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40 个结果
  • 简介:“嘏”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是一个异读词,《辞源(第三版)》明确了唯一的读音“jia”.探析“嘏”和“鼠”的同源词身份,并进一步指出“嘏”是两个构字部件音义兼顾的双声符字.从“嘏”的语音发展过程,可以看出“jia”是语音正常演变的结果,“嘏”gu读音当是语音讹变造成的.

  • 标签: “嘏” 同源词 双声符字 语音演变 语音讹变
  • 简介:《论语?里仁》篇中“游必有方”的“方”字不是常所、方向、方法之义,而是道、义理.“有方”即“有道”,要合乎人子臣属的常德大义.这种常德大义就是儒家的忠孝伦理.

  • 标签: 远游 有方 孝慈 易方
  • 简介:1897年安徽巡抚邓华熙在安庆创办新式学堂求是学堂。与此同时,省城敬敷书院被迁往安庆城外。此举目的是为了避免新老学堂同城对峙。因此,求是学堂在敬敷书院基础上改建之说不能成立。1901年清政府颁布上谕,各省书院改为大学堂。敬敷书院于同年更名为安徽大学堂。前人不察,将次年求是学堂并入安徽大学堂,误认为安徽大学堂是由求是学堂改建而成。1902年,安徽大学堂与求是学堂合并,改名为安徽高等学堂。直至辛亥革命爆发,安徽高等学堂停止招生。

  • 标签: 敬敷书院 求是学堂 安徽大学堂 安徽高等学堂
  • 简介:明人皇甫涍所撰《续高士传》十卷,又名《续高士传编目》,该书在流传过程中衍生出二卷本《逸民传》,其间《逸民传》的作者归属又出现了讹误,导致《明史·艺文志》《四库全书总目》等史志著录接连失误。通过对两书文本与版本的分析发现,《逸民传》《续高士传》实为一书,系周履靖、刘凤等人所改头换面而来。

  • 标签: 皇甫涍 《续高士传》 《逸民传》 《夷门广牍》
  • 简介:陶片放逐法是雅典历史上最为重要和独特的制度之一。古代作家有关陶片放逐法产生年代的记载本就存在差异,现代学者也多有不同看法,或持克里斯提尼说,或认为始于公元前488年。马拉松战役后,反波斯与防止僭主复辟政策完全吻合,因此相关法律应当颁布于该法初次实行之前。

  • 标签: 放逐 陶片 雅典 考辨 存在差异 产生年代
  • 简介:《左传》中"命子封帅车"之"帅"在率领意义上,与"率"虽有范围大小之别,但仍相近,两者属音近义通,不当通假;"越于车下"中"越"在表示经过一段距离时与"坠"类似,且文献中不表示垂直下落时也用"坠",因此可以"坠"释"越"。至于"自今",则利用文献调查确定《左传》时代的"自今"均是以今为时点看向以后,从而否定了"自今"表今之前。

  • 标签: 《左传》 自今 考辨
  • 简介:长期以来,学界关于“哈尼梯田”的内涵、起源等等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且有一些误解甚为流行,以讹传讹。研究基于演化经济学理论,明确了中国田制史上“水田”“山田”“梯田”“哈尼梯田”等概念的内涵,探讨哈尼梯田的演化路径,认为滇南哈尼族地区“森林—水源—村寨—梯田”四位一体中的“哈尼梯田”,包含“人”“技术”“生态”三个因素,缺少其中任何一项都不周延。发源于江南的稻田“精耕细作”模式是一个非常杰出的创造,“哈尼梯田”就是这一模式在滇南哀牢山区扩散、传播和演变的结果,而且可以说是山地生态农业模式的极致。

  • 标签: 水田 山田 梯田 哈尼梯田 精耕细作 稻鱼共生系统
  • 简介:王绩的诗歌有疏野高古之气,这是前代很多学者的一个共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集部》称他的诗歌'意境高古''气格遒健'25。因为这种独具一格的诗风,大多数学者认为王诗主要学陶渊明的田园诗以发隐逸之情26,但是笔者认为如果仅仅看到王诗宗陶的一面未免过于简单。虽然王绩歌咏田园生活的诸多作品如《食后》《田家》等确有陶渊明《归园田居》的旨趣和风格,但是其他如吟咏山水的纪游诗《泛船河上》《题黄颊山壁》和游仙题材的作品却很难说接受了陶渊明的艺术风格;即使是王绩的田园诗,其结体、章法、遣词、格律等也不尽与陶诗相同,显示出元嘉山水诗和齐梁诗风的影响。学者兼论了嵇、阮和谢灵运等人对于王绩的影响27,还有学者论述了王绩田园诗和庾信诗歌之间的演变关系28。这些论述看到了王绩诗歌受到陶渊明之外诗歌艺术的影响,但是未能从诗歌艺术本身的发展规律上来考察二者的源流演变,论及的诗作也限于田园诗。实际上,王绩诗歌的题材是较为丰富的,大致可以分为田园饮酒、采药游仙和以托物兴寄为主的古意三个方面,其接受前人的诗歌艺术也不是简单的直取某人,所以我们一定要看到王绩诗歌艺术内在的丰富性。本文主要从诗歌艺术审美内在的规律变化的角度来研究王绩诗歌的源流,希望能在一个更开阔的视野中考察其诗歌艺术,也希望抓住诗歌的内在规律,尽量避免因为简化单一的描述而失于浅层的讨论,而不能意识到王绩在文学史中的意义。

  • 标签: 王绩 诗歌艺术 风格
  • 简介:徐志摩之父徐申如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活跃人物,但他的生平行事戏说、误传多,学术考察少。本文广泛收集各方面文献资料,对徐申如在清末民初积极支持浙江新军起义光复杭州的情况,作了严密的考证,以廓清误传。对他的交游状况,作了详细考察,他认谭钟麟、谭延阊父子之师徐元勋为本家,往来密切;他与状元、实业家张謇,立宪派主脑人物郑孝胥等清末顶尖角色,关系友善;他结识浙江实业界、金融界、文化界、政界的诸多精英。他与衣冠缙绅、立宪人士,进而与革命党人结交,纵横捭阖,游刃有余,关系处理十分稳妥巧妙,使自身完成了从传统商人到社会达人的身份与地位的华丽转型,也对徐志摩日后成长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 标签: 徐申如 硖石商会 徐元勋 张謇 参股大生 郑孝胥
  • 简介:关于《离骚》中的宓妃,三国如淳和宋洪兴祖认为是宓羲氏之女,清屈复和近人游国恩先生认为是宓羲氏之妃,近人姜亮夫先生认为是夏王朝昏君"夷羿"之妻,今人李炳海认为是宓羲氏之母,是一位感应生子、传奇色彩极浓的女性。由于只是提出一些观点,未能进一步考证论述,所以在学术界没能引起足够重视。但通过对宓妃身份这一问题的确切考证,可使长期纠缠不清的《离骚》中"求女"的比兴内涵问题得以解决。所以现将有关宓妃身份的不同观点的论证进行梳理评述,以期对《离骚》中宓妃身份研究有所裨益。

  • 标签: 《离骚》 宓妃 求女 考辨
  • 简介:翁方纲“肌理说”与袁枚“性灵说”是清代乾、嘉时期有重要影响的诗论,两种诗论的提出皆有鉴于当时诗坛以“格调说”为主的诗论所衍生之流弊,形成时间大致相同,并非互相批评而提出。翁方纲欣赏性灵派其他重要诗人,对袁枚未有一字提及并非不屑为之,应是与袁枚没有交往;袁枚则在后期为推广其诗论,对翁方纲进行批评。

  • 标签: 翁方纲 袁枚 论诗之争
  • 简介:张九龄进士中举时间,新旧唐书张九龄本传无明确记载。历来主要有长安二年说、景龙元年说。今人又提出神功元年说,三说各有影响。本文追根寻源,梳理三说来源,进行,指出景龙元年说和神功元年说致误之由,确定张九龄长安二年中进士举之说证据来源最为可靠,可为定论。

  • 标签: 张九龄 科举 进士 长安二年 中举
  • 简介:汉武帝时始通西域的北道路线是指从敦煌郡西北的玉门关出发,经过楼兰故城到车师前国,沿天山南麓和塔克拉玛干沙漠北边缘穿行,经过焉耆、山国、危须、尉犁、渠犁、龟兹、姑墨、温宿、尉头等国,最终抵达疏勒国的一条交通主干线。随着新道路的不断开通,北道的名称、起止点、具体路线均发生了变化,并渐行衰落,部分路段自隋唐以降便成为偏路、人迹罕至的小路。

  • 标签: 汉代 西域 丝绸之路北道 路线
  • 简介:《韩诗内传》为汉代《韩诗》学派重要著作,而亡于宋代。清儒有《韩诗内传》辑本数种,所辑佚文详略有别,然俱有非《内传》之文而妄加辑入之例。现就旧辑本有涉《内传》之文者,循其来源,逐加按察,剔其伪者,订其讹者,存其疑者,补其阙者。于《韩诗内传》重加裒辑,而成新辑本一卷。

  • 标签: 《韩诗内传》 辑佚 新辑本
  • 简介:《中国古籍总目》是目前规模最大的中国古籍目录,对了解和利用中国古籍大有帮助。但因规模庞大,书中难免存在讹误之处。部分总集类书目被编入集部别集类,分类不当,对此予以

  • 标签: 中国古籍总目 别集 总集
  • 简介:王士禛笔记作品数量较多,现存笔记中以《香祖笔记》《池北偶谈》最具代表性,由于其内容庞杂,且体裁相对随意,因此会存在一定的讹误或失之处,今从中发现几例,加以辩,予以纠正。

  • 标签: 香祖笔记 池北偶谈 考辨
  • 简介:《济世碎金方》,是2002年从日本回归的明代刻刊的一部我国现知存世最早的走方医之医方书。由于学者们初涉研究的缘故,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年出版的此书校点本,对"寮寮、胫、乘、兜、番、剌、实、药、法、仄、隔、线鸡"等十数个字词的考释存在一些可议之处,现对其加以

  • 标签: 济世碎金方 疑难字词 考辨
  • 简介:学术自由是一个历史概念。近代大学成长过程中以维护教学秩序、保障师生权益为出发点,从教皇、国王、市政当局等获得了较多特权,形成了一个以自治为目的的学术自由特权群,可谓非纯粹的学术自治权。在资产阶级宪政法治运动下,作为大学基本权利的学术自由权逐步得以宪法化。以德国、美国为代表,在世界范围内形成公私分明的权力运行的制度形态。德国强调学术自由权的宪法基本权属性,在特别权力关系和教授治校制度影响下呈现出'国家—高校'的权力格局;美国强调司法判例的规范作用,在董事会契约管理和教授联合会制度支撑下建构了'社会—高校'的权力格局。而学术自由移入中国后,民国时期的办学自由权与改革开放后的办学自主权是权利主要表现形态。通过历史形态的,得出学术自由权作为大学治理的一种手段,始终在自由与受控的对立统一中发展,对其的权利化作业与学术权威的确立是我国不可回避的课题。

  • 标签: 学术自由 权利 自治权 办学自主权
  • 简介:本雅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题名有多种译法,应译为“技术可复制性时代的艺术作品”。此作原稿有三版,其唯一发表的是第二版的法译版。此版被大量地删减和篡改,反映出了当时复杂的政治意图和派别分歧。多版之间的变化凸显了其修辞策略、叙述立场、价值取向与当时人事关系、政治利益之间的微妙关联,折射出了本雅明暧昧的创作态度。针对阿多诺的批评,本雅明不得不在一些问题上做出修改,这暴露出了其缺乏自信的犹豫。

  • 标签: 本雅明 机械复制 技术复制 《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 版本 考辨
  • 简介:2017年12月11日上午9点30分,'北京大学人文学部研究生学术工作坊'第一期活动在理科5号楼429会议室举办。由北京大学中文系王启玮博士主讲'想象圣人的诸种方法:宋人古史的历程及其特征',北京大学《儒藏》编纂与研究中心李畅然副研究员担任评议,中文系、历史系和哲学系的李科、何天白、冉雪立、尉

  • 标签: 历程特征 古史历程 圣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