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俄罗斯的“东方学”研究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中国是其重要的分支领域,然而由于受种种原因所限,其近年来关于中国历史和中国古典语言文学研究的状况,似乎并不为国内学人尽悉。现就笔者知见所及,略申论之,意在向同行师友传递学术信息,交流资料,并希望以此引起学界同仁对俄罗斯中国研究的关注。

  • 标签: 中国学研究 俄罗斯 语言文学研究 世界范围 中国古典 中国历史
  • 简介:李瑞清(1867—1920)教育家,美术家,书法家。中国近现代教育的重要奠基人和改革者,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先驱,中国现代高等师范教育的开拓者。字仲麟,号梅庵、梅痴、阿梅,晚号清道人。江西抚州人。清光绪十九年(1893)考中举人,光绪二十一年中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

  • 标签: 近现代教育 中国学 书法家 手迹 现代美术教育 高等师范教育
  • 简介:郭沫若(1892-1978),1892年11月16日生于四川省乐山县铜河沙湾。1914年,郭沫若留学日本,在九州帝国大学学医。1921年,发表第一本新诗集《女神》,书中洋溢着强烈的浪漫主义气息,《女神》是中国新诗的奠基之作,郭沫若也因而成为中国新诗的重要奠基人之一;同年,又与郁达夫等人一同创立上海文学学社“创造社”,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旗手。

  • 标签: 中国学 近现代 手迹 书法 《女神》 中国新诗
  • 简介:陈三立(1853~1937)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修水人。著名诗人、学者、政治家,倡导维新变法。光绪进士。曾任吏部主事、三江师范学堂总教习。

  • 标签: 中国学 近现代 手迹 书法 维新变法 师范学堂
  • 简介:少年中国会是“五四”时期的一个很有影响的社团,先是由王光祁提议的。王光祁是四川温江县人,1914年到北京进入中国大学学习法律,1918年6月初毕业后担任成都《群报》和《川报》驻北京记者。他联络同乡曾琦、周太玄等人,以“少年意大利党”、“少年德意志党”为榜样,筹备组织少年中国会,当时他们都没有名气,故请求李大钊参与发起。

  • 标签: 少年中国学会 德意志 李大钊 曾琦 成立 “五四”时期
  • 简介:黄侃(1886-1935)著名语言文字学家、文史学家。字季刚,又字季子,晚年自号量守居士,湖北省蕲春县人。1905年留学日本,在东京师事章太炎,受小学、经学,为章氏门下大弟子。

  • 标签: 中国学 近现代 手迹 书法 语言文字学家 文史学家
  • 简介:胡小石(1888~1962),名光炜,字小石,号倩尹,又号夏庐,斋名愿夏庐,晚年别号子夏、沙公。江苏南京人,原籍浙江嘉兴。国学大师,兼为文字学家、文学家、史学家、书法家。曾任金陵大学教授,中央大学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文学院院长,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文学院院长,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

  • 标签: 中国学人 书法手迹 学人书法
  • 简介:缪凤林(1899年-1959年),著名史学家、教育家,学衡派代表人物之一。字赞虞,浙江富阳人。1919年夏考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史地部,与陈训慈、张其昀均为柳诒徵高足。

  • 标签: 中国学 近现代 手迹 书法 1959年 代表人物
  • 简介:缪荃孙(1844~1919),字炎之,又字筱珊,晚号艺风老人,江苏江阴申港镇缪家村人。中国近代藏书家、校勘家、教育家、目录学家、史学家、方志学家、金石家。我国文化教育科技界尊称他为中国近代图书馆的鼻祖。清光绪年间进士。缪荃孙幼承家学,11岁修毕五经。17岁时太平军进江阴,侍继母避兵淮安,丽正书院肄业,习文字学、训诂学和音韵学。

  • 标签: 中国学 近现代 近代图书馆 手迹 书法 目录学家
  • 简介:改革开放前,陈独秀头上戴有九顶'帽子':机会主义的二次革命论、右倾机会主义、右倾投降主义路线、托陈取消派、反共产国际、反党、反革命、汉奸、叛徒。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学术界遵照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精神,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对陈独秀一生的思想和活动,重

  • 标签: 二次革命论 中共党史人物传 五四运动时期 解放思想 中国托派 中国大革命
  • 简介:胡适、李大钊之间的“问题与主义”之争是一场关于实验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思想方法和社会改造道路的争论,也可说是“少年中目学会”内原有的社会主义与由会外输入的实验主义之间的争论。胡适的实验主义宣传,对学会产生了直接的影响,使学会中原本反对空谈主义,主张从事社会事业和社会活动的会员形成了所谓“问题与主义”派。而围绕着《少年中国》月刊文字方针而展开的“学理与主义”之争,并非人们所说的是“问题与主义”之争的范式转换,而是学会自由研究与预备主义的表现与结果。在导致学会分化的共同主义之争中,胡适及学会内的“问题与主义”派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 标签: 问题与主义 胡适 李大钊 少年中国学会
  • 简介:中国的学校音乐会产生于西学东渐下的近代社会。从教会学校在中国创办开始,到专业音乐教育在各地兴起,学校音乐会伴随着中国音乐教育的进程而发展,以一种新的音乐艺术形式,对学校教学活动的开展以及校园文化的形成发生着作用,并在社会需要之时走出校外,产生积极的社会影响。

  • 标签: 教会学校 近代中国 音乐会 专业音乐教育 功能 近代社会
  • 简介:笔者认为构筑中国边疆学是中国边疆研究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并从边疆理论研究的探究、新世纪以来边疆理论研究举要、以中国边疆学为主题的学人著述举凡、云南大学的"中国边疆研究丛书"、云南师范大学学报的"中国边疆学"学术栏目等几个方面,对中国者构筑中国边疆学的努力做了评述。

  • 标签: 新世纪 中国学者 中国边疆学 探索
  • 简介:关于中国术史的发展阶段,从《庄子·天下篇》到司马谈的《论六家要旨》和班固的《汉书·艺文志·诸子略》,再到近代梁启超的《论中国术思想变迁之大势》,都有不同的划分。现在应该从“文化-学术”、“传统-现代”、“本土-世界”这样三个维度,重新审视中国术史的历史进程与演变规律。由此通观中国术发展演变之历程,大体可以重新划分为华夏之融合、东方之融合与世界之融合三个历史时段,这三个历史时段中的中国术主导形态及其与世界的关系依次发生了变化,分别从华夏之中国到东方之中国,再到世界之中国

  • 标签: 中国学术史 学术史分期 传统学术 文化融合
  • 简介:本文就"论语"一名之来历及含义、的编纂者、历代注本、历史影响、时代价值、出土文献、海外传播等七个方面,对中国者近半个世纪以来的研究进行了概述,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 标签: 中国学者 《论语》 概述
  • 简介:尽管有大量的文章和书籍在介绍美国教育,也有相当一部分的学者和普通家长在中美教育之间做着对比。无论大家如何努力,悲观地说,这一切的对比和思考基本都属于纸上谈兵。不可置辩的事实是,中国根本就无法复制美国教育。为什么我会这么说呢?有句话说得好,事实胜于雄辩,我用几个简单的事实来说明一下这个命题。

  • 标签: 事实胜于雄辩 中国学校 体育活动 中小学课堂教学 班级人数 社会环境
  • 简介:本文原载日本《大谷女子大学学报》1989年第九期。作者水原渭江先生,七十年代师从香港中文大学饶宗颐教授,致力于敦煌古乐谱、舞谱的解译研究,著有博士论文《词乐研究》一书(1981年发行)。现为大谷女子大学教授。本文是作者对八十年代初以来中国术界研究敦煌舞谱状况的述评。敦煌舞谱研究是我国近年来较有起色的敦煌学研究领域之一,但迄今综合介绍文章很少。本文有助于我们对这方面研究的了解,故本刊特予转载。文中所述,仅是作者自己的一些看法,属于学术争鸣范围,欢迎有关专家学者也提出自己的意见。

  • 标签: 舞蹈艺术 八十年代 女子 敦煌舞 拍法 中国学术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