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骶骨肿瘤的早期诊治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骶骨肿瘤患者4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患者20例,其中观察组采用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保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临床治疗有效率上有明显的差异(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骶骨肿瘤患者实施早期诊断与早期手术治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其治疗有效率,治疗效果显著。

  • 标签: 骶骨肿瘤 早期诊治 效果
  • 简介:摘要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临床中最常见的心血管急症之一,发病急、病情变化快、死亡率高等特点,尽早实施抢救治疗,大大降低其死亡率。现就AMI的早期治疗包括保守治疗和介入治疗作如下综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求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的早期诊断及治疗的有效方案。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宫产术后瘢痕妊娠患者共45例,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药物治疗组(A组),双侧子宫动脉动脉灌注化疗组(B组)及病损切除术组(C组),记录所有病例的误诊漏诊情况及不同治疗方案的治疗效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组病例中超声结合血HCG检查误诊2例,诊断符合率95.56%。治疗上,所有患者均保留子宫并顺利出院。C组患者中,出现2例术中大出血,所有患者子宫恢复情况及血HCG指标均逐步恢复正常,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超结合血HCG检查在宫产术后瘢痕妊娠的早期诊断上具有较高价值,治疗上应在充分考虑患者具体病情及经济状况前提下,选择有效且合理的治疗方案。

  • 标签: 剖宫产术后 瘢痕妊娠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部深度烧伤的早期处理和瘢痕的防治措施。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手部深度烧伤患者108例共152只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烧伤早期均使用皮肤再生技术治疗,并同时实施瘢痕防治和创面修复综合措施。结果108例患者共152只手全部治愈,III度11只手平均愈合时间为(35.1±2.9)天,深II度深型113只手的平均愈合时间为(25.8±2.4)天,深II度浅型28只手的平均愈合时间为(15.8±2.3)天。瘢痕情况所有深II度浅型和深II度深型患者治疗后均没有发生瘢痕情况,III度在增生期经瘢痕的防治均达到了无瘢痕挛缩,无1例有伤残功能障碍。结论对于手部深度烧伤患者进行皮肤再生技术治疗效果显著,配合综合措施可以有效预防瘢痕的形成,值得参考。

  • 标签: 手部深度烧伤 早期处理 防治
  • 简介:新店开业、企业周年庆典等大型活动需要公司上下、各个部门合力筹备较长时间,而如果活动当天遭遇到恶劣天气,药店应该怎么办?

  • 标签: 药店 药品 经营管理 市场 价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对多发伤患者的伤势严重性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将我院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56例多发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测定患者入院24h内血清中降钙素原的浓度,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创伤部位、创伤的严重程度等。结果ISS评分>25分的患者的PCT浓度显著高于ISS评分≦25分的患者,死亡组患者的PCT浓度显著高于生存组患者,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中PCT浓度和多发伤患者的病情成程度呈正相关性,降钙素水平能对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有着积极的作用。

  • 标签: 多发伤 早期 降钙素原水平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研究早期动态监测乳酸清除率在多发伤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收集31例多发伤患者入院时及入院后6h、12h、24h作乳酸水平测定,并做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PACHEII评分),根据多发伤患者的预后不同,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其差异的统计学意义。结果存活组18例,入院后6h、12h、24h乳酸清除率明显高于死亡组(P<0.05),有统计学差异,而年龄、APACHEII评分、入院当时乳酸水平均(P>0.05)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早期动态监测乳酸清除率可以早期评估多发伤患者的预后及转归。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出血患者术后早期实施康复护理对吞咽障碍的影响。方法从我院2013年2月-2015年3月收治的脑出血术后吞咽障碍60例作为对象,按入院的顺序将其分成不同组对照组患者行临床基础化的护理、康复训练,研究组则于对照组基础上行早期的吞咽障碍康复护理,评定预后效果。结果研究组预后病症效果为93.3%,并发症率为3.3%,和对照组病症效果的70.0%、并发症率的23.3%相比,P<0.05,有区别。结论临床针对脑出血术后吞咽障碍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作用突出,可改善吞咽功能,预防并发症,值得借鉴。

  • 标签: 脑出血 吞咽障碍 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优于开腹手术在广泛子宫切除术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早期宫颈癌中的临床疗效。方法近3年本科腹腔镜组50例与开腹组在治疗宫颈癌I-IIa期的临床数据分析。结果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手术时间与开腹组相同;腔镜组淋巴结切除数量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广泛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早期宫颈癌安全、可行、疗效好。

  • 标签: 腹腔镜 宫颈癌 广泛子宫全切术 盆腔淋巴结清扫术
  • 简介:目的探讨前白蛋白对12h内就诊的缺血性胸痛患者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的早期预警价值。方法选取以胸痛为主诉的12h内发病的疑诊急性心肌梗死18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确诊AMI103例。根据发病时间不同,将AMI患者分为0~3h、4~6h和7~12h组,检测其前白蛋白、高敏肌钙蛋白T(hs-cTn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比较前白蛋白及肌钙蛋白T、肌酸激酶同工酶诊断AMI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发病0~3h,前白蛋白诊断AMI的敏感性为23.70%[95%可信区间(CI):17.00%~31.94%]、特异性73.33%(95%CI:57.79%~84.90%)、阳性预测值0.89、阴性预测值1.04;随发病时间延长,前白蛋白诊断AMI的敏感性增加,发病7~12hPA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53.33%(95%CI:44.58%~61.90%)、57.78%(95%CI:42.24%~72.01%),同期hs-cTnT及CK-MB诊断AMI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5.56%(95%CI:90.16%~98.18%)、80%(95%CI:64.95%~89.91%)、78.52%(95%CI:70.45%~84.92%)、73.33%(95%CI:57.79%~84.90%),与hs-cTnT及CK-MB相比,发病7~12h前白蛋白诊断AMI的准确性低于hscTnT及CK-MB。结论前白蛋白在早期对急性心肌梗死具有一定预警价值,但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敏感性、特异性较低。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前白蛋白 预警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检查在早期胃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4月医院诊治的经病理证实的早期胃癌患者89例,患者均先采取双重超声造影检查,然后行多层螺旋CT检查,分析多层螺旋CT检查在早期胃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术前多层螺旋CT检查对早期胃癌的诊断准确率为64.0%,显著高于超声造影检查的43.8%,P<0.05。结果可以看出多层螺旋CT检查在早期胃癌诊断与超声造影检查相比更加准确;89例早期胃癌患者中67例无淋巴结转移,22例有淋巴结转移。多层螺旋CT诊断敏感度为77.3%,诊断特异性为86.6%,超声造影诊断敏感度为68.2%,诊断特异性为77.6%,P>0.05。结论多层螺旋CT检查在早期胃癌诊断中能取得理想效果,必要时可联合超声造影诊断,以提高确诊率。

  • 标签: 多层螺旋CT检查 早期胃癌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急性高位脊髓损伤导致低血压的作用机制及其早期康复治疗。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9月至2015年7月收治入院的急性高位脊髓损伤并低血压的患者59例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均在常规治疗和护理基础上予以康复训练(主要进行功能训练,带腹带、弹力袜),积极治疗吸低血压症状,并针对急性高位脊髓损伤导致低血压发生的机制进行探究。结果本组患者经过吸氧、静脉葡萄糖注射液滴注、盐酸米多君治疗后,头痛、眩晕等症状得到控制,未出现晕倒及摔倒等其他并发症。结论急性高位脊髓损伤引起的低血压,主要是对自主神经功能产生的阻碍作用,主要表现为心率减慢、血压降低,临床应早期发现并予以治疗,同时还应结合相应康复治训练,继而维持心功能,减轻脊髓的继发性损伤。

  • 标签: 急性高位脊髓损伤 低血压 机制 康复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早期先兆流产患者护理中健康教育的应用价值。方法86例早期先兆流产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及研究组,每组43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保胎成功率为95.35%,症状复发率为4.65%;对照组患者保胎成功率为72.09%,症状复发率为48.84%;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于早期先兆流产患者护理中实施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够明显改善保胎效果,减少症状复发,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早期先兆流产 护理 健康教育
  • 简介:目的研究氟化泡沫应用于幼儿早期龋齿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口腔科门诊自2011年9月至2015年9月就诊的2995名3岁以下患早期牙釉质龋的患儿为研究对象,使用氟离子含量为12300ppm的氟化泡沫进行治疗,每3个月用氟化泡沫涂布治疗1次。4年后复诊进行评估,龋洞大小无变化,洞壁光滑坚硬为有效;龋洞壁软,牙齿龋坏范围增大为无效。结果有效率为74.5%,无效率为25.5%。结论夜间喂奶、进食零食、刷牙时间及频率是影响牙齿再矿化的重要因素,局部使用氟化泡沫可以起到有效的防龋。

  • 标签: 氟化泡沫 早期龋 婴幼儿 风险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自我效能理论在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方法84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同时增加自我效能的护理。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一般效能感量表(GSES)评分均明显提高,且观察组(36.42±3.8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30.18±4.19)分。干预后,两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均明显提高,且观察组FMA评分(52.68±5.19)分明显高于对照组(40.71±4.38)分,观察组MBI评分(56.24±3.78)分明显高于对照组(38.90±3.12)分(P〈0.05)。结论自我效能理论应用于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的作用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和广泛应用。

  • 标签: 自我效能 急性脑卒中 康复护理
  • 简介:目的针对老年性白内障术后患者的早期双眼视觉恢复问题进行观察、分析影响因素。方法针对研究内容收集60例老年白内障患者资料(70只眼)。对以上60例患者进行干预手术治疗,其中一部分患者采取囊外白内障摘除术,另外一部分患者采用超声乳化的方式吸除白内障。两种手术方法均采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患者进行病症的干预,术后针对患者的视力情况进行校正,观察患者远距离和近距离交换的立体视线功能检验结果。结果在接受手术治疗之前,常规组的术眼视力明显呈现比实验组较低的情况,P〈0.05。两组患者中存在黄斑型的中心近距离立体视力病症,实验组患者出现概率为20.15%,常规组患者出现概率为2.75%,收集数据信息存在差异,P值〈0.05,说明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临床治疗干预后可以发现老年患者出现白内障病症后采取手术治疗方式进行干预,在手术执行过后不能完全恢复之前的双眼视力。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的前期,经历了漫长的视觉抑制,附加手术之后由于屈光差异问题,都是造成患者视觉病症的主要因素。

  • 标签: 老年性白内障 摘除术 早期双眼视觉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康复护理对老年早期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及CRP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老年早期脑梗死患者,并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给予康复护理,采用NIHSS评分评价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并测定其CRP浓度的变化。结果在康复护理一段时间以后,两组患者的NHISS评分均明显降低,实验组患者的CRP浓度变化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康复护理应用于老年早期脑梗死患者临床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并显著降低患者的CRP浓度。

  • 标签: 康复护理 老年早期脑梗死 NIHSS评分 CRP浓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乳酸清除率对ICU重症感染者预后的影响,为早期乳酸清除率对ICU重症感染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6年2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104例ICU重症感染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生存情况,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根据患者乳酸清除率情况分为高乳酸清除率组和低乳酸清除率组,分析比较生存组和死亡组的观察项目情况,分析比较高乳酸清除率组和低乳酸清除率组,分析比较不同程度乳酸清除率的情况。结果生存组中第二代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入住ICU血液乳酸含量、6h血液乳酸含量明显低于死亡组;入住6h后血液乳酸清除率明显好于死亡组,两组之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乳酸清除率组的死亡率明显低于低乳酸清除率组,两组之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酸清除率越高,患者的死亡率越低,随着乳酸清除率的升高,患者死亡率随之下降,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乳酸清除率对ICU重症感染者预后的效果显著,乳酸的早期清除率能对ICU重症感染者的预后进行评估,同时乳酸清除率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能有效的提高ICU重症感染者的生存率。

  • 标签: 早期乳酸清除率 ICU重症感染者 预后 影响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早期胃肠营养在神经外科术后重症患者治疗中的作用及临床效果。方法将85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3例实施早期持续滴注鼻饲喂入肠外营养,对照组42例按传统方法鼻饲流质,期间检测血常规、血生化及颅内压,同时观察各组在治疗中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出院时GOS评分。结果治疗组患者能较好适应早期胃肠道营养,并且治疗组患者在血常规、血生化、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出院GOS评分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胃肠营养对神经外科术后重症患者营养指标的稳定有积极的治疗作用,早期胃肠营养可以明显减少术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

  • 标签: 早期胃肠营养 神经外科 重症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早产儿胃肠功能紊乱的影响.方法将6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儿相关情况.结果干预组体重增加,吸允能力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胃管保留时间,合并症的发生均少于对照组.结论对早产儿实施早期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早产儿胃肠功能的恢复,降低了早产儿的死亡率及并发症的发生,并降低了住院时间,减轻了经济负担.

  • 标签: 早期 综合护理干预 早产儿 胃肠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