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为推动鲍鱼的深加工,比较了鲍鱼酶解提取物(Enzymolyticextractsofabalone,EEA)与传统水提物(Waterextractsofabalone,WEA)的生理活性.EEA的生理作用呈良好的量效关系,2~8mL/kg使小鼠耐常压缺氧时间延长18.4%~53.9%,耐化学性缺氧时间延长28.0%~67.7%,耐低温时间延长24.3%~36.9%,耐高温时间延长7.3%~30.9%,游泳时间延长66.7%~138.9%,爬杆时间延长23.1%~130.8%,碳粒吞噬指数提高13.9%~29.1%,溶血素水平提高26.4%~38.8%,WEA的生理活性较弱,多数指标仅在剂量达到8mL/kgBW时方能起效.结果表明,EEA可提高抗应激能力和免疫功能,作用强度远高于WEA.

  • 标签: 鲍鱼 酶解提取液 生理活性 免疫功能
  • 简介:牛磺酸的生理功能及其营养作用(综述)张平伟杨祖英卫生部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所(100021)牛磺酸(tauvine)是一种含硫β-氨基酸,1827年它做为牛胆汁的一个组成成分从动物组织中分离出来,由此而得名牛磺酸,又名牛胆硷。它以游离形式广泛存在于动物各...

  • 标签: 牛磺酸 营养作用 生理功能 牛磺酸含量 保护作用 血小板聚集
  • 简介:就大豆低聚糖作为双歧杆菌的增殖物质,从微生态的生理特性和保健作用方面详细的论述。并就大豆低聚糖的分布,提取方法,以及饮服试验作详细介绍。首次阐述了大豆低聚糖的开发利用价值。

  • 标签: 大豆低聚糖 低聚糖 双岐杆菌 生理功能 保健作用
  • 简介:花色苷是存在于果蔬中的一类天然色素,许多研究表明它具有较多生理活性功能,包括抗氧化及消除自由基、降低血清及肝脏中的脂肪含量、抗变异及抗肿瘤,防止体内过氧化作用等。由于花色苷色素具有较好的着色效果及生理活性功能,故可用于一些高附加值食品的开发,具有较广阔的应用前景。

  • 标签: 花色苷 天然色素 生理功能 应用前景 食品
  • 简介:姜黄素是一种多酚类化合物,着色能力强,是世界上销量最大的七大天然食用色素之一,是被WHO和FDA公认的天然食品添加剂。除此之外,姜黄素因其具有分子中含有多个双键,同时还有酚羟基和羰基等活性基团,在抗肿瘤、抗炎、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抗微生物以及对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等多方面均有疗效,但其生物利用度低限制了在医药方面的应用,因此如何提高姜黄素的生物利用度成为国内外研究者共同关注的课题。该文从国内外研究现状出发,对姜黄素的生理活性及应用进行概括,并对姜黄素体内代谢途径进行综述,分析指出姜黄素生物利用度低的原因,并介绍研究姜黄素生物利用度的模型和提高其生物利用度的方法,为全面系统研究姜黄素生物利用度打下基础。

  • 标签: 姜黄素 生理活性 代谢 生物利用度
  • 简介:主要介绍了桑叶的化学成分,综述了桑叶的生理功能和在工业中的应用,并就桑叶的开发提出了几点建议。

  • 标签: 桑叶 化学成分 生理功能 应用
  • 简介:将天然抑菌抗氧化物质茶多酚添加到大豆分离蛋白中制成复合涂膜液,以呼吸速率,乙烯释放量,果实硬度,失重率,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为指标定期取样分析测定,研究所制成的涂膜液在室温条件下对红富士苹果贮藏品质和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涂膜处理可明显降低果实的呼吸速率、乙烯生成速率和失重率,减缓了贮藏期间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的下降,且涂膜物大豆分离蛋白中添加茶多酚可进一步增强涂膜处理的效果,5%的大豆分离蛋白溶液中添加200mg/kg茶多酚制得的涂膜液处理效果显著。

  • 标签: 茶多酚 大豆分离蛋白 涂膜 苹果 贮藏品质
  • 简介:综述了葡萄来源的多酚类化合物(GPE)在预防癌症、炎症、神经疾患以及其它疾病方面所取得的研究进展.大量研究表明葡萄来源的原花色素以及白藜芦醇类物质具有预防胃癌、乳腺癌、口腔癌、肝癌、前:立腺癌、结肠癌以及白血病等的潜力.它们的抗癌作用机制主要有六个方面:(1)调节相Ⅰ细胞色素以及相Ⅱ脱毒酶;(2)免疫调节效果;(3)抑制环状氧合酶(COX)和蛋白酶激酶的活性;(4)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以及分化;(5)类雌激素效果;(6)抑制核(糖核)苷酸还原酶活性.另外,葡萄多酚类化合物还显出较好的预防炎症、神经疾患、糖尿症以及白丙障等效果,此类活性大多与它们对活性氧的清除活性密切相关.

  • 标签: 葡萄 葡萄酒 生理活性物质 白藜芦醇 抗癌 抗炎症
  • 简介:目的菌株YT-1107是一株从污染食物中分离得到的非脱羧勒克菌,对其进行生理生化特性研究及16SrRNA序列分析确定其归属。方法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及临床表现,选择疑似病原菌,用ATB微生物自动鉴定系统对采集的样品进行病原菌分离与鉴定。对菌株的16SrRNA基因测序结果进行同源性分析,采用MEGA4.0软件的Neighbor-Joining方法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对该菌株生理生化特征的研究及16SrRNA序列分析表明,该菌株是革兰阴性菌,属于Enterobacterasburiae。结论通过16SrRNA基因序列的同源性比对,系统进化树的构建,初步认定菌株YT-1107与EnterobacterasburiaeLF7a为同一物种。

  • 标签: 非脱羧勒克菌 鉴定 16S RRNA 序列分析 食品安全
  • 简介:国务院在关于促进奶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推进养殖方式转变,提高原料奶质量”,并强调要“把提高原料奶的质量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努力提高原料奶的乳脂率和乳蛋白含量,降低菌落总数”。就全国而言,目前奶牛规模养殖的比重只占30%左右,因此,加快推进养殖环节的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逐步解决奶牛养殖规模小而散的问题,是一个相当艰巨而长期的任务。

  • 标签: 食品 体细胞数 白细胞 营养
  • 简介:主要探讨了应用透性化细胞乳糖酶制取低乳糖乳的工艺条件。实验证明:透性化细胞乳糖酶的最适pH值为6.6,最适温度为39℃。加入0.5‰透性化细胞乳糖酶在39℃水解2h或8℃水解12h均可使牛乳中乳糖水解率达60%以上,从而有效地解决乳糖不耐受的问题。

  • 标签: 透性化细胞乳糖酶 低乳糖牛乳 生产工艺 乳糖水解
  • 简介:目的研究体外谱系选择法诱导胚胎干细胞(ES)神经分化的特点,建立ES细胞体外神经分化的模型。方法通过悬滴和悬浮培养、Nestin阳性筛选培养、神经样细胞增殖培养以及神经细胞分化培养的方法,建立体外诱导未分化的ES细胞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元模型;观察各神经分化及各阶段的ES细胞形态,并通过RT-PCR以及荧光免疫化学方法检测各分化阶段ES细胞神经特异表达基因和蛋白的表达特点;通过高效液相检测各阶段分化细胞分泌神经递质多巴胺的能力。结果随着分化培养阶段的延长,分化的ES细胞中可见大量神经样细胞出现,分化末期可见清晰的神经元结构(包括突触);分化早期,仅有部分神经细胞特异基因和蛋白表达,且表达水平低,随着培养阶段延长,特异基因和蛋白均表达,且表达水平明显增加;神经递质多巴胺的水平在未分化和分化早期细胞中未检出,分化的中后期可检测出并呈现随分化时间延长而增加的趋势。结论建立的体外谱系选择培养方法可诱导ES细胞分化获得具有多巴胺能神经元特性的细胞,可为神经发育毒性研究提供模型。

  • 标签: 胚胎干细胞 谱系选择法 神经分化 体外试验 毒理
  • 简介: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的锶矿泉水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增殖及分泌的影响,研究其对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作用。方法HUVEC细胞分为2、4、6、8mg/L锶矿泉水(SMW)组和双蒸水(DDW)组,以4×104个/ml的浓度接种于培养板中,18h后,换成条件培养基培养至96h。分别于24、48、72和96h时,以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观察细胞的增殖情况。培养72h的细胞分别用苏木素染色后,观察细胞生长状态,以及用BCA蛋白化验试剂盒测蛋白含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培养基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ET)的含量。结果培养72h后,2和4mg/LSMW组细胞增殖速度快于DDW组(P〈0.05);8mg/LSMW抑制HUVEC增殖(P〈0.05);培养至72h时,各浓度的SMW组细胞分泌VEGF的量较DDW组均降低(P〈0.05),其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和4mg/LSMW组分泌ET和NO减少(P〈0.05),而6和8mg/LSMW组分泌增多(P〈0.05),但同一浓度下,ET和NO分泌变化呈正相关。4mg/LSMW组NO/ET值增大(P〈0.05),其余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定浓度的锶矿泉水可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影响内皮细胞ET和NO分泌,降低血管紧张性。VEGF并不直接参与锶矿泉水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

  • 标签: 矿泉水 血管内皮细胞 增殖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一氧化氮
  • 简介:目的研究急性酒精暴露下对人原代培养肝细胞中CYP2E1依赖的毒性作用和氧化损伤.方法分离培养人原代肝细胞,以25~100mmol/L乙醇作用于人原代肝细胞9h及100mmol/L乙醇作用于人原代肝细胞0~24h后,检测人原代肝细胞中CYP2E1的含量,并研究100mmol/L乙醇作用于人原代肝细胞0~24h后,天冬氨酸转胺酶(aspartatetransaminase,AST)的释放量及肝细胞中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含量.结果急性酒精暴露导致人原代肝细胞中CYP2E1的释放增加,并呈明显的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关系;在100mmol/L乙醇作用下,AST和MDA明显升高,在0~24h内呈明显的时间效应关系,而GSH含量在6h后明显降低.结论100mmol/L乙醇急性暴露可导致人原代培养肝细胞明显的氧化损伤,这种损伤与CYP2E1活性的变化直接相关.

  • 标签: 酒精 人原代培养肝细胞 氧化损伤 CYP 2E1 毒性作用
  • 简介:目的研究交链孢酚(AOH)、交链孢酚单甲醚(AME)、交链孢菌酮酸(TeA)和腾毒素(TEN)4种交链孢毒素对人食管上皮细胞Het-1A的体外急性毒性作用。方法将Het-1A用不同浓度的4种交链孢毒素处理,分别采用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MTT)法、膜联蛋白V-异硫氰酸荧光素/碘化丙啶(AnnexinVFITC/PI)双染法、PI单染法和分光光度法研究其对Het-1A的增殖抑制、细胞凋亡、周期分布和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ase-3)活性的影响。结果4种交链孢毒素对Het-1A的半数抑制浓度(IC--_(50))值分别为54.31、43.38、121.91和141.96μmol/L,均可引起细胞凋亡,并可通过引起G_2-M期比例上升而影响细胞的周期分布。AOH和AME可通过剂量依赖增强caspase-3活性引发细胞凋亡。结论AOH、AME、TeA和TEN可通过抑制细胞增殖、引起细胞凋亡、诱导G_2-M周期阻滞等对Het-1A产生急性毒性。

  • 标签: 交链孢毒素 人食管上皮细胞Het-1 A 急性毒性 体外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