门排气后逐渐恢复饮食。观察患者临床恢复情况,记录术后并发症(包括伤口感染或脂肪液化、肺部感染等)。营养前或术前1d和术后8d清晨采血检测肝功能、NK细胞、T细胞亚群(CD3比例和CD4/CD8比值)、免疫球蛋白(IgM、IgG、IgA)、补体(c3、C5)。结果术前GEEN组和术后GEEN组中各有l例因术后出现明显腹胀不愿意继续口服而退出,其余个别病例出现轻度腹胀等不适,经过调整进食速度和短暂休息后好转,均按计划完成治疗。三组患者在整个研究过程中均无大出血、手术死亡等严重并发症。三组患者发生感染并发症情况比较,术前GEEN组相对较低,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支持后三组患者蛋白水平比较,术后GEEN组、术前GEEN组总蛋白均比胃肠外营养组高(P=0.00),以术前GEEN组提高更明显(P=0.00),而白蛋白水平无明显变化(P=0.16),肠内营养组需要补充的白蛋白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肠内营养 营养状况 免疫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