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腰椎穿刺模型在椎管麻醉实习带教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实习的2014级临床麻醉学专业本科实习医生60名,随机分成两班 (n =30 ):A 班运用多媒体PPT课件结合腰椎穿刺模型模拟教学,B 班运用多媒体PPT课件教学。对两班麻醉实习生分别进行理论知识、麻醉操作技能的能力考核,评估教学目的和效果;同时收集学生对教学效果评价。结果:A班实习生的理论考试成绩(85.83±3.12)相比B班(87.31±2.8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而A班实习生临床麻醉的操作技能成绩(95.18±4.91)明显高于B班(83.47±3.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标签: 椎管内麻醉 穿刺模型 模拟教学 实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单侧双通道内镜(UBE)下腰椎融合术后椎管血肿的发生率、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至2021年3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接受UBE下腰椎融合术的10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8例(45.7%),女57例(54.3%),年龄(60.1±11.4)岁(26~85岁)。观察术后3 d内的MRI影像,统计血肿的发生情况。根据是否发生血肿将患者分为正常组及血肿组。收集各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分析比较两组各指标间的差异。利用单因素回归分析分析与UBE下腰椎融合术后椎管血肿发生相关的因素,然后将其中P<0.1的因素纳入logistic逐步回归模型分析血肿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总血肿的发生率为28.6%(30/105),症状性血肿发生率为6.7%(7/105),血肿再手术率为0.9%(1/1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病(OR=3.368,95%CI:1.389~8.171),糖尿病(OR=3.589,95%CI:1.230~10.476),入院血压收缩压>140 mmHg(1 mmHg=0.133 kPa,OR=3.687,95%CI:1.493~9.017),血小板<200×109/L(OR=0.300,95%CI:0.119~0.785),术前血钙值<2.25 mmol/L(OR=0.340,95%CI:0.142~0.818),椎管狭窄分级为D级(OR=4.462,95%CI:1.810~10.996)等因素是导致UBE下腰椎融合术后椎管血肿可能的危险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入院血压收缩压>140 mmHg(OR=3.788,95%CI:1.055~13.606)、术前血钙值<2.25 mmol/L(OR=78.544,95%CI:3.895~1 584.058)及椎管狭窄分级为D级(OR=3.698,95%CI:1.110~12.325)等是导致UBE下融合术后椎管血肿的相关因素(均P<0.05)。结论UBE下腰椎融合术后椎管血肿有局限型及蔓延型两种类型。导致血肿的危险因素包括入院血压收缩压高、术前血钙低及严重椎管狭窄。

  • 标签: 腰椎 腰椎退变性疾病 单侧双通道内镜 椎管内血肿 并发症 相关因素 横断面研究
  • 简介:摘要:针对PCCP的预应力钢丝断裂数目增多给PCCP运行带来的安全隐患问题,提出了PCCP复式碳纤维加固技术。在原型PCCP内壁进行了现场测试,证实了PCCP复式碳纤维加固技术的可行性。针对目前广泛应用的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对其设计和生产的质量控制进行深入分析,提出质量控制中需要注意的要点,以此为实际的设计和生产提供可靠参考借鉴。

  • 标签: 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 设计质量控制 生产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寰椎发育性椎管狭窄(小寰椎)合并退变性颈脊髓病患者的病例的影像学特点,探索小寰椎的诊断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至2020年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通过颈后路手术+寰椎后弓切除术治疗的退变性颈脊髓病的病例资料,除外后纵韧带骨化等因素,16例存在寰椎水平脊髓受压,高度怀疑存在小寰椎,命名为小寰椎组。匹配同时期颈后路手术未行寰椎后弓切除的病例46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CT下寰椎椎管中矢状径、寰椎后结节至枕枢连线垂直距离以及MRI下寰椎椎管有效径的大小,以及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日本骨科学会(JOA)颈椎功能状态评分,比较其特点。结果小寰椎组男9例,女7例,年龄(63±12)岁。对照组男21例,女25例,年龄(57±10)岁。两组患者均获得至少1年的随访。小寰椎组的寰椎椎管中矢状径为(26.4±3.1)mm,小于对照组的(29.6±2.2)mm(P=0.010)。小寰椎组寰椎后结节至枕枢连线垂直距离大于对照组[(6.79±1.17)mm比(5.57±1.29)mm,P=0.001]。MRI下小寰椎组的寰椎椎管有效径明显小于对照组[(8.25±1.44)mm比(13.00±1.66)mm,P<0.001]。小寰椎组的术前及末次随访时JO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但是二者JOA评分末次随访与术前改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1.9%比66.0%,P=0.066)。小寰椎组的16例中,有5例枕枢连线位于寰椎后弓的后1/3处,有11例枕枢连线完全位于寰椎后弓的后方。结论小寰椎导致寰椎水平的椎管有效径明显减小,可以导致更加严重的颈脊髓损害。CT下寰椎椎管中矢状径<26 mm时,应高度怀疑存在小寰椎。当枕枢连线位于寰椎后弓的后1/3或者以远时,应当警惕小寰椎的存在。

  • 标签: 颈椎 寰椎发育性椎管狭窄 退变性颈脊髓病 回顾性队列研究
  • 简介:摘要:在张拉预应力碳纤维板的施工过程中,通过监测主桥结构在张拉预应力碳纤维板时,主梁的应力变化、桥面挠度的变化及跨中底板裂缝发展情況等,达到及时了解结构实际受力行为的目的。根据监测所获得的数据,首先确保结构的安全和稳定,其次保证加固结构的受力合理达到加固的目的,为大桥安全、顺利地加固提供技术保障。

  • 标签: 预应力碳纤维版 监测 结构安全和稳定
  • 简介:摘要本文分析了5例血管内乳头状内皮细胞增生(IPEH)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男1例,女4例,年龄28~61岁。结果发现IPEH在MRI T2加权成像序列上主要表现为边缘高信号中心等/低信号或高信号内可伴散在点灶样低信号,增强扫描呈明显边缘强化或明显强化(低信号灶不强化);CT上表现为边界清楚的等或稍高密度软组织肿块伴骨质破坏,病变内可见钙化。

  • 标签: 免疫增生性疾病 血管内乳头状内皮细胞增生 磁共振成像 计算机断层扫描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巨大的肠系膜上皮样血管内皮瘤侵犯空肠的病例,患者临床表现为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腹胀1个月,影像学检查显示腹腔内巨大囊实性肿块,伴有钙化成分及杂乱分隔,增强呈轻度不均匀强化,误诊为脂肪肉瘤。患者经对症抗感染、手术、引流等处理后症状好转出院,术后病理确诊为肠系膜上皮样血管内皮瘤,术后随访8年未见复发及明显并发症发生。

  • 标签: 血管内皮瘤 上皮样 肠系膜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单侧双通道内镜(UBE)技术和同轴大通道内镜对腰椎管狭窄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21年10月在天津医院接受UBE和同轴大通道内镜治疗的176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10例采用UBE治疗,男52例,女58例,年龄(75.1±10.4)岁;66例采用同轴大通道内镜治疗,男31例,女35例,年龄(77.2±13.1)岁。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并计算其改善率。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围手术期情况及并发症。根据Macnab标准评定疗效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术前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VAS、ODI和病变部位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UBE组和大通道组的手术时间和术后引流量分别为(60.1±12.4)min和(62.5±13.2)min、(103.8±20.7)ml和(98.5±22.1)ml,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两组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以及ODI均较术前降低,且呈持续降低趋势,经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不同组别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时间点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组别与时间点间不存在交互作用(均P>0.05)。术后随访(18.0±4.2)个月(6~30个月),末次随访时UBE组和大通道组的腰痛和腿疼VAS改善率、ODI改善率、优良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UBE和同轴大通道内镜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均可获得良好疗效,UBE减压充分,容易探查摘除突出的椎间盘。

  • 标签: 腰椎 椎管狭窄症 椎间盘突出 单侧双通道内镜 同轴内镜 回顾性队列研究
  • 简介:[摘要] CFG桩复合地基加固是一种常用的高速铁路地基处理技术,通过桩、桩间土以及褥垫层的共同作用加固地基,本文以某新建车站场路基CFG桩施工为背景,简单介绍了长螺旋钻机管内泵压混凝土CFG桩施工工艺及其主要控制技术,利用平板荷载试验,通过分析CFG桩在加卸载过程中沉降值和荷载的关系,研究了CFG桩的极限承载力和最大沉降值,同时分析了CFG桩施工过程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及其处理方法,为同类工程的施工提供有益的参考。

  • 标签: [] CFG桩 复合地基 管内泵压 长螺旋钻机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完全胆总管内留置全覆膜金属支架(FCSEMS)治疗良性胆管狭窄(BBS)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于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接受FCSEMS治疗的22例BBS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2例,女10例,年龄(50.9±8.6)岁。随访观察FCSEMS治疗效果及相关并发症,结果22例FCSEMS置入均成功,FCSEMS留置(221.9±19.8)d,无肝脓肿、急性胆管炎、胆总管堵塞等肠胆反流并发症。支架近端移位2例(9.1%,2/22),操作时间分别为62 min和115 min;20例(90.9%)无移位,操作时间(29.7±6.3)min。随访16.0(8.0,25.3)个月,狭窄无复发。结论完全胆管内留置FCSEMS是治疗BBS的一种有效方法,可避免肠胆反流的发生。

  • 标签: 胆管疾病 胆管狭窄 胰胆管造影术,内窥镜逆行 金属支架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由于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速度不断加快,现在心脑血管疾病成为人群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高校作为我国人才的主要培养基地,需要认识到时代的环境变化,加强血脑血管人才的培养。当前心脑血管内科教学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高校在教学期间需要创新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可以熟练掌握相应的医学知识。因此本文主要讲述了多元教学法在高校心脑血管内科教学中的应用方式,希望可以给相关人员提供一些借鉴与帮助。

  • 标签: 多元教学法 高校 心脑血管内科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急性大动脉闭塞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接受血管内治疗后,应激性高血糖指数(SHR)与临床预后的关联。方法入组患者来源于急危重缺血性卒中血管再通治疗监测与管理的队列研究(RESCUE-RE)数据库。筛选2018年7月至2019年5月、发病24 h内、影像学证实为急性大动脉闭塞性缺血性卒中、且接受血管内治疗的患者。SHR通过入院时血糖水平与预估的平均血糖的比值计算得来。依据SHR四分位数,将患者分为4组(分别是Q1组、Q2组、Q3组、Q4组)进行后续分析。主要结局为发病3个月神经功能不良预后[定义为改良Rankin量表(mRS)3~6分]。次要结局包括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发病后3个月内死亡、症状性颅内出血。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评估SHR与患者临床预后指标的关联。结果本研究最终入组592例符合纳排标准的患者。入组患者年龄(63±12)岁,其中男性患者403例(68.07%)。患者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为15(11,20)分,SHR为1.23(1.07,1.47),即Q1组:SHR<1.07;Q2组:1.07≤SHR<1.23;Q3组:1.23≤SHR<1.47;Q4组:SHR≥1.47。SHR水平较高的患者成功血管再通率更低[Q4组再通率(70.27%)低于Q1组(83.67%)],且4组间成功血管再通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完全校正潜在协变量后,Q4组患者3个月神经功能不良预后风险是Q1组患者的2.38倍(调整后OR=2.38;95%CI:1.59~3.57,P=0.003)。Q4组患者3个月内的死亡风险是Q1组患者的1.80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调整后HR=1.80,95%CI:0.90~3.62,P=0.098)。结论对急性大动脉闭塞性缺血性卒中后接受血管内治疗的患者,较高的SHR与发病3个月神经功能不良预后相关。

  • 标签: 卒中 缺血性卒中 应激性高血糖指数 临床预后 血管内治疗 队列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预防食管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术后狭窄的效果及其具体机制。方法前瞻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2月因早期食管癌或癌前病变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消化科行ESD治疗、剥离范围≥3/4环周的81例患者,其中男51例,女30例;年龄(62.09±7.95)岁,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23例)、口服醋酸泼尼松组(28例)和口服醋酸泼尼松联合局部注射曲安奈德组(30例)。分析术后12周3组患者食管狭窄的发生率、内镜下探条扩张次数,比较手术前后Atkinson分级和食管癌患者补充量表(QLQ-OES18)评分。采用荧光定量PCR法和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3组食管黏膜组织中碳水化合物磺基转移酶15(CHST15)mRNA以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Ⅰ型胶原蛋白(collagen-Ⅰ)的表达。结果对照组、口服醋酸泼尼松组和口服醋酸泼尼松联合局部注射曲安奈德组患者术后食管狭窄的发生率分别为82.6%(19/23)、46.4%(13/28)和20.0%(6/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探条的扩张次数[M(Q1,Q3)]分别为 2(1,3)、0(0,0)和0(0,0)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前和术后Atkinson分级和QLQ-OES18评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术后复查时,对照组、口服醋酸泼尼松组和口服醋酸泼尼松联合局部注射曲安奈德组患者食管组织中CHST15 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4.31±0.13、3.44±0.07、2.84±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口服醋酸泼尼松组与对照组比较,CHST15 mRNA的相对表达量下调(P<0.001),而口服醋酸泼尼松联合局部注射曲安奈德组与口服醋酸泼尼松组比较,CHST15 mRNA的表达进一步下调(P<0.001)。随着CHST15 mRNA表达的下调,口服醋酸泼尼松组和口服醋酸泼尼松联合局部注射曲安奈德组食管组织中TGF-β1和collagen-Ⅰ蛋白的表达亦下调(均P<0.05)。结论单独口服或者口服联合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均可有效预防食管ESD术后狭窄,减少术后扩张次数,口服联合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效果更佳;糖皮质激素可降低食管黏膜组织中CHST15 mRNA的表达,抑制其所调控的TGF-β1和collagen-Ⅰ蛋白表达。

  • 标签: 糖皮质激素类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食管狭窄 碳水化合物磺基转移酶15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单侧双通道内镜(UBE)下行单侧椎板切开双侧减压(ULBD)与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LIF)治疗重度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大连医科大学附属大连市中心医院2018年4月至2021年4月通过PLIF和UBE-ULBD治疗的64例重度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接受手术术式的不同分为UBE组和PLIF组。UBE组30例,男12例,女18例,年龄(69.8±6.8)岁;PLIF组34例,男15例,女19例,年龄(69.3±6.3)岁。记录分析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术后引流量、是否输血、术后下地时间、术后出院时间、手术成本情况。记录两组术前、术后1 d、1个月、6个月和1年的腰/腿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前、术后1个月、6个月和1年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术前和术后6个月MRI下硬膜囊横截面积(DSCA)及Schizas标准分级。结果UBE组手术时间为(69.2±8.0)min,低于PLIF组的(139.0±15.3)min(P<0.05);UBE组术中和术后出血量为(19.5±5.6)和(15.0±10.8)ml,低于PILF组的(212.4±34.1)和(169.6±43.8)ml(均P<0.05);UBE组术后下地时间和术后出院时间为(1.8±0.7)和(3.0±0.9)d,低于PLIF组的(4.5±1.4)和(7.1±1.7)d(均P<0.05);UBE组手术费用也低于PLIF组[人民币(1.84±0.10)万元比(3.39±0.24)万元,P<0.05],且UBE组无输血病例;UBE组2例发生硬膜囊破裂,PLIF组3例出现硬膜囊破裂、1例神经根损伤和1例感染。UBE组术后的腰疼VAS评分均较术前改善(均P<0.05),而PLIF组术后1 d腰疼VAS评分较术前无明显改善,但术后1个月、6个月及1年均较术前改善(均P<0.05);UBE组术后1 d腰疼VAS评分和术后1个月ODI优于PLIF组(均P<0.05),而两组术后1个月、6个月和1年的腰疼VAS评分和术后6个月和1年的OD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DSCA均较术前扩大(均P<0.05),PLIF组术后DSCA较UBE组更大(P<0.05);Schizas标准分级上,UBE组术后25例恢复至A级,5例至B级,PLIF组术后30例恢复至A级,4例恢复至B级,两组术后椎管狭窄程度均较术前改善,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BE-ULBD在治疗重度腰椎管狭窄症时能够实现全椎管减压,与PLIF相比,医源性创伤更小,是治疗重度腰椎管狭窄症的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式。

  • 标签: 椎管狭窄 重度腰椎管狭窄症 单侧双通道内镜 单侧椎板切开双侧减压 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 简介:【摘 要】目的:为加强学生学习自律性及自主学习能力、自我规划能力,提高心血管内科临床教学质量,对导师制结合TBL教学法的应用效果作进一步探究,为临床提供有效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在本院心血管内科实习同学4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4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教学方法;观察组运用导师制结合TBL教学法。比较两组临床教学效果。结果:统计研究表明,两组患者在采取不同教学方法后,通过导师制结合TBL教学法的观察组学生在学习自律性、自我规划、自主学习能力明显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明显,P<0.05,说明存在对比意义。结论:分析表明,导师制结合TBL教学法在医学本科教学中应用效果显著,有效加强学生学习自律性及自主学习能力、自我规划能力,提高医学本科教学质量,应用价值良好,对此教学方式建议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导师制 TBL教学法 医学本科教学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比较单边双通道内镜下椎管减压术和椎板间扩大开窗术治疗腰椎侧隐窝狭窄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20年6月因腰椎侧隐窝狭窄症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单边双通道内镜技术或椎板间扩大开窗术治疗的10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共纳入80例,男42例,女38例,年龄40~86(63.2±9.8)岁。其中40例患者接受单边双通道内镜减压术(UBE组),40例患者接受椎板间扩大开窗术(开窗组)。记录两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后住院时间和并发症情况。记录两组术前及术后1、3、6个月和末次随访时腰痛、下肢痛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Nab标准来评价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腰椎侧隐窝狭窄减压,均获得随访,UBE组随访时间为(12.9±5.4)个月,开窗组为(14.9±3.5)个月。UBE组手术时间为(63.9±11.6)min,高于开窗组的(54.1±9.2)min(P<0.001)。UBE组手术切口长度为(18.2±1.7)mm,低于开窗组的(73.5±11.6)mm(P<0.001)。UBE组术后住院时间为(4.1±2.2)d,低于开放组的(7.6±3.1)d(P<0.001)。两组术后各随访时间点腰痛VAS评分均较术前改善,腰痛VAS评分在术后1和3个月时UBE组低于开窗组(均P<0.05)。两组术后各随访时间点下肢痛VAS评分均较术前改善,两组下肢痛VAS评分在术后1、3及6个月和末次随访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各随访时间点ODI评分均较术前改善,术后1和3个月UBE组低于开窗组(均P<0.05)。UBE组和开窗组分别出现2例(5.0%)和1例(2.5%)术中硬膜囊破裂,两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56)。末次随访时根据改良MacNab标准,UBE组优35例,良3例,可2例,开放组优37例,良2例,可1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45)。结论相比于椎板间扩大开窗技术,UBE技术不仅能够减轻术后早期腰背痛,缩短住院时间,且创伤小,并可获得同样的远期疗效。

  • 标签: 椎管狭窄 单边双通道内镜减压术 椎板间扩大开窗术 腰椎侧隐窝狭窄症 回顾性队列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双通道内镜下腰椎椎间融合(BE-LIF)、椎管减压和内镜下椎弓根螺钉置入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并腰椎滑脱、不稳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3月1日至4月30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院应用BE-LIF+内镜下置钉治疗的9例单节段腰椎管狭窄并腰椎滑脱、不稳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所有患者术前与术后3 d及末次随访时的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记录手术时间、置钉时透视次数、手术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下地时间,术后通过CT扫描评估椎弓根螺钉位置。结果均为女性患者,年龄(70.3±8.4)岁(56~84岁);随访12~16周。9例患者术后均获得了良好的效果。患者腰痛VAS在术后3 d及末次随访时均较术前降低[(2.9±0.6)、(1.8±0.4)比(6.4±1.1)分,均P<0.05];患者腿痛VAS在术后3 d及末次随访时均较术前降低[(1.9±0.3)、(1.4±0.5)比(7.3±1.6)分,均P<0.05],患者术后末次随访ODI较术前降低(24.0%±6.5%比55.7%±12.8%,P<0.05)。患者术中出血量为(177±103)ml,术后引流量为(122±56)ml。手术时间为(207.8±32.7)min,术后下地时间为(2.3±0.5)d。置钉时透视次数为20~42次,每颗螺钉透视(6.9±1.5)次。所有患者术中均未更改手术方式,无神经根损伤、硬脊膜损伤病例,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均未行二次手术。结论内镜下置入椎弓根螺钉具有很好的可行性,术中透视次数少,安全性较高。BE-LIF技术结合椎管减压对腰椎管狭窄并腰椎滑脱、不稳早期效果确切。

  • 标签: 椎管狭窄 腰椎管狭窄症 双通道内镜 椎弓根螺钉 椎间融合 早期疗效
  • 简介:摘要:目前临床开展心血管内科带教活动的过程中,其本身具备较强的重要性和价值性,相应的科室、人员担任了较为明确的带教等方面的任务,为了更好地满足总体发展方面的需求,还需要充分认识到总体教学方面的方法重要性。教学方法选择的过程中,情景模拟教学和床旁教学模式,其本身具备着较强的应用价值,而且应用也具备着一定的广泛性,特别是对于心血管内科带教来说具备一定实际性价值,有助于将各类实践知识整合培养学生临床思维,促使学生充分认识学科知识内容。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实践教学 带教 情景模拟教学 床旁教学 嗯。
  • 简介:摘要本研究主要探讨使用复合手术室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联合血管内治疗对节段性动脉粥样硬化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的疗效,以及总结术前筛选适合接受血管重建的患者的经验。收集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连续收治20例动脉粥样硬化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15例患者符合纳入条件。患者全都接受复合手术治疗,并且血管重建成功率为14/15,术后1年随访时只有1人血管再次闭塞。因此,颈内动脉剥脱术联合血管内治疗的复合手术对于动脉粥样硬化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来说是一种可以选择的治疗方案。

  • 标签: 颈内动脉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颈动脉支架 血管内治疗 颈内动脉闭塞 复合手术室 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