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40 个结果
  • 简介:萍乡是北宋著名理学家周敦颐仕宦之地,他在北宋庆历初年监芦溪镇税局时,袁州士人多从其游学。与江西修水、赣州、九江等周敦颐存神过化之地一样,萍乡建有纪念性质的宗濂书院,但明清及民国的地方志对宗濂书院的记载多有抵牾,甚而名称不一。从北宋时期书院规制及周敦颐仕萍时的实际情况来看,萍乡芦溪的宗濂书院不是周敦颐所建,其最初形态为濂溪祠,最迟于明正德九年易名为宗濂书院;万历年间宗濂书院易址迁建,清康熙甲寅兵乱被毁,嗣后又陆续重建,光绪年间县令顾家相改名为濂溪书院并设官课,首次赋予书院除祠祭功能外的教学功能。清末书院改章,濂溪书院更名为濂溪高等小学校,成为萍乡最早改制为小学的书院,民国时期再更名为萍乡芦溪区立小学校,解放后为萍乡芦溪小学,千年弦歌,至今不辍。

  • 标签: 萍乡 宗濂书院 濂溪祠 周敦颐
  • 简介:梳理和分析了关于王锡阐天文观测的史料,指出王锡阐对日食的观测精度不仅优于前人,而且与崇祯四年(1631)用望远镜观测的精度相近。通过将《西洋新法历书》和《晓庵新法》部分数据的比较显示,后者并不是简单因袭前者,而是对前者的数值进行了仔细的修正。比较《晓庵新法》和《西洋新法历书》中的五星距地距离,指出王锡阐的数据甚至比第谷所确定的数值更加接近现代值,再通过分析《五星行度解》中计算行星视行度的公式,探讨了王锡阐确定这一数值的可能的方法。基于以上分析,指出王锡阐是有可能在30年孜孜不倦的天文观测的基础上修正《西洋新法历书》数据的。

  • 标签: 《晓庵新法》 王锡阐 天文常数 天文观测 观测精度
  • 简介:众所周知,立碑颂德、刻石纪功为营丧纪事之头等环节,自秦汉时期已蔚然成风,颇为盛行.然曹魏时期葬制相比秦汉奢侈浮华厚葬之风就显得格外俭薄严厉,隶属于葬制的墓前立碑也被封建统治者明文规定限制禁止.“禁碑令”的出台导致了当时葬制格局为之大变,其形式表现为墓前立碑由转入墓内的石质、砖制墓志取而代之.我们究其曹魏时期葬事从俭禁止立碑这一历史现象的缘由,笔者认为无非是基于特定的历史背景条件而形成薄葬禁碑通行的时代局面.

  • 标签: 曹魏 立碑 禁碑 薄葬
  • 简介:隐喻态度评价是面向主体价值需求的评价资源,其实质为将源域概念的固有价值投射入靶域的评价对象,在这一过程中主体基于"元评价"的认知能力根据自身需要筛选源域概念并凸显/隐藏其固有价值用于对靶域概念的主体评价,由此产生知识价值、诱引价值、审美价值、道德价值以及语用价值等评价价值,具有惟人参之的价值属性。隐喻将人际意义、制度化文化价值与认知识解相互对接形成社会(文化)—现实—认知—语言四维态度评价机制。此外隐喻为人们委婉地表达主观态度与间接地操控听者/读者心理定位提供了语言选择,在满足主体需求的同时构建主体间趋同的价值观。

  • 标签: 隐喻 态度评价 元评价 隐喻评价
  • 简介:藏民族传统服饰是藏民族文化的载体,历数千年的文化积淀,体现了藏民族生活的变迁和社会发展的进程。在不同时期和特殊的地理单元下,形成了藏民族各个区域自己的特色,反映出藏民族的生存智慧,是整个藏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

  • 标签: 藏民族 传统服饰 文化
  • 简介:《管子》蕴藏着宝贵的社会管理思想,主要体现了管仲和管子学派的思想。在实践中,主张通过重视社会大众的民生,建立适宜的社会管理体制,重视道德教育和依法治国等手段,加强社会管理。这推动了社会秩序的稳固,为齐国强大奠定了基础。

  • 标签: 管子 社会管理思想 考略
  • 简介:分析不同历史时期的陶瓷文献、图片、实物,阐述了中国陶瓷如浙江青瓷、景德镇青花瓷、景德镇彩绘瓷对日本陶瓷生产、艺术的深刻影响。中日两国餐饮文化各具特色,中国人重食物,日本人重餐具,对味觉和视觉有不同追求。日本陶瓷吸收了中国陶瓷高超的工艺技术,生产出适应大和民族饮食习惯的餐具。日本餐饮吸收中国餐饮文化,注重食材与食器的和谐搭配,突出陶瓷色彩和造型,演变为大和民族独有的餐饮文化。

  • 标签: 陶瓷 餐具 日本 餐饮文化 青花瓷
  • 简介:扬雄《太玄》的注家甚多,其中司马光《集注太玄经》最为通行。今国家图书馆藏明抄本司马光《集注太玄经》未见载于古人的藏书目录,此本应当即明清书目所载之"宋抄本"。此本经明清两代藏家辗转庋藏,最终入藏国家图书馆。此本的抄写时期是明代还是宋代,值得探究。

  • 标签: 集注太玄经 扬雄 司马光
  • 简介:唐代是中国古代墓志发展极其繁荣的时期,这一时期不管从出土数量还是碑文的字数来说,都是很受瞩目的.这些墓志为研究隋唐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提供了重要资料,同时,志文文字也是这个时期书法艺术的重要资料,有重要的价值.《王叔宁墓志》主要记载王叔宁生平、职官和家族兄弟等,可以让我们更了解当时的文化.本文从该墓志的释读入手,对王叔宁生平、职官和家族兄弟从史料方面进行考证,运用对比法对《王叔宁墓志》的楷书艺术风格进行分析.主要对墓志形制、纹饰、艺术风格等作研究.

  • 标签: 王叔宁 墓志 纹饰 艺术风格
  • 简介:2014年第12期的《中华武术·研究》上,刊登了笔者的《河南唐村武术史料》一文。文中就十多年前于河南唐村出现的几份与武术有关的材料,从武术史研究的角度进行了述,最后得出结论认为:在这批材料中,既有明显的作伪痕迹者,如《无极养生拳论》等;也有还需进一步条贯厘定者,如《李氏家谱》等;还有较为珍贵的武术谱籍,如同治元年本的

  • 标签: 武术活动 唐村 李氏家谱 陈王廷 同治元年 太极拳论
  • 简介: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明末文学家、学者、曾任揭阳县令张明弼的诗文别集《榕城二集》,将其列为前北平图书馆明善本书。该书为明崇祯刊本,清代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时被列为禁书,系劫后孑遗、珍贵孤本。该书先为清末贵阳陈氏收藏,后转归吴兴蒋氏传书堂,1932年为前北平图书馆购藏,抗战爆发后辗转寄藏于美国国会图书馆,20世纪60年代随寄藏该馆的一批前北平图书馆明善本书运抵台湾。该书保存总体完好,对研究潮汕历代书刻出版史等潮汕历史文化研究有着极其珍贵的文物价值。

  • 标签: 《榕城二集》 台北藏本 保存情况 考察心得
  • 简介:这道题目是大嘴在孙俪的微博上看到的。孙俪分享这道题时,专门@了"学霸"邓超,哈哈哈!大嘴把题目分享到了"创创"编辑部,有人做错了哟,你也来算一算吧!

  • 标签: 邓超 孙俪
  • 简介:朱彝尊《经义?通说》四卷辑录春秋至清初诸人关于经学的观点,共499则,引文均未注明出处,且多经剪裁.通过查考引文的原始出处,有助于恢复引文本始面目,利于增加学界转引《经义?通说》相关材料时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在武汉大学司马朝军教授《〈经义?通说〉疏证》和笔者《〈经义?通说〉引文辨十二则》的基础上,根据最新研习所得,详细考订朱彝尊《经义?通说》中32则引文出处,并辨正《〈经义?通说〉疏证》4处溯源之误.

  • 标签: 《经义考》 朱彝尊 通说 经学
  • 简介:近代词坛著名词人赵熙及其《香宋词》三卷,在当时名重一时,有着极高的声誉。赵熙词在内容开拓与艺术形式上有较为突出的贡献。其词数量虽少但内容丰富,举凡时事、纪事、咏物、写景、咏怀、酬答、唱和等,无不在词中展现,在题材类型上推陈出新,扩大了词的表现形式。在艺术特征上,赵熙善于向前人学习,广泛吸收宋词的优长,但在宗法上又不束缚于某家某派。转益多师为我所用,蔚然成为一代川西词宗,体现出了赵熙词作的创新精神。

  • 标签: 近代 巴蜀词坛 赵熙 《香宋词》
  • 简介:世上说,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网上说,常在江湖漂,哪能不挨刀。班上说,常在考场混,哪有不挨棍。我,学生一枚,身经无数考试,战绩飘忽不定,时而迎接鲜花掌声加笑脸,时而遭遇暴雨雷电加棍子烧肉,天长日久,练就了盖世神功,宠辱不惊,百毒不侵,自称为“棍”,应该不算过分。

  • 标签: 中国 当代文学 故事 《考棍》
  • 简介:文章论述了略读课教学的技巧,提出略读课教学要把握“略读课文”的教学特点,突出“”的本质,给学生创造自由读书、自主发展的空间,最大程度地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进而促进学生的终生发展。

  • 标签: 略读教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秦东民俗种类繁多,内容丰富,表现出稳定性、群体性、地域性、丰富性、可变性等特点。秦东民俗是一种变与不变的消解,流变的原因为国家政策的影响、经济文化的冲击、主体观念的变化和客体对象的消失。秦东民俗是内在自足的系统,民俗的形成及约定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一个相互影响、互相消解的过程。究其原因,主要是民俗的传播影响所致,秦东民俗的传播主要表现为个体传播和群体传播两类。

  • 标签: 秦东 渭南 民俗
  • 简介:“吃醋”的理据古来有各种解释,均难成立。本文对此词的理据进行新的考释,认为“醋”有俏丽、风情义,“吃醋”是在“争醋”“斗醋”基础上衍生出来的;“醋”的本字为“错”。

  • 标签: 吃醋 俗语词
  • 简介:"乐器"是中国宫廷祭祀使用的音乐器物的统称,与"礼器""兵器"并列,是象征权力的三类器物的概括名词。古代典籍之所以产生"八音""乐器"两个概括性名词,当然不是因为中原文化多么"发达",而是因为"礼乐"制度的"发达"产生了相应需求。两个名词,高屋建瓴,字达义明,贴切生动。这种了不起的概括,需要相应的文化制度催生。

  • 标签: 乐器 礼乐制度 概念名词术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