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用于治疗产后功能重建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76例产后随访确诊为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仅实施常规产后功能锻炼,观察组38例则采用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以及功能锻炼,对比分析不同方法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肌收缩时间、阴道内压力改善情况、性生活质量(性生活满意度、性感程度自我评价、性感程度他人评价、性生活质量高水平、性交痛),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5)。结论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用于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可提高治愈效果,改善患者的功能,应用效果显著。

  • 标签: 生物反馈 电刺激 产后 盆底功能重建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妊娠及分娩对功能的影响以及早期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抽取54例妊娠及分娩产妇,选自我院2017年8月至2018年7月诊治记录,数字表法均分产妇,27例实验组产妇实施剖宫产分娩,27例对照组产妇实施阴道顺产分娩。产后2个月,2组产妇均实施复查,根据结果实施早期康复治疗。结果与2组产妇实施早期康复治疗前数据进行比较,治疗后肌力、肌电压均明显改善(P<0.05);对比2组产妇分娩后阴道压力、肌肉疲劳度、肌力,差异不明显(P>0.05),但是2组产妇分娩后,肌肉疲劳度均提升,阴道压力及肌力均下降。结论妊娠及分娩可下降产妇阴道压力及肌力,可提升产妇肌肉疲劳度,为产妇提供早期康复治疗,可提升产妇肌力、肌电压。

  • 标签: 妊娠 分娩 盆底功能 早期盆底康复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产后康复治疗应用于产后肌力减退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到2018年1月在我院收治入院并接受产后肌力减退治疗的100例患者作为此次调查研究的对象,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即治疗后肌力的有效率以及治疗前后的恢复情况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后肌力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治疗后恢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对比有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产后康复治疗应用于产后肌力减退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促进患者的康复工作顺利完成,对于临床治疗意义重大,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 标签: 产后 盆底康复 盆底肌力减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压力性尿失禁(SUI)患者改良牛津肌力分级(MOS)和基于Glazer评估的表面肌电(sEMG)参数的特征,分析两种检测方法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调查研究。选取2019年5月社区查体人群共212例,基于国际上常用的尿失禁简易诊断问卷,将受试者分为SUI组(n=61)和非SUI组(n=151)。由同一名康复师进行MOS测试以及sEMG参数检测,评估参数包括前静息阶段肌电均值和变异性、5次快速收缩阶段肌电最大值和放松时间、10 s持续收缩阶段肌电均值和变异性、60 s耐力收缩阶段肌电均值和变异性、后静息阶段肌电均值和变异性。比较SUI组和非SUI组上述参数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法和Spearman法进行MOS和sEMG参数的相关分析。结果社区人群中SUI患病率为28.8%(61/212),其中体质指数和分娩方式为SUI的危险因素(均P<0.05)。SUI组和非SUI组MOS分别为3(2,3)、3(3,4)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8,P=0.010)。SUI组和非SUI组sEMG参数中,快速收缩阶段最大值分别为23.12(13.65,37.89)、30.68(20.28,47.02)μV,紧张收缩阶段平均值分别为14.32(9.62,21.49)、17.65(12.05,26.35)μV,耐力收缩阶段平均值分别为12.78(7.88,18.76)、16.55(11.13,22.40)μ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34、-2.37、-3.20,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紧张收缩阶段变异性(OR=157.86,95%CI:1.99~12 595.51,P<0.05)以及耐力收缩阶段平均值(OR=1.11,95%CI:1.03~1.19,P<0.05)与SUI相关,紧张收缩阶段平均值与SUI也有相关趋势(OR=0.95,95%CI:0.09~1.00,P<0.05)。在全部受试者中,MOS和快速收缩阶段最大值、紧张收缩阶段平均值以及耐力收缩阶段平均值存在相关性(r=0.516、0.503、0.464,均P<0.05)。在SUI组(r=0.510、0.442、0.385,均P<0.05)、非SUI组(r=0.495、0.524、0.488,均P<0.05),MOS与上述参数均存在相关性。结论MOS和基于Glazer评估的sEMG均提示SUI患者肌收缩力下降。sEMG与MOS结果一致,可用于SUI患者肌功能的量化评估。

  • 标签: 尿失禁,压力性 肌电描记术 肌力 骨盆底
  • 简介:摘要帕金森病(PD)是人类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发病机制不明确,现在针对帕金森病临床上也有越来越多的治疗方法。其中有研究证明重复经颅刺激对帕金森病的治疗有明显作用,现对重复经颅刺激治疗帕金森病的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帕金森 重复经颅磁 康复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网片修补重建手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为16例行网片修补重建手术的患者进行护理。结果16例患者的手术均获得成功。结论做好术前准备、重视术后护理是网片修补重建手术成功的重要组成部分。

  • 标签: 网片修补盆底重建手术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肌表面肌电位(sEMG)和生活质量影响量表评价选择性会阴侧切术对初产妇产后半年内肌功能的影响,并比较sEMG与尿失禁影响量表(IIQ-7) 、疾病影响量表(PFIQ-7)评分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在北京医院和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接受功能筛查、并经阴道分娩的1 250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分娩时是否接受会阴侧切术分为会阴侧切组(n=676)和非会阴侧切组(n=574)。产后随访6个月,分别测量两组产妇在产后6~8周和产后6个月时肌sEMG值和疾病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并且比较这两种肌功能评价方法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会阴侧切组产后6~8周、6个月的快速收缩最大肌电位分别为(17.7±5.3)、(29.6±8.7)μV,强直收缩肌电位分别为(14.8±7.4)、(22.2±8.9)μV。非会阴侧切组产后6~8周、6个月的快速收缩最大肌电位分别为(20.0±7.9)、(35.4±10.7)μV,强直收缩肌电位分别为(17.8±9.0)、(27.5±8.9)μV。同产后6~8周相比,两组产妇在产后6个月时的快速收缩最大肌电位和强直收缩肌电位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会阴侧切组在产后6~8周和产后6个月时的快速收缩最大肌电位和强直收缩肌电位均显著低于非会阴侧切组(均P<0.01)。与产后6~8周相比,两组产妇产后6个月时的IIQ-7评分和PFIQ评分均有显著改善。在产后6~8周及产后6个月时,两组产妇之间的IIQ-7评分和PFIQ-7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产后6~8周和产后6个月,两组产妇的肌收缩肌电位与IIQ-7和PFIQ-7评分均呈负相关(均P<0.05),相关性随产后时间延长而减弱。结论选择性会阴侧切术在产后半年内对初产妇肌收缩电生理功能有持续的不良影响。肌sEMG值与疾病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存在负相关。肌sEMG可以作为产后功能随访的候选评估方法。

  • 标签: 产后期 骨盆底 尿失禁 肌电描记术 会阴侧切术
  • 简介:目的探讨流产对产妇肌力的影响及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2007年1月至2008年6月对我院足月顺产分娩产后42天复查的50例产妇,按妊娠次数不同分两组:有流产史(孕n产1)和无流产史(孕1产1),进行压力检测并分析肌力情况,制订实施个体化的电刺激及生物反馈治疗。治疗后行压力检测,评价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前肌力比较,P值均〉0.05。治疗后50例产妇肌力有显著提高,P值均〈0.01。结论流产对产妇肌力影响较少;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对产妇的肌恢复有显著的疗效。

  • 标签: 流产 产妇盆底肌力 电刺激 生物反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重建术在盆腔脏器脱垂中的可行性及有效性。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妇女功能的影响及锻炼对促进功能恢复效果观察。方法:对产后42天检查的妇女进行肌力测试肌力测试,根据不同分娩方式分为剖宫产组(n=500例);阴道顺产组(n=300例),测定产后肌力情况,需要治疗的妇女进行产后Kegel训练+电刺激生物反馈康复治疗。结果:剖宫产组较阴道分娩组产后肌力异常发生率高(P〈0.01),异常者治疗前后有明显改善(P〈0.01)。结论:产后妇女早期积极开展肌肉康复训练能有效增强功能,对恢复产后妇女健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产后42天 盆底肌力测试 康复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娩后产妇展开肌功能康复治疗的必要性。方法:将2018年2月-2019年3月在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8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产妇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两组产妇各40例,对照组产妇施以康复治疗仪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肌训练干预,对比两组产妇泌乳始动时间及恶露持续时间、尿失禁评分等指标。结果:观察组在泌乳始动时间、恶露持续时间指标对比中,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两组产妇肌张力存在显著差异,观察组指标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产妇尿失禁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肌功能康复治疗过程中,施以康复治疗仪联合肌训练有利于加速患者肌功能恢复,加速产妇恶露排出及早期泌乳,改善患者产后尿失禁情况,该联合治疗方法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盆底肌功能康复治疗 分娩 必要性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指导宫颈癌广泛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行肌功能锻炼的影响因素及对策.方法2010年5月至2013年4月在我院妇科肿瘤病区住院的宫颈癌行广泛全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患者190例,在手术后第五天起指导其进行肌功能锻炼,对仍然发生尿潴留的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患者依从性差和护士指导能力对结果存在一定的影响.结论提高护士健康教育的能力和患者依从性是患者坚持进行肌功能锻炼、预防术后发生尿潴留的重要前提.

  • 标签: 宫颈癌 手术治疗 尿潴留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妇科微创手术的临床实施,改善了患者围手术期的结局,缩短住院时间并降低了医疗费用。日间手术模式的实施缩短了患者术前等待时间,提高了公立医院的床位周转。对于女性重建外科而言,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应用使部分手术在日间病房完成成为可能,并可让患者更安全、更舒适地当日出院。本文就加速康复外科在重建手术领域的应用现状和日间手术模式开展手术的情况做一综述。

  • 标签: 妇科外科手术 加速康复外科 日间手术 盆底重建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准重复经颅刺激(rTMS)治疗前后抑郁症患者脑网络特征的变化。方法2018年2月至2019年3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招募抑郁症患者,在新乡市社区招募健康对照者,通过全新的人类脑网络组图谱精确选择左侧背外侧前额叶皮质为刺激靶点,结合大脑结构相数据,在近红外导航引导下实现精准的rTMS治疗,对抑郁症患者rTMS治疗前后存在显著改变的脑区作功能连接分析。结果最终纳入抑郁症患者19例,男11例,女8例,年龄(34±11)岁;健康对照组22名,男9名,女13名,年龄(30±9)岁。以岛叶为目标区域的功能连接分析发现,抑郁症患者岛叶功能连接降低(P<0.05);抑郁症患者的岛叶到中额叶和上顶叶的功能连接在rTMS治疗前降低(P<0.05),而在rTMS治疗之后功能连接增强(P<0.05)。岛叶的亚区dIg_L到右侧中前额叶的功能连接与rTMS治疗前的贝克焦虑自评量表(BAI)和治疗后的贝克抑郁自评量表(BDI)存在相关性(r=0.737,P=0.003;r=0.696,P=0.005)。结论岛叶功能连接的异常可能是rTMS治疗的脑影像学机制,基于人类脑网络组图谱的精准脑区选择为临床rTMS精准治疗提供了新的技术方法。

  • 标签: 抑郁症 重复经颅磁刺激 功能连接 岛叶 病例对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