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下肢骨折术后骨密度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回顾性研究2014年10月至2017年10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创伤骨科收治下肢骨折患者102例,其中男55例,女47例;年龄20~60岁,平均年龄(43.5±12.5)岁;84例为单侧骨折,18例为双侧骨折;22例为开放性损伤,80例为闭合性损伤;均骨折后2h~7d手术治疗。术后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进行门诊随访,应用超声骨密度仪检测双侧跟骨骨密度。选取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39例检测双侧跟骨骨密度一次,取双跟骨平均骨密度作为对照组,观察下肢骨折术后骨密度变化规律,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单侧下肢骨折术后骨密度表现为1~3月快速降低,3~6月缓慢降低,术后6个月时骨密度最低,6~12月缓慢升高但仍未恢复伤前水平变化规律。术后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健肢、患肢、对照组BQI值整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单侧下肢骨折术后男性与女性相比,不论健肢还是患肢男性比女性BQI值均略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单侧单发骨折不同解剖部位之间相比,术后各月份健肢、患肢骨密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骨折与双侧骨折患肢相比,术后2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单侧患肢较双侧患肢骨密度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开放性损伤Gustilo-AndersonⅢ型与闭合性损伤患肢相比,术后2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放性损伤Gustilo-AndersonI、Ⅱ型与闭合性损伤患肢相比,术后各月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骨折愈合过程中,下肢骨密度出现快速降低(1~3月)-缓慢降低(3~6月)-缓慢升高(6~12月)变化规律,�

  • 标签: 废用性骨质疏松 骨密度 下肢骨折
  • 简介:目的分析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PHPT)术后ALP动态变化特点,探索术后甲状旁腺激素(PTH)骤然降低对成骨、破骨细胞功能影响,为术后制定合理补钙治疗计划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48例以代谢性骨病为主要表现PHPT患者手术后ALP资料分别进行绘图分析,并统计曲线不同时段血尿钙、磷及PTH分布、变化。结果术后血清ALP变化呈现出了3个典型时段,血尿钙磷、PTH在不同时段内变化趋势呈一定规律性。结论术后PTH骤降所致血ALP规律性动态变化,反映了成、破骨细胞功能状态相应转变,揭示了ALP曲线不同时段内骨钙沉积特点及主要影响因素。术后动态观察ALP变化为预测血钙变化及制定合理补钙治疗计划提供了帮助。

  • 标签: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血清ALP 成骨细胞 破骨细胞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骨密度及骨代谢,以及影响因素。方法用DEXA骨密度仪测定120例70岁以上老年患者(60例慢性肾功能不全者、60例肾功能正常者)腰椎及股骨端骨密度,并检测生化及骨代谢指标。结果慢性肾功能不全组腰椎及股骨端各部位骨密度明显下降,骨代谢指标中血磷、甲状旁腺素、降钙素、I型胶原吡啶交联终肽显著升高(P〈0.01),血钙明显下降,碱性磷酸酶、25羟维生素D,和骨钙素变化不大。血肌酐水平与甲状旁腺素、降钙素、I型胶原吡啶交联终肽呈正相关,其中与I型胶原吡啶交联终肽水平相关程度最高。结论慢性肾功能不全者主要表现在骨吸收增加,骨密度下降,骨吸收活跃程度与血肌酐水平密切相关。

  • 标签: 慢性肾功能不全 骨质疏松 骨密度 I型胶原吡啶交联终肽
  • 简介:目的研究早期骨性关节炎(OA)患者血清中抗Ⅱ型胶原抗体含量变化,探讨早期OA诊断,为早期预防和治疗、力争在疾病临床前期或亚临床期就做出诊断提供可能。方法选用早期OA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按照AyralX软骨退变关节镜分级标准进行分期。运用ELISA检测早期OA不同时期血清中抗Ⅱ型胶原抗体改变。结果早期OA不同时期血清中抗Ⅱ型胶原抗体水平间差异有显著意义,以Ⅱ期最高,Ⅳ期最低。结论血清中抗Ⅱ型胶原抗体做为软骨特异性代谢标志物在OA早期明显升高,可能与骨性关节炎免疫反应引起早期软骨破坏有关。

  • 标签: 骨性关节炎 抗Ⅱ型胶原抗体 早期
  • 简介:目的研究年青女性甲亢和糖尿病人超声骨参数变化,以了解这二种疾病对峰值骨量期骨量影响及骨量丢失发生差异.方法测定健康对照组(A组)、甲亢组(B组)、糖尿病组(C组)3组研究对象跟骨超声骨参数.结果B组超声传导速度(SOS)、振幅衰减(BUA)、骨强度指数(STI)显著低于A、C二组,A、C二组无显著差异.B组骨量丢失者17例(占31.5%),C组骨量丢失者4例(占9.3%),二组差异显著.结论在病程早期甲亢比糖尿病更易影响骨代谢,此差异可能与二者骨转换形式不同有关.

  • 标签: 年青女性 甲亢 糖尿病 超声骨量 骨量丢失
  • 简介:目的研究急性脊髓损伤(spinalcordinjury,SCI)后血清和脑脊液中S-100B蛋白动态变化及其意义.方法用Allen打击法制作狗急性脊髓损伤模型,损伤后不同时间采集血液和脑脊液,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其中S-100B含量,与对照组比较研究其变化规律.结果急性脊髓损伤后血清和脑脊液中S-100B含量均显著升高且其水平呈动态变化,S-100B含量伤后2h即显著升高,6h达高峰,10h后降至正常,而且血清和脑脊液中两者含量平行.结论血清和脑脊液中S-100B蛋白脊髓损伤后显著增高,有望成为急性脊髓损伤检测标志性蛋白之一.

  • 标签: 脑脊液 血清 S-100B蛋白 急性脊髓损伤 含量 升高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血糖控制水平糖尿病患者骨转换情况与骨质疏松关系,为控制患者骨折风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8年9月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内分泌科就诊患者494例纳入研究,分别测定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hemoglobin,HbA1c)与25羟维生素D(25-hydroxyvitaminD,25-VD),I型胶原氨基延长肽(typeIcollagenamino-lengtheningpeptide,P1NP),β胶原降解产物(β-crosslaps,β-Cross),骨钙素(osteocalcin,OC)。按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将糖尿病患者分为A组(HbA1c<7.0%)、B组(7.0%≤HbA1c<9.0%)、C组(HbA1c≥9.0%),同期非糖尿病体检人群45例作为对照组。对不同分组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糖化血红蛋白与25羟维生素D、I型胶原氨基延长肽、β胶原降解产物、骨钙素均存在负相关关系(P<0.05),相关系数分别为-0.11、-0.10、-0.10、-0.19.对照组4项骨代谢标志物均高于A、B、C3个糖尿病患者组(P<0.05),糖尿病患者A组骨钙素水平高于B组和C组(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影响骨转换标志物水平。骨钙素在骨转换标志物中是更为敏感实验室检测指标,可能在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诊断和治疗监测中更值得关注。

  • 标签: 糖化血红蛋白 骨转换标志物 骨钙素 骨质疏松 糖尿病
  • 简介:糖尿病主要是以胰岛素分泌缺陷或胰岛素作用障碍导致以高血糖为主代谢性疾病。大量临床研究及动物研究证实,糖尿病患者骨代谢易紊乱,多发骨质疏松疾病。胰岛素分泌对骨代谢具有十分重要作用。本文分别从高血糖环境、胰岛素及高血脂环境对糖尿病患者骨代谢影响进行详细综述,探讨其影响骨代谢、造成骨质疏松相关机制。此外,通过分析运动改善糖尿病患者骨代谢,为体育锻炼防治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疾病提供基础理论参考。

  • 标签: 糖尿病 骨质疏松 高血糖 胰岛素 瘦素 脂联素
  • 简介:目的观察补肾壮骨冲剂和阿仑膦酸钠对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患者肠源性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浓度和骨密度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20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分为补肾壮骨冲剂组和阿仑膦酸钠组,分析在药物治疗前后肠源性5-HT浓度和骨密度差异。(1)本研究所有样本为2011年5月-2012年12月到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住院部及门诊部就诊的确诊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2)肠源性5-HT测定:上午8:00~9:00抽取禁食12h后空腹肘静脉血3ml,3000r/min即时离心5min后,将血清置于-80℃冰箱保存,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5-HT含量。(3)骨密度测定: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LunarProdigy双能X线(DEXA)骨密度仪,检测各部位BMD。(4)骨生化指标测定: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中肠源性5-HT含量、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分析血清P1NP、β-Crosslaps、PTH含量。结果补肾壮骨冲剂组治疗后左侧股骨颈、Ward’s三角和左侧股骨近端处骨密度上升,血清中5-HT、PINP、β-Crosslaps及PTH浓度全面下降。阿仑膦酸钠组治疗后除腰椎外,其余各部位骨密度都明显上升,血清中5-HT、PINP、β-Crosslaps及PTH浓度全面下降。补肾壮骨冲剂组与阿仑膦酸钠组治疗后相关指标比较,两组骨密度改善情况未见明显差别,两组在治疗后各项骨代谢指标改善情况未见明显差别。结论补肾壮骨冲剂和阿仑膦酸钠均可在提高骨密度同时减低肠源性5-HT浓度,与Ulrike提出"肠源性5-HT与骨密度成负相关"这个结论相符。

  • 标签: 5-羟色胺 骨密度 补肾壮骨冲剂 阿仑膦酸钠
  • 简介:目的评价同种异体颈椎椎间盘移植(cervicaldiscallografting,CDA)后中远期临床疗效及影像学变化,探讨颈椎曲度改变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并分析2000年2月~2010年9月行CDA治疗13例患者相关资料(平均随访6.1年)。比较手术前后患者神经功能及影像学变化,分析两者间相关性。结果①颈椎手术前后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OrthopaedicAssociation,JO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患者术后颈部轴性症状(caxialsymptom,AS)视觉模拟量表(visualanalogscale,VAS)评分没有明显增加,AS与手术节段局部曲度改变相关。③术后颈椎整体曲度及手术节段曲度维持满意,与神经功能恢复无相关性,颈椎活动度无明显变化。结论CDA术后疗效满意,在维持颈椎稳定性同时保留了节段活动度,安全可靠;术后能保持理想颈椎整体及局部曲度,减少AS发生

  • 标签: 颈椎 椎间盘 移植 同种 脊柱弯曲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Apelin-13水平与骨密度(bonemineraldensity,BMD)指标的关系,确定Apelin-13对2型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症影响。方法纳入2015年1月至2017年9月在我院就诊152例2型糖尿病患者,将患者分为3组,其中骨质疏松组38例,骨量减少组50例,正常组64例。记录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身高、体重、体质量指数和疾病持续时间。收集血液样品用于测量Apelin-13、I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rocollagentype-INpropeptide,PINP)、I型胶原羧基端肽(pyridinolinecross-linkedcarboxyterminaltelopeptideoftypeⅠcollagen,ICTP),并用双能X线吸收扫描仪测量患者BMD。结果Apelin-13水平在骨质疏松组明显低于骨量减少组和正常组(P<0.05),骨量减少组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相关分析显示,Apelin-13水平与BMD和PINP呈正相关(P<0.05),与年龄、ICTP呈负相关(P<0.05)。结论本研究表明Apelin-13和BMD、ICTP与PINP之间存在密切关系。

  • 标签: APELIN-13 骨密度 骨质疏松 2型糖尿病
  • 简介:目的观察40岁以上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女性骨密度(bonemineraldensity,BMD)变化并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3月在我院门诊进行体检40岁以上女性,详细记录其病史、身高、体重,进行生化和内分泌测试,然后进行双能X射线吸收测定扫描。结果研究人群平均年龄为46.65岁,平均体质量指数为26.23kg/m^2。研究中骨量减少患病率为38%,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4%,低骨密度患病率为42%。随着年龄增加和绝经状态增加,低骨密度妇女比例也随之增加。在内分泌评估中,60%的人群出现维生素D摄入不足情况,56.67%的人群患有甲状旁腺功能亢进,100%的人群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75%的人群伴随着甲状腺功能亢进,同时骨密度较低。在慢性疾病中,发现83.33%女性患有糖尿病,50%女性患有高血压,50%女性具有肝肾功能异常,50%女性患有关节炎风湿性疾病,同时骨密度较低。每天接受阳光照射时间少于1h女性中,48.65%的人骨密度较低。由于日常体力劳动减少,BMD正常女性比例从72.72%下降到46.15%。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发现血清维生素D缺乏,体力劳动和阳光照射不足与低BMD显著相关。结论低BMD不是仅限于绝经后妇女疾病,它在40岁以上女性中普遍存在。

  • 标签: 骨量减少 骨质疏松 骨密度 绝经后 围绝经期
  • 简介:目的为了解北方老年人骨矿状态和骨代谢是否存在季节变化。方法沈阳市60-75岁老年人59人,其中男性30人,女性29人。3月份(春季)和9月份(季秋)分别采集清晨空腹静脉血和尿,分析血浆中钙、磷、甲状旁腺激素、25(OH)D、1,25(OH)2D、骨钙素;尿中钙、磷、脱氧吡啶啉(DPD)。用DPX-L双能X线吸收仪(Lunar,USA)测定研究对象髋部骨密度和骨矿含量。结果男女血浆25(OH)D、钙(经血浆蛋白调整)和磷含量秋季均高于春季,而甲状旁腺激素含量秋季低于春季。男性血浆1,25(OH)2D含量秋季高于春季(P〈0.05)。女性尿中DPD/肌酐比值秋季低于春季(P〈0.05)。女性股骨径骨矿含量和全髋部骨密度秋季比春季分别高2.5%和1%(P〈0.05)。在男性全髋部骨密度秋季比春季高0.9%,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其它指标没有观察到季节变化。结论中国北方老年人维生素D营养状态、骨代谢和髋部骨矿状态存在季节变化

  • 标签: 骨代谢 骨矿状态 季节
  • 简介:目的基因表达谱芯片筛选成骨生长肽诱导大鼠骨髓基质细胞骨折愈合相关基因表达变化及其促进骨折愈合机制。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大鼠骨髓基质细胞,以10^-9mol/L成骨生长肽诱导24h第三代大鼠骨髓基质细胞作为实验组,以第三代大鼠骨髓基质细胞为对照组,提取诱导组与实验组总RNA,分别用cy5和cy3探针逆转录标记,与博奥27KRatGenomeArray芯片杂交,荧光扫描分析。结果芯片结果显示大鼠骨髓基质细胞经成骨生长肽刺激24h后共有145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91个上调表达基因,54个下调表达基因。差异表达基因中可能与骨折愈合相关基因共有27个:包括4个血管发生相关基因、9个骨代谢相关基因、14个炎症与免疫相关基因。结论基因表达谱芯片有助于研究成骨生长肽诱导大鼠骨髓基质细胞促进骨折愈合分子机制。

  • 标签: 成骨生长肽 骨髓基质细胞 基因芯片 骨折愈合
  • 简介:目的:探索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GIOP)模型兔骨髓脂肪分数及脂肪细胞时序性变化规律。方法20只20周龄雌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及GIOP组,每组兔10只。分别基线时(0周)、4、8、12周行腰3-4及股骨近端骨密度扫描及磁共振波谱检查,以获得骨密度(BMD)及骨髓脂肪分数(FF)。在第8周及12周各处死实验兔一半行骨髓脂肪细胞定量分析。结果第4周时,两组兔FF值有显著性差异,而组间BMD至第8周时才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第4及12周时,GIOP组FF值较基线时分别增高35.9%、75.2%(P均<0.001)。第8周及12周时GIOP组骨髓脂肪细胞密度较对照组分别增高57.1%、35.4%,而骨髓脂肪细胞直径分别降低13.3%、增高22.7%,骨髓脂肪细胞面积分别增高30.8%、53.8%。FF值与腰椎BMD、股骨近端BMD呈中度负相关(r分别为-0.598、-0.675,P均<0.05),而FF值与骨髓脂肪细胞面积呈高度正相关(r=0.874,P<0.001)。结论GIOP初期骨髓脂肪形成以小尺寸脂肪细胞堆积为主,而后期则以大尺寸脂肪细胞堆积为主。磁共振波谱是动态评估骨髓脂肪含量变化规律方法之一。

  • 标签: 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 骨密度 骨髓脂肪 磁共振波谱成像
  • 简介:我们对1990年1月至1996年1月诊断骨质疏松症患者86例,分别按照同。治疗原则综合治疗一年。比较治疗前后生化指标的变化规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X线片诊断老年性骨质疏松86例(男57例,女29例),除外其它疾患:年龄65-80岁。抽取空腹静脉血测定血钙、血磷、血碱性磷酸酶及24h尿钙、尿磷。然后综合治疗,方案为:(1)口服维丁钙每天3次,每次六片,古磷酸氧钙2700mg:(2)维生素D3,首次30万单位肌注,然后3个月、6个月各强化30万单位。(3)性激素治疗,男性口服甲基睾丸素5mg,隔日一次;

  • 标签: 诊断 治疗前后 老年骨质疏松症 生化指标 口服 综合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巨大型腰椎椎间盘突出症微创手术策略。方法2007年1月-2010年10月,对86例巨大型腰椎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微创外科手术治疗。其中,椎间孑L内镜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endoscopiclumbardis-cectomy,PELD)28例,显微内镜椎间盘切除术(microendoscopicdiscectomy,MED)35例,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minimallyinvasivetransforaminallumbarinterbodyfusion,miTLIF)23例。术前与术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analogscale,VAS)评分和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3种微创术式均能显著改善患肢放射性疼痛VAS评分。术后优良率都在85%以上。PELD术适于年轻人巨大型腰椎椎间盘突出症;MED术适于巨大型腰椎椎间盘突出症伴椎管狭窄;miTLIF术适于伴有腰椎退行性失稳或伴有马尾综合征或术后复发巨大型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结论临床上应依据巨大型腰椎椎间盘突出症不同类型,选择不同微创外科术式。

  • 标签: 腰椎 椎间盘移位 外科手术 微创性
  • 简介:肩袖撕裂是发生在上肢反复过顶运动和肩关节慢性病变引起以疼痛和功能受限为主疾病,肩袖撕裂是引起肩部疼痛和功能障碍常见原因[1],其中肩袖撕裂大小是影响治疗效果重要因素。巨大肩袖撕裂患者会出现持续疼痛和上肢活动受限,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随着关节镜技术飞速发展,镜下处理巨大肩袖损伤技术日渐成熟,而且关节镜肩袖修复术有着最大限度保留三角肌在肩峰附着点,手术创伤小、视野广、对关节内干扰小,有利于术后关节功能练习与康复优点。

  • 标签: 肩袖撕裂 肩关节 镜下治疗 关节镜技术 肩部疼痛 上肢活动
  • 简介:寰枢椎是脊柱结构最复杂、运动方式最独特、治疗困难争议最多部位。主要特点:①寰枢椎运动是三维大幅度弹性运动,其承担头颈部50%旋转及12%屈伸和侧曲运动,最灵活也最不稳定,最脆弱和最容易受伤,因其骨结构相对纤细,多依靠软组织稳定。②特殊结构造就特殊生物力学性能。寰枢椎间没有椎间盘,不适用三柱理论。寰枢关节以枢椎2个侧块关节为支撑,将来自头部两股力量传递到三柱下颈椎,是力量转换中心。

  • 标签: 寰椎 枢椎 脊柱骨折 外科手术
  • 简介:目的观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骨密度(BMD)变化以及FRAX评估AS患者10年内发生骨折概率情况。方法AS组:2010年6月~2011年6月,住院AS患者42例,其中男29例、女13例,男:女=2.2:1,年龄34.57±13.67岁;健康对照组:40例,其中男27例、女13例,男:女=2.1:1,年龄32.96±12.58岁。分别检测双股骨颈、腰椎1-4BMD与T值;AS组患者均检测血清CRP、Ca2+、P3-、ALP含量与ESR;AS组患者双侧骶髂关节做CT扫描并分级;根据FRAX测定两组10年内发生髋部骨折和主要骨质疏松性骨折概率。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相关分析、方差检验及χ2检验。结果①AS组男性、女性双股骨颈BMD值(0.938±0.176,0.942±0.150)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1.180±0.139,1.172±0.123);AS组男性、女性腰椎.一。BMD值(1.040±0.183,1.071±0.198)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1.170±0.117,1.181±0.113);②AS组骨质疏松及骨量减少分别是45.24%和66.67%;③AS组双股骨颈、腰椎1-4BMD与血清Ca2+含量呈正相关性(r=0.435,0.566);④AS组CT第Ⅳ级双股骨颈BMD值(0.731±0.087)明显低于第Ⅰ、Ⅱ级值(0.991±0.137,1.002±0.140);而各级腰椎1-4BMD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⑤应用FRAX评估As组10年内髋部骨折概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AS患者存在不同程度BMD降低,导致继发性OP或骨量减少,FRAX测评结果显示AS患者10年内发生髋部骨折危险性明显增加,应引起医生与患者足够重视,积极采取防治措施。

  • 标签: 强直性 脊柱炎 骨密度 FRAX 骨折 危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