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3 个结果
  • 简介:当我们听音乐,收集唱片时,常会遇到op.、KV.这类字母,它们是作品编号;它们有历史,也有故事。老音乐学家钱仁康将告诉你……

  • 标签: 音乐作品 作品编号 OP OPUS
  • 简介:每一朵浪花都文采飞扬黄金水道是一篇水作的文章字里行间都有水的风采描绘出两岸欣欣向荣的景象

  • 标签: 文章 西江 黄金水道 文采
  • 简介:中国书法在殷商时期已显示出不同凡响的艺术魅力,创造出了令人吃惊的书法艺术成就。丛文俊先生指出:“商人有豪迈潇洒的性格,有宗教的激情,处于象形文字书法的创立和开拓阶段,即使是随意书写,

  • 标签: 殷商时期 章法 金文 中国书法 艺术魅力 艺术成就
  • 简介:<正>在新加坡电视台工作的56届校友彭溆娴于1987年以舒娴的笔名在《新加坡文艺》刊物上,发表文章纪念我院前副院长朱端钧教授。文章题为《一别成永诀》。彭淑娴校友在文章中回忆了1977年从香港回沪拜访朱先生时的情景,朱先生一再鼓励她不要放弃事业,要多看多演,为振兴中华的戏剧事业而奋斗。彭溆娴还对朱先生的教学特点作了生动的描述。文章最后写道:朱先生是已经逝世了,但先生诲人不倦的教学精神将活在千千万万受过先生教益的学生心中。

  • 标签: 新加坡 文章 振兴中华 纪念 电视台 校友
  • 简介:2009年8月版《沈鹏书自作诗词百首》,由文物出版社编号出版线装书1000函,每函上下两册,大8开。沈鹏自拟并题书名。沈鹏先生是享誉国内外的书法家、诗人。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创作诗词近千首,格律严谨,意境深邃,近于沉郁顿挫,兼备豪放婉约,为诗词界宝爱;他的书法作品追求美学的崇高品格,线条寓刚健古拙于潇洒飘逸之中,“不让明贤”(赵朴初语),“无一旧时窠臼”(启功语),有时代风貌与自家风格,遍及亚、欧、美各大洲,镌刻于名胜古迹,追随者众。

  • 标签: 文物出版社 线装书 诗词 沈鹏 线条 20世纪70年代
  • 简介:造型艺术,如果不从工具材料分类,抛开工具材料的界线,可以分为平面的、立体的两大类。画画,就是在平面上做文章。我们画小品,面对一张白纸,怎么安排,这是第一位的问题。安排,就是设计,中国画叫布局,西方叫构图,或者干脆叫平面构成。下面就几个与构图有关的观念淡谈我的看法。

  • 标签: 工具材料 造型艺术 平面构成 构图 中国画 画面空间
  • 简介:第一次写悼念文章.写给杨永青老师.也写给自己.和杨老有一次同游三峡的经历.在刚刚参加工作时的一次研讨会之后。初得知有杨老一路同行之后.心里难免忐忑紧张.而随着旅途的展开.杨老的平易.随和和敏锐.使一切不安渐渐转为轻松和惬意。

  • 标签: 文章 悼念 老师
  • 简介:一、教学改革与教学方法探索关于我院(上海戏剧学院)教改的一点设想/陈国誉//戏剧艺术,1989.4.109.改革与探索——表演教学思考一、二/李学通//戏剧艺术,1988.2.32.表演教学与观念更新/上戏表演获,研室//戏剧艺术,1987.3.104.表演教学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糜曾//戏剧艺术,1989.3.17.

  • 标签: 表演教学 戏剧艺术 索引 文章 上海戏剧学院 教学改革
  • 简介:读小学的时候,我就是个音乐和诗歌的爱好者。到了初中,就开始“发表”歌曲——借每周教班上同学唱一首新歌的机会,悄悄塞进自己的“作品”,当然是“捏造”了很多作词作曲的“笔名”。这个“秘密”,只有教化学的班主任知道。(谢谢他不仅没有“戳穿”我,还一直似笑非笑地朝我点头,否则……)。

  • 标签: 歌词 自序 写作 文章 爱好者 班主任
  • 简介:黄梅戏是安庆的文化名片。作为区域性媒体,安庆广播电视报一直积极作为,助力黄梅戏的推广。一、利用媒体优势。宣传戏曲文化近些年,安庆广播电视报在黄梅戏文化传承和宣传上增加了传播力度。该报开办之初就推出“黄梅苑”栏目,图文并茂地介绍了黄梅戏名角,诸如严凤英、王少舫等。之后又陆续地开辟了“唱响黄梅戏”等众多栏目。

  • 标签: 黄梅戏 区域媒体 广播电视报 文章 戏曲文化 区域性媒体
  • 简介:1957生人,现为湖北美术学院副院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委员,中国工笔画协会常务理事,文化部中国现代工笔画学院副院长.湖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湖北省知识分子联谊会副主席,省侨联顾问。作品参加第六、七、八、九、十、十一届全国美展并获奖,共获全国奖八次,省展金奖四次,获省"屈原文艺奖"、"文艺明星奖"、"文艺振兴奖",获"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等。十余件作品被中国美术馆等中外美术馆、博物馆收藏。享受省政府专家津贴和国务院津贴。

  • 标签: 评论文章 作品 中国美术家协会 文艺工作者 中国美术馆 美术学院
  • 简介:西安市电影公司利用影片《说出你的秘密》大做文章,在宣传策划工作中不失时机利用片中涉及的“交通肇事逃逸”情节为我市交通管理工作中“畅通工程”宣传实施出谋划策。影片上映前,市公司邀请市文化局、市交警支队、市交警三大队领导、辖区车管干部及新闻媒体共同参与首映观摩座谈会。江珊、王志文精彩演绎的“天大秘密”及影片承载的道德、

  • 标签: 交通管理工作 交通肇事逃逸 交警支队 干部 道德 电影公司
  • 简介:本文利用文献资料指出谢光辉先生《(平复帖)“赢瘵”词义商榷》一文中存在严重考据不实的错误。对其在研究时不认真核对有关文献、不重事实、主观臆断和不负责任的态度提出了批评,强凋商榷是推动学术进步的方法之一,而商榷的前提是:所持观点必须建立在科学而严谨务实的考证之上。再次重申《平复帖》中的“赢瘵”二字.有肺结核病的含义。

  • 标签: 谢光辉 “赢瘵”词义 中国 书法艺术 学术态度
  • 简介:音乐是什么?音乐的本质如何?音乐的表现世界有什么特殊性?这些饶有兴味又异常烦难、千百年众说纷纭、始终困惑美学家和音乐美学家的理论问题,居然被一位从事音乐实践(高胡演奏)的年青少壮的演奏家余其伟深刻地思考着,并渐形成着余氏特色的答案和表达方式。令人惊喜不已。

  • 标签: 余其伟 音乐美学家 音乐实践 音乐美学问题 苏珊·朗格 演奏实践
  • 简介:徐邦达是我国当代著名书画鉴定家、画家和书法家,世人有“华夏辨画第一人”、“徐半尺”之谓。徐邦达,字孚尹,号李菴:又号心远生,晚号蠖叟,祖籍浙江省海宁县。1911年出生于上海一个儒商家里。父字尧臣,为一家生丝出口公司总经理。经商之余,雅好古玩字画,常购置家中赏玩。徐邦达自幼聪慧好学,耳濡目染,对书画艺术产生了浓厚兴趣。十几岁时,他拜苏州画家李涛(醉石)为师学习书法绘画。中国传统的学画方法,大凡从临摹入手,“先临仿,次创作,创作中,间以写生”。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徐邦达对历代名家作品进行了大量临摹。他后来回忆说,当时,凡能见到的真迹,不管山水、人物,还是花鸟鱼虫,都潜心描摹,这不仅扩大了自己的眼界,而且对名家笔法,墨法、构图、设色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后来画画、鉴画打下了一个比较坚实的基础。

  • 标签: 中国 书画鉴定家 艺术家 徐邦达 人物介绍
  • 简介:《音乐研究》2000年第3期发表了杜亚雄的《多元一体的中国音乐文化及其形态研究中的一些问题》(见该期第8—12页,以下简称杜文),对我的《中国音乐形态理论建设与汉族中心论问题》(见《音乐研究》2000年第1期第87—93页,以下简称杨文)提出批评。杜以激烈的措辞提出许多问题要求我作答,而杜文本身亦存在严重问题。为对学术及读者负责,并为促进学术讨论的健康发展,我有必要作一简短回应并对学术讨论提出几点希望,与同行们共勉。

  • 标签: 音乐研究 中国音乐文化 学术讨论 理论建设 文章 中心论
  • 简介:广播电视报是伴随着广播电视事业的飞速发展,人们在收看电视节目时越来越需要“向导”的情况下应运而生的。它问世之初,是以预报广播电视播出时间、介绍剧情及专栏节目、传播影视信息这一鲜明的“广电”特色而受到读者的喜爱。在许多城市,广

  • 标签: 绍剧 剧情 影视 节目 文章 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