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藏传佛教的曼荼罗结构,关于"我"的理论以及密宗修行法,对荣格分析心理学的自性理论以及深度心理咨询的方法,产生了深远影响。而藏传佛教的中观派以及藏传佛教密宗对于意识层级的描述,则深刻影响了超个人心理学大师肯·威尔伯建立意识光谱理论并定义"大精神"。与此同时,藏传佛教在全球的传播与发展,及其与现代心理学的广泛接触,也促使了藏传佛教现代形式的产生。现代藏传佛教表现出三个主要特点,即知识整合、全球传播、疗愈与灵修取向。

  • 标签: 宗教研究 现代藏传佛教 分析心理学 超个人心理学
  • 简介:以东方主义为范式写作的大量批判西藏想象的著作,解构着人们建立的香格里拉神话背后的自我中心主义心态,那么,对这种自我中心主义进行解构之后,如何建立一种更为公正的认识他者的方法呢?主体间性可以成为这种更为公正的认识论,而主体间性的认识模式,在藏传佛教与西方心理学的互动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出来。

  • 标签: 藏传佛教 西藏想象 新时代运动
  • 简介:与艺术品拍卖整体连连下滑形成鲜明对比,2016年春拍,佛教艺术品独树一帜,呈逐级上升态势,让人眼前一亮,为市场注入一些活力。佛教艺术品在近几年价位上涨惊人,刚刚落槌的中国嘉德、北京东正、北京保利、北京匡时春拍,佛教艺术专场无论是汉传、藏传佛造像,又或是法器、唐卡均取得不错的成绩。本期拍卖数据配合拍卖板块栏目,为读者呈现近年来佛教艺术品拍场数据分析。

  • 标签: 艺术品拍卖 佛教艺术 数据统计 鲜明对比 北京 藏传
  • 简介:2016春拍正在接近尾声。艺术市场多数板块仍处在调整与动荡中。然而,率先落槌的中国嘉德和北京东正却反而增加了佛教艺术的比重,分别设立两个专场。反响十分热烈。2016年6月6日,北京保利春拍“从菩马拉雅到五台山——重要佛教艺术夜场”收槌,总成交额约1.35亿元。

  • 标签: 佛教艺术 艺术市场 五台山 成交额 北京
  • 简介:北京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和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特别是元明清三朝在此建都,使这座数千年的古都成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政治、文化中心。北京城在长时间的民族融合中逐渐形成了它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和丰富的民族民间信仰。当时的北京寺、观林立,僧道众多,不但保有丰富的宗教典籍,也在寺院建筑和造像制作上为民族传统艺术留下了极为重要的艺术财富。佛教在西汉末年、东汉初年传入中土,公元3世纪末、4世纪初期开始在河北定县和高阳县逐渐繁盛。

  • 标签: 北京地区 佛教雕塑 元明清 统一多民族国家 民族传统艺术 历史文化传统
  • 简介:学术界认为“柄香炉”艺术发源于古印度,并随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原,这种观点缺乏足够论证。通过实物与图像资料比对,考证了虽然手持柄香炉初期器型来源于古印度犍陀罗地区,但中原对这种外域器具并未全盘接纳,而是于魏晋时期在传承了中原本土的古老燃烧器具“镍斗”器型基础上,杂糅了波斯高足而形成了独特的东方“绦斗”式柄香炉。在五代、宋代时期随着行香文化进一步发展出新的艺术特征,并外输至东亚佛教地区而影响深远。

  • 标签: 柄香炉 东亚佛教 东亚传播 文化传播 艺术传播
  • 简介:法隆寺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木构建筑,藏有大量飞鸟、奈良时期的佛教造像,是日本佛教的艺术宝库。在东亚佛教文化圈中,基于信仰与仪轨而创制的佛教图像有着基本固定的程式与要求,凭借着直观且易于理解的优势,伴随着信仰的传播而蔓延至各地。然而,因各地风土、时代与区域的差异,佛教图像亦呈现出有意味的变化,固有的样式或被打破,或被其他样式替代,试图传达各自的宗教意图。

  • 标签: 法隆寺 摩尼宝珠 佛教造像 木构建筑 仪轨 摩尼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