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9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空间站医疗救护保障特点和护理措施。方法根据载人航天任务医疗救护保障任务特点,从人员选拔、人员培训、物资准备与维护、流程制定、演训演练和防疫工作等方面制定切实可行的护理方案和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神舟十二"任务包括发射段、运行段、返回段全程,任务环节多,时间长。医疗救护保障内容包括人员身心素质、技术能力、环境设备器材、航天员可能出现的伤情、新冠疫情常态化的任务保障。针对这些内容,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护理方案,让护士能够迅速掌握并熟练地配合救治,为救治赢得更多时间,提高整体救护水平。结论航天任务的医疗救护保障,各种流程预案已经整合优化。携行设备装备先进、野战操作性强、适应各种复杂环境和复杂工况伤情使用。救护保障人员也做到了穷尽所想、精益求精、状态固化。我们要不断总结经验,对新的问题进行探索研究,在航天任务的医疗救护保障上不断做出新成绩,取得新成果。

  • 标签: 空间站任务 医疗救护 护理
  • 简介:摘要妇科病理学形成于19世纪后期,从早期的探索开始,就极大地推动了妇科学的发展。在130多年的发展完善中,妇科病理工作者始终结合当时先进科学技术,和妇科学者密切合作,使得妇科病理学至今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科学体系。我国妇科病理学起步晚,不同医院差距大,面临着普及与提高的双重任务。未来,国内妇科病理学需要重点关注并解决以下问题:(1)不断提高女性下生殖道鳞状上皮内病变和宫颈原位腺癌的诊断准确率;(2)关注激素相关病变尤其是瘤样病变的正确诊断;(3)关注临床痛点,解决临床治疗不断的新需求;(4)积极使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方案;(5)规范诊断术语及提供必需的预后参数。

  • 标签: 妇科病理学 历史 培训 诊断准确性
  • 简介:摘要通过神舟十二号与神舟十三号载人航天医疗救护保障任务医疗卫生装备及药品交接实践,分析载人航天医疗保障任务条件对交接工作的影响,论述医疗救护分队轮换中卫生装备及药品交接的前期准备及交接组织和实施方法,总结交接中的注意事项,以期为今后载人航天医疗救护队顺利交接提供借鉴。

  • 标签: 载人航天 医疗救护 交接
  • 简介:摘要2021,我们欢欣鼓舞地庆祝党的百年华诞;现今,我们又以奋斗之姿满怀豪情地拥抱2022。

  • 标签:
  • 简介:摘要平衡功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主要后遗症之一,常规平衡康复训练多以单任务训练为主,其治疗效果难以满足患者在生活中同时执行多项任务的需求。双任务训练是指同时执行两项涉及运动或认知任务的训练。本文旨在通过对双任务训练治疗脑卒中患者平衡障碍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

  • 标签: 脑卒中 双任务 平衡 作用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总结载人航天史上曾经发生的主要问题以及我国自2003年神舟五号首次载人航天任务以来主着陆场航天员医疗保障的经验,重点分析自神舟十二号开始的空间站建造期间的技术状态和返回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伤病救治预案,确保航天员安全。方法总结国外航天史上航天员发生意外伤害的教训,尤其是空间站阶段,结合我国载人航天的航天员医疗保障经验,针对空间站任务飞船在轨时间长、主着陆场调整的任务特点,提出系列的组织、预案以及救治方案。结果在原有舱前急救、直升机ICU综合救护平台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了急救程序,制定了不同复杂地形情况下的救治预案及航天员的快速救治和后送原则。结论空间站任务医疗救护的综合救援方案、直升机救护平台的构建以及组织实施,可以保障空间站任务航天员各种情况返回的有效救治。

  • 标签: 空间站 航天员 救护飞机 急救医疗服务
  • 简介:摘要:放射医学影像检测在临床中属常用检测方式,开展检测时,采用放射性仪器对患者病灶组织实施扫描,能够在无创情况下采集病灶组织图像,以此作为临床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放射医学影像检测实施后,医生通过阅片即可判别患者所患疾病类型,但通过对既往检测患者发现,影像胶片的打印对患者等诊时长具有一定影响性。当前临床就诊人数较既往明显增多,影像胶片打印量也显著升高,对于医院而言,打印机器维护、胶片使用量增加,均会加剧医院资源消耗。与此同时,受打印机器使用时长影响,在胶片打印过程中,会对图像清晰度、图片质量等造成干扰,由此使医生在阅片期间遗漏细小病变,造成疾病漏诊及误诊情况发生,对患者疾病诊断、临床诊疗工作开展等方面带来明显影响。无片化技术作为医疗科技发展的新型产物,在临床开展放射医学影像检测过程中,通过对扫描所得图像进行处理,经由网络及移动存储设备对图像进行数字化传递,以此缩短检测后的出片耗时,避免资源浪费情况发生,保障影像学检测所采集图像清晰度,具备诸多优势。

  • 标签: 发展 放射医学 科技任务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任务驱动教学结合形成性评价在《护理研究》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6级56名护理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将任务驱动教学法与形成性评价在《护理研究》课程教学中结合应用,引导学生参与并完成整个护理研究过程。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了解学生在课程前后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学习行为的变化,以此评价教学效果。采用SPSS 24.0进行t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课程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分(90.43±9.45)与课程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分(94.73±9.64)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87,P<0.05),突出表现为信息能力和学习合作能力的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课程前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分(73.64±10.12)与课程后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分(77.34±12.31)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5,P<0.05),其中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学生的学习行为也有显著改变,表现为预习、复习以及提问行为的增多。结论任务驱动教学法结合形成性评价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习行为和创新能力。

  • 标签: 形成性评价 任务驱动教学法 自主学习能力 学习行为 创新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任务导向性训练对脊髓损伤患者的影响。方法:64例脊髓损伤患者为我院2020年11月-2021年11月收治,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分别采用常规康复护理训练、任务导向性训练,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护理前参与能力比较(P>0.05);观察组护理后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脊髓损伤患者行任务导向性训练有利于提高其参与能力,应用效果显著。

  • 标签: 脊髓损伤 任务导向性训练 参与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总结在东风着陆场的卫勤保障经验,探讨卫勤保障策略。方法根据东风着陆场卫勤保障现状以及前期多次卫勤保障的做法和经验,进行回顾性总结研究。结果总结出主要做法:(1)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预案;(2)严格筛选技术过硬人员;(3)配备合理药材设备;(4)完成救护载体加改装;(5)重视急救技术培训;(6)强化政治思想教育;(7)进行身体适应性训练;(8)认真参与实战化训练。并提出3点体会:(1)思想与行动重视,是完成任务的前提;(2)训练与实战配合,是完成任务的基础;(3)教育与管理并重,是完成任务的底线。结论通过总结出东风着陆场的卫勤保障经验,为后续我国空间站长期在轨运行和载人飞船着陆后现场医疗救护提供保障和救治经验。

  • 标签: 空间站任务 载人飞行 东风着陆场 卫勤保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同吞咽任务时老年健康个体舌运动的超声影像学特征。方法招募56例健康老年受试者(男28例,女28例),要求其完成唾液吞咽、5 ml水吞咽以及15 ml水吞咽任务。通过B+M型超声采集受试者吞咽过程中舌运动特征,提取舌上升期(IIa期)的垂直运动幅度、速率和舌运动时长参数,对不同任务间和性别间的舌运动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唾液吞咽时的舌运动幅度显著低于5 ml水吞咽和15 ml水吞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 ml水吞咽时的舌运动幅度显著低于15 ml水吞咽,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5 ml和15 ml水吞咽时的舌运动速率显著快于唾液吞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完成3种吞咽任务时,IIa期男性的舌运动幅度均大于女性,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Ia期男性的舌运动速率均快于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M型超声成像的舌垂直运动幅度和速率可以反映老年人不同吞咽任务时舌运动学特征,并可能作为吞咽障碍临床超声检查中有意义的指标。

  • 标签: 吞咽 舌运动 超声 老年人 吞咽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儿科实习护生60例参与教学研究,研究过程中共采用两种教学模式,分别为传统教学模式和“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模式,因此,按照教学方法的不同将护生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0例,对比两组教学效果。结果:对照组和实验组护生经过教学后的护理水平均有所上升,但相比之下,实验组护生的护理能力比对照组更优,对比两组护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考核成绩可知,实验组护生考试成绩高于对照组护生(P<0.05);此外,实验组护生对教学模式的认可程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对于儿科护生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提升效果更为显著。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一线护理人员使命感的形成。方法:抽取2020年5月~2020年7月于成都市工作的10名一线护理人员展开访谈,总结访谈者的资料。结果:通过访谈,提炼前往一线的责任感、知识丰富性满足感、患者转归的成就感、参与的效能感、使命感的塑造等主题。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一线护理人员可通过危机评估、认知调整、心理社会化辅导、聚焦晤谈及价值引导等方式,形成使命感。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一线护理人员 使命感
  • 简介:【摘要】医学教育中,教学模式及教学理念不断发生变化,通过医学理论教学及实践教学,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过往单一教学模式往往无法满足教学要求,在课程改革及教学方法改革背景下,采取新型教学模式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中探究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自内科学教学要求角度入手,分析现阶段的西医内科学教学现状,自线上及线下两个方面完成任务驱动教学,达到理想的教学目标。

  • 标签: 任务驱动教学法 内科学 教学策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单相抑郁(unipolar depression)和双相抑郁(bipolar depression)患者前额叶激活特点。方法通过近红外光脑成像(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NIRS)技术采集并比较69例单相抑郁患者(单相抑郁组)和68例双相抑郁患者(双相抑郁组)在言语流畅任务下前额叶的含氧血红蛋白浓度变化,采用偏相关分析法分析24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总分及各因子分与受试者前额叶激活的相关性。结果单相抑郁组和双相抑郁组患者在左侧前额叶背外侧区、双侧前额叶腹外侧区和眶额皮质区检测通道的含氧血红蛋白浓度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右侧前额叶背外侧区含氧血红蛋白浓度变化与双相抑郁和单相抑郁组抑郁症状的严重程度相关(P<0.05),而左侧前额叶背外侧区含氧血红蛋白浓度变化与单相抑郁组抑郁症状的严重程度相关(P<0.05)。结论双相抑郁患者和单相抑郁患者在前额叶外侧区和眶额皮质的激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双相抑郁患者左侧前额叶背外侧和右侧前额叶背外侧的激活与抑郁症状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存在差异。

  • 标签: 谱学,近红外线 抑郁症 双相情感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任务平板训练对痉挛型偏瘫脑性瘫痪(脑瘫)患儿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8月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康复科收治的痉挛型偏瘫脑瘫患儿36例。按随机数列法将受试者分为对照组(18例)和试验组(18例)。干预过程中对照组中2例患儿因咳嗽、发热退出研究而脱落,最终对照组16例,试验组18例。2组患儿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分别进行单任务平板训练和双任务平板训练。2组患儿分别于训练前及训练4周后使用粗大运动功能量表-88项(GMFM-88)、儿童平衡量表(PBS)、最大步行速度测试(MWST)、单任务改良计时起立-行走测试(mTUG)、双任务mTUG进行评估和比较分析。采用χ2检验或Fisher′s精确检验比较一般资料中的性别、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CS),组内评估指标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组间年龄和评估指标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训练前对照组和试验组的GMFM-88 D区评分[(34.25±1.61)分比(34.56±1.76)分]、GMFM-88 E区评分[(50.53±7.20)分比(50.61±6.75)分]、PBS评分[(39.06±4.34)分比(38.89±4.44)分]、MWST时间[(12.69±3.07) s比(13.56±2.97) s]、单任务mTUG时间[(11.38±2.58) s比(11.94±2.51) s]、双任务mTUG时间[(30.06±8.08) s比(31.50±8.56) 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训练4周后,对照组GMFM-88中D区评分为(35.88±1.82)分、E区评分为(51.20±6.64)分,PBS评分为(40.75±4.14)分,MWST时间为(10.81±2.95) s,单任务mTUG时间为(10.06±2.52) s;试验组GMFM-88中D区评分为(36.28±1.99)分、E区评分为(53.94±6.98)分,PBS评分为(43.06±4.94)分,MWST时间为(10.44±2.83) s,单任务mTUG时间为(10.56±2.73) s,2组患儿的评价指标均显著优于训练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t=-3.058、-2.197、-7.132、1.235、2.952,试验组t=-5.953、-12.432、-8.333、3.149、7.578,均P<0.05),而2组GMFM-88中D区、E区,PBS,MWST,单任务mTUG评价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双任务mTUG时间为(29.10±8.28) s,与训练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78,P>0.05),而试验组双任务mTUG时间为(23.06±7.30) s,显著优于训练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930,P<0.05),且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96,P<0.05)。结论单任务和双任务平板训练均可显著提高痉挛型偏瘫脑瘫患儿的运动功能;单任务训练不能有效改善痉挛型偏瘫脑瘫患儿在双任务中的运动功能表现,但双任务训练可有效提高其在双任务条件下的运动功能表现。

  • 标签: 脑性瘫痪 痉挛型偏瘫 平板训练 双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