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随着口腔证畸研究和临床实践不断深入,对于错(牙合)畸形矫治,无论在理论基础还是临床应用方面都取得长足发展。虽然正畸治疗带来益处不言而喻,但其附加影响同样值得关注,其中之一即为牙髓反应。大量研究表明,适宜正畸力不会造成牙髓病理性损害[1],

  • 标签: 牙髓反应 正畸治疗 病理性损害 临床实践 临床应用 正畸力
  • 简介:二膦酸盐类(Bisphosphonates,BPs)药物被广泛用于预防和治疗由于破骨细胞活性增强所致骨质疏松及肿瘤转移,颌骨坏死(osteonecrosisofthejaw,ONJ)是其常见副作用之一。目前,临床对二膦酸盐关注较多是ONJ患者发病机理、临床诊断、治疗,而就其使用前后血液,体液因子改变,免疫学变化,及与ONJ发生相关性研究相对较少。本文就应用二膦酸盐后所导致全身系统性变化综述如下。

  • 标签: 二膦酸盐 颌骨坏死 免疫
  • 简介:随着正畸学发展,正畸治疗造成牙槽骨变化副作用越来越引起重视。但由于人类牙槽骨形态、高度以及厚度个体多变性以及活跃改建能力,正畸治疗中牙槽骨变化无法得到精确预测。与传统影像检查相比,具有高度精确成像能力锥形束CT(conebeamCT,CBCT)可以准确反应颅颌面解剖结构从而判断正畸治疗中牙槽骨变化。本文从正畸力下牙槽骨力学反应以及CBCT对牙槽骨改建精确判断等方面进行阐述。

  • 标签: 牙槽骨 正畸治疗
  • 简介:目的研究DamonⅢ矫治器一步滑动法关闭拔牙间隙,研究治疗前后牙验结构及软组织变化。方法选择双牙弓前突或上牙弓前突安氏Ⅱ类Ⅰ分类患者20人,平均年龄16.6岁。拔除四个第一双尖牙,应用美国Ormco公司DamonⅢ矫治器进行矫治,对治疗前后头颅侧位片进行18个项目的测量,并对测量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治疗后上下切牙切缘分别向后移动7.47mm、4.93mm,根尖分别向后移动1.15mm、3.00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上下磨牙分别向前移动1.82mm、1.90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U1/SN、U1/PP角在治疗后分别减小了16.70°和15.91°,L1/MP角、上下唇——审美平面距在治疗后也明显减小,Z角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SNA、SNB、ANB、MP/SN角在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DamonⅢ矫治器矫治双牙弓前突患者,在没有借助口外力及其它附加装置条件下,仍可以进行很好支抗控制,上下前牙回收明显,软组织侧貌改善显著,但上前牙转矩控制可能不足。

  • 标签: Damon Ⅲ矫治器 自锁托槽 头影测量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和分析采用自锁矫治技术进行不拔牙矫治,治疗前后牙弓形态变化。方法选择40例牙列拥挤患者,使用自锁托槽进行不拔牙矫治,对治疗前后记存模型进行测量,分析矫治前后牙弓形态发生变化。结果矫治后牙弓长度和宽度均有明显增加,牙弓宽度增加主要发生在前磨牙区。上颌中切牙唇向前移和第一磨牙发生远中向后移量无显著性差异。牙弓变化与牙列拥挤度显著相关。结论采用自锁矫治技术对拥挤病例进行不拔牙矫治,治疗后牙弓宽度和长度增大,上颌牙弓长度增加由上颌切牙唇向移动和磨牙远中移动共同作用所致。

  • 标签: 自锁托槽 牙弓长度 牙弓宽度 不拔牙矫治
  • 简介:老年患者牙齿缺失后常因牙槽骨吸收造成传统义齿固位困难,种植修复可有效解决该问题,但口腔局部解剖结构改变使老年人的人工种植牙表现出其独有的特点。就上颌而言,一方面上颌牙槽突、上颌结节、牙槽骨壁部位随着牙齿缺失及其他局部或全身因素影响会发生不同程度萎缩和吸收,种植体与牙槽突长轴、鼻腔、上颌窦位置关系变得更加复杂,加大了种植治疗难度;而另一方面尖牙支柱、颧骨区特殊结构或部位骨质虽然也发生萎缩和吸收,但这些结构解剖特点决定了其可以作为种植体植入位点,从而使牙槽骨严重萎缩老年患者种植修复成为可能。充分认识老年人失牙后口腔颌面解剖结构变化特点,不仅可以最大限度避免种植并发症发生,还可以扩大牙槽骨严重萎缩老年无牙颌患者种植适应证,造福广大老年患者。本文针对我们在临床应用上颌牙槽突、上前牙牙长轴、牙槽骨壁、鼻腔、上颌窦、尖牙支柱、颧骨及上颌结节解剖特点及增龄性变化完成不同类型人工种植修复实际情况,结合文献,对这些解剖结构变化与种植关系进行论述,探讨其作为老年患者种植基础条件及可行性,供同行参考。

  • 标签: 老年 上颌骨 牙槽突 上颌窦 尖牙支柱 上颌结节
  • 简介:目的:上颌快速扩弓(rapidmaxiIlaryexpansion,RME)通过打开腭中缝来矫正上颌宽度不足以及增大牙弓周长。本研究目的是使用CBCT来评价牙槽骨结构在用Hyrax扩弓器快速扩弓后即刻变化。方法:28位(女性19位.男性9位)需要进行上颌扩弓治疗患者(平均年龄141岁.范围13~20岁).在T1(扩弓前)和T2(扩弓后即刻)拍摄cBCT作为临床记录。测量第一前磨牙和第一磨牙处上牙弓宽度、后牙段倾斜度、颊侧骨厚度。使用配对t检验检测统计学差异(P〈O05)。结果:上牙弓扩宽量在第一前磨牙处为4.7788±28474mm.第一磨牙处为46943±3.2198mm。上颌左右第一前磨牙和左上第一磨牙腭根均发生明显倾斜。片子上能显示颊侧骨板所有牙根在扩弓后其颊侧骨质厚度均减小。结论:RME后.前磨牙间和磨牙间宽度均明显增加。牙根倾斜角度增大说明牙齿移动是一种倾斜移动而非平行移动。颊侧骨板厚度在扩弓后即刻测量时减小。因此.我们应严格监测炎症水平以避免牙周破坏。有必要建立一个标准参考平面和有可比性测量方法以使不同研究结果大体一致。

  • 标签: CBCT 牙槽骨 上颌扩弓
  • 简介:目的通过三维面部扫描比较正畸拔牙与非拔牙矫治后面部软组织变化差异。方法将就诊患者正畸治疗方案分为拔牙与不拔牙两组,拔牙组12例,不拔牙组10例。矫治前后采用结构光三维照相机获取患者三维面相。采用Rapidform2006软件重叠矫治前后面相,将面部按解剖结构特点分为九个区,利用距离图示法分析面部各区三维变化,同时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治疗前后组内及组间变化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矫治中BMI指数未有显著统计学差异。根据面部变化分析:不拔牙患者具有面部增大、不变,和颊肌区、咬肌区、颏肌下区这三个变小区域,而拔牙组面部轮廓均表现为缩小或不变,不含增大区域。结论成人正畸治疗后面部软组织三维变化,无论拔牙与否,咬肌区和颊肌区均表现为缩小,眶下区和颧肌区均无明显改变,而两组在上下唇红区、口轮匝肌区、颏唇沟区变化方向相反并有显著性差异。

  • 标签: 拔牙矫治 不拔牙矫治 三维面部扫描 面部软组织三维变化
  • 简介:2013年10月12日下午,重庆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渝州宾馆举行。2012年度全市175项科技成果受到表彰奖励。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邓锋教授主持科研项目“颜面畸形现代综合治疗技术基础和临床研究”喜获重庆市科技进步奖。

  • 标签: 重庆医科大学 科技进步 科研项目 重庆市 医院 口腔
  • 简介:目的牙周病正畸治疗中,在严格控制炎症和正畸力情况下,牙齿松动度仍然增加,本研究旨在从牙槽骨骨密度变化方面对其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选择牙周病正畸治疗者20例,牙周健康正畸者为对照组21例,应用锥束CT(conebeamcomputedtomography,CBCT),在正畸治疗第一期排齐阶段前后拍摄,使用头影测量方法原理,在CBCT图像选定截面定点,对上下颌前牙区牙槽间隔骨密度进行测量,同时记录相关临床牙周指标,采用SPSSl6.0软件包分析,以配对t检验和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内和组间牙槽骨密度差异,Pearson相关分析评价骨密度与临床指标间相关性.结果治疗前牙周病组和对照组骨密度无明显差别(P>0.05),治疗后牙槽骨密度降低量为牙周病组(-18.94±30.81)显著大于对照组(-11.35±31.55)(P<0.05),牙周病组牙松动度有明显增加(P<0.05).结论静止期牙周病牙槽骨在正畸力刺激下,牙槽骨密度明显降低.牙槽骨密度降低与牙齿松动度增加有显著相关,推测松动度增加可能由于骨密度降低引起,这方面值得进一步研究.

  • 标签: CBCT 牙周病 牙槽骨密度 松动度 正畸牙移动
  • 简介:目的探讨载荷变化对纯钛与滑石瓷对磨时摩擦磨损性能影响。方法使用MMV-1立式万能摩擦磨损试验机,以滑石瓷为对磨物,载荷设置为20、50、100N,在37℃人工唾液润滑试验工况下,对口腔修复用纯钛进行二体摩擦磨损试验。记录动态摩擦系数。采用扫描电镜观察表面磨损形貌.X线衍射能谱仪分析磨屑成分.电子天平得出磨损量。结果纯钛与对磨物滑石瓷磨损量及摩擦系数随载荷增加而增大。载荷20N,纯钛磨损机制主要为磨粒磨损:50N时,磨损机制是黏着磨损伴发磨粒磨损;100N时,纯钛磨损机制以黏着磨损为主。结论载荷增加可增大纯钛磨损量.导致磨损机制改变,在高载荷条件下可发生严重黏着磨损.缩短纯钛修复体使用寿命。

  • 标签: 载荷 磨损性能 摩擦磨损试验
  • 简介:目的:探讨kFortI型截骨术上抬上颌骨,下颌骨自动旋转后颏前点变化与上颌骨上抬量关系。方法:选取25例单纯采用LeF0rtI型截骨术上抬上颌骨矫治垂直向发育过度患者.测量手术前、后头颅定位侧位片。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ANS、PNS上抬量与下颌骨颏前点前移量和上抬量进行Pearson相关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25例样本中.ANS点平均上抬(5.04_+1.20)mm.PNS点平均上抬(3.36+1.24)mm。颏前点平均前移(5.12+2.64)mm,颏前点平均上抬(4.04+2.38)mm。下颌骨颏前点前移量与ANS点上抬量呈正相关关系(r=0.641,P=0.001)。与PNS点上抬量呈正相关关系(r:0.602,P=0.001)。下颌骨颏前点上抬量与ANS点上抬量呈正相关关系(r--0.393,P=0.052),与PNS点上抬量呈正相关关系(r=0.627,P=0.001)。结论:下颌骨颏前点位置变化与上颌骨上抬幅度高度相关。

  • 标签: 上颌骨垂直向发育过度 LE FORT I型截骨术 上颌骨上抬 下颌骨自动旋转
  • 简介:目的由于氢氧化钙高碱性与其生物学活性相关,不同氢氧化钙类盖髓剂可能pH变化成为主要关注点。本研究目的在于测定5种不同氢氧化钙类盖髓剂在不同时段pH水平。材料和方法被测试材料分别是Dycal、Life、Calic、DycalVLC和Calcident450。样品按照厂家说明在塑料模型中调和;每种材料5个标准样本。将这些样本分别放人装有10ml去离子水(pH7.0)独立小瓶中,并置于20°室温中。混合后1小时、24小时、3天、7天分别测定样本pH值。记录每种样本在不同时间段pH值变化,并计算其均值。结果统计学分析显示每个材料在不同时间段pH均值都有显著差异。DycalVLC在第一小时内测量值最高,Calcident450在其他时间段内测量值最高。材料pH值在各个时段内存在统计学显著差异。结论所有材料均使去离子水pH值升高。

  • 标签: 盖髓剂 氢氧化钙 体外评价 不同时间 PH值变化 统计学分析
  • 简介:目的:本实验对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印模后不同石膏模型尺寸变化作一研究。方法:在牙列缺损标准模型上制取藻酸盐印模,消毒处理后灌注石膏模型,石膏模型硬固脱模后,用高精度电子数显卡尺对石膏模型和标准模型特定位置进行尺寸测量。整个实验分为印模消毒处理组(流水冲洗组[对照组,冲洗lOsec],1:100含氯消毒液组[浸泡10min]);石膏模型组(普通石膏组和超硬石膏组)。每个实验重复6次,数据记录为均数±标准差,采用SPSS17.0软件行成对样本t检验分析(α=0.05,Chicago,IL,美国)。结果:流水冲洗普通石膏组尺寸变化最小(-O.207mm),超硬石膏组变化量大于普通石膏组变化量。统计分析显示流水冲洗处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含氯消毒液处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普通石膏模型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超硬石膏模型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含氯消毒液消毒印模会导致灌注石膏模型尺寸收缩。

  • 标签: 模型 印模 消毒 尺寸
  • 简介:目的研究在小鼠颌骨发育过程中长链非编码RNA(lncRNA)表达谱变化情况。方法利用lncRNA-seq测序技术检测孕18d及出生后14dC57小鼠下颌骨组织样本中lncRNA表达谱差异,经对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达到均一化后,筛选出差异表达lncRNA,进行分析。结果孕18d与出生后14dC57小鼠下颌骨组织样本相比较,2倍以上变化并有显著差异(FDR≤0.001)lncRNA,确定为差异表达lncRNA。2倍以上变化共6617条,占所有lncRNA17.16%;2倍以上升高共3720条;2倍以上降低共2897条;5倍以上升高共714条;5倍以上降低共288条;10倍以上升高为共645条;10倍以上降低共211条。结论孕18d与出生后14dC57小鼠下颌骨组织样本相比较,lncRNA表达谱发生显著变化。提示差异性表达lncRNA可能参与了小鼠颌骨发育调控。

  • 标签: 颌骨发育 长链非编码RNA 基因测序
  • 简介:目的:观察咬合创伤后,三叉神经节中前速激肽原A(PPTA)mRNA表达变化.方法:制备大鼠咬合创伤模型,采用分子杂交方法,观察咬合创伤后7、15、30天时,三叉神经节中PPTAmRNA表达变化.结果:持续性咬合创伤后PPTAmRNA表达高于对照侧.咬合创伤7天,PPTAmRNA表达增高趋势明显高于15天和30天组.15天和30天两组间PPTAmRNA表达增高没有明显差异.结论:咬合创伤后,三叉神经节PPTAmRNA表达增加,初级感觉神经元合成SP前体增加.

  • 标签: 咬合创伤 三叉神经节 前速激肽原A mRNA 分子杂交法 动物模型
  • 简介:目的探讨双颌前突错[牙合]畸形成人患者拔牙矫治后软硬组织变化。方法选取16例双颌前突错[牙合]畸形成人患者.均拔牙后应用直丝弓或方丝弓技术进行矫治.并做治疗前后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测量,以分析治疗前后软硬组织变化。结果(1)上下颌骨间关系无明显变化[SNA、SNB、ANB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2)L1-MP、UI-LI、U1-NA、L1-NB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1).上下前牙突度和倾斜度明显减小;(3)颏厚(Pos-Po)、鼻唇角(Cm—Sn—Ls)、面凸角(N'-Sn-Pg’)、上唇厚(UL-UI)、下唇厚(LL-LI)、上下唇角(A’UL-B’-LL)治疗后显著增大,鼻、唇、颏协调关系得以明显改善。结论双颌前突错[牙合]畸形成人患者拔牙矫正后,切牙后移可以改善双颌前突侧貌和唇闭合功能,但对骨骼作用不明显。

  • 标签: 双颌前突 错[牙合]畸形 正畸治疗 拔牙
  • 简介:目的探讨牙周治疗(龈上洁治、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对牙周炎患者改善口臭及降低挥发性硫化物(VSCs)水平作用。方法采用鼻闻法评定口臭程度,筛选出全身健康牙周炎患者40例(男19例,女21例)。便携式气相色谱口臭测量仪(OralChroma^TM)测定牙周基础治疗前后牙周炎患者口气中VSCs中3种主要成分气体硫化氢(H2S)、甲基硫醇(CH3SH)和乙基硫化物[(CH3)2S]水平。40例患者完成牙周基础治疗后重复以上检查。结果牙周基础治疗后患者牙周状况得到改善,口气中VSCs水平显著降低(P〈0.01)。其中H2S、CH,SH含量降幅大于80%,(CH3)2S降幅大于50%。CH3SH/H2S比值在牙周治疗前后改变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H2S在3种气体中含量最高。结论牙周炎是口臭和口气中VSCs水平主要来源。牙周治疗是减轻牙周炎患者口臭程度和降低口气中VSCs水平有效方法。

  • 标签: 口臭 挥发性硫化物 牙周治疗 牙周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