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颈超声对自发性早产的预测价值,指导临床早干预、早治疗,保障母婴安全。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2年2月在本院产检顺利分娩的122例晚期妊娠孕妇作为观察对象,根据孕妇的妊娠分娩结局进行分组对照,其中101例足月分娩的孕妇纳入常规组,另21例自发性早产孕妇纳入研究组,收集两组临床资料并超声检查宫颈长度、宫颈前角,比较宫颈长度、宫颈前角、宫颈长度与宫颈前角联合预测自发性早产的效能。结果:研究组自发性早产孕妇分娩孕周、宫颈长度更小,宫颈前角更大,与常规组足月分娩的孕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宫颈长度 宫颈前角 超声检查 自发性早产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颈动脉硬化与冠状动脉硬化之间的平行关系,探讨颈动脉超声对于冠状动脉硬化是否具有可预见性。方法对于心内科准备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AG)的150例病人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将CAG结果与超声检测结果比对分析。结果冠状动脉病变组的IMTT≧1.0mm以及斑块形成的比例要高于无病变组,其中多支病变组要高于单支病变组,差异经统计学分析有意义(P<0.05);冠脉病变组的颈动脉评分系数和斑块数量要高于无病变组,其中多支病变组要高于单支病变组,比较差别在统计学上均有意义(P<0.05);动脉斑块者与冠状动脉狭窄诊断的敏感性为94.2%(81/86),特异性为57.8%(37/64),阳性预测值是75%,阴性预测值是88.1%。结论颈动脉超声检测与冠状动脉硬化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可以作为对其进行预见的有效的诊断方式。

  • 标签: 颈动脉 冠状动脉 超声 粥样硬化
  • 简介:目的探讨联合应用脐血流测定与胎心监护对诊断胎儿窘迫的意义。同时观察脐血流测定异常患者经积极治疗后围产儿的结局。方法比较分析住院分娩孕妇170例,联合应用胎心监护无负荷试验(NST)及脐血流测定。对50名脐血流测定异常患者进行宫内治疗1~2个疗程,比较围产儿结局。结果NST无反应型加脐血流异常组诊断胎儿窘迫准确性比单纯NST无反应型组高:对脐血流测定异常组进行宫内治疗,有效组明显改善围产儿结局。结论脐血流测定与胎心监护无负荷试验联合应用可提高胎儿窘迫的诊断率,同时临床上积极宫内治疗脐血流异常患者可明显改善围产儿结局。

  • 标签: 脐动脉 血流速度 无负荷试验 胎儿窘迫
  • 简介:目的追踪研究妊娠妇女甲状腺自身抗体和促甲状腺素水平变化,探讨其对预测流产的价值.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09年12月在该院产科门诊就诊,年龄24-36岁,无其他危险因素的250例单胎妊娠妇女,于妊娠20周内检测甲状腺自身抗体和促甲状腺素.结果250例单胎妊娠妇女中,50例流产,200例持续妊娠,其中单纯自身抗体阳性32例,流产率56.2%,单纯TSH≥2.5mIU·L^-14例,流产率为25%,TSH≥2.5mIU·L^-1伴自身抗体阳性10例,流产率100%,TSH﹤2.5mIU·L^-1伴自身抗体阴性194例,流产率为10.8%.结论甲状腺自身抗体和促甲状腺素是预测流产的重要指标,且甲状腺自身抗体预测流产价值更大.

  • 标签: 甲状腺自身抗体 促甲状腺素 流产 血清甲状腺过氧化酶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颈动脉彩色超声检查在冠心病预测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3月收治的300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作为实验组,同时选取3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颈动脉超声参数及诊断满意度。结果:颈动脉超声结果显示,实验组IMT大于对照组,PSV小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RI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诊断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总满意度为98.00%,对照组总满意度为90.00%。实验组诊断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结论:冠心病患者诊断过程中实施颈动脉彩色超声检查效果显著,能够为患者病情预测评估提供指导,所以可推广到临床。

  • 标签: 颈动脉 彩色超声检查 冠心病 预测诊断 价值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孕早、中期孕妇肠道菌群对子痫前期发病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2.1-2022.10我院产科产检孕妇15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孕20周后确诊为子痫前期的孕妇作为发生组(n=8),无子痫前期的孕妇作于未发生组(n=142)。[晓艳1]收集孕妇的临床资料,并分别留取孕早期(≤12+6周)、孕中期(13~27+6周)粪便标本进行肠道菌群生物信息学分析,分析其与子痫前期发病的关系。结果:根据是否发生子痫前期分为未发生组、发生组,单因素分析显示,2组患者年龄、妊娠前BMI、PE/子痫病史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是否经产妇[晓艳2]、结缔组织病、自然流产史、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2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对比有统计学差异,且未发生组低于发生组(P均<0.05);孕早期留标本孕周、孕中期留标本孕周、孕早期Chao1指数、孕中期Chao1指数、孕中期 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孕早期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发生组低于未发生组(P均

  • 标签: 肠道菌群 子痫 妊娠早期 妊娠中期 预测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旨在探讨CT影像组学预测胃肠道间质瘤病理类型的诊断价值。方法:对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进行临床CT影像组学检测,分析其检测结果。结果:在这30例患者中,有20例患者的肿瘤位置位于胃部,10例患者位于小肠部位。其中有2例患者已经出现了淋巴结转移,2例患者已经出现了肝脏转移,经过CT检测后,检测结果与病理结果相同,即20例良性,潜在恶性6例,恶性4例。结论:CT影像组学能够精准的预测胃肠道间质瘤病理类型,值得在临床中进行大量应用和推广。

  • 标签: CT 胃肠道间质瘤 病理类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浆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IF)对造影剂肾病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7月1日-2024年6月30日300例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ACS)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术后有无发生造影剂肾病分为观察组(术后发生造影剂肾病,共计42例)与对照组(未发生造影剂肾病,共计258例)。比较两组血清肌酐(Scr)、胱抑素C(CysC)、血浆MIF水平差异,并通过logistics回归因素分析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术后发生造影剂肾病的危险因素;最后通过绘制ROC曲线分析Scr、CysC、MIF对造影剂肾病的预测价值。结果:观察组Scr、CysC、MIF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意义(P<0.05);logistics回归因素分析发现,年龄≥75岁、慢性肾病病史、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造影剂注射剂量>100mL是引起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术后发生造影剂肾病的危险因素(P<0.05);绘制ROC曲线发现,Scr曲线下面积为0.856、CysC曲线下面积为0.846、MIF曲线下面积为0.912,P=0.000,均有较高的预测价值。结论:MIF对ACS患者术后造影剂肾病发生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 标签: 血浆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 造影剂肾病 预测价值
  • 简介:目的探讨脉搏灌注变异指数(PVI)对失血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反应性的预测价值,旨在为液体复苏的监测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失血性休克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80例。对照组依据中心静脉压指导液体复苏治疗,观察组采用PVI监测并指导液体复苏治疗。比较两组达到复苏目标的时间、复苏液体正平衡量、平均动脉压(MAP)、6h中心静脉氧饱和度(ScvO2)、凝血酶原时间(PT),记录患者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急肾功能衰竭(ARF)、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及其他并发症。结果对照组液体正平衡量多于观察组、PT长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达到复苏目标时间、MAP、6hScv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病死率及合计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观察组(P〈0.05),但ARF、DIC、ARDS、MODS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VI对失血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具有良好的反应性,可灵敏的监测、反映机体循环血容量状态,且液体复苏量小,有利于维护内环境的稳态,患者存活率高、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对提高患者的监测、诊疗和预后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失血性休克 液体复苏 脉搏灌注变异指数
  • 简介:目的探讨胎儿脐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预测胎儿宫内窘迫的临床价值。方法对678例中晚期孕妇的胎儿脐动脉血流,其中510例为正常脐血流动力学指标,168例出现异常脐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胎儿脐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的改变与脐带异常、临床病理妊娠、胎儿畸形等关系密切,并可以借此预测妊娠结局,预测胎儿宫内窘迫的情况。结论产前进行胎儿脐动脉血流动力学检测在判断胎儿宫内变化及胎儿畸形中起到重要作用,对于预测胎儿宫内窘迫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胎儿脐动脉血流动力学 胎儿宫内窘迫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率变异性、ST段改变与冠心病及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2年6月在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疑诊冠心病行冠脉造影术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患者200例。按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冠脉正常/轻度狭窄组、单支血管病变组、双支血管病变组、三支血管病变组各50例。观察三组患者冠脉造影结果、24H动态心电图中的心率变异性相关指标(SDNN、rMSSD、pNN50、HF)及ST段改变情况。结果:随着冠脉病变支数的增多,心率变异性呈明显下降,三支血管病变组心率变异性SDNN、LF与正常/轻度狭窄组存在显著差异(P

  • 标签: 心率变异性 ST段 冠心病 冠脉病变程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孕中期进行血清学筛查对产前诊断以及妊娠结局预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20年12月本院进行孕中期血清学筛查的17000例孕妇为研究对象,本次研究可选择AFP(甲种胎儿球蛋白)、Free-β-HCG(游离-β亚基-促绒毛膜性腺激素)、μE3(血清学游离雌三醇)双标试剂盒联合检测。对患者的妊娠结局进行随访。结果:所有孕妇中,其存在妊娠高风险患者占831例,其产妇年龄超过35岁的患者占139例,剩余692例的产妇年龄低于35岁,阳性风险检查率为4.5%,其新生儿缺陷类型中,21-三体综合症检出率占660例,18-三体综合症的检出率占77例,开放性神经管缺陷检出率占94例,高风险患者中年龄大于35岁产妇占84例,其染色体异常阳性检出人数为11例,异常检出率13.1%,产妇年龄低于35岁占414例,其染色体异常阳性检出人数为14例,异常检出率3.38%,,不同年龄其染色体的异常检出率差异显著(P

  • 标签: 孕中期血清学筛查 产前诊断 妊娠不良结局
  • 简介: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cardiomyopathy,HCM)是非缺血性心肌病中较常见类型,发病率1/500,国内与国外报道类似。该病为35岁以下青年及运动员发生心源性猝死(SCD)的最主要原因,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严重负担[1]。心脏磁共振扫描(cardiovascularmagneticresonance,CMR)不仅可对HCM患者形态、结构、功能做准确评价,还可通过心肌灌注及活性扫描观察心肌血流灌注情况及纤维化情况。本研究旨在探讨CMR技术对HCM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

  • 标签: 肥厚型心肌病 心血管事件 预测价值 磁共振扫描 心肌血流灌注 心肌灌注
  • 简介:糖类抗原125(CA125)在卵巢癌的诊断、疗效判断、预后评估、复发的检测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CA125在许多妇科患者及其他恶性肿瘤患者中有升高现象,因此其在卵巢癌的检测中存在一定的假阳性率。因此,寻求新的肿瘤标志物及采用肿瘤标记物的联合检测对未来早期卵巢癌诊断尤为重要。人附睾分泌蛋白4(HE4)是近年来研究及运用较多的肿瘤标记物之一,许多国内外学者对其进行了大量研究,其最早发现于人附睾上皮远端细胞中,具有抑制蛋白酶的功能,HE4在人体中的表达非常低,但是在卵巢癌的患者血清和组织中均高度表达[1]。

  • 标签: 糖类抗原125 卵巢癌患者 预测价值 附睾蛋白 血清 CA125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总结常规超声和增强超声对于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预测诊断价值。方法:入选2020年1月至2022年2月我院收治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50例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和增强超声检查。结合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判断不同超声的判断结果。结果:基于病理学检查结果为标准,增强超声检查结果的一致性明显高于常规超声,P<0.05。结论:相对于常规超声检查技术而言,增强超声有着更高的检测一致性、灵敏度以及特异性,尤其是对于包膜侵犯的评估准确性更高,值得推广。

  • 标签: 甲状腺乳头状癌 颈部淋巴结转移 常规超声 增强超声 预测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总结常规超声和增强超声对于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预测诊断价值。方法:入选2020年1月至2022年2月我院收治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50例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和增强超声检查。结合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判断不同超声的判断结果。结果:基于病理学检查结果为标准,增强超声检查结果的一致性明显高于常规超声,P<0.05。结论:相对于常规超声检查技术而言,增强超声有着更高的检测一致性、灵敏度以及特异性,尤其是对于包膜侵犯的评估准确性更高,值得推广。

  • 标签: 甲状腺乳头状癌 颈部淋巴结转移 常规超声 增强超声 预测价值
  • 简介:美国科学家宣称,他们找到一种新方式可以确定自杀风险,根据验血结果测定基因。研究人员对自杀死者的大脑进行基因扫描,发现自杀者缺少一种特殊的基因,同时一种体内的化学成分数值偏高。那种基因可能同人们应对压力的反应有关。据报道,研究人员将研究结果用于325名研究对象身上,预测参与者是否有自杀想法,准确率高达80%~90%。

  • 标签: 自杀倾向 预测 验血 基因扫描 研究人员 美国科学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HELLP综合征产妇产前出凝血功能在产后出血以及胎儿不良结局预测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100例先兆子痫产妇患者,根据是否发生HELLP综合征分为HELLP综合征组和非HELLP综合征组,比较两组产妇的临床资料。之后根据HELLP综合征患者是否发生产后出血分为产后出血组和非产后出血组,比较两组凝血功能指标;根据胎儿结局分为不良结局组和正常结局组,比较两组凝血功能指标。结果:HELLP综合征组和非HELLP综合征组患者的PLT计数、LDH、Hb、ALT、AST、TB、UREA、Cr、Fib、DD比较(P<0.05);产后出血组和非产后出血组患者的Fib、DD比较(P<0.05);胎儿不良结局组和胎儿正常结局组的Fib、DD比较(P<0.05)。结论:HELLP综合征产妇检查产前Fib、DD,预测的产后出血情况,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

  • 标签: HELLP综合征 产前出凝血功能 产后出血 胎儿不良结局 预测价值
  • 简介:目的研究血清脂蛋白(a)[Lp(a)]及相关血脂指标预测缺血性卒中颈动脉斑块风险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109例缺血性卒中病人纳人研究样本,根据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分为无斑块组(48例)与斑块组(61例),结合斑块及超声特征将斑块组分为稳定斑块组(34例)与不稳定斑块组(27例),比较三组LP(a)、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分析血脂异常与颈动脉斑块阳性的相关性及血脂异常检测颈动脉斑块的符合率、敏感性及特异性,以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分析血脂指标与IMT厚度的相关性,建立Lp(a)对颈动脉斑块的风险预测模型,分析LP(a)预测颈动脉斑块形成的有效界值。结果无斑块组、斑块稳定组及斑块不稳定组T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〇.05),无斑块组^斑块稳定组^斑块不稳定组HDL-C呈递减趋势,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C、LDL-C、LP(a)呈递增趋势,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脂异常共63例,血脂异常与IMT增厚存在正相关关系〇=0.413,P=0.021),血脂异常诊断颈动脉斑块符合率85.32%(93/109),敏感性88.52%(54/61),特异性81.25%(39/48);—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冗、11)1^、14)(&)与11\0'厚度正相关(浐=0.911、0.741、0.946)^01^与11\?'厚度负相关(浐=0.356);LP(a)对颈动脉斑块风险预测模型:ROC曲线下面积0.815,标准误0.047,P=0.000,95%C/=0.723~0.907。最佳截断值为325mg?L-1,此时敏感性78.3%,特异性93.9%。结论血脂水平异常可作为颈动脉斑块阳性的辅助预测指标,而LP(a)可预测颈动脉斑块风险,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缺血性卒中 脂蛋白(a) 颈动脉斑块 调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