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达立颗粒联合西药治疗慢性胃炎的作用机制研究。方法 本次入组对象均于本院确诊为慢性胃炎并使用药物治疗患者,纳入总例数为60。病例输入计算机后随机分入两组中,每组30例。对照组单独使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则联合使用达利颗粒。分析不同药物作用机制并评价用药方案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慢性胃炎在使用三联疗法治疗同时联合使用达利颗粒进行治疗,可发挥联合机制,提高疾病治疗效果。

  • 标签: 达立通颗粒 三联疗法 慢性胃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硝酸甘油联合血栓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效果。方法:选择收治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00例,均于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随机划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每组各5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冠心病二级预防治疗,常规组接受硝酸甘油治疗,实验组同时接受血栓通联合硝酸甘油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实验组心电图有效率、心绞痛症状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实验组全血还原黏度、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

  • 标签: 血栓通 硝酸甘油 冠心病心绞痛
  • 简介:【摘要】目的:在产后缺乳患者的治疗过程当中应用针刺和自拟乳汤加减的联合治疗,探究其成效。方法:在2018年9月~2022年5月期间,邀请80名产后缺乳产妇参与本次两组随机对照实验,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自拟入汤加减治疗和自拟乳汤加减治疗联合针刺疗法。通过治疗有效率、中医症状评分、泌乳评分等对两种方法进行讨论。结果:治疗后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中医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的泌乳评分中的各项指标也均优于对照组,达到了P小于0.05的标准。结论:将针刺与自拟乳汤加减联合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产后缺乳症状,缓解产妇中医症状。

  • 标签: 针刺 自拟通乳汤 产后缺乳
  • 简介:【摘要】目的:生物刺激反馈仪按摩实施催乳乳的护理方法及效果评价。方法:研究时间起于2020年11月,止于2022年7月,参考对象具体构成为:我院实施分娩产妇,而后分组,指导原则为:随机抽签法,具体组别为:对照组、实验组,2组产妇数为78,各组中收纳样本数为39;其中,常规护理用于对照组,实施生物刺激反馈仪按摩用于实验组,就2组护理效果展开比较。结果:两组产妇产后泌乳量,实验组产妇产后24-72h泌乳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催乳乳时间和效果,实验组产妇乳时间比对照组短,实验组催乳乳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妇产后实施生物刺激反馈仪按摩护理,能够优化催乳效果,避免乳房胀痛,促进乳汁分泌。

  • 标签: 催乳通乳 生物刺激反馈仪 按摩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在产后缺乳患者的治疗过程当中应用针刺和自拟乳汤加减的联合治疗,探究其成效。方法:在2018年9月~2022年5月期间,邀请80名产后缺乳产妇参与本次两组随机对照实验,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自拟入汤加减治疗和自拟乳汤加减治疗联合针刺疗法。通过治疗有效率、中医症状评分、泌乳评分等对两种方法进行讨论。结果:治疗后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中医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的泌乳评分中的各项指标也均优于对照组,达到了P小于0.05的标准。结论:将针刺与自拟乳汤加减联合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产后缺乳症状,缓解产妇中医症状。

  • 标签: 针刺 自拟通乳汤 产后缺乳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慢性胆囊炎采用胆益宁片、曲匹布通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本次对象为我院慢性胆囊炎患者96例,纳入时间2020年3月-2021年10月,采用盲选的方式分为2组:对照组48例予曲匹布治疗,观察组48例予曲匹布、胆益宁片联合治疗,统计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好转率更高,胆囊容积、胆囊壁厚度降低,胆囊收缩功能升高(P

  • 标签: 慢性胆囊炎 胆益宁片 曲匹布通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化瘀脉汤联合丁苯酞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实验于17年3月至19年5月期间选择230例因缺血性脑卒中就诊于我科室的病人进行调研,参与本次调研病人均接受对症治疗,按照治疗方案将其归纳为2个小组,每组均纳入115例病人。按照治疗方案,将其命名为常规组、研究组。常规组所采用的治疗方案为传统常规治疗,研究组则采用化瘀脉汤联合丁苯酞治疗。总结与探究2种治疗方案实施效果。结果:常规组治疗有效率为89.57%低于研究组的99.02%,两组对照差异明显,(P

  • 标签: 化瘀通脉汤 丁苯酞 缺血性脑卒中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复方樟柳碱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联合复方血栓胶囊口服治疗特发性眼睑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特发性眼睑痉挛患者50例60眼随机均分为两组,每组各25例30眼,治疗组采用复方樟柳碱颞前动脉旁皮下注射联合复方血栓胶囊治疗,对照组患者口服甲钴胺胶囊,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0.00%,且两组患者总有效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樟柳碱联合复方血栓胶囊治疗特发性眼睑痉挛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观察滞苏润江胶囊与秋水仙碱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各临床指标的影响,探讨痛风急性期治疗的规范路径。方法:91名痛风急性期患者随机分组后分别用秋水仙碱及滞苏润江胶囊分别进行治疗,随后对治疗前后患者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指标、影像学指标进行评估及疗效分析,对照评估疗效及毒副作用。结果:滞苏润江胶囊较秋水仙碱对痛风患者急性期炎性指标及及患者关节超声影像学的改变均有显著作用,但滞苏润江胶囊毒副作用较轻,改善患者症状体征更明显。结论:滞苏润江胶囊缓解痛风急性发作期的炎症有一定的疗效。

  • 标签: []痛风急性期 通滞苏润江胶囊 秋水仙碱 对照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羟苯磺酸钙联合复方血栓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方法:将我院120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平均划分两组,对照组羟苯磺酸钙治疗,观察组联合复方血栓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指标、有效率96.67%(58/60)、满意度98.33%(59/60),均好于对照组患者临床指标、有效率88.33%(53/60)、满意度88.33%(53/60),数据差异达到统计意义(P0.05)。结论:羟苯磺酸钙与复方血栓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能提高整体治疗效果,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 标签: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羟苯磺酸钙 复方血栓通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祛风痹汤联合温针灸治疗风湿寒性关节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2月至2022年9月间本院门诊收治的97例风湿寒性关节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为48例、49例,对照组使用双氯酚酸钠治疗,观察组使用祛风痹汤+温针灸治疗,2个疗程后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的类风湿因子(RF)为(20.96±1.73)IU/L、VAS疼痛评分为(4.30±0.40)分,观察组分别为(17.71±1.40)IU/L、(3.24±0.29)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的关节活动优良率为79.17%(38/48),观察组为93.88%(46/49),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7.08%(37/48),观察组为91.84%(45/49),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祛风痹汤联合温针灸治疗风湿寒性关节痛,有利于减轻疼痛程度,改善治疗效果,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风湿寒性关节痛 祛风通痹汤 温针灸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祛风痹汤联合温针灸治疗风湿寒性关节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2月至2022年9月间本院门诊收治的97例风湿寒性关节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为48例、49例,对照组使用双氯酚酸钠治疗,观察组使用祛风痹汤+温针灸治疗,2个疗程后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的类风湿因子(RF)为(20.96±1.73)IU/L、VAS疼痛评分为(4.30±0.40)分,观察组分别为(17.71±1.40)IU/L、(3.24±0.29)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的关节活动优良率为79.17%(38/48),观察组为93.88%(46/49),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7.08%(37/48),观察组为91.84%(45/49),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祛风痹汤联合温针灸治疗风湿寒性关节痛,有利于减轻疼痛程度,改善治疗效果,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风湿寒性关节痛 祛风通痹汤 温针灸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针灸和促技术联合用于中风后遗症瘫痪肢体促分离运动的价值。方法:2021年9月-2022年8月本科接诊中风后遗症瘫痪病人58名,随机均分2组。试验组采取针灸和促技术,对照组行针灸治疗。对比FMA评分等指标。结果:关于FMA评分,治疗结束时:试验组数据(69.54±16.24)分,和对照组数据(56.31±14.28)分相比更高(P<0.05)。关于总有效率,试验组数据96.55%,和对照组数据72.41%相比更高(P<0.05)。结论:中风后遗症瘫痪联用针灸和促技术,疗效确切,肢体运动功能改善更加明显。

  • 标签: 针灸 肢体促分离运动 价值 促通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针灸和促技术联合用于中风后遗症瘫痪肢体促分离运动的价值。方法:2021年9月-2022年8月本科接诊中风后遗症瘫痪病人58名,随机均分2组。试验组采取针灸和促技术,对照组行针灸治疗。对比FMA评分等指标。结果:关于FMA评分,治疗结束时:试验组数据(69.54±16.24)分,和对照组数据(56.31±14.28)分相比更高(P<0.05)。关于总有效率,试验组数据96.55%,和对照组数据72.41%相比更高(P<0.05)。结论:中风后遗症瘫痪联用针灸和促技术,疗效确切,肢体运动功能改善更加明显。

  • 标签: 针灸 肢体促分离运动 价值 促通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