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了解发生非计划拔管的高危因素,为预防非计划拔管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12-2014年46例非计划拔管的临床资料,探讨其危险因素。结果非计划拔管类型主要包括胃肠管(30.43%)、各类引流管(30.43%)、气管插管(13.04%)。发生相关因素主要在普通病房(82.61%)、ICU(17.39),护士(80.43%)、护师及主管护师(19.57%),晚夜班(78.26%)、白班(21.74%),年龄≥60岁(69.57%)、年龄<60(30.43%),意识不清(63.04%)、意识清醒(36.96%)。发生拔管原因的前3位依次为患者依从不好(23.91%)、护理人员的评估不足(28.26%)、管道固定不牢(26.09%)。结论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对患者的肢体进行有效的约束,加强导管的固定,正确的评估拔管的风险等可以降低非计划拔管的发生。

  • 标签: 非计划性拔管 护理 风险管理
  • 简介:目的:通过对剖宫产指征分析,了解剖宫产的主要原因,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措施。方法对某院2008年1月-2012年12月产科住院剖宫产病例进行分析。结果(1)剖宫产率逐渐增长,2008-2012年剖宫产率分别为58.31%(793/1360)、60.42%(884/1463)、59.64%(755/1266)、68.61%(953/1389)、66.85(1184/1771),2012年与2008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主要剖宫产指征:社会因素高居不下,妊娠合并症和疤痕子宫所占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2012年与2008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率高居不下的原因有社会因素也有医疗因素,降低剖宫产率,保障母儿健康,需要全社会积极努力、共同参与,以期达到预期目标。

  • 标签: 剖宫产术 剖宫产率 剖宫产指征 影响因素
  • 简介:目的观察瘢痕子宫前置胎盘剖宫产术采取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45例瘢痕子宫穿透前置胎盘剖宫产手术中的急救与手术护理配合,分析护理效果。结果45例产妇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均痊愈出院,母婴死亡率为0。结论对瘢痕子宫穿透前置胎盘剖宫产的产妇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可以降低病死率,加快患者痊愈的速度。

  • 标签: 瘢痕子宫 穿透性前置胎盘 剖宫产术 急救 护理干预
  • 简介: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处理。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7年1月~2012年12月的47例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病例资料。结果妊娠合并症、试产、在手术过程中应用高频电刀、孕妇腹壁脂肪较厚、水肿、贫血、手术人员操作不当等因素增加了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机率。结论合理应用抗生素,加强术后腹部切口管理,及时发现切口愈合不良征象,尽早处理,局部彻底清创,扩开抗生素或稀碘伏纱条引流,每天坚持换药,待切口新鲜后蝶形胶布拉拢切口或二期缝合切口,尽早促使切口愈合。

  • 标签: 剖宫产术 腹部切口 愈合不良
  • 简介:目的探讨重楼生化汤预防剖宫产术后恶露不绝的有效和安全。方法采用随机单盲研究法,于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住院行子宫下段剖宫产产妇584例为研究对象。其中实验组(重楼生化汤组)198例,于术后6小时起予重楼生化汤100ml,2次/日,连服14天;对照1组(经典生化汤组)198例,术后6小时起予经典生化汤100ml,2次/日,连服14天;安慰剂组188例,术后6小时起予安慰剂100ml,2次/日,连服14天。观察:(1)子宫复旧:住院期间宫底高度,术后42天B超监测子宫三径之和、宫腔积血、子宫切口愈合;(2)恶露:血性恶露的量及持续时间,恶露持续时间;(3):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服药期间不良反应。结果(1)子宫复旧:宫底高度:术后第2天至第5天宫子底高度及平均宫底下降速度,各组间均有显著差异,重楼生化汤组显著优于经典生化汤组及安慰剂组(P均<0.05)。术后42天B超测量子宫三径之和三组间统计学上均有显著差异,重楼生化汤组均显著小于经典生化汤组及安慰剂组(P均<0.05)。子宫切口I类愈合率、宫腔积血,重楼生化汤组显著优于其他两组(P均<0.05)。(2)恶露:血性恶露量及持续时间,恶露持续时间三组间统计学上均有显著差异,重楼生化汤组均显著优于经典生化汤组及安慰剂组(P均<0.05)。(3)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安全观察:术后重楼生化汤组平均肛门排气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P<0.05)。用药期间重楼生化汤有4例在服药初期有轻微腹泻。结论:剖宫产术后应用重楼生化汤可明显预防恶露不绝的发生,且药物安全好。

  • 标签: 重楼生化汤 剖宫产 恶露不绝 子宫复旧
  • 简介:目的:比较MTX+孕囊穿刺和单独药物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137例CSP患者资料,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A组(n=68)采用单独药物治疗,B组(n=69)采用MTX+孕囊穿刺治疗。结果A组治愈率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后1周、治疗后2周血β-HCG水平与A组比较明显降低,血β-HCG水平恢复至正常所需时间短于A组,出血量少于A组,平均住院天数及转经时间均短于A组(P<0.05)。A组及B组术后FSH、LH、E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TX+孕囊穿刺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的临床疗效与单独药物治疗的疗效比较有显著优势,能缩短血β-HCG水平恢复正常的时间、减少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及月经恢复时间,可以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剖宫产 子宫瘢痕妊娠 MTX+孕囊穿刺 单独药物
  • 简介:目的:对腰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术中的临床应用进行分析。方法资料选自2012年2月至2013年6月在本院拟行剖宫产手术的健康孕产妇114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57例给予腰硬联合麻醉,对照组57例给予单纯硬膜外麻醉,并对两组孕产妇实施不同麻醉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回顾分析与比较。结果两组在实施不同麻醉方法后,SpO2、BP、HR、ECG等指标的变化情况,新生儿Apgar评分,产妇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比较中均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麻醉起效时间、手术开始时间、麻醉效果总优良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剖宫产手术中应用腰硬联合麻醉,具有起效快、阻滞效果完善等优势,值得在临床用应用优先考虑。

  • 标签: 腰硬联合麻醉 剖宫产 术后 应用
  • 简介:2012年,教育部卫生部出台了《关于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意见》(以下简称“卓越计划”),实施“卓越计划”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也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一个重要内容。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是农村和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如何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应用型卫生人才,促进基层城乡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是高职高专医学院校目前无法回避的问题。

  • 标签: 教育培养 高职院校 医生 基层医疗卫生单位 专业人才培养 医疗卫生事业
  • 简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重大教学改革项目,其目的是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卓越工程师。我校是医药类院校中唯一实施卓越计划的试点高校,以中国药科大学制药工程专业卓越计划的实施为例,从专业课程与实践教学体系两方面,探讨了制药工程卓越人才的培养模式。

  • 标签: 卓越计划 制药工程 专业课程 实践体系
  • 简介: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在剖宫产后子宫切口憩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8例子宫切口憩室患者的超声声像图资料。结果28例患者中,子宫切口憩室形成伴积液或积血25例,均经宫腔碘油造影或宫腔镜检查证实,子宫切口憩室妊娠3例,均经剖腹手术证实,阴道超声诊断符合率为100%。结论经阴道超声能清晰显示子宫下段切口的图像,具有操作简单、重复性好、诊断迅速准确等优点,是诊断剖宫产后子宫切口憩室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子宫憩室 剖宫产 超声 经阴道
  • 简介:比较我院2011-2014年(专项整治前后)剖宫产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情况,结果表明,整治前存在用药时机不合理、用药疗程过长、用药品种选用起点高、无指征联合用药等问题;整治后各种问题逐步改善,对我院剖宫产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具有重大促进作用。

  • 标签: 剖宫产 专项整治 抗菌药物 预防用药
  • 简介:前置胎盘剖宫产术容易发生宫颈管出血,顽固宫颈管出血可导致孕妇产后失血性休克、子宫切除、严重者死亡等不良后果,严重影响了产妇的生命安全[1,2]。常规的宫腔纱条填塞、B-Lynch缝合等止血方法在宫颈管出血中效果不理想[3,4]。近年来,我院采取宫颈提拉式缝合手术,在宫颈管出血治疗中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 标签: 宫颈管 产后失血性休克 宫腔纱条填塞 止血方法 提拉 子宫动脉
  • 简介:本刊讯2014年3月27日,食品安全标准与风险管理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由联合旧粮农组织(FAO)、世界卫生组织(WHO)和世界银行全球食品安全伙伴项目(GFSP)共同发起,由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务院食品安全办、农业部共同主办,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承办。会议的目的是通过研讨交流,提高社会各界对食品安全标准的认知,提升我国食品安全标准制定能力和食品安全监管水平,加强与相关国际组织在此领域的合作。

  • 标签: 食品安全标准 世界卫生组织 计划生育委员会 国际研讨会 风险管理 主任
  • 简介:李女士近段时间饱受鼻塞、流涕、鼻痒、打喷嚏的折磨,开始她以为是感冒,将近一个月了,尽管吃了好几种感冒药,症状依然没有减轻,天天要与纸巾为伴,给她的生活、工作带来许多麻烦。去医院一检查,方知是得了过敏鼻炎。

  • 标签: 过敏性鼻炎 感冒药 打喷嚏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肾组织活检的准确和安全.方法对该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进行肾组织穿刺活检的242例病例进行回顾分析,其中超声组197例为超声引导下穿刺,CT组45例为CT引导下穿刺,比较其穿刺的准确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超声组和CT组的成功率分别为93.91%、97.78%.前两次穿刺组间比较时发现,CT组的每次穿刺成功率高于超声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总体成功率比较时,两组差异不明显(P>0.05).对并发症的总体情况进行组间比较时发现,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其中肉眼血尿患者于1~3d后血尿消失;肾周血肿2例,均未作特殊处理,自行好转.结论超声引导下肾组织活检能清晰地显示肾脏组织的断面结构,实时动态地监测活检针穿刺及取材的全过程,定位准确、操作简单、安全高,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经皮肾穿刺活检 超声引导 准确性 安全性
  • 简介:目的:分析妇科肿瘤患者术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可行。方法:选取2013年1—12月间妇科肿瘤患者200例,按照数字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抗菌药物预防感染,观察组于术前30min予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感染情况及其术后最高体温、平均退热时间及住院时间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感染率(2.00%)低于对照组(6.00%),经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最高体温、退热时间及住院时间优于对照组,经两组间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科肿瘤患者术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可有效预防术后感染,促进患者早期康复,具有较高的可行

  • 标签: 妇科肿瘤 预防性 抗生素
  • 简介:本文旨在评价国产伊拉地平胶囊在中国健康受试者体内的耐受和安全。单次给药的剂量递增顺序依次为2.5mg,5mg,10mg。其中5mg剂量组的受试者在完成单次给药试验后需继续留在研究中心,进行多次给药试验。医学观察指标包括生命体征、心电图、水肿及医学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单次给药各组受试者的血压在服药后均有下降趋势。不良事件主要包括头痛、面部潮红、皮肤瘙痒和转氨酶升高。因此,按照试验设计的给药剂量和方案,受试者对伊拉地平有较好的耐受。更多还原

  • 标签: 伊拉地平胶囊 耐受性 安全性 I期临床试验
  • 简介:尖端扭转型室心动过速(TdP)是一种伴尖端扭转的多形性室心动过速,典型特征是QRS波群的波幅和波形围绕等电位线扭转,这种特殊类型的多形性室心动过速,特指先天性或获得QT间期延长所致。获得TdP是指由药物、心脏疾病[心力衰竭、心肌缺血、心动过缓等]或者代谢异常等因素引起的以可逆Q间期延长伴TdP发作的临床综合征,临床上常常表现为晕厥、搐搦或心源性猝死。

  • 标签: 获得性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 临床分析 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 QT间期延长 QRS波群 临床综合征
  • 简介:目的:探讨心脏移植受者CYP3A基因多态与环孢素(CsA)所致肾毒性易感性的关系。方法:应用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分析66例CsA免疫抑制治疗发生肾毒性(20例)和未发生肾毒性(46例)心脏移植术后患者的CYP3A基因多态,并通过统计学分析CYP3A各单核苷酸多态(SNP)位点基因型与CsA所致肾毒性之间的关系。结果:筛选出8个标签位点的等位基因在肾毒性和非肾毒性组间的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经非条件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在AIC定义的共显性和显性遗传模型下,未发现CYP3A基因8个SNP位点与CsA肾毒性的发生有显著关联。结论:本研究显示心脏移植受者本次调查的CYP3A基因位点与CsA所致肾毒性无显著关联。

  • 标签: 飞行时间质谱技术 心脏移植 环孢素 肾毒性 CYP3A 基因多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