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中医胃气理论在重症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通过病案举例方法,选择1例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患者禁食10d,再次予以饮食后出现脘腹胀满、大便秘结、腑气不通及水谷不进现象,患者难以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为患者进行大承气汤化裁,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3d后,患者腹胀消失,大便通畅,胃气得保,能够顺利进行肠内营养支持。结论中医胃气理论能够弥补现代医学的不足,在重症治疗中有良好的使用效果,为中西医结合开辟了全新的路径,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中医 胃气理论 重症治疗 使用
  • 简介:由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护理部主办的第八届国际护理管理论坛于2017年10月14日-16日圆满召开。本次论坛的主题为"专业、协作、发展",来自全国各地的300多名参会代表齐聚一堂,共襄护理盛会。本届论坛以国际护理管理新趋势学习班为核心,同时设立老年护理、静脉输液安全管理、泌尿外科护理和伤口造口失禁管理4个分会场。邀请了来自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中心、杜克大学、纽约大学、加拿大多伦多慢病管理中心、新加坡护理学会、

  • 标签: 护理管理 慢病管理 杜克大学 护理学会 伤口 参会
  • 简介:针对实际教学工作中药学专业化学课程教学内容繁多而学时偏少的情况,整合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内容,实施一体化教学改革,让学生形成整体化学的观念,节约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

  • 标签: 药学 化学课程 教学改革
  • 简介:为适应地方应用型大学的发展要求,培养符合药学领域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就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课程在药学领域的实训教学进行探索。以课程的实际特点和基本理论为出发点,实训教学与关联课程有机融合,强化实践应用教学,培养具有实际应用能力的药学专业人才。

  • 标签: 药学 波谱解析 教学探索 应用型人才
  • 简介: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趋势,探索国际化教学理念在南京中医药大学生物制药专业生物药物分析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以南京中医药大学2012级生物制药专业的生物药物分析课堂教学及实验教学的实际方案为例,详解国际化教学理念在生物药物分析课程教学中的教学手段,使用课前问卷调查分析学生的基本情况,在多媒体辅助下采用启发式、渗入式、讨论式结合案例分析的教学模式,采用以过程性评价为主的实验教学法,锻炼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 标签: “国际化”教学理念 生物药物分析 生物制药
  • 简介: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很难适应行业企业对高素质药学人才的需求.从传统实验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导师制开放实验教学模式的设计、实施和成效等方面,探讨以导师制为基础、以开放式科研平台为栽体的药学专业课程开放实验教学新模式的建立.

  • 标签: 导师制 药学专业 开放式实验教学
  • 简介:新型药物的研发需要高素质的人才参与,药理学作为"四大药学"之一,是药学学科的龙头课程。以八年制本硕博班药理学实验课程为例,以传统实验教学为基础,辅之创新教学方案,将传统的综合性实验转变成与新药研发相结合的药效及机制的研究型实验,使学生在以后的就业或科研中更具竞争力。

  • 标签: 八年制 药理学实验 人才培养
  • 简介:结合药用高分子材料学教学的发展现状,对药用高分子材料学综合实验项目的设计与实践进行探讨,为药用高分子材料学实验教学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 标签: 药用高分子材料学 实验教学 综合实验
  • 简介:以水杨酸乳膏制备为实例,探讨将正交试验应用于药剂学设计性实验课程教学的可行性.引导学生参与文献检索、班级讨论、影响因素和水平的确定、周密实施、结果汇总、极差分析,成功筛选出水杨酸乳膏制备的最优条件,激发学生学习药剂学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结果说明正交试验有助于提高药剂学设计性实验的教学效果,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主动性和独立性,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标签: 正交试验 药剂学 设计性实验 教学方法
  • 简介:目的:筛选磷酸西格列汀片直接压片法的最佳处方。方法:采用Box-Behnken效应面法(BBD)优化磷酸西格列汀片的处方设计,以原料药粒径、MCC占填充剂比例及崩解剂用量为考察因素,以休止角、均匀度、溶出度为评价指标,制备样品作质量考察。结果:最优处方原药粒径100nm,MCC占填充剂比例为45%,崩解剂用量为2.7%。根据最优处方制备的小试样品,均匀度为(2.53±0.18)%,休止角为(38.9±0.5)°,10min溶出度为(82.3±2.2)%,与理论值的差距〈10%。3批中试样品,各评价指标与理论值的差距均〈10%,符合质量要求。结论:通过BBD法优化的磷酸西格列汀片处方,具有良好的流动性、混合均匀度,制得片剂具有快速溶出特征。

  • 标签: 磷酸西格列汀 粉末直接压片 BOX-BEHNKEN设计 响应面优化法
  • 简介:目的设计合成新型烷氧基联苯类化合物,并评价其抗肿瘤多药耐药和转移活性。方法以联苯双酯为先导物,在保留其烷氧基联苯药效团的基础上,借鉴前三代P-gp抑制剂的构效关系设计合成烷氧基联苯脲类化合物6a~l。通过细胞毒实验、流式实验、肿瘤MDR逆转实验等评价化合物抗P-gp介导的肿瘤MDR活性;此外采用划痕实验初步评价前述P-gp抑制活性较好的化合物的抗肿瘤转移活性。结果合成了12个目标化合物。细胞毒实验表明化合物的安全性较高;流式和逆转实验,表明目标化合物6h和6k具有较好的P-gp抑制活性,可以部分逆转P-gp介导的肿瘤耐药,且好于先导物联苯双酯;划痕实验表明化合物6h和6k具有一定的抗肿瘤转移的活性。结论烷氧基联苯脲类化合物6h和6k具有较好的抗肿瘤多药耐药和肿瘤转移活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 标签: 肿瘤多药耐药 P-糖蛋白抑制剂 肿瘤转移 烷氧基联苯脲类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