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胆管乳头状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1994—2011年确诊的7例胆管乳头状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同期有关胆管乳头状瘤的报道11篇文献29例患者,并进行分析。结果胆管乳头状瘤临床表现为腹痛占91.7%,腹痛伴有黄疸占72.2%;实验室检查血清总胆红素升高占69.4%,CA19-9升高占37.5%;影像学提示胆总管扩张占88.9%,组织学检查癌变占30.6%,随访28例,复发率为53.6%,病死率为35.7%。结论胆管乳头状瘤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该病的确诊最终依赖于病理检查,手术切除病变组织是其主要治疗方法。

  • 标签: 胆管肿瘤 乳头状瘤 诊断 病理学 临床
  • 简介:目的探讨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56例(56眼),术前房角开放超过1800,均行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后随访8~12个月。观察手术前后视力、眼压、房角的变化。结果术前平均眼压(19.45±5.01)mmHg,术后平均眼压(10.11+2.94)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周边前房深度〈1,2CT者36例,术后周边前房深度≥1CT者43例,所有眼术后房角加宽,大部分开放,术前视力≤O.05者18眼,占32.14%,术后视力t〉0.3者35眼,占62.5%,患者满意度较高。结论房角开放超过180。的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单纯行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房角分离可以较好地控制眼压,并提高视力。

  • 标签: 闭角型青光眼 白内障 小切口 房角分离术
  • 简介:随着智能手机的兴起普及,各种满足人们不同需求的智能手机应用程序(ApplicationProgram,简称APP)应运而生,为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提供了无穷便利。小小的智能手机,还充当起电子词典、掌上书、网上冲浪工具等多种角色

  • 标签: 手机 用药 应用程序 APP
  • 简介:目的探讨和评价C02激光手术联合抗病毒药物西多福韦(cidofovir)治疗儿童复发性喉乳头状瘤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复发性喉乳头状瘤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单纯CO2激光治疗10例,激光切除后同时用西多福韦于病灶基底注射18例,对2种治疗方法的疗效进行分析评价。结果单纯CO2激光切除喉乳头状瘤10例,术后4周电子喉镜检查发现喉乳头状瘤复发8例,2例缓解;18例经上述手术切除联合西多福韦肿瘤基底部注射.4次1疗程。治愈14例,治愈率77.8%;其他4例均为缓解。结论CO2激光手术切除联合西多福韦肿瘤基底部注射治疗儿童复发性喉乳头状瘤,进一步提高了该病的治愈率,减少了肿瘤的复发。

  • 标签: 喉乳头状瘤 西多福韦 CO2激光 复发
  • 简介:人人都向往“婴儿般的睡眠”,其实宝宝也有睡不好的时候。热了、冷了、饿了、想尿尿了、打鼾、夜惊……都会影响宝宝睡觉。这其中有些情况可以通过护理去改善,有一些则是健康问题的表现。怎么识别宝宝睡眠中透露出的健康问题?下面,儿童保健专家刘春阳将为各位家长详细指导。

  • 标签: 健康问题 睡眠 儿童保健
  • 简介:目的探讨切开扩创引流并挂线法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8例。观察组给予切开扩创引流并挂线法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切开挂线法治疗。比较2组术后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肛管静息压、直肠静息压及肛管最大收缩压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肛管静息压、直肠静息压及肛管最大收缩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肛管静息压、直肠静息压及肛管最大收缩压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肛瘘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医疗费用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切开扩创引流并挂线法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成功率高,肛瘘复发率少,对肛门功能影响,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 标签: 肛瘘 高位 复杂性 切开扩创引流 挂线法
  • 简介:目的分析手术治疗原发性食管细胞癌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4年8月至2006年6月26例行手术治疗的食管细胞癌患者,所有患者均随访1~5年,对手术治疗后的效果,患者1、3、5年生存率进行观察.结果26例食管细胞癌患者后术后TNM分期Ⅰ期1、3、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6/6),66.67%(4/6),33.33%(2/6).TNM分期Ⅱ期1、3、5年生存率分别为42.86%(6/14),7.14%(1/14),0(0/14).TNM分期Ⅲ期生存率分别为33.33%(2/6),0(0/14),0(0/14).患者死亡原因均为肿瘤转移至肝、肺等部位.结论原发性食管细胞癌预后极差,外科手术是治疗I、Ⅱ期病例的主要治疗手段,术后化疗可提高疗效;对于Ⅲ、Ⅳ期病例,则应以化疗和放疗为主要治疗手段.

  • 标签: 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 手术 疗效
  • 简介:通过对近年来檗碱抗肿瘤作用方面的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和分析,发现檗碱主要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侵袭、转移以及诱导细胞凋亡等方式实现抗肿瘤作用。肯定了檗碱在抗肿瘤方面作用的同时,提出未来应加强联合用药以及基因工程方面的研究,以期为檗碱更好的发挥抗肿瘤作用提供依据。

  • 标签: 小檗碱 抗肿瘤 机制
  • 简介:目的:评价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在肾癌诊断中的价值,探讨其扫描计划。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病理证实的肾癌(≤3cm)在平扫和皮质期(动脉期和静脉期)、实质期及肾盂期的螺旋CT增强表现。结果:CT平扫实性15例,囊实性1例,囊性1例。增强扫描动脉期11例呈明显全瘤性强化,密度等于或稍高于肾皮质;4例呈轻中度强化,稍低于肾皮质;2例呈不均匀或分隔状或边缘强化。静脉期强化稍低于肾皮质。实质期肿瘤强化迅速减退,肾盂期肿瘤强化进一步减退。5例肿瘤边缘可见假包膜。结论: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在肾癌的诊断中较常规CT有明显优越性,多数肾癌动脉期强化明显,实质期强化迅速减退,肾盂期呈更低密度,呈"快进快退"表现,有重要的定性意义。加扫静脉期图像有利于观察肾癌与正常肾皮质强化模式的区别,避免假阴性或假"驼峰肾"的出现。扫描计划应包括平扫和皮质期、实质期及肾盂期增强扫描。

  • 标签: 小肾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增强扫描
  • 简介:术前护理人员应及时与产妇做好交流沟通,尽量帮助产妇克服心理问题,做好术前的心理准备。在手术室内规范操作和正确调节各种医疗仪器与设备,高效严谨地配合者完成各项操作步骤。同时,为了预防产妇寒战、新生儿窒息等问题,还应积极做好相应的护理工作。

  • 标签: 剖宫产 术中护理 问题 对策
  • 简介:肺癌是当今世界上对人类健康和生命威胁最大的恶性肿瘤,其中非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ncer,NSCLC)占所有肺癌的75%~80%,严重威胁人类健康。近年来随着微创外科的发展,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thoracoscopicsurgery,VATS)越来越多的应用于非细胞肺癌的诊断和治疗。

  • 标签: 肺肿瘤 电视胸腔镜 诊断 治疗
  • 简介: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全世界范围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严重的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其中非细胞肺癌(NSCLC)约占肺癌总发病率的85%,就诊时75%的患者已是局部晚期或有远处转移。

  • 标签: 厄洛替尼 肺肿瘤 进展
  • 简介:目的探讨胸腺五肽注射液辅助治疗晚期非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58例非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单纯行GP化疗方案,试验组在GP化疗基础上给予胸腺五肽注射液辅助治疗。比较2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2组疗效相当,化疗过程中未发生其他严重并发症。试验组消化系统不良反应控制有效率为72.4%(21/29),高于对照组的51.7%(15/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腺五肽联合化疗方法治疗晚期非细胞肺癌患者有效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晚期 胸腺五肽 化疗
  • 简介:在许多人眼中,针灸是神奇的东方古老医术,甚至可以看到“头痛医脚”神奇疗法。有些头痛,真的可以通过针刺脚底的涌泉得到缓解。《黄帝内经》中有“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当内脏器官出现较大的生理改变或病理变化时,可以从穴位的变化来推知有关内脏器官疾病的存在。而夹脊穴从分布形式上看与神经节段关系极为密切,其特殊的位置和解剖结构,使它具备了诊断内脏疾病的重要功能。

  • 标签: 夹脊穴 华佗 《黄帝内经》 内脏器官 内脏疾病 十二经脉
  • 简介:目的探讨宫颈癌介入治疗围期的护理措施及康复指导对策。方法对78例宫颈癌患者进行系统的心理、术前、术后护理和相应的康复指导。结果本组78例患者中,全部患者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腹痛,18例有恶心呕吐的消化道反应,3例发热逸39。c,经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和物理降温等对症处理,3d内基本恢复正常。结论对宫颈癌介入治疗的患者进行系统而有效的围期护理,可以提高疗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促使患者康复。

  • 标签: 宫颈癌 动脉介入 护理
  • 简介:目的:了解我院Ⅰ类切口围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6月300份Ⅰ类切口病历围期抗菌药物应用情况。结果:Ⅰ类切口围期均使用了抗菌药物,抗菌药物涉及8大类19个品种,头孢菌素类使用频次最高,占40.0%(240/600),使用频次最高的药品多为头孢匹氨。初次给药时间为术前0.5~2h者仅60例(占20.0%)。术后单一用药者87例(占29.0%)、二联用药者153例(占51.0%)、三联用药者33例(占11.0%)、四联用药者27例(占9.0%)。结论:我院Ⅰ类切口围期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现象严重,应加强围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规范化管理。

  • 标签: Ⅰ类切口 围术期 抗菌药物 应用分析
  • 简介:目的研究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临床高效手术方法。方法比较案例分析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近年收治的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96例,根据手术方法分为A、B两组各48例,分别进行开腹单纯穿孔修补和胃大部切除治疗,比较组别间疗效。结果A组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切口感染率上均显著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复发率37.5%显著高于B组的6.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腹单纯穿孔修补操作简单、安全经济,但复发率高,胃大部切除因为复发率比较低,但创伤较大,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可根据患者病况进行适当选择。

  • 标签: 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 穿孔修补术 胃大部切除术
  • 简介:目的观察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的临床效果,阐述其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普外科病房2006年6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120例,采用无张力修补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传统修补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术后症状改善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比较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结果所有患者手术过程均顺利,麻醉效果好,术后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观察组术后疼痛、下床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股沟疝应用无张力修补治疗,患者术后恢复快,疼痛轻微,创伤较小,复发率较低,并发症少,成人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应该首选此种手术方法.

  • 标签: 腹股沟疝 无张力修补术 临床观察
  • 简介:目的:探讨病灶清除治疗腕部腱鞘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采用病灶清除治疗腕部腱鞘结核7例的临床资料。结果:伤口均愈合,无感染及窦道形成。平均随访4.5年,手部功能按Kelly分级评定均为优,恢复正常工作,未见结核复发。结论:病灶清除是治疗腕部腱鞘结核的有效方法。

  • 标签: 腱鞘 结核 抗结核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