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2 个结果
  • 简介:很多人发现皮肤上出现肿物,会想这个肿物是什么呢?会不会是肿瘤?一想到肿瘤,继而就会紧张。其实,绝大部分人身上都有皮肤肿瘤,而这些肿瘤大多数是良性不需要处理的。那什么是皮肤肿瘤呢?皮肤肿瘤是发生在皮肤细胞内的增生性疾病,临床上分为良性和恶性以及易演变为恶性者的癌前期皮肤病。易发年龄:婴幼儿到年长者都可发生。易发部位:任何部位。根据痣细胞的分布部位分为交界痣、混合痣、皮内痣。若痣出现疼痛、瘙痒、灼热、刺痛、破溃、出血,或者突然增大,颜色加深,边缘出现卫星小点,应提高警惕,及时就医。

  • 标签: 皮肤癌 肿物 皮肤肿瘤 增生性疾病 易发部位 交界痣
  • 简介: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关于有些人说坐飞机旅行可能会把致命疾病传播到自己国家的谣言,被研究者们揭穿了。科学家们称,国际旅行的便利性并非会使疾病大肆传播。恰恰相反,可能会保护人类免受流行性疾病的侵袭。研究人员认为,致命性病菌在全球范围内传播,增强了数百万人的免疫系统。这表明疾病将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变异到无法治愈,因为人们早已学会了抗争疾病的手段。

  • 标签: 皮肤癌 疾病传播 风险 国际旅行 流行性疾病 研究人员
  • 简介:目的;建立重组人皮肤模型用于评价药品包装材料原发性皮肤刺激性的标准。方法:用Epikutis■模型和EpiSkin^TM模型对药品包装材料进行检测,对浸提介质、浓度、时间以及浸提液与模型的接触时间等条件进行选择,建立可行的标准。结果:取平整部位表面积600cm^2,剪碎,加入大豆油100mL,37℃放置24h。使用Epikutis■模型或EpiSkin^TM模型,按重组人皮肤模型皮肤刺激检测方法检测,组织活力平均值应大于80%。结论:所建立的标准可用于药品包装材料原发性皮肤刺激检测。

  • 标签: 皮肤刺激 药包材 Episkin^TM模型 Epikutis■模型
  • 简介: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imaging,DWI)在骨质疏松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根据受检者年龄分为40~50岁组、51~60岁组、61~70岁组,每组各50例受试者,采用GE1.5T磁共振扫描仪对150例不同年龄组的受试者进行DWI扫描,比较不同年龄、性别骨髓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的差异.采用组间*检验对不同年龄组间ADC值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0~50岁组、51~60岁组的ADC值明显高于61~70岁组(P〈0.05),40~50岁组的ADC值高于51~60岁组(P〈0.05),40~50岁组、51~60岁组、61~70岁组女性骨骼平均ADC值均高于男性(P〈0.01).结论:DWI可以无创性了解骨质疏松症患者骨髓的生理变化,ADC值能够尽早、及时且较为敏感地反映骨骼骨质量的减少,为提早预防骨质疏松提供较为可行的诊断、监测手段.

  • 标签: 骨质疏松 DWI 骨质量
  • 简介:徐州杏林保安堂于一九九六年十一月七日,由中国中医泰斗原卫生部中医局局长吕炳奎为赞赏蒋沁霖大夫精求学术、济世救人而题名。

  • 标签: 消风散 皮肤病 临床经验
  • 简介:目的探讨CT低毫安灌注成像技术对肾脏疾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接受CT肾脏灌注扫描的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成像Kv相同、ms相同、mA不同,分为研究组28例和对照组22例。所有患者均行CT肾脏灌注成像。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CTDIvol、DLP及图像质量评分。结果CT灌注扫描成功,研究组CTDIvol、DLP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低毫安肾脏灌注成像技术是可行的,图像质量清晰,病人吸收的辐射剂量减少,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ObjectiveToexploretheapplicationvalueofCTlowMaperfusionimaginginrenaldiseases.MethodsFiftypatientswhounderwentCTrenalperfusionscanningweredividedintostudygroup(28cases)andcontrolgroup(22cases)accordingtothesameimagingKv,sameMSanddifferentmA.AllpatientsunderwentCTrenalperfusionimaging.TheCTDIvol,DLPandimagequalityscoresofthetwogroupswereobservedandcompared.ResultsCTperfusionscanwassuccessful,CTDIvolandDLPinthestudygroupweresignificantlybetterthanthoseinthecontrolgroup,andthedifferencebetweenthetwogroups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0.05),具有可比性。1.2检查前准备患者在检查前一天禁食8~12h,做好肠道清洁准备;患者检查时选取仰卧位,脚先进的体位,训练患者缓慢、平静呼吸,以减少呼吸运动造成的呼吸伪影与图像质量下降。右肘静脉建立静脉通道,并连接双筒高压注射器,装有碘对比剂350mgI/ml碘海醇40ml和生理盐水20ml。1.3扫描方法使用GELightspeed128层动态容积CT对患者进行扫描,扫描范围160mm,采用动态连续volume扫描2期。研究组管电压为100KV,曝光时间0.5ms,管电流为60mA;对照组管电压为100KV,曝光时间0.5ms,管电流为120mA,注射碘海醇40ml,注射流率为4.5ml/s,对比剂注射后,进行生理盐水20ml冲洗导管。1.4数据采集分别记录CT计算机上研究组和对照组的CTDIvol、DLP,用统计学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比对。1.5图像评价所有图像均由放射科医师进行评价,评分标准为3分主要是指肾脏组织显示清晰,无任何伪影,血管走行连续;2分主要是指肾脏组织显示稍微模糊,无任何伪影,血管走行连续;≤1分主要是指肾脏组织显示明显模糊,血管走行不连续、断断续续,有阶梯伪影,不能够明显区分周围组织与血管。典型图片如下1.6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8.0统计数据,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xTX-*3±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

  • 标签:
  • 简介:目的重点分析超声弹性成像在乳腺良恶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95例女性患者100个乳腺占位性病灶进行分析,均采用超声弹性成像检查,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了解肿瘤的形状是否规则,有无成角及毛刺,有无包膜及占位感,纵横比,内部回声是否均匀,有无簇状钙化及微小钙化,后方回声衰减或增强,内部及周边血流有无,是否丰富及直角和穿支血流,并对肿块的软硬度进行观察,以手术病理为金标准,分析超声弹性成像在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中的准确度。结果超声弹性成像在诊断乳腺良恶性病灶的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5%、95.4%、94.6%。结论超声弹性成像在对于乳腺良恶性病灶的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都非常高,在乳腺占位性病变诊断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 标签: 超声弹性成像 乳腺占位性病变 彩色多普勒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肾脏损伤法医学检验鉴定中采取磁共振成像技术,对其应用情况进行分析。

  • 标签:
  • 简介: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对中老年脑胶质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在我院进行脑胶质瘤治疗的中老年患者60例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在入院之后12小时之内实施螺旋CT灌注成像检查。结果60例患者常规CT多呈现出圆形与类圆形,且实质影块相对较多。成像检查显示不同级别脑质瘤患者的CBC、CBV、PD检测值比较,差异具备统计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中老年脑胶质瘤的诊断治疗当中具备重要的临床价值,可以对脑胶质瘤进行准确定量和定性分析,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关键词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中老年;脑胶质瘤;诊断价值本次就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在我院进行脑胶质瘤治疗的中老年患者60例作为观察对象,分析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对于中老年脑胶质瘤的诊断作用。现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选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在我院进行脑胶质瘤治疗的中老年患者60例作为观察对象,60例患者男性患者有32例,女性患者有28例,年龄均在60至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0.6±4.2)岁。此次研究获得医药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1.2方法根据我国中枢神经系统胶质瘤诊断与治疗的相关指南,按照非典型、核分裂指数、内皮细胞增殖与坏死程度的相关指标,把患者分为低级别组(低级别胶质瘤)、高级别组(高级别胶质瘤),主要包括三级间变性星形细胞瘤与四级多形形胶质母细胞瘤。仪器采用多层螺旋CT与高压注射器。扫描参数设置为管电压为120千伏,管电流为170毫安,探测器层列为128×0.625mm,矩阵512×512,螺距为1.0,旋转时间设置为0.33秒,图像重建层厚设置为3毫米,重建间隔设置为2毫米。扫描的方法是患者在检查之前,要将头部金属饰物去除,患者采取仰卧体位,头部先进,按照眦耳线作为基线,实施常规的平扫,并且确定肿瘤的位置,再进行CT灌注扫描,通过3~4ml/s的速度注入碘海醇50毫升。再使用20毫升生理盐水进行冲管,注药之后5秒启动灌注相应的扫描程序,扫描的时间间隔为4秒,供扫描15个循环。检查完之后,对图像实施平滑处理,减小图像噪声,对脑血流量、脑血容量、平均通过的时间、血管表面通透性进行测量。1.3观察指标对各级别脑质瘤患者的CBC、CBV、PD检测值进行比较,CBC正常范围参考值为20~40m5/100g·min,CBV正常范围参考值为0.5~2m5/100g,PD正常范围参考值为0.01~0.05m5/100g·min。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软件,满意度指标以(%)表示,行X2检验。评分情况以(X±s)表示,行t检验。若P<0.05,则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60例患者常规CT多呈现出圆形与类圆形,且实质影块相对较多。高级脑质瘤患者有28例,低级脑质瘤患者有32例。高级脑质瘤患者CBC、CBV、PD检测值分别为(168.6±82.6)m5/100g·min、(8.24±5.4)m5/100g、(14.2±6.0)m5/100g·min。低级别脑质瘤患者CBC、CBV、PD检测值分别为(120.6±40.8)m5/100g·min、(4.2±2.0)m5/100g、(0.38±0.22)m5/100g·min。成像检查显示不同级别脑质瘤患者的CBC、CBV、PD检测值比较,差异具备统计意义(t=2.91、3.94、13.04,P<0.05)。3讨论伴随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检查逐渐应用于临床。多层螺旋CT检测具备较高时间分辨度与空间分辨度,让脑部CT灌注成像可以有效的把脑组织形态和血流动力学相结合,提供组织功能性信息。以上研究结果显示,多层螺旋CT检测可以有效分辨出脑质瘤级别,且高级脑质瘤的CBC、CBV、PD检测值要显著高于低级脑质瘤患者,因而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检测在中老年患者的疾病诊断当中具备重要价值。中老年患者体质特殊,若不能够及时进行准确判断,则容易耽误患者的最佳救治时间。而多层螺旋CT检测能够对脑质瘤进行准确判断,有助于提高临床的治疗效果。综上所述,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中老年脑胶质瘤的诊断治疗当中具备重要的临床价值,可以对脑胶质瘤进行准确定量和定性分析,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参考文献1刘刚,崔国胜,孙宝山等.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脑胶质瘤病理分级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6)61-62.2王伟,罗敏.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脑胶质瘤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5,26(9)673-675.3林静.CT在脑胶质瘤卒中与单纯脑出血鉴别诊断中的应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8)1519,1521.4王宇,吴文,许敬辉等.脑胶质瘤共面、非共面容积旋转调强及螺旋断层放射治疗技术的剂量学比较研究J.中国医学装备,2018,15(2)47-50.

  • 标签:
  • 简介:分析1例静滴垂体后叶素出院后发生左前臂1处皮肤坏死的原因,并运用现代伤口护理理念进行评估,应用新型敷料给予治疗,经伤口门诊处理,逐渐缓解治愈,进而避免发生严重的并发症给患者带来的痛苦。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究将外踝后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应用于足跟区皮肤缺损组织重建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中2016年12月至2018年7月间收入的所有足跟区皮肤缺损组织缺损患者的一般资料,根据实验要求抽取出124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开展实验,所有患者均应用外踝后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同期修复缺损组织,观察所有患者的组织缺损修复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在治疗完成后,其组织缺损状况均得到修复,并且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患者的手术时间为(6.1±0.9)h。而所有患者的皮瓣制备时间为40-65min,平均时间为(55.4±9.1)min。而实验结果中,患者的皮瓣完全成活率为112(90.32%),其中包括9例远端皮肤坏死、2例患者出现切口局部感染,9例患者出现皮瓣坏死。所有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病症均痊愈,未见存在生命危险患者。结论在对足跟区皮肤缺损组织缺损患者进行组织重建时,可以应用外踝后穿支皮瓣进行修复,能够提高皮瓣的存活率,对于患者的康复来说有积极意义,值得推广使用。关键词外踝后穿支皮瓣;踝关节;足跟区皮肤缺损;组织重建;应用价值踝关节以及足跟区皮肤缺损是临床上一种多发伤,并且也是临床对组织进行修复的一项难题1。相较于传统的背部或腹部皮瓣选择方式来说,外踝后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修复具有更为灵活的制备方案2。所以在本次研究中,探究了将外踝后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应用于足跟区皮肤缺损组织重建中的效果,取得了一定效果,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中2016年12月至2018年7月间收入的所有足跟区皮肤缺损组织缺损患者的一般资料,根据实验要求抽取出124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开展实验。本次研究中纳入男性患者60例,女性患者64例,所有患者年龄区间介于54-78岁,患者平均年龄数据(61.6±7.2)岁,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进行资料统计分析,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后纳入本次实验。(P>0.05)。1.2方法在患者进行手术时,应当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插管,所有患者均采用预防性气管切开,保证患者的呼吸状况。根据患者状况,对患者进行皮瓣缺损修复。在对患者进行气囊止血带下,对患者的皮瓣远端进行切取,将患者的静脉、神经和动脉完全暴露,将其进行切断,结扎,并在远端做好皮瓣制备,将皮瓣周缘切开后掀起,使患者的神经以及营养血管包裹在皮瓣内,纵行将患者的皮肤进行切开,游离患者的静脉浅层,并纵行切开筋膜组织,形成含神经经在内的皮瓣蒂。皮瓣选择完成后,根据患者的具体状况进行相应的损伤皮瓣缝合,注意连接患者的神经,保证患者移植皮瓣的血液供应。1.3评价标准观察所有患者的手术时间和皮瓣制备时间,并记录所有患者的术后状况,评价皮瓣修复效果。1.4统计学方法将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和实验数据均录入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数据分析处理,皮瓣成活率则应用百分比(%)的形式进行数据记录,而实验数据应用卡方值进行统计学分析。手术时间应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进行数据记录,而实验数据应用t值进行检验。若p

  • 标签:
  • 简介:1例31岁女性患者,因“皮肤瘙痒两年,加重2个月”入院。入院后完善相关检验检查,明确诊断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不除外重叠自身免疫性肝炎;高胆固醇血症。给予熊去氧胆酸胶囊、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阿托伐他汀钙片、马来酸氯苯那敏片等治疗后瘙痒症状无缓解,药师建议将马来酸氯苯那敏换为舍曲林改善瘙痒症状,经治疗后患者瘙痒缓解但肝功能出现明显波动,考虑为阿托伐他汀钙片与舍曲林的药物相互作用所致,建议将阿托伐他汀钙片更换为瑞舒伐他汀钙片,同时减少舍曲林剂量。临床药师从PBC患者高脂血症药物的选择、瘙痒治疗的有效性、降血脂药物与舍曲林之间的药物相互作用等方面进行了用药监护与干预。经治疗患者肝功能好转,瘙痒症状缓解,病情平稳后出院。

  • 标签: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他汀类药物 临床药师 药学监护 药品不良反应
  • 作者: 赵艳娟张兵刘宇张立波赵艳清杨本强
  • 学科: 医药卫生 > 药学
  • 创建时间:2018-12-22
  • 出处:《药物与人》 2018年第12期
  • 机构:北部战区总医院放射诊断科赵艳娟张兵刘宇张立波赵艳清杨本强摘要:目的研究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MRDWI)及增强扫描对肝脏占位性病变诊断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2016年4月至2018年6月这个时间段中入住我院的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总计40例,查阅并记录我院内与研究选取患者相关的各项资料,对比分析MRDWI与增强扫描的诊断价值。结果两种诊断方法下各类肝脏占位性病变均存在特异性表现,MRDWI的诊断效果与增强扫描进行比较具有明显优势。结论结合MRDWI的信号表现能够准确分析刚脏占位性病变患者的病情,诊断准确性明显优于增强扫描,值得广泛落实应用到肝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中。
  • 简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EGFRI)的靶目标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EGFRI能阻断肿瘤细胞EGFR的激活和信号转导,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其凋亡,从而起到抗肿瘤作用。EGFRI是目前被广泛应用的抗肿瘤靶向治疗药物。由于这类药物可作用于皮肤角质形成细胞,干扰角质形成细胞的生长、增殖、分化、迁移和附着,使皮肤基底层角质形成细胞生长停滞和过早分化,常导致皮肤不良反应。EGFRI相关皮肤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90%。常见的皮肤不良反应包括丘疹脓疱样皮疹、皮肤瘙痒、皮肤干燥、皮肤龟裂、毛细血管扩张、毛发和指甲改变。多数皮肤不良反应可逆且呈药物剂量依赖性。皮肤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与EGFRI临床疗效密切相关,因此应正确认识皮肤不良反应,并根据反应的严重程度分别处理。1级和2级皮肤不良反应一般不需要停药或调整EGFRI的剂量,但严重皮肤不良反应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需要减少EGFRI剂量或停药,待皮肤损害改善后再继续EGFRI治疗。

  • 标签: 抗肿瘤药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药物相关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药疹
  • 简介:药物安全性评价中毒性病理学评价是最重要的一个步骤,而毒性病理学评价作为药物安全性评价体系中重要的一环,用以确定损伤靶器官、靶组织的形态及程度变化,评价受试药物是否具有毒性并判断其能否推向临床的重要指标。对组织学技术进行质量控制与评估则是确保毒性病理诊断准确性及一致性的重要前提。该文对组织学技术流程进行叙述并探讨流程中相关影响因素。

  • 标签: 药物安全性评价 毒性病理 组织学技术 人工假象
  • 简介:目的:分析经不同途径或方式给予榄香烯对实验兔肝功能及组织学的影响,探讨临床局部应用榄香烯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优势。方法:将新西兰白兔30只随机等分为外周静脉注射、肝动脉灌注、肝动脉碘化油栓塞、肝动脉明胶海绵颗粒栓塞及肝脏直接穿刺注射5组,每只兔均给予临床等效剂量的榄香烯注射液。抽取实验兔给药后6h及1周时的静脉血检测其肝功能,并制取同时段肝脏的组织学切片。结果:碘化油组、直接穿刺组及明胶海绵组实验兔给药后6h血清AST分别为(414.7±235.2)、(333.3±250.6)和(92.3±73.6)μmol/L,ALT分别为(209.0±116.5)、(118.7±50.0)和(68.3±21.4)μmol/L,与给药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给药后1周这些指标已大部分恢复接近正常;而静脉组或动脉灌注组实验兔的相应指标和给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后6h碘化油组、明胶海绵组及直接穿刺组实验兔肝组织均出现了程度不等的凝固性坏死或细胞水肿变性,1周后则见明显的汇管区小胆管增生、炎细胞浸润和脂肪变性。动脉灌注组和静脉注射组实验兔肝组织仅表现为细胞的水肿变性,但动脉组的药物效应明显强于静脉组。结论:临床等效剂量的榄香烯经外周静脉或肝动脉给药均安全,经动脉灌注药物显示有明显的"首过效应",经肝动脉栓塞或直接穿刺注射后兔肝局部坏死明显,可为临床对肝脏肿瘤的局部治疗提供依据。

  • 标签: 榄香烯 静脉 肝动脉 穿刺注射
  • 简介:目的:研究阿帕替尼联合AIM方案治疗晚期软组织肉瘤的近期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既往治疗失败、疾病进展、复发或转移入住黄石市中心医院肿瘤内科的晚期软组织肉瘤患者42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阿帕替尼联合AIM方案,对照组单用AIM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临床疗效,并对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共入组42例患者,均可以评价疗效。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疾病控制率高于对照组,疾病进展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骨髓抑制、腹泻、高血压、蛋白尿、口腔黏膜炎等,但多为Ⅰ-Ⅱ度,除蛋白尿以外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帕替尼联合AIM方案治疗晚期软组织肉瘤能够提高晚期软组织肉瘤的近期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可控。

  • 标签: 软组织肉瘤 阿帕替尼 临床疗效 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建立一种高效可靠的大鼠髂动脉球囊损伤血管再狭窄模型,观察损伤血管的组织形态学变化。方法取42只雄性SD大鼠,用2F球囊导管自腹主动脉切口插入,推拉3次造成左侧髂动脉损伤并分别于术后即刻、3、7、14、21、28和56d,取大鼠左侧髂动脉及右侧正常髂动脉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损伤后不同时间血管组织形态学变化,测量并计算内膜面积与中膜面积的比值(N/M),评价内膜增生情况。结果42只大鼠1只死于术后出血,发生并发症3只,建模成功率90%(38/42)。球囊损伤可以使大鼠髂动脉内膜剥脱,平滑肌细胞增殖、迁移、新生内膜增生,导致管腔狭窄。损伤后3d开始有新生内膜形成,7d时内膜面积与N/M值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后内膜面积逐渐增加,28d达到最大,内膜面积及N/M值14、21、28、56d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14、21、28d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8d与56d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球囊导管建立大鼠髂动脉损伤模型高效可靠,可以满足血管损伤后再狭窄研究的需要。

  • 标签: 大鼠 髂动脉 再狭窄 球囊损伤 内膜增生
  • 简介:目的对拮抗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小分子化合物进行综述和分析。方法对近年来国内外发表的针对现有的药物和新型结构类型化合物研究能够拮抗CTGF的小分子化合物的文献进行总结与分析。结果拮抗CTGF的小分子化合物的研究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针对现有的药物或天然产物展开的;另一部分是一系列不同结构类型的小分子化合物。结论CTGF作为生物体内重要的细胞因子,只在间质细胞中表达,主要介导TGF-β的促纤维化作用,是一个更有效和特异的抗纤维化作用的靶点,虽然仅有几种结构类型,但是也开启了能够拮抗CTGF小分子化合物研究的序幕。

  • 标签: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组织纤维化 小分子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