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C反应蛋白测定在非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0年6月期间,共40名患者,其中20名为非溶血性发热患者,20名为 发热组,20名非溶血性过敏反应患者为 过敏组,并纳入20名未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为对照组。结果 三组患者在输血前 C反应蛋白水平差异均不显著(P>0.05);发热组、过敏组相比,血浆 C-反应蛋白含量有显著差异(P

  • 标签: C反应蛋白测定 非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措施在避免免疫溶血性输血反应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在我院预输血的1000例在输血前行不规则抗体筛查(试验组)与1000例在输血前未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对照组)的患者资料进行研究,对比两组患者的免疫溶血性输血反应的产生率。结果:经不规则抗体筛查的试验组免疫溶血性输血反应率明显比未经不规则抗体筛查的对照组低,差异对比度大,统计学有对比价值P<0.05。结论: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可有效避免发生免疫溶血性输血反应,提升输血治疗的安全

  • 标签: 输血前 不规则抗体筛查 免疫溶血性输血反应
  • 简介:摘要青蒿琥酯延迟溶血(post-artesunate delayed haemolysis,PADH)是指使用注射用青蒿琥酯抢救重症疟疾(尤其是高密度疟原虫血症)患者,其血内疟原虫消失后1~3周出现血红蛋白减少和乳酸脱氢酶升高的溶血性贫血表现。其机制是青蒿琥酯杀灭红细胞内的疟原虫后被排出红细胞外,而该红细胞仍继续存活,但其寿命缩短,导致被感染过的红细胞延迟破裂。PADH避开了重症疟疾患者抢救最危险的时期,减少了抢救过程中的风险。本研究对PADH的定义和机制、临床研究和治疗进行综述,提高临床医师对PADH的认识和处理水平。

  • 标签: 青蒿琥酯 延迟性溶血 重症疟疾 输入性疟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OA及OB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的溶血程度,探讨不同血型ABO溶血病的临床特征。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20年6月银川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收治、血型为O型汉族母亲所分娩的A型或B型溶血病足月新生儿进行回顾研究,根据患儿血型分为OA组和OB组。应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纳入755例血型不合溶血病患儿,其中OA组364例,OB组391例。在小时胆红素水平列线图中,两组患儿中-高危区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A组低危区及中-低危区比例高于OB组,OB组高危区比例高于O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B组入院时龄小于OA组,人免疫球蛋白使用率、输血率高于O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直接Coombs' 试验、抗体释放试验、血清游离抗体试验、血小板计数、网织红细胞百分比、黄疸开始时间、血清总胆红素中位数、入院时血红蛋白、贫血、换血比例、光疗天数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OA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相比,OB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虽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输血率更高,入院时龄更小,但换血比例、光疗时长、住院时间方面相当。

  • 标签: 新生儿溶血病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ABO血型不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溶血样本对肝功能检验结果准确的影响情况。方法:分析对象为2019年8月-2021年8月在我院进行肝功能检查的52例血液样本,依据是否出现溶血现象分为参照组(未溶血26例)和观察组(溶血26例),分析各项检测指标的具体情况。结果:观察组ALT、AST、TP、ALB等指标检测值相比参照组较高,GGT、ALP、DBiL、TBiL等指标检测值相比参照组较低(P

  • 标签: 溶血样本 肝功能检验 准确性
  • 简介:【摘要】目的 临床生化检验项目中溶血现象对检验准确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22年5月-2023年6月54例健康体验人员进行此次研究,空腹抽取静脉血,给予溶血处理的为实验组,不进行溶血处理的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生化指标。结果 实验组ALT、 AST、 TP水平,要高于对照组, TC、 TG、 BUN等水平,较对照组更低,上述指标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临床生化检验项目中,若出现溶血现象,会导致检验结果出现误差,影响检验的准确,要提前做好对应的防范工作。

  • 标签: 临床生化检验项目 溶血现象 检验准确性
  • 简介:摘要:目的:对溶血三项试验在新生儿ABO溶血病的早期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以303例新生患儿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溶血三项试验,观察患儿溶血三项试验阳性检测结果、观察出生日龄≤4d和出生日龄>4d的患儿试验阳性检测结果。结果:观察患儿溶血三项试验阳性检测结果,A型患儿的各项试验阳性率均大于B型(P4d的患儿试验阳性检测结果,出生日龄≤4d的患儿各项试验阳性率均高于出生日龄>4d(P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临床生化检验项目中溶血现象对检验准确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2-8月期间我院86例进行血液检验患者,观察组为溶血采集标本、对照组非溶血采集标本,对比两组方式对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结果 两组患者在CHO、CK、ALB、TBIL、AST、ALT、TP、DBIL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 临床生化检验抽取样血为溶血标本会使检验结果出现误差,控制血液样本能有效防范误差现象。

  • 标签: []临床生化检验 溶血现象 检验准确性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反应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并分析本中心诊断为反应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等。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反应关节炎患者18例,青年患者为主,男女比例2:1。18例患者起病前均有前驱感染症状,下肢关节炎为最常见表现,其中以膝关节受累最多,超过半数患者伴有发热,部分患者有关节外损害表现。C反应蛋白、血沉等炎症指标显著增高。结论 对于以下肢非对称寡关节炎表现为主的青年男性患者,结合前驱的感染史,在排除其他关节炎后,需考虑反应关节炎诊断。

  • 标签: [] 反应性关节炎  HLA-B27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患者的血型血清学特点。方法:在我院展开研究,研究时间为2021年1月——2022年1月,共选取50例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展开回顾分析,分析患者的血型和血清学特点。结果:特发性患者有 17例,占比34.00%,继发性患者有33例,占比66.00%。就50例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患者来说,其均为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为阳性患者,并且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结果显示为阳性,其中单独IgM类冷自身抗体患者有6例,单独IgG类温自身抗体患者有41例,温冷双自身抗体患者有3例,合并存在同类抗体的患者人数为15例。结论: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患者自身抗体会对血型鉴定造成干扰,需要将多种方法进行应用,实现对患者的血型鉴定,保证患者的输血安全

  • 标签: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 血型特点 血清学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患者采取血液置换输血治疗的效果及临床价值。方法:择取我院于2020年6月至2021年7月期间接收救治的患有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的患者共70例,计算机随机进行分组,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采取糖皮质激素结合洗涤红细胞输注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增加血液置换输血治疗。观察统计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相关指标改善情况并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通过血液置换输血治疗后,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血红蛋白、网织红蛋白、血清胆红素等指标改善情况显著好于对照组(p值<0.05)。结论: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患者经过血液置换输血治疗后,治疗效果理想,可有效促进患者效果指标的改善,促进治疗效果的提升,促进患者身体康复,值得推广。

  • 标签: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输血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高原反应一过黑矇的临床特点与诱发病因素。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解放军西藏军区总医院2020年2月至2021年8月接诊的高原反应一过黑矇25例的临床资料,通过详细病史记录、系统专科检查、以及辅助检查,分析临床特点,探讨可能的发病机制。结果本研究高原反应一过黑矇,大多在急性高原暴露后10~15 d发病,全部为双眼发病,表现为全视野模糊甚至失明,持续10~60 s,发作频率每天至少6次,发病时常伴随心慌或头昏。急性高原暴露后感冒病史、早期体力活动、情绪紧张焦虑可能是诱发因素。所有患者经心理干预、吸氧、充分休息及适当的对症治疗2~5 d症状消失,随访半年无复发。结论高原反应一过黑矇的防治原则是保证充分休息,避免过度紧张,氧疗是治疗的重要方法。

  • 标签: 高原 病,高原 黑矇,一过性,反应性,高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总结1例宫外孕合并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的临床特点及诊疗过程,分析孕产妇可能诱发患者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的高危因素,从孕期保健角度提出建议,以期避免自身免疫溶血的发生,并改善其预后。

  • 标签: 宫外孕术后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孕期保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非感染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预防措施,从而提高医务人员对临床输血不良反应的认识和重视程度,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建立安全、科学、合理的输血机制。方法回顾分析济宁医学院附属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2018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发生的81例输血不良反应,分析非感染输血不良反应的科室分布、时间分布、年龄分布、血型及血制品种类分布等。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结果各种血液制品的输注过程中均可导致不同程度的输血不良反应。2018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期间接受输血的患者共24 608人次,发生输血不良反应81例,总发生率为0.33%;发生科室主要集中在妇产科,年龄主要集中在20~<60岁,其中女性发生率为0.23%(56/24 608),男性发生率为0.10%(25/24 608);输血不良反应患者中有输血史54例(66.7%),无输血史27例(33.3%)。4年间2018年、2020年输血不良反应发生较多,共54例,占总数的66.7%;2019年和2021年较少,共27例,占总数的33.3%;不同年份之间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28,P<0.05)。输注血液成分以去白细胞单采血小板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0.66%(22/24 608)],其次为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0.31%(43/24 608)]、病毒灭活冰冻血浆[0.31%(16/24 608)],其他血液制品未见输血不良反应发生,去白细胞单采血小板与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病毒灭活冰冻血浆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良反应类型以过敏反应为最多,为58例,其次是非溶血性发热反应8例。结论临床输血作为救治危重症患者一项重要治疗措施,医护人员要严格按照规范和制度用血,尽最大努力地减少输血不良反应发生,使临床输血更安全、科学、合理。

  • 标签: 非感染性输血不良反应 血制品 回顾性分析
  • 简介:摘要1例64岁男性患者因头晕、便血行胃镜检查,结果示胃溃疡并出血,胃镜术后给予注射用泮托拉唑钠、当归补血口服液及对症支持治疗,患者逐渐好转,无呕血及黑便。实验室检查示总胆红素(TBil)9.9 μmol/L,直接胆红素(DBil)4.6 μmol/L。4 d后加用瑞巴派特0.1 g口服、3次/d。次日晨患者出现酱油色尿,全身皮肤及巩膜黄染,总胆红素81.4 μmol/L,直接胆红素8.9 μmol/L,乳酸脱氢酶(LDH)1 448 U/L。考虑为溶血性黄疸,可能与瑞巴派特有关,停用该药,其余药物继续治疗,并给予碳酸氢钠1g口服、3次/d碱化尿液及补液等治疗。2 d后患者尿色较前变浅,全身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消退,实验室检查示总胆红素43.1 μmol/L,直接胆红素11.2 μmol/L,LDH 842 U/L。

  • 标签: 溶血 黄疸 瑞巴派特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溶血标本对胰岛素结果的影响。方法:设置39例体检健康成年人血标本为观察对象,对其溶血前后的血清胰岛素水平进行测定,针对其结果分析研究。结果:39例体检者血清胰岛素监测结果显示,轻度溶血组、中度溶血组、重度溶血组未溶血前检测结果与溶血后的检测结果有显著差异,(t=14.392,p=0.004),统计有差异。结论:溶血对胰岛素水平有着明显影响,因此需要尽量避免对溶血标本送检。

  • 标签: 溶血标本 胰岛素 结果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溶血对临床生化检验的干扰和影响。方法:入选300例血液样本主要于2019年8-2021年8月在本院采集,其中发生溶血有50例作为溶血组,未发生溶血有250例作为非溶血组,两组接受相同生化检验后观察结果。结果:溶血组胆固醇、肌酸激酶、白蛋白、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总蛋白指标明显高于非溶血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指标明显低于非溶血组,P<0.05;两组肌酐、三酰甘油、血尿酸、尿素氮指标并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溶血会干扰及影响临床生化检验,应尽可能规避溶血影响因素,提高生化检验结果准确及客观

  • 标签: 生化检验 溶血 干扰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探讨标本溶血对常规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行生化指标检验的50位健康者纳入研究范围,均采集两份血液样本分为甲乙两组,甲组血液标本给予常规处理,乙组的血液标本给予溶血处理,对比两组检验结果。结果:乙组的总蛋白、白蛋白、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水平均高于甲组,血糖指标低于甲组(P

  • 标签: 标本溶血 生化指标 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