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4 个结果
  • 简介:儿童修复治疗所面临的主要是患儿的配合问题,缩短椅旁工作时间的修复技术对儿童牙科的临床治疗将是极其有利的。作者介绍了一种应用复合树脂和透明成形冠套修复一名3岁患儿的经过根管治疗的上颌乳切牙的方法.其优点是应用单独一种修复材料来改善美观修复效果并可缩短椅旁操作时间和节约费用。

  • 标签: 复合树脂 前牙缺损 成形 透明 复乳 儿童牙科
  • 简介:目的探讨上颌第一磨牙根管治疗后树脂充填修复和纤维结合树脂充填修复对其牙体及充填体的应力分布的影响。方法采用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T)、有限元法建立根管治疗后树脂修复(A组)及纤维树脂修复(B组)的上颌第一磨牙模型,以600N总载荷垂直加载模拟最大咬合力,以200N总载荷45°斜向加载模拟咀嚼力,分析两组模型的牙体及充填体VonMises应力特征。结果A组、B组的牙体VonMises应力分布模式相似,B组颊侧颈部形成应力集中,应力峰值位于釉牙骨质界;最大咬合力条件下,B组VonMises应力峰值在牙本质外表面低于A组,内表面高于A组;咀嚼力条件下,B组VonMises应力峰值在剩余牙体的各部位均较A组低。B组树脂充填体表面的VonMises应力峰值及高应力区范围均明显小于A组。结论纤维的存在可降低牙本质及树脂充填体的应力峰值,提高患牙抗折强度,而颈部应力集中可能导致牙折发生位置偏高。

  • 标签: 纤维桩 复合树脂 三维有限元 应力分析
  • 简介:目的:研究白行研制的根管复合材料及其环氧树脂基体的体外细胞毒性,以初步评价材料的生物安全性。方法:采用四唑盐比色法(MTT法),分别用50%和100%的石英纤维复合材料以及50%和100%环氧树脂的浸提液培养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细胞2d、4d、7d后,测定吸光度值(OD值),并计算细胞相对增殖率,以6级毒性分类法评级,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对各实验组及对照组的OD值进行统计学分析,显微镜观察细胞的生长状况。结果:各观察期细胞生长良好,形态正常,复合材料及其环氧树脂基体的细胞毒级为0—1级。结论:自行研制的根管复合材料及其树脂基体无细胞毒性。

  • 标签: 细胞毒性 MTT比色法 复合材料 根管桩
  • 简介:当今牙科学科发展及临床进展迅猛,新材料及新技术的不断出现让修复学尤其是美学性修复的领域有了极大暴涨性成长。经典的树脂美容修复是众多牙科医生修复牙体缺损微创方式中的首选。然而随着树脂材料本身的发展.对于材料的选用、修复牙位的范围、修复方式及具体技巧的变化,许多医生无法具悉其详。

  • 标签: 复合树脂修复术 牙科医生 牙体缺损 美容修复 树脂材料 修复方式
  • 简介:保留残根可以大大减缓牙槽骨的吸收,同时由于保留了牙根,牙周膜本体感觉也得以保存,提高了义齿的咀嚼效率。随着技术和材料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残根可以通过桩冠修复的形式得以保留。我科从2006年开始在临床上使用美国BISCO公司生产的全新双锥度半透明石英纤维进行桩冠修复,取得了良好的修复效果。

  • 标签: 纤维桩 桩冠 光固化 修复
  • 简介:目的评价聚合瓷纤维核与玻璃纤维核的抗折强度.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广东医学院附属深圳南山医院口腔科门诊因牙周病拔除的20颗根长相似的上颌中切牙,随机分为聚合瓷纤维组和玻璃纤维组,每组各10颗.根管治疗后切除牙冠,聚合瓷纤维组采用牙周固位纤维增强的Adoro聚合瓷纤维核修复,玻璃纤维组采用ParaPostTaperLux玻璃纤维核修复.两组样本进行抗折强度测试,记录折断模式及所加载的最大负荷.结果聚合瓷纤维组牙齿折裂时负荷为(593.0±71.01)N,玻璃纤维组为(645.4±63.63)N,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37,P>0.05).两组的折裂位置大部分发生于牙根颈1/3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25,P>0.05).结论聚合瓷纤维核系统与玻璃纤维核系统的抗折强度和折裂位置分布相似,聚合瓷纤维核系统应用于临床的修复效果尚有待进一步观察.

  • 标签: 聚合瓷 玻璃纤维 桩核 抗折强度
  • 简介:目的观察玻璃纤维加树脂核和铸造镍铬金属核修复上颌前磨牙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5年3月至2007年7月在北京市通州区新华医院口腔科行上颌前磨牙核冠修复的143例患者的176颗患牙,随机分为A、B两组,各88颗。分别使用玻璃纤维加树脂核和铸造镍铬金属制作核,然后用烤瓷全冠进行修复,随访2年,观察比较临床效果。结果A组成功86颗,失败2颗,成功率97.7%;B组成功85颗,失败3颗成功率96.6%。两组修复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纤维加树脂核和铸造金属核修复上颌前磨牙,临床效果基本相同。但玻璃纤维在失败后的再次修复方面具有铸造核不能比拟的优势,因此在上颌前磨牙的核修复方面首选玻璃纤维

  • 标签: 上颌前磨牙 桩核技术 玻璃纤维桩
  • 简介:目的用直接接触法(DCT)和琼脂扩散法(ADT)来检验可填压复合树脂的抗菌性能。材料和方法取6种树脂(SureFil,Alert,P-60,SynergyCompact,Pyramid和Solitair)各4个样本固化在96孔板的小孔侧壁上。每个样本表面滴加含有1×10^6活变形链球菌的混悬液101μL,37℃保持1小时。每个孔中加入新配置的培养液后.将96孔板放入可用作培养箱的调温分光光度计内。每30分钟记录一次光密度,连续16小时监测细菌生长情况。ADT的方法是将样本放人预先在培养基上打好的小孔内.培养72小时后测量抑菌环的宽度。结果两种试验中所有材料样本都没有抑制变链菌生长。DCT试验中有三种材料加速了变链菌的生长。在磷酸缓冲液中放置7~30天后复合树脂的抑菌性与对照组没有差别。结论可填压复合树脂料没有抗菌性。而新鲜聚合的复合树脂有助于细菌生长。

  • 标签: 复合树脂 抗菌性能 填压 细菌生长情况 COMPACT 96孔板
  • 简介:目的:研究油画类赝复配色颜料加入硅橡胶后对皮肤的致敏性能。方法:豚鼠皮内注射试验试液,经诱发和加强及过敏激发后,观察局部组织的过敏现象。结果:20只豚鼠均未见有明显红斑或水肿发生,评定配色颜料一硅橡胶复合体的小鼠皮肤过敏率为0%。结论:油画类配色颜料加入硅橡胶后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短期或长期应用于口腔环境将不致引起过敏反应的发生。

  • 标签: 颜料 硅橡胶 致敏 赝复体 颔面部缺损
  • 简介:光敏复合树脂可解决四环素牙、氟斑牙、变色牙、牙齿缺损患者的牙体修复.笔者从1998年6月至2001年2月对36例患者进行3年观察,发现4例光敏复合树脂修复材料有脱落、折断现象,现就其原因进行初步分析.

  • 标签: 光敏复合树脂 患者 修复材料 牙齿缺损 变色牙 氟斑牙
  • 简介:目的研究胶原复合梯度磷酸三钙(Col/TCP)修复髁突软骨损伤的效果。方法选用成年雄性新西兰大白兔30只,在实验动物的右侧髁突前斜面形成3mm×4mm的全层缺损后,植入复合材料;左侧仅造成同样的缺损。分别于术后4、6、8、12和24周各处死6只实验动物,对缺损区的新生软骨进行大体标本、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及透射电镜观察。结果实验组4周后复合材料即可诱导关节软骨的修复;12周时缺损区与周围正常软骨基本一致,且与关节下骨结合紧密;24周后再生软骨未见明显褪变;对照组缺损区由纤维组织充填,未见软骨形成。实验组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呈阳性,对照组为阴性;透射电镜观察实验组见典型软骨细胞出现,对照组为纤维组织。结论Col/TCP可以修复髁突软骨缺损,形成类似正常的关节软骨。

  • 标签: 胶原 磷酸三钙 下颌骨髁状突 软骨
  • 简介:目的:将临床常用的5种复合树脂与全酸蚀、自酸蚀粘接剂分别进行组合应用,探讨复合树脂及粘接剂种类对微渗漏的影响。方法:收集临床新近拔除的50颗离体牙,在颊舌面分别备洞,随机分成A、B两组。A组使用全酸蚀粘接剂SingleBond2,B组使用自酸蚀粘接剂i.bond。每组再分别应用Z350、Solitaire2、GradiaDirect、BrilliantNewLine、Dentex5种复合树脂充填固化。所有牙齿进行冷热循环500次,浸泡于0.5%品红溶液24小时后,切片,体式显微镜下观察复合树脂充填物边缘的染料渗透情况,计分并对结果作统计学处理。结果:对各组树脂微渗漏评分及例数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表明,使用SingleBond2全酸蚀粘接剂时,Z350、GradiaDirect两种复合树脂的微渗漏明显低于Solitaire2、Dentex。使用i.bond自酸蚀粘接剂时,Z350、GradiaDirect、BrilliantNewLine、Dentex的微渗漏明显低于Solitaire2。BrilliantNewLine、Dentex两种树脂使用i.bond粘接剂的微渗漏要低于使用SingleBond2全酸蚀粘接剂。其余3种树脂使用两种不同粘接剂对微渗漏无显著影响。结论:Z350、GradiaDirect纳米级填料复合树脂的微渗漏低于Solitaire2混合填料型复合树脂。

  • 标签: 微渗漏 复合树脂 粘接剂
  • 简介:本文着重介绍应用复合树脂对临床不同类型牙体美容缺陷进行美学修复的临床设计方案、洞斜面设计、牙体美学分层修复颜色设计理念与方法,并结合临床病例对修复过程中重要环节如口腔微笑分析、牙体比色、牙体预备、酸蚀、粘接、牙体修复、抛光修整等操作步骤及临床要点进行归纳、总结。旨在为临床医生合理应用复合树脂进行牙体修复,获得良好美学效果提供借鉴和帮助,以期共同努力提高复合树脂牙体美学修复水平。

  • 标签: 复合树脂 美学牙科 牙体修复 粘接技术 临床治疗 微笑美学
  • 简介:目的本研究的目的在于评估玻璃-瓷内置体和不同复合树脂应用技术对边缘渗漏的作用。材料和方法将30个离体人磨牙分为3组,每组10个,分别于其颊面制备标准圆形五类洞。第一组复合树脂整层一次充填,第二组复合树脂分两层充填,第三组复合树脂并入β-石英瓷内置体充填。牙齿经热循环处理,然后放入0.5%碱性品红中24小时,切片并检查微渗漏。结果在充填体的近He边缘,用分层充填技术和用β-石英内置体的修复体之间统计学无显著性差异;而用整体固化技术的修复体与其它技术相比,微渗漏显著增加。在龈边缘,用β-石英内置体的修复体微渗漏显著减少。用整体技术的修复体表现出显著增加的染料渗透性。结论应用玻璃-瓷内置体可以减少五类洞复合树脂修复体的边缘微渗漏。

  • 标签: 玻璃-瓷内置体复合树脂 修复 微渗漏
  • 简介:目的评价3种不同类型的复合树脂和一种有机化陶瓷复合树脂(ormocer)材料充填V类洞后的微渗漏情况。材料和方法在20颗近期拔除的离体磨牙颊侧和舌侧面制备40个V类洞。窝洞的牙台向边缘位于釉质上,龈向边缘位于牙本质上。牙齿被随机分为4组,每组5颗,充填如下:组Ⅰ,用流动树脂(TetricFlow);组Ⅱ,用混合型复合树脂(Z100);组Ⅲ,用可填压型复合树脂(Solitaire2);组Ⅳ,有机化的陶瓷复合树脂(Admira)。所有实验组,都严格按说明书进行操作。所有树脂材料一次完成充填。牙齿温度循环(200个循环;在4℃~60℃)后,浸入0.5%的碱性品红溶液中放24小时。所有的牙齿纵向剖开,在立体显微镜下进行观察。记录染料渗入的深度并用多个独立样本的非参检验和两个独立样本的非参检验来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各组间釉质和牙本质的微渗漏在统计学上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本研究中所有修复材料在减小微渗漏方面具有相同的效果。

  • 标签: 复合树脂修复体 微渗漏 同类型 充填V类洞 混合型复合树脂 树脂材料
  • 简介:目的:介绍经眶周小切口复位固定颧骨复合体骨折(ZMC)的方法与疗效.方法:共治疗93例ZMC骨折,其中单纯经眶周(眉弓外侧和下睑缘下)小切口复位58例(62%),眶周小切口+上颌前庭沟切口复位35例(38%).术后行临床疗效和影像学观察,随访半年.结果:84例(90%)痊愈,面部畸形与眼球功能障碍完全恢复,眶周无明显瘢痕;9例(10%)明显改善.结论:ZMC骨折经眶周小切口入路治疗创伤小,疗效好,可同期进行眶底探查与眶底骨缺损重建,对复杂性骨折还需联合口内切口复位固定.

  • 标签: 颧骨复合体 颌面部骨折 开放复位 眶周切口
  • 简介:目的研究新型复合材料3-羟基丁酸-co-3-羟基戊酸共聚物/溶胶-凝胶生物活性玻璃[poly(3-bydroxybutyrate-co-3-bydroxyvalerate)/sol-gelbioactiveglass,PHBV/SGBG]的体内成骨效能。方法制备犬胫骨骨缺损模型,实验组在骨缺损区植入PHBV/SGBG材料,对照组不作处理,分别于术后2、4、8、12周取材,大体标本及组织学切片观察该材料的体内成骨效能。结果实验组骨再生过程中,软骨成骨明显,术后2周骨缺损区软骨样组织较丰富;术后12周时,植入材料PHBV/SGBG基本完全降解,骨缺损区充填新生的成熟骨组织。对照组的骨修复不全,骨痂中可见纤维组织形成。结论复合材料PHBV/SGBG具有很好的骨传导性和骨再生能力,有望成为新型的骨组织工程材料。

  • 标签: 生物活性玻璃 聚羟基丁酸/羟基戊酸共聚酯 复合材料 骨缺损 骨生成 动物实验
  • 简介:目的:研究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树脂中纤维与树脂界面结合的情况.方法:将玻璃纤维分别按预处理和预浸润的不同分为六组,测试各组的挠曲强度、冲击强度,在扫瞄电镜和X射线电子能谱仪下,分析界面结合的好坏.结果:经过KH-550预处理和粉液比为1:1的混合物预浸润后,纤维与树脂结合最好.结论:采用合适的预处理和预浸润,有利于增加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树脂的机械性能.

  • 标签: 玻璃纤维 复合树脂 界面结合 扫描电镜
  • 简介:良好的封闭性是施行高质量的核修复要求之一。充填、修复材料和牙体组织间的微渗漏与修复远期效果密切相关。目前国内外关于核微渗漏的研究众多,研究提示核修复过程中道预备时机、道预备器械、剩余根充物长度、核材料的选择及核预备时机都可能与微渗漏的发生相关,本文就核修复过程中微渗漏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微渗漏 桩核 桩道预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