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桃花源记》的荒诞不同于干宝志怪小说《搜神记》的虚诞,它是将熟识的人世间挪移到个错位的时空,以这种错位感来表达对现实的批判和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因此,它不是以志怪小说的思维模式描摹事件人物,而更像《庄子》,在形象化情节逻辑中隐喻对于人类存在的抽象思维。这种形象的情节逻辑与抽象思维的交错会产生种美妙的审美境界。对于读者来说,透过形象的情节逻辑去揣度作者寄寓的抽象思维也会产生种奇妙的审美体验。

  • 标签: 《桃花源记》 抽象思维 解读 志怪小说 《搜神记》 形象化
  • 简介:“花间派”鼻祖温庭筠的《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是花间词风的代表作,该词用语明白,并无艰深典故,但学界对其释读却直争议不断。特别是对其中心主旨,历代词论家说法不。如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说:“‘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无限伤心,溢于言表。……此种词,第自写性情,不必求胜人,已成绝响。”[1]吴梅《词学通论》也说:“唐至温飞卿,始专力于词。其词全祖风骚,不仅在瑰丽见长。……飞卿之词,极长短错落之致矣。而出辞都雅,尤有怨悱不乱之遗意。”[2]张惠言说:“此感士不遇之作也。……‘照花’四句,《离骚》初服之意。”

  • 标签: 《菩萨蛮》 温庭筠 《白雨斋词话》 《离骚》 代表作 花间派
  • 简介:文章以制图理论为框架,从比较句法的角度来检视汉语中语气词和时体系统之间相互相生的关系.此外,文章也主张隐性范畴其实是类型学上显著表征:正因其显著,反倒无需标记.从汉语中的光杆数量句、虚拟补语句、外疑问状语、非典疑问句等确切事证出发,以深入浅出的方式探讨汉语在限定性上的类型特色.

  • 标签: 语气显著性 限定性 隐性模态词 光杆数量句
  • 简介:本文介绍种培训汉语非母语学习者理解不规范普通话能力的听力课程,举例说明课程的结构和实际操作。该课程首先介绍汉语方言分布的情形幷讨论些与方言学有关的基本概念,然后分别介绍比较有代表的地方普通话,包括山东普通话、四川普通话、上海普通话、香港普通话、台湾国语、新加坡华语等。文中比较各种地方普通话在语音、语法和词汇上与规范普通话的差别,也提供各种地方普通话的实例和听力材料。在结论中,作者强调此课程的目的是培训高年级学习者的听力,绝对不鼓励他们学说不规范的普通话。外籍人士想要彻底地了解中国各地受方言影响的普通话,自然要在相关地区居住段时间,但作者从上课的效果和学生的反馈中发现,这种课程应该能使他们更清楚地了解华语运用的实际情况,为他们听懂各种不规范的普通话做些准备,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在实际生活中与华人沟通。

  • 标签: 地方普通话 语言运用 听力教学 方言
  • 简介: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背景下,军事院校实行军事英语教学势在必行。将倡导基于学科内容进行语言学习的CBI理念应用于军事英语教学,对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改善学习策略,进而提高军事英语交流水平,同时获取丰富前沿的军事知识都大有裨益。文章以堂军事英语课的教学设计为例,探索了CBI教学理念在具体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 标签: CBI 军事英语 教学设计
  • 简介:马克·吐温是最早被译介到中国的美国作家之,迄今已有百余年历史。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我国译界对马克·吐温作品的翻译,有选择性地侧重于其政治、革命和社会批判较强的作品,这与不同时期我国的社会政治及文化需要相呼应。与之相仿,在马克·吐温作品的研究、评价中,也以分析与阐释其思想政治和社会批判意义为主,缺乏有深度的艺术和审美价值的评价与研究,马克·吐温也定程度上成了我国在国际政治斗争中的"武器"。因此,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马克·吐温的中国式呈像是偏重于思想和政治而缺少艺术的。这种现象从1978年后逐步有所变化。梳理与分析马克·吐温在中国的接受与传播过程,分析其中国式呈像背后的历史文化原因,有助于我们深度认识马克·吐温,更新对他的研究,并为深化和推进外来文学与文化的研究提供借鉴。

  • 标签: 马克·吐温 传播 选择性接受 中国式呈像
  • 简介:问:您好,范·爱默伦教授!第个问题是,在温莎大学跨学科论辩研究博士点创立演讲中,您提到要把“论辩”重新界定为“交流活动”。为什么要提出这个新定义?有什么特殊考虑?答:我不是有意要将“论辩”(argumentation)重新定义为“交流活动”(communicativeactivity)。实际上,这是我1970年代末从事论辩研究以来所采用的定义。我只是想要强调,正如我如既往地这么说,论辩绝非只是涉及推理(如些逻辑学家似乎认为的)那么简单,论辩更多涉及与人的交流和互动。论辩总是致力于说服他人,使人相信个观点是可以接受的。

  • 标签: 论辩 辩证理性 访谈录 有效性 区间 修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