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慢性心衰患者中T细胞免疫球蛋白蛋白结构域蛋白-3(TIM-3)的表达及其对T细胞的调控作用。方法收集2018年1至10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的慢性心衰患者86例(心衰组)和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查体的健康对照32名(健康对照组),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CD4+T细胞和CD8+T细胞中TIM-3的表达。分选CD4+ T细胞和CD8+T细胞,使用抗TIM-3抗体刺激培养。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CD4+T细胞培养上清中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IL)-4、IL-10、IL-35、IL-17、IL-22水平和CD8+T细胞培养上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IFN-γ水平,实时定量PCR法检测CD4+T细胞中转录因子T-bet、GATA-3、FoxP3、RORγt和CD8+T细胞中穿孔素、颗粒酶B mRNA相对表达量。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配对t检验进行。结果心衰组TIM-3+CD4+T细胞比例高于健康对照组(3.47%±1.06%比0.92%±0.27%,P<0.001),心衰组TIM-3+CD8+T细胞比例亦高于健康对照组(6.12%±1.91%比1.77%±0.63%,P<0.001)。慢性心衰患者存在CD4+T细胞和CD8+T细胞功能不全,表现为心衰组CD4+T细胞分泌IFN-γ、IL-17和IL-22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分泌IL-10和IL-35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均P<0.05)。心衰组CD4+T细胞T-bet和RORγt 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健康对照组(均P<0.01),FoxP3 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健康对照组(1.93±0.88比0.97±0.28,P=0.031)。心衰组CD8+T细胞分泌TNF-α和IFN-γ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均P<0.05),穿孔素和颗粒酶B mRNA相对表达量亦低于健康对照组(均P<0.05)。抗TIM-3抗体刺激慢性心衰患者纯化的CD4+T细胞,分泌IFN-γ、IL-17和IL-22水平高于无抗TIM-3抗体刺激(均P<0.05),分泌IL-35水平则低于无抗TIM-3抗体刺激[(61±13)ng/ml比(72±17)ng/ml,P=0.029]。抗TIM-3抗体刺激后CD4+T细胞T-bet和RORγt 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无TIM-3抗体刺激(均P<0.05)。抗TIM-3抗体刺激慢性心衰患者纯化的CD8+T细胞后,分泌TNF-α和IFN-γ水平高于无抗TIM-3抗体刺激(均P<0.01),穿孔素和颗粒酶B mRNA相对表达量亦高于无抗TIM-3抗体刺激(均P<0.05)。结论慢性心衰患者中T细胞表面TIM-3升高表达,TIM-3可能参与了慢性心衰患者T细胞功能不全的调控。

  • 标签: T细胞免疫球蛋白和黏蛋白结构域蛋白-3 心力衰竭 T淋巴细胞 免疫调控
  • 简介:A:防蛀牙免疫球蛋白胨(IgY)是以致龋菌等复合抗原为疫苗,注射到母鸡体内,然后从母鸡所产的鸡蛋卵黄中提取出的抗体球蛋白物质。采用生物抗体专利技术,将防蛀牙免疫球蛋白胨添加到牙膏中后,可以通过每日的刷牙使防蛀牙免疫球蛋白胨直接与

  • 标签: 免疫球蛋白胨 利用防 胨防止
  • 作者: 高清妍 陈明 曹曼 肖志坚 邱录贵 安刚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医学杂志》 2022年第36期
  • 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MDS诊疗中心 实验血液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细胞生态海河实验室,天津300020,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湘潭 411100,巨野县人民医院,菏泽 274900,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淋巴瘤诊疗中心 实验血液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细胞生态海河实验室,天津 300020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主要表现为消瘦、发热、全血细胞减少、脾肿大及多发淋巴结肿大的患者,疑诊恶性淋巴增殖性疾病,常规骨髓及淋巴结检查均无异常淋巴细胞克隆证据。进一步排查发现患者多种免疫球蛋白升高、直接库姆实验阳性、多项细胞因子水平升高,仍提示免疫异常相关疾病。实验室进一步完善流式细胞学检测CD3+CD4-CD8-双阴性T淋巴细胞升高,基因突变二代测序提示FAS基因热点突变,明确诊断自身免疫淋巴细胞增生综合征(ALPS)。ALPS为罕见病,常规检查仍不能确诊患者,CD4-CD8-双阴性T淋巴细胞流式检测及深度二代基因测序可提供帮助。该患者经激素治疗后症状好转,血象恢复正常,激素减量病情平稳。

  • 标签: 淋巴细胞增殖综合征,自身免疫性 全血细胞减少 淋巴结肿大 FAS基因 双阴性T淋巴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免疫球蛋白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

  • 标签:
  • 作者: 胡楠 王素霞 农琳 许戎 董玉君 周福德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医学杂志》 2022年第42期
  • 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 北京大学肾脏病研究所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肾脏疾病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慢性肾脏病防治重点实验室 中国医学科学院免疫介导肾病诊治创新单元,北京 100034,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电镜室,北京 100034,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病理科,北京 100034,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血液科,北京 100034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老年初发的肾炎综合征,肾功能异常,伴脾大及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经骨髓检查考虑边缘区惰性小B细胞淋巴瘤累及骨髓,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提示肿瘤来源于脾,脾切除病理诊断为脾边缘区淋巴瘤(SMZL),肾穿刺活检进一步证实存在淋巴瘤继发肾损害,病理表现为IgA肾病合并肿瘤细胞在肾间质浸润。针对肿瘤系统性化疗过程中患者血尿减轻,肾功能好转。本例通过完整证据链明确诊断SMZL继发肾损害,增加了临床医师对于血液系统肿瘤继发肾脏疾病的诊治经验。

  • 标签: 肾小球肾炎,IGA 脾边缘区淋巴瘤 继发性肾脏病 非霍奇金淋巴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乙型肝炎患者免疫球蛋白检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乙型肝炎患者32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情将320例患者分为两组,A组148例患者为轻型乙型肝炎,B组172例患者为重型乙型肝炎;两组患者都接受免疫球蛋白检验,观察对比两组检验结果。结果B组172例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的lgA水平、lgC水平以及lgM水平均显著高于A组148例轻型乙型肝炎患者;320例患者中有279例患者好转,41例患者未好转。乙型肝炎好转患者的lgA水平、lgC水平以及lgM水平均显著低于乙型肝炎未好转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免疫球蛋白检验能够反应乙型肝炎疾病的病情程度,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用人免疫球蛋白治疗成人川崎病后临床护理的关键。方法对3例应用人免疫球蛋白进行治疗的成人川崎病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接受人免疫球蛋白治疗后,3例患者的体温迅速降低。结论在使用人免疫球蛋白治疗成人川崎病的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控制输液速度,并进行严密的观察是护理的关键。

  • 标签: 川崎病 人免疫球蛋白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在新生儿感染中的作用。方法本研究对象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4月82例感染新生儿,根据随机原则分成2组。其中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综合治疗,实验组患儿在此基础上静注人免疫球蛋白。对比两组患儿感染控制时间、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经过数据统计发现,实验组患儿感染控制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率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新生儿感染的治疗中应用人免疫球蛋白,有助于控制感染,提高治疗效果,同时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具有满意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 标签: 人免疫球蛋白 新生儿 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R)与其配体特异性人类白细胞抗原C(HLA-C)的基因多态性与Graves病(GD)的相关性。方法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纳入2011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山东省立医院就诊的118例无血缘关系的GD患者(GD组)以及同期108名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对照人群(健康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方法(PCR-SSP)对其KIR基因型及其配体HLA-C等位基因进行检测,并分析KIR/HLA-C基因组合在GD患者及对照人群中的分布情况,探讨其与GD发生的关联。结果GD组中,男29例,女89例,年龄(38±14)岁;健康对照组中,男28名,女80名,年龄(37±13)岁。与健康对照组相比,GD组的HLA-Cw01出现的频率较高[36.4%(43/118)比18.5%(20/108),P=0.003],HLA-Cw03和HLA-Cw06出现的频率较低[11.9%(14/118)比39.8%(43/108),P<0.001;9.3%(11/118)比18.5%(20/108),P=0.045]。KIR2DL1/HLA-C2基因组合在GD组中的频率低于对照组[17.8%(21/118)比34.3%(37/108),P=0.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KIR2DL1/HLA-C2基因组合是GD发生的保护因素(OR=0.308,95%CI:0.126~0.752,P=0.010)。结论KIR/HLA-C基因多态性与GD有关,KIR2DL1/HLA-C2在GD患者中低表达,可能是GD发生的保护因素。

  • 标签: 格雷夫斯病 自然杀伤细胞 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 人类白细胞抗原C 病例对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免疫球蛋白联合中药方剂治疗尿毒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尿毒症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同研究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免疫球蛋白治疗,研究组患者使用免疫球蛋白联合中药方剂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结果在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方面,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疫球蛋白联合中药方剂治疗尿毒症的疗效确切,有利于改善患者免疫功能,临床上应当推广应用。

  • 标签: 免疫球蛋白 中药方剂 尿毒症 抗感染 慢性肾衰竭
  • 简介:为研究瑜伽练习和健身跑对女大学生免疫力的影响,通过8周练习前后对免疫球蛋白IgG、IgM、IgA的测试对比,得出结果:瑜伽练习和有氧健身跑均能提高IgG、IgM、IgA三者的水平,但两种练习方式对练习者免疫球蛋白的影响存在差异,其中瑜伽练习组IgG高于有氧健身跑组,且两者差异非常显著(P〈0.01);瑜伽练习组IgM和IgA均高于有氧健身跑组,且两者差异显著(P〈0.05)。提示瑜珈练习较有氧健身跑提高免疫球蛋白效果更加明显。

  • 标签: 瑜珈 健身跑 免疫球蛋白 女大学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狂犬病患者狂犬疫苗及狂犬病免疫球蛋白的具体使用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8月-2016年2月狂犬病和狂犬病免疫球蛋白的使用情况相关数据,采用季节指数法进行分析,对狂犬疫苗和狂犬病免疫球蛋白的具体使用状况以及使用的相关原因进行分析。结果经过分析发现,被抓伤和咬伤的患者主要集中于夏季和秋季,狂犬疫苗和狂犬病免疫球蛋白使用量大,处于相对使用量高峰期。而使用狂犬疫苗和狂犬病免疫球蛋白与患者的认知水平和季节因素具有一定关系。结论关于狂犬疫苗和狂犬病免疫球蛋白的使用情况,根据其季节变化等因素进行分析,有利于药品合理配置,提高药学服务水平。

  • 标签: 狂犬疫苗 免疫球蛋白 狂犬病
  • 简介:以中老年血脂异常患者为对象,观察太极拳运动干预对血脂及免疫机能的影响。结果显示,16周太极拳锻炼不仅改善了血脂异常患者的血脂及脂蛋白代谢状况,而且显著提高机体免疫球蛋白水平。表明适量运动对防治血脂异常及有效地降低心血管疾病危险性具有积极的作用。

  • 标签: 血脂异常 太极拳运动 血脂 免疫球蛋白(Ig) 干预
  • 简介:T淋巴细胞是机体免疫细胞中数目最多,作用最重要的功能细胞T淋巴细胞CD4^+、CD8^+亚群是重要的免疫调节细胞。中小强度有规律的运动提高CD4^+/CD8^+比值,增强机体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而大强度、力竭运动则降低CD4^+/CD8^+比值,减弱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

  • 标签: 运动 T淋巴细胞 CO4^+ CD8^+亚群 免疫 免疫调节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胸腺肽联合人免疫球蛋白在感染性休克早期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感染性休克患者67例进行病例对照研究,随机双盲分组分为A组35例用常规感染性休克集束化治疗,B组32例用胸腺肽联合人免疫球蛋白加感染性休克集束化治疗,对两组治疗后患者的28天死亡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6小时动脉血乳酸清除达标率等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A组35例,28天死亡率48.57%,MODS发生率发生率54.29%、6小时动脉血乳酸清除达标率34.29%;B组32例28天死亡率25.00%,MODS发生率发生率34.38%、6小时动脉血乳酸清除达标率62.50%,两组患者的28天死亡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生率、6小时动脉血乳酸清除达标率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胸腺肽、人免疫球蛋白使用方便、疗效显著,感染性休克患者早期规范使用可明显改善患者病情、疗效及预后。

  • 标签: 胸腺肽联合人免疫球蛋白 感染性休克 MODS发生率 6小时动脉血乳酸清除达标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LAG3)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T细胞亚群中的表达。方法选取2019年1至11月期间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血液科新诊断的MDS患者16例为MDS组,另纳入16名健康成人为健康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8+T细胞、CD4+T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在MDS组和健康对照组中的表达水平。结果共纳入MDS患者16例;男5例,女11例;中位年龄56(18~80)岁。健康对照组16名,男女各8名,中位年龄40(17~69)岁,两组性别和年龄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LAG3在MDS组CD8+T细胞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74.45%±22.31%比58.78%±14.82%,P<0.05)。LAG3在MDS组调节性T细胞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64.91%±10.32%比49.09%±13.58%,P<0.05)。LAG3在CD4+T细胞中的表达MDS组与健康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AG3在MDS患者CD8+T和调节性T细胞上的表达高于健康人。

  • 标签: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 T淋巴细胞亚群
  • 简介:摘要女性患者,既往诊断为多发性硬化12年,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脑炎1年,治愈,发病2周前停用免疫制剂。患者头痛,视物异常,表现为视物变形,颤动感。查体:双眼向右侧注视时可见粗大眼震,向左侧注视时可见细微眼震。完善血清抗体和脑脊液检查、头及脊髓增强磁共振成像后诊断为抗髓鞘少突胶质细胞蛋白免疫球蛋白G抗体相关疾病,结合既往病史,诊断为与抗NMDAR脑炎合并存在的重叠综合征。患者接受了静脉糖皮质激素冲击、静注人免疫球蛋白、口服吗替麦考酚酯等治疗,症状、体征明显好转。随访3年余,每半年利妥昔单抗治疗,病情无复发。

  • 标签: 脑炎 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 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脑炎 多发性硬化
  • 简介:慕尼黑大学(LMU)的研究人员首次发现生物钟可以控制淋巴细胞运动,因此一天中不同时间点免疫系统对病原体产生的免疫反直强度不同,这可能有助于优化疫苗的使用。

  • 标签: 免疫反应 淋巴细胞 生物钟 强度 运动 慕尼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