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肿瘤病人护理要求与分析。方法:以我院于2020年3月—2021年9月接受放射治疗的72例肿瘤病人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调查问卷的方法对其不同类型的护理要求展开研究,并对数据加以分析,从而研究癌症病人的护理要求。结果:肿瘤患者在病情恶化复发或转移等先兆症状判断、放疗药物使用指导、基础护理几方面的需求最高,分别占44.44%、52.78%、76.31%。结论:肿瘤病人间,针对各个方面护理的需求有很大的不同,应予以个体化、针对性护理干预。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新时代赋予了临床药学服务新内涵,做好临床药师规范化、专科化培训意义重大。抗感染专业临床药师培训专业性、实践性较强,通过分析带教理念和思路,总结教学经验,如突出临床实践能力、培养问题意识、“心理干预”计划、重视沟通交流技巧等多项实战经验的应用,使得学员的专业技能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很好地训练和提升。

  • 标签: 中华医学会临床药师培训基地 抗感染 培训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我科心血管病护理及技术培训基地方法与效果进行分析报告,进一步提高规范化培训质量。方法:2019年7月——2021年8月招收学员62名,进行规范化培训,所有授课教师均获得心血管病护理及技术培训中心认定教师资格,制定了规范的培训模式、培训目标、课程设置及培训效果评估四部分,进行为期3个月40学时脱产培训并进行毕业答辩,颁发专科证书。结果:培训后理论考试(87-92.5)分和技能考核成绩(89-94.4)分均显著高于培训前(90-95.6)分、(92.5-9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规范化培训使心血管病专科护士综合能力得到提高,培训前后对比学员对自我评价提高,同时对培训课程体系和临床带教方式方法进行改进和规范,使教学质量和护士的综合能力得到一定提高,加强了胸痛中心建设,对提高学科影响力具有推进作用。

  • 标签: [] 规范化培训 专科护士 胸痛中心 基地管理 分析报告
  • 简介:摘要:为进一步提高医药生产企业人员培训水平,专门研究了有关规定与资料,并通过实践经验,总结了医药生产企业人员培训管理的基本办法。通过对十个要素的管理,形成完善的培训管理制度。医药制造公司进行培训管理制度,可以提升医药制造人员素质,减少医药制造流程中的经营风险,提高服务质量。

  • 标签: GMP 药品 培训 管理
  • 简介:【摘要】 目的:减少药品流通环节中人为因素对质量风险的影响。方法:针对不同的培训内容实行分工培训。结果:药品流通企业各环节作业人员通过规范化的培训与考核,能够促使员工掌握国家药品管理法规要求,培养员工树立正确的质量意识,熟知岗位职责,掌握专业知识技能。结论:实施良好的质量培训与考核方法,是企业全员参与质量管理工作的基础。

  • 标签: 药品 质量 培训与考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加强医疗机构药学人才培养,为临床疾病提供更好的药学服务的必要性。方法:根据现代制药行业的发展现状和医药服务的实际需要,从医药法律法规中探讨加强医疗机构药学人才培训的意义、方法和内容。结果:加强医疗机构药学人员培训,可以提高医疗机构药学人员的专业质量和沟通能力,更好地服务临床服务,而且提高其社会地位,确保临床合理、安全、有效。结论:应加强对医疗机构药学人才的培养。

  • 标签: 医疗机构 药学培训 药学服务
  • 简介: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护理学科内涵不断拓展,对于护理人员的知识、技能,均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因此,为了能够真正培养出实用型、综合型护理人才,当前需要紧紧跟随时代脚步,分析护理人员继续教育现状,明确在培训中存在的不足,并且基于互联网,提出切实可行的互联网+继续教育对策。通过进一步完善继续教育体系,提升培训效果,保证人才培养的整体质量,为护理领域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进而促进医疗事业的健康发展。

  • 标签: 互联网+ 继续教育 培训现状 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门诊伤口护理中以患者需求为主护理模式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21年1月-2021年10月本院门诊88例伤口患者为观察对象,使用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4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应用以患者需求为主护理模式。结果:研究组SAS焦虑状态评分、VA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门诊 伤口护理 焦虑 疼痛 满意度
  • 简介:摘要:受到机体器官功能下降,老年人群发生慢性疾病机率高于其他人群,而且随着人们自我健康重视度的提升,体检已成为老年人群非常重要的一项保健手段。全面、高效率的开展体检有助于老年人群对自身健康状况有所了解,从而提高自我管理能力与保健意识,由于老年体检人群属于较为特殊的群体,其行动缓慢、记忆力下降、听力薄弱,在体检过程中予以其护理服务非常重要,特别是心理护理,可让其感受到被尊重、被关爱的感觉,从而满足其心理需求,保持正确的体检态度。

  • 标签: 老年 体检中心 心理需求 体检人群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根据专科护士发展需要,为康复领域培养专业的康复护理人才。方法:建立细化分组的康复专科护理培训体系,培训管理小组由国家级康复专科护士组成,根据专业特长进行细化分组,并建立规范的培训考核及质量管理机制。结果:1.细化分组的康复专科护士培训体系,有效提高了康复专科护士的培训效果。2.促进了国家级康复专科护士专业能力的持续提升。3.夯实了责任制整体康复护理工作模式的开展。4.促进了康复护理质量管理机制的发展。结论:建立细化分组的康复专科护士培训体系,是康复护理专科人才培养的有效方法。

  • 标签: 康复专科护士 细化分组 培训体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家长对于预防接种知识知晓状况,并分析儿童家长对社区预防接种心理及护理需求需求。方法:在2017年9月至2020年4月进行研究,在该时段随机抽选300名儿童家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儿童是否接受疫苗接种分为对照组(n=150)与实验组(n=150),对照组中家长并未带领儿童接受疫苗接种,实验组中家长均带儿童接受疫苗接种。采用问卷调查法的方式确认两组家长的文化程度、月收入以及年龄进行记录,同时针对两组患儿家长的心理需求以及护理需求进行分析,分析组间差异。结果:在结果中发现,在实验结果中,实验组中家长对于预防接种知识的知晓合格率,相较于对照组家长来说明显更高。实验组中家长的文化程度相较于对照组来说明显更高,并且实验组家长的月收入和年龄总体来说,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而在研究中发现两组儿童的家长对于镇痛护理的要求最高,其次则维护患沟通需求,所以在预防接种过程中应当针对这方面因素进行强化并做好相应的健康教育与患儿镇痛护理。结论:多种外界因素均有可能影响儿童家长对于儿童预防接种知识的知晓率,在进行现代化的宣传教育时,需要强化文化程度较低和月收入较低人群的宣教,是家长的预防接种知识知晓率得到提升。

  • 标签: 儿童家长 预防接种 知识知晓 因素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在血液透析新护士培训中应用目标教学法,评价该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 于2021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在本院血液透析室实施新护士培训研究,上半年(1月~6月)采用常规培训方法,下半年(7月~12月)培训采用目标教学法,两个时期分别选取20名实习生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设置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分析两组教学方法的应用效果。结果 新护士理论成绩与实践考核成绩研究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目标教学 血液透析 新护士 培训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急诊科护士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的培训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急诊科60名护士,按应急储备时间分4批,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加强多重耐药菌感染培训,增强护理人员的规范护理依从性,提高医院感染防控质量。方法:以2021年1月-5月时间段本院33名护理人员作为常规组(多重耐药菌感染培训实践前);以2021年7月-11月本院33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组(多重耐药菌感染培训实践后)。对比分析两组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考核正确率、操作技能考核正确率。结果:研究组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考核正确率、操作技能考核正确率均显著高于常规组(p

  • 标签: 多重耐药菌感染 培训 实践 护理人员 院感防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情景导入模式培训在急诊科轮转护士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0年9月到2020年12月在进入急诊科轮转的40名护理人员作为对照组,予以传统带教方式,2021年1月到2021年4月在进入急诊科轮转的40名护理人员作为试验组,予以情景导入培训模式,对护理人员的带教效果评分进行观察。结果:试验组的带教效果评分明显较高,相比较于对照组具有明显的差异性(P

  • 标签: 情景导入模式培训 急诊科 轮转护士 带教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产科规培生,用不同教学模式的效果。方法:取30名产科规培生,分2组。对照组行常规教学,观察组行问题导向(PBL)教学。结果:观察组培训质量高(P<0.05)。结论:PBL教学的效果更明显,可提高培训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产科 规培生 规范化培训质量 PBL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