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2 个结果
  • 简介:葡萄糖概述葡萄糖是HansRennbard博士在美国发明的,它是由食品级的葡萄糖以及少量的山梨醇和柠檬酸经熔融缩聚而成。在反应过程中,柠檬酸既充当催化剂,又能与山梨醇一起结合到葡萄糖的聚合物中、构成葡萄糖的巨大骨架。反应获得的聚合物是没有甜味、微酸并且水溶性很好的粉末。当然,随着用葡萄糖开发的食品种类的增多,人们对葡萄糖的加工性能有了更高的要求,目前以Litesse为商标的初级改良产品改性葡萄糖和无色无味

  • 标签: 聚葡萄糖 水溶性膳食纤维 纤维饮料 山梨醇 聚合物 热量值
  • 简介:目的:研究两种来源的低果糖对双歧杆菌的体外增殖效果。方法:配制以两种低果糖为碳源的培养基,对两种双歧杆菌进行体外培养,以培养时间为横坐标,吸光度(OD值)为纵坐标,绘制生长曲线,通过对比吸光度(OD值)反馈双歧杆菌的增殖情况,进而评价两种低果糖对双歧杆菌的增殖效果。结果:从双歧杆菌Ⅰ(BI-07)的生长曲线看出,两种低果糖均能促进双歧杆菌Ⅰ(BI-07)的生长,从对数期到稳定期,菊粉低果糖的吸光度(OD值)值始终高于蔗糖低果糖;从双歧杆菌Ⅱ(BB-12)的生长曲线看出,两种低果糖均能促进双歧杆菌Ⅱ(BB-12)的生长,当双歧杆菌处于对数期时,初期蔗糖低果糖的吸光度(OD值)高于菊粉低果糖,但在24h后,菊粉低果糖的吸光度(OD值)逐渐高于蔗糖低果糖,最终是菊粉低果糖的吸光度(OD值)高于蔗糖低果糖。结论:两种低果糖均能促进双歧杆菌的体外增殖,但菊粉来源的低果糖对双歧杆菌的体外促生长作用优于蔗糖来源的低果糖。

  • 标签: 低聚果糖 菊粉 蔗糖 双歧杆菌 增殖
  • 简介:采用无皂乳液聚合方式,制备了VAc/AA/BA三元共聚物,探讨了丙烯酸丁酯结构单元、引发剂用量、反应温度对乳液稳定性、黏度、转化率,以及粘接强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BA和APS用量分别为混合单体总质量的8.0%、0.5%,反应温度为75℃,共聚乳液具有良好性能。

  • 标签: 无皂乳液聚合 醋酸乙烯酯 丙烯酸丁酯 制备
  • 简介:聚酯是热塑性饱和聚酯的总称,它包括PET、PEN及共聚物等。PET最早是1948年由英国的ICI公司和美国杜邦(DuPont)公司开发生产,并应用于纤维工业生产的,它是由对苯二甲酸与乙二醇经缩聚反应后而制成。化学名称为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俗称PET)。其后又分别于1952年和1969年扩大研究和开发生产成PET薄膜和PET瓶,从而扩大了PET市场。

  • 标签: 聚酯瓶 阻隔性技术 啤酒包装 PET瓶 表面涂层法 混合材料改性法
  • 简介:原花青素的抗氧化活性与聚合度有很大的关系,高体的抗氧化活性不及低体,且难以被人体吸收利用。将高体水解成活性更高的低体或单体,可以充分利用天然植物资源。葡萄籽原花青素粗提液用AB-8大孔树脂吸附纯化,以不同浓度乙醇溶液梯度洗脱,采用亚硫酸作为酸介质将乙醇浓度为33%、35%、37%、39%、41%的洗脱液原花青素高体水解。以平均聚合度、自由基清除率和VC当量浓度为指标对原花青素高体水解效果进行评价,并检测水解产物中副产物,讨论了水解过程机理与酸介质影响。水解后原花青素的平均聚合度显著降低,抗氧化活性提高。用分光光度法定性检测,产物中没有副产物生成。水解液进行分级分离,表明水解产物主要为低体。

  • 标签: 原花青素 高聚体 平均聚合度 抗氧化活性 分级分离 水解产物
  • 简介:通过对沉淀碳酸钙(PCC)絮体形成过程及在纸张中的留着进行观察,比较了PCC预絮和实际加填的差异,研究了PCC絮体粒径及Zeta电位的变化情况,探讨了用静电场理论解释PCC+CS(阳离子淀粉)+CP3(阴离子有机微物)絮体的形成机理.将絮体理想化为中空的球体,由静电场理论分析可知,在垂直于由PCC粒子和CS形成的絮体微小平面空隙的方向上存在电场梯度,在电场力的作用下,CP3可进入絮体的类球体内并对外球面产生相互吸引作用而可能产生收缩,这种电场作用力可使絮体结合更牢固,抗剪切能力增强.

  • 标签: PCC预絮聚体 静电场 絮聚机理 PCC
  • 简介:本文将介绍两种新型的乳化剂产品:磷胺酯(YN)E442,甘油篦麻酸酯(PGPR)E476及其在巧克力和冰淇淋涂层中的功能特性。磷胺酯是一种大豆磷脂的替代产品,无味,稳定,安全,除有磷脂的功能外,与蓖麻酸酯有更好的协同作用。甘油蓖麻酸酯是用甘油和篦麻油聚合得到的多物,与磷脂或磷胺酯配合使用可降低巧克力浆料的粘度和屈服应力,并使其具有相当的耐水能力。上述特性在文章中进行了阐述并列举了配方实例和对比效果。结论对于巧克力和冰淇淋涂层的生产具有指导和实际意义。

  • 标签: 磷胺酯 聚甘油聚篦麻酸酯 巧克力 冰淇淋 粘度 屈服应力
  • 简介:以马来酸酐、聚乙二醇1000、氯磺酸和氢氧化钠为原料制备了反应型乳化剂马来酸聚乙二醇酯硫酸钠(MP),然后以MP、苯乙烯、丙烯酸丁酯、丙烯酰胺和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为原料,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制备了丙表面施胶剂.以FT-IR和TEM对合成的表面施胶剂进行了结构表征,FT-IR分析表明丙表面施胶剂具有预期的共聚物结构;TEM分析显示其乳液微粒呈球形,微粒直径约为145nm.对比自制丙表面施胶剂和十二烷基磺酸钠(SDBS)/OP-10形成的乳胶膜的耐水性(自乳胶膜形成后15天测试2种乳胶膜的吸水率分别达到19.1%和44.2%)可知,自制丙表面施胶剂形成的乳胶膜具有很好的耐水性.与未施胶纸及采用市售产品和进口产品进行表面施胶的双胶纸相比,利用自制丙表面施胶剂和表面施胶淀粉复配对双胶纸进行表面施胶后的纸张的抗水性能和强度性能明显提高.

  • 标签: 反应型乳化剂 表面施胶剂 双胶纸 结构表征
  • 简介:2008年9月三鹿三氰胺事件如同推倒的多米诺骨牌,诱发了整个行业的大地震,这场地震不仅将中国乳业拉下高速战车,使本来正在快车道上行驶的中国乳业,奔跑的速度戛然而止,而且在短短的半月时间内,使中国乳品企业多年来已建立的发展基础轰然倒塌,即便被人们视为乳业的标杆企业伊利和所称道的蒙牛两大巨头在此次事件后也略显疲态,前进的脚步受阻,纷纷陷入三氰胺事件的泥潭中苦苦挣扎。

  • 标签: 中国乳业 三聚氰胺 乳品企业 大地震 多米诺 事件
  • 简介:以自主分离的植物乳杆菌LY-78为出发菌株,通过亚硝基胍法诱变,以抑菌效价为检测指标,采用双层平板拮抗法和牛津杯琼脂扩散法筛选突变菌株。对筛选的突变菌株进行发酵试验,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定量检测乳酸含量.然后根据产乳酸含量的多少,确定最佳菌株。试验结果表明,亚硝基胍诱变质量浓度为1.0mg/mL、诱变时间为40min时所获得的突变菌株NY-34具有较高的乳酸产量,即648mg/L,比诱变前(246mg,L)提高2.63倍。

  • 标签: 亚硝基胍 诱变 突变菌株 苯乳酸
  • 简介:采用多磷酸钠对大豆分离蛋白进行磷酸化修饰.研究磷酸化反应的工艺条件厦改性后大豆分离蛋白几种功能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当大豆分离蛋白4%、三磷酸钠9%、反应初始pH9、反应时间3h时,磷酸化程度最大:磷酸化后的大豆分离蛋白的溶解性、乳化性以厦粘度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 标签: 大豆分离蛋白 磷酸化 功能特性
  • 简介:主要探讨了葡萄糖在冰淇淋生产中的代脂应用,得出葡萄糖作为一种水溶性膳食纤维及优质填充剂,可取代部分蔗糖和脂肪,用于低热量,低糖和低脂食品中。

  • 标签: 聚葡萄糖 冰淇淋 代脂作用 低脂食品
  • 简介:以自主分离的植物乳杆菌LY-78为出发菌株,以抑茵效价为检测指标,通过亚硝基胍~紫外复合诱变,双层平板拮抗法和牛津杯琼脂扩散法筛选突变菌株。试验结果表明,在亚硝基胍质量浓度3g/L,诱变时间40min,紫外照射时间90s时获得1株乳酸产量最高的变异株UN-30,乳酸产量迭712mg/L,比出发菌株产量246mg/L提高2.89倍,且遗传性质稳定。

  • 标签: 苯乳酸 亚硝基胍 紫外诱变
  • 简介:以苯乙烯丙烯酸酯聚合乳液为浸渍树脂,对汽车滤纸纤维进行了浸渍处理,分析了丙乳液对滤纸纤维包覆性、纤维交联黏结性以及对提高纤维耐水性、强度等性能的影响。

  • 标签: 苯丙乳液 汽车滤纸纤维 浸渍树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