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随着医患危机的不断加深,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刻不容缓。本文分析了医患关系目前状况,从医、患、医疗行为三方面分析医患危机因素,并提出相应应对措施。    [关键词 ]医患关系 影响因素 应对措施      我国近期医患矛盾不断升级,医患危机频发,给广大卫生行政人员、医院管理者、医务人员和广大学者等敲响警钟。为什么医患现象频发?如何应对医患关系中的不良行为?   一、医患关系目前状况   医患危机,是指重大医疗事件之后,患方或患方聚众大闹医院事件,或者通过媒体过度渲染或炒作,损害医务人员名誉及生命健康权的事件。 [1]我国目前的医患关系不甚乐观,形形色色的不良医患事件屡见不鲜。首都医科大学 2007年做了一项医患关系的调查,对全国 10个城市的调查显示:医患关系很好或较好的比例是 36.4%,一般的比例是 42.9%,不好或很不好的比例是 20.7%。 [2]医患危机已经成为一种高风险性、高扩散性、高关注性的国计民生理由,合理有效地缓解医患危机,改善医患关系,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大作用。   二、医患关系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从“医”的角度界定    1.医疗商业贿赂。商业贿赂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不正当经济竞争现象。医疗商业贿赂主要发生在药品、设备采购等方面,医疗人员为了从中获得回扣、折扣、捐赠等不合理经济收入,购买昂贵药材、药品。    2.过度医疗。过度医疗就是不必要的医疗、多余的医疗,甚至不良后果和危害的医疗,是与医疗目的背道而驰的名义上“医疗”。与过度医疗有关的概念,还有过度检查和防御性治疗等。“走廊医生”事件就是过度医疗的典型案例,医院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对患者进行诸多不必要的检查、治疗,甚至还是有害的治疗。    3.医疗资源不规范获得。医疗资源不规范获得是指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未经患者同意,泄露患者隐私,变卖患者器官等非法利益行为。    4.不规范收费。由于医院具有收取医疗费用的权利,医疗机构在向患者收取医疗费用之时,没有严格按照国家的物价政策,不按照医疗收费标准收费,没有依据收费,由此造成看病贵等理由。   (二)从“患”的角度界定    1.医疗“红包”现象。由于社会医疗资源匮乏,社会信任度不高等理由,医疗“红包”现象蔚然成风,甚至不送“红包”反而不正常。更有甚者,医务人员公然向患者索要“红包”,这势必给经济条件比较差的患者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2.“被精神病”现象。“被精神病”现象是指地方政府、有关单位和个人,为了某种特殊利益关系,给予与该目的相关的当事人精神压力,甚至送往精神病医院。患者自身因身体理由,已经受到巨大的精神压力,再“被精神病”严重影响患者心理健康。    3.受传统文化影响。由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普通百姓存在这一种身份卑微之感,没有众生平等的生命意识,在严重疾病的极端情况下,不仅 医患关系的影响因素及应对措施相轻生的心理,甚至带有同归于尽的报复心理。   (三)从“医疗行为”角度界定    1.沟通交流不畅。医疗过程是一个不断沟通交流的过程,患者向医务人员反映体征,医务人员向患者传递治理措施。但由于知识层面的不对称,加大了医疗过程中互动交流的困难度,甚至出现医务人员厌烦、置之不理等极端现象。    2.管理措施不严。 医院 关系仅限于医生与患者,缺乏第三方监督管理 部门,由于医患关系特殊,患者在很大程度上处于一种被动地位,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   三、医患关系应对措施   (一)加强医疗卫生体制革,建立 科学 合理的卫生服务体系   政府加大 财政 投入,完善合作医疗保障机制,充分考虑中低收入水平的医疗服务需求。转变城乡医疗服务资源不合理局面,加强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城乡卫生服务体系均等化、均衡化发展。此外,加大对医疗服务的监管力度,严格规范医疗行为,抵制商业贿赂、过度医疗、医疗红包等恶性就医现象。   (二)完善医患纠纷法律法规,加强医德医风建设   目前,我国医疗卫生领域的法律法规还不是很完善,医闹和非法行医时有发生,对于医疗理由要依法解决,加强法律对医患双方权利的维护,加强对“医闹”等扰乱医疗秩序行为的法律惩罚,加快建立健全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制定医患关系法律条例并严格执行。同时加强医德医风的制度化建设,以解决医患冲突,打造和谐的医患关系。 [3]   (三)建立第三方监管机制,公正监管医疗行为   建立第三方医疗服务监管机制,避开医患之间特殊的关系而给患者带来不为人知的过度就医、医疗贿赂、不规范收费等现象发生。同时,加强 医院 内部医务人员之间的相互监督,切实维护广大患者的知情权。   (四)加强医患沟通,解决医患矛盾   医生与患者加强沟通交流,医生应理解患者治病心切,患者也应体谅医生忙碌,理性看待治病过程中潜在的风险,形成一种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和谐医患关系。

  • 标签:
  • 简介: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和病人法律意识的增强,当前护患关系出现了新的特点。护理人员也应不断改变观念,认识到这些特点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融洽护患关系,现阐述如下。

  • 标签: 护患关系 应对措施 医学模式 护理人员 整体护理
  • 简介:手术室发生的烧灼烧,虽然并不多,但后果严重,不仅增加患者痛苦,而且引起医疗纠纷,甚至生命,据美国紧急事件调查协会统计,美国每年大约有100例手术室内发生火灾的报道,其中约20例对患者或手术室工作人员造成严重伤害,甚至死亡。我国也有报道由于电及激光使用不当引起火灾及患者烧伤。为引起医务人员对手术室意外烧伤的重视,对此综述如下:

  • 标签: 手术室内 烧伤 医疗纠纷 事件调查 工作人员 使用不当
  • 简介:护理是医院工作巾的一部分,是与病人接触最多、最密切的环节,也是最易引起病人及家属投诉的部门。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条件的口益捉高,病人对保护自己的就医权利意识不断增强,对医院的要求越来越高。护理纠纷的发生。不但给病人带来了无尽的痛苦或损失,也给护理人员带来了心耻压力及损失,还将影响医院的稳定和声誉。护理管理者如何面对纠纷问题和采取什么样的应对措施,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任务。

  • 标签: 护患纠纷 病人接触 当代 医院工作 护理纠纷 护理管理者
  • 简介:护士工作压力是困扰护理管理者的一个难题,是影响护理质量的重要因素。认真分析护士工作压力,探讨其应对措施,对提高护理管理者和护士积极应对压力,指导护士释放压力,减轻职业疲倦及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工作满意度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 标签: 压力 护理 应对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对儿科临床护理常见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通过分组探讨应对措施。方法将我院在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进行护理工作的医护人员作为对照组,对2016年7月~2017年8月的护理工作的医护人员作为研究组。观察两组护理过程中出现的风险因素,并对针对其防范措施进行讨论。结果研究组护理工作意外事件发生的概率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儿科临床护理 风险因素 应对措施
  • 简介:目的减少药房常见用药差错隐患,保证患者安全,提高服务质量。方法对465例常见差错隐患进行分析,统计差错隐患种类,找出导致差错隐患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结果药品品种差错类隐患283例,占61.5%,居差错发生的第一位。差错发生的主要原因包括:药品名称相近,处方辨识错误,药品包装相近,药位相邻。结论导致用药差错隐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药房应当结合实际,提出应对措施,从而最大限度地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 标签: 药房 用药差错隐患 应对措施
  • 简介:摘要:探讨消化内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院感风险以及应对措施。通过分析消化内科疾病患者的相关资料,以及治疗和护理的过程,挖掘出护理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院感风险,总结出相关的应对措施,从而降低护理工作中院感风险的发生概率。

  • 标签: 消化内科  护理工作院感风险因素  应对措施
  • 简介:摘要  目的:通过对门诊中药饮片处方进行点评和分析,了解所存在的问题,提高中药处方的质量促进合理用药。方法:从2022年1月-2022年12月中每月抽取门诊中药处方100张,共计1200张中药处方进行点评和分析。结果:在抽取的1200张中药处方当中,合格处方有797张,不合格处方是403张,不合格率为33.58%;不合格处方主要表现为不规范处方,如临床诊断书写的不规范、处方前后记填写不完整、用药上的不适宜等等。结论:积极采取相关的方法和对策,不断规范中药处方,提高药学服务质量。以保证做到在临床上的安全合理用药。

  • 标签: 中药 处方分析 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次实验将探讨滥用抗生素的危害与应对措施 。 方法: 本次实验选取了 2015 年 8 月 -2017 年 8 月在本院接受使用抗生素的患者为对象,在自愿参与实验调查的患者中, 通过回顾式分析 对 15 例患者采用数字随机 分 组法进行分组,对照组 8 例,观察组 7 例,讨论实验结果。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抗生素治疗模式,观察组则先整理使用抗生素数据,再采取抗生素治疗,对比实验结果。 结果: 从实验结果上看,对照组共有 3 例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占 37.5% ,观察组共有 1 例,占 1.43% ,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观察组不合理使用抗生素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因此,我们认为观察组使用抗生素治疗模式更佳。 结论: 滥用抗生素可严重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 ,因此需要降低不合理使用率,推广科学合理的使用方式。

  • 标签: 应对措施 危害 滥用抗生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中药炮制对临床药效所产生的影响,总结应对措施。方法 对采用中药治疗的患者进行选取(选取时间:2022年1-12月,选取地点:本院,选取例数70例),将其进行分组(分组方法:随机数字表法,每组数:2组,每组例数:35例),对照组使用没有经过炮制的中药来进行治疗,观察组则选用经炮制处理后的中药来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并分析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14%)与对照组(77.14%)相比,明显偏高(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86%)较对照组(20.00%)低(P<0.05)。结论 采用经炮制后的中药来治疗疾病,可获得优于未炮制中药的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更少,安全性更高。

  • 标签: 中药 炮制 药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血液透析护理缺陷发生的患者,对其发生的相关因素实施分析,并采取应对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出现血液透析护理缺陷的患者,选取时段在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区间内,对其临床相关资料展开分析,分析其影响因素,并实施有效的应对措施。结果:经过回顾性分析,得出引起护理缺陷发生的因素包含护理人员观察和风险评估不到位、护理人员经验不足、护理人员知识缺乏、护理人员操作不规范、护理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等,其中,占据比例最大的为护理人员观察和风险评估不到位,占36例,占比36.00%。结论:针对临床引起出现血液透析护理缺陷的发生因素,对其予以针对性的采取应对措施,可有效预防和控制护理缺陷。

  • 标签: 血液透析 护理缺陷 影响因素 应对措施
  • 简介:目的探讨分析中药注射剂输液反应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方法对31例中药注射剂发生输液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患者药物过敏史、输液反应发生的时间、用药情况、临床表现等。结果31例发生输液反应患者中,18例有药物过敏史,5例药物过敏史不详,8例否认有药物过敏史。26例输液反应发生在输液后30min内;输液反应中药注射剂有11种,主要为活血化瘀类注射剂;临床表现主要为出现皮肤瘙痒、高热、寒颤、胸闷、恶心呕吐等;停药并接受对症治疗后患者均好转恢复,无后遗症及死亡发生。结论中药注射剂在临床应用中存在一定程度输液反应,在进行科学组方、优化工艺、提高质量的同时,也应该严格掌握中药注射剂的适应证,加强药物输液反应检测和宣传工作,以减少输液反应的发生。

  • 标签: 中药注射剂 输液反应 应对措施
  • 简介: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患者作为特殊的消费者,对药学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1-3].药房的结构调整,特别是直接面对患者的柜台式发药调整,对提高药学服务人员与患者的交流沟通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这种调整对药房药学人员在服务理念、药学专业服务和礼仪规范服务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4].本文着重从门诊药房柜台调整的内容,随之带来的挑战和应对措施等几方面进行探讨,以便更好地提高医院门诊药房的服务水平.

  • 标签: 门诊药房 药学服务 柜台式发药服务模式 应对措施
  • 简介:近些年来,我国的科研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提升,但是药物制剂的研发水平却还是与发达国家有着较大的差距。并且研发出来的制剂缺少创新,只是一味地“模仿”发达国家的制剂产品。而造成这一情况的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国家对药物制剂研发不够重视,为这一工作提供的资金较少,没有设定长期目标,可使用的资源不多。本人就先对影响药物制剂稳定性的部分因素进行分析,进而列举出几项应对措施,努力为我国药物制剂研发与药物制剂稳定性保持提供一些建议。

  • 标签: 药物制剂 稳定性 影响因素 应对措施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药品生产质量管理中的问题及应对措施。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我院生产炮制的药品共920份,根据管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参照组同观察组,各460份。参照组应用药品生产常规质量管理的方法,观察组应用药品生产针对性管理的方法。对比两种管理方法下的药品不合格率。结果 两组药品的不合格率对比有差异,观察组低于参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 采用药品生产针对性管理的方法可有效降低药品不合格率,值得推广实践。

  • 标签: 药品生产 质量管理 针对性管理
  • 简介:摘要:药物临床试验是保证药品安全的关键环节。现阶段我国药物临床试验责任体系不够完善,对药物临床试验各参与方的责任进行详细分化,是保证药物临床试验规范、药品安全、药品创新的重点,也是维护受试者安全与权益的基础保障。本文主要从研究者、申办者和药品监督管理部分的责任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完善我国药物临床试验责任体系的有效对策。

  • 标签: 药物临床试验 问题分析 对策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对医院体检中心护理安全隐患问题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方法:于2020年4月-2021年4月开展研究,并从我院体检中心中选取70名体检者作为主要分析对象,按数字表法随机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即参照组(n=35例)、研究组(n=35例),前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后者则对护理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后采用针对性的护理对策。不同方法实施后,观察和分析护理情况,记录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和突发事件状况,将以上结果统计后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出现纠纷事件发生率相对于参照组较低(11.43%比34.29%),上述数据前者具有明显优势,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突发事件发生率与参照组相比(8.87%比34.29%),上述数据后者有明显的不足,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医院体检中心护理工作中存在较多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通过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从而促进体检中心护理工作质量。

  • 标签: 体检 安全隐患 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