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为保证临床研究学术论文的真实性和科学性,医学伦理审查是重中之重,但是目前医院、医学院校、科研院所和医学期刊编辑部对于医学伦理审查仍然不够重视,伦理问题仍然较为突出。本文将从医院、医学院校、科研人员和医学期刊编辑部等几方面对医学伦理审查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进行综述。

  • 标签: 医学伦理 伦理委员会 知情同意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病原微生物保藏是国家生物安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分析我国病原微生物保藏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病原微生物保藏规划思路及对策、与实现路径建议,以期更好的提高我国病原微生物资源自我保障能力,持续推进我国生物技术产业健康发展。

  • 标签: 病原微生物 保藏 体系 规划 发展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建立三级医院伦理审查信息系统,实现伦理审查的信息化管理,从而提高伦理审查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方法通过"分析现状、发现问题"、"制定措施并改进"、"检查结果"和"总结分析"四步,构建功能完备、结构合理和操作便捷的全链条式伦理审查信息化系统,实现对伦理审查工作的信息化管理。结果完善和改进后的伦理审查信息系统,给予伦理审查管理工作以强大、有力的支持,使伦理审查管理工作更加高效。结论信息化系统使伦理审查管理工作更加高效、规范和科学。

  • 标签: 伦理审查 信息化 医学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DCA循环模式在某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初始审查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及可行性,以期推进伦理委员会审查能力的持续性建设。方法本研究运用PDCA循环法,从计划、实施、检查及处理共4个环节对某医院伦理初始审查管理工作进行质量改进。结果通过明确伦理审查范围、加强制度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规范科研项目伦理审查工作流程、加强实质性审查、加强部门间审查协作和加强医学伦理培训等措施,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初始审查提交资料的完整性和规范性,提高了伦理委员审查能力和研究人员对伦理审查的认知和重视程度。同时提出了下一阶段继续PDCA改进的工作计划,包括建立独立顾问专家库、启用伦理审查数据管理系统、发挥临床决策分析方法在伦理审查中的作用及完善跟踪审查制度和操作规程。结论伦理审查管理工作在PDCA循环理论的引导下螺旋式上升,从伦理管理工作的长远发展来看,采用PDCA循环法应用于伦理审查管理工作是比较理想的模式。

  • 标签: PDCA 医院管理 伦理初始审查 质量改进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肺切除术后胸腔引流管管理最佳证据的临床实践现状,讨论最佳证据应用可能存在的障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19年5月1—31日选取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胸外科病房15名临床护理人员及9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胸腔引流管管理的30条最佳证据,制订38条审查指标,进行证据应用的临床现状审查,根据审查结果讨论证据应用的障碍因素及相应对策。结果38条审查指标的临床依从率为0~100%,临床依从率<50%的指标有18条,障碍因素主要包括护理人员缺乏胸腔引流管管理的循证知识培训、胸腔引流管管理规范不够完善、证据应用导致临床工作量增加、健康宣教内容不够全面等。结论肺切除术后胸腔引流管管理的临床现状与最佳实践之间尚有较大差距,应当针对障碍因素制订并实施相应对策,促进最佳证据向临床实践有效转化。

  • 标签: 肺切除术 手术后期间 胸腔引流管 证据审查 障碍因素 循证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国内药物临床试验相关伦理审查研究的发展动态,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和万方全文数据库,回顾2003—2020年间国内药物临床试验相关伦理审查研究的文献资料,采用文献计量学和可视化方法对文献的发文量、期刊分布、文献作者和关键词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336篇,文献发文量呈缓慢增长趋势,公开发表在107种期刊上;《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载文量最多(53篇);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参与发文量最多;北京、江苏和上海地区的医疗和科研机构发文排前3位;熊宁宁、刘海涛、陆麒、汪秀琴和吴翠云合作研究强度最大;近年研究热点以受试者保护、跟踪审查、多中心临床试验、孕妇受试者、儿童临床试验、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为主;获得11种省级以上研究基金的资助。结论通过文献计量和可视化的手段,对广大研究者梳理本领域知识结构、进展情况,寻求合作交流,改进不足和论文投稿等均有参考作用。

  • 标签: 临床试验 伦理 文献计量学 可视化分析
  • 简介:摘要随着生活行为方式、自然和社会环境的急剧变化,育龄人口生殖健康状况持续下降,快速增加的由辅助生殖技术(ART)孕育的子代的远期健康状况亟待评估。因此,妇幼保健和生殖健康相关研究关注的重点亟需从妊娠期、围产期的死亡和严重疾病表型逐渐向全生命周期和全疾病谱拓展。为了满足这样的研究需求,在我国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启动了中国国家出生队列(China National Birth Cohort)建设,计划以家庭为单位,招募3万个自然妊娠家庭和3万个ART家庭的人群,并对夫妻双方以及孕育的子代开展长期随访,收集夫妻和子代的环境暴露、生殖生育、精神心理、行为习惯等多方面暴露数据。同时采集外周血、尿液、脐血、卵泡液和精浆、精子等多种类型的生物样本。该出生队列对于我国妇幼健康和生殖医学研究具有极其重要支撑作用和深远影响。本文即是对国家出生队列的建设概况和基本设计做简要介绍。

  • 标签: 出生队列 中国国家出生队列 辅助生殖 自然妊娠
  • 简介:摘要国家心血管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专家委员会心力衰竭专家工作组(NCCQI-HF)于2020年12月发布了国家心肌病中心(NCMC)认证标准,包含了以下六个方面:心肌病中心建设的基本条件,心肌病及心肌炎患者的诊治,心肌病及心肌炎患者的随访,心肌病及心肌炎患者及其家庭成员的教育,心肌病及心肌炎专业医务人员的培训,心肌病及心肌炎医疗质量评价、控制与改进。为了促进该认证标准的顺利实施,现制定NCMC认证标准细则。

  • 标签: 心肌病中心 认证标准 评分细则
  • 简介:摘要给世界带来重大灾难的COVID-19,虽然近期内尚未有彻底控制、消失的迹象,但已有了重大转机。特别是最早报道了COVID-19病例且世界人口第一的中国,仅用了不到半年的时间就基本控制了疫情,只剩下间断发生的少数输入病例及个别本土散发病例,不能不说这是人间奇迹。这一伟大创举是不可复制的,只有在拥有百年光辉历史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只有依靠高度成熟、守纪律、听指挥、善良、包容、大度的人民大众才得以完成。当然奋战在武汉一线及全国各地的数以万计的临床、流行病学、疾控、微生物学专家以及疫苗研发者的功绩更是重中之重,永不可磨灭。本文重点叙述我所知道的不惜生命、以血肉之躯长期在抗疫第一线战斗过的临床工作者的功绩,他们都是真正的英雄,是最可爱的人,历史将会永远铭记他们可歌可泣的事迹。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居民对药品集中采购政策的知晓情况,为国家政策的推广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通过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结果:有48.03%的居民认为药费变低,仅有36.18%的居民了解药费变低的原因;居民对集中采购药品的知晓度为55.26%,对于国家集中采购政策知晓度较低,仅为38.82%,有72.37%的居民表示愿意选择集中采购药。结论:普通居民对国家集中采购政策的知晓度较低,政府与医疗机构应当加大政策的宣传力度,提高民众对利民政策的知晓度。

  • 标签:
  • 简介:摘要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基地基于自身学科和师资优势,在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我国继续医学教育制度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首先从制度建设和认定方面回顾了我国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基地试点工作的建立与发展,其次介绍了作为基地开展继续医学教育活动重要形式的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基地备案项目开展情况,最后总结分析了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基地评估的特点,提出了改进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基地工作的建议。

  • 标签: 国家级 继续医学教育 基地 试点情况
  • 简介:摘要出生队列是研究孕前和孕期各种环境暴露因素与胎儿、婴幼儿、青少年健康之间关系的有效方法。出生队列建设周期长、环节众多,研究质量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本文对中国国家出生队列建设过程中的各项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措施进行梳理,归纳总结建设经验。以期为相关队列研究提供经验,减少相关因素对队列研究的影响,提升队列研究质量。中国国家出生队列在质量保证的顶层设计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保障研究质量,包括研究中心筛选、成员管理系统开发、标准化操作流程制定及工作人员规范化培训;在质量控制方面,包括针对队列数据产生过程的实时、及时、定时质控,针对生物样本采集、处理及保存的全周期质控,以及针对参与工作人员的培训、督查和量化考核的全面立体质控。

  • 标签: 出生队列 质量控制 队列
  • 简介:摘要目的气管插管(tracheal intubation,TI)不良事件风险较高。目前文献对PICU内气管插管安全性的"新受训者效应"尚无清楚报告。本文评估PICU主治医生学术周期时机对TI相关事件(TI associated events,TIAEs)的影响。本文假设(1)具有儿科重症监护医学(pediatric critical care medicine,PCCM)主治医生培训计划的PICUs在学年的第1季度(7-9月)与本学年其余时间相比有更多的TIAEs;(2)PCCM主治医师首次插管成功情况及TIAE发生率通过3年的临床培训得到改善。设计回顾性队列研究。场所37家加入国家儿童紧急气道登记数据库(NEAR4KIDS)的北美PICUs。对象2013年7月至2017年6月在PICU接受TI的所有患儿。干预无。测量方法和主要结果将四种不同类型PICUs(有主治和住院医师的PICUs,仅有主治医师的PICUs,仅有住院医师的PICUs,以及没有受训人员的PICUs)第1季度(7-9月)发生的所有TIAEs情况与其余时间进行比较。对于第2个假设,PCCM主治医师完成的TIs按培训水平和3年主治医师培训期的不同季度进行分类(如第1年PCCM主治医师培训期的7-9月=1st季度,第1年的10-12月=2st季度,第3年的4月-6月=12st季度)。共报告9774例TIs。7047例(72%)来自有主治医师和住院医师的PICUs,525例(5%)来自仅有主治医师的PICUs,1201例(12%)来自仅有住院医师的PICUs,1001例(10%)来自没有受训者的PICUs。首年第1季度TIAEs发生率与该年其余时间没有差异:所有PICUs;7-9月14.9% vs.10-6月15.2%,P=0.76。各类型PICUs中上述两季度TIAEs均无差异(总体P≥0.19)。对于PCCM主治医师完成的TIs(n=3836),经主治医师培训后TIAEs明显下降;2nd季度OR值0.64(95%CI0.45-0.91),3rdOR值0.58(95%CI0.42-0.82),12thOR值0.40(95%CI0.24-0.67),校正患儿和设备特点后以1st季度作为参考。主治医师培训期间首次插管成功率显著提高:2nd季度OR 1.39(95%CI1.04-1.85),3rd季度OR 1.59(95%CI1.20-2.09),12th季度OR 2.11(95%CI1.42-3.14)。结论在不同类型的PICUs中未观察到新受训人员对TI安全性预后的影响。PCCM主治医师首次插管成功率显著提高,TIAE率显著下降,提示其在整个PCCM主治医师培训期间习得了大量技能。

  • 标签: 气道管理 儿童 儿科 气管插管 PICU 主治医生 7月效应
  • 简介:摘要目的气管插管(tracheal intubation,TI)不良事件风险较高。目前文献对PICU内气管插管安全性的"新受训者效应"尚无清楚报告。本文评估PICU主治医生学术周期时机对TI相关事件(TI associated events,TIAEs)的影响。本文假设(1)具有儿科重症监护医学(pediatric critical care medicine,PCCM)主治医生培训计划的PICUs在学年的第1季度(7-9月)与本学年其余时间相比有更多的TIAEs;(2)PCCM主治医师首次插管成功情况及TIAE发生率通过3年的临床培训得到改善。设计回顾性队列研究。场所37家加入国家儿童紧急气道登记数据库(NEAR4KIDS)的北美PICUs。对象2013年7月至2017年6月在PICU接受TI的所有患儿。干预无。测量方法和主要结果将四种不同类型PICUs(有主治和住院医师的PICUs,仅有主治医师的PICUs,仅有住院医师的PICUs,以及没有受训人员的PICUs)第1季度(7-9月)发生的所有TIAEs情况与其余时间进行比较。对于第2个假设,PCCM主治医师完成的TIs按培训水平和3年主治医师培训期的不同季度进行分类(如第1年PCCM主治医师培训期的7-9月=1st季度,第1年的10-12月=2st季度,第3年的4月-6月=12st季度)。共报告9774例TIs。7047例(72%)来自有主治医师和住院医师的PICUs,525例(5%)来自仅有主治医师的PICUs,1201例(12%)来自仅有住院医师的PICUs,1001例(10%)来自没有受训者的PICUs。首年第1季度TIAEs发生率与该年其余时间没有差异:所有PICUs;7-9月14.9% vs.10-6月15.2%,P=0.76。各类型PICUs中上述两季度TIAEs均无差异(总体P≥0.19)。对于PCCM主治医师完成的TIs(n=3836),经主治医师培训后TIAEs明显下降;2nd季度OR值0.64(95%CI0.45-0.91),3rdOR值0.58(95%CI0.42-0.82),12thOR值0.40(95%CI0.24-0.67),校正患儿和设备特点后以1st季度作为参考。主治医师培训期间首次插管成功率显著提高:2nd季度OR 1.39(95%CI1.04-1.85),3rd季度OR 1.59(95%CI1.20-2.09),12th季度OR 2.11(95%CI1.42-3.14)。结论在不同类型的PICUs中未观察到新受训人员对TI安全性预后的影响。PCCM主治医师首次插管成功率显著提高,TIAE率显著下降,提示其在整个PCCM主治医师培训期间习得了大量技能。

  • 标签: 气道管理 儿童 儿科 气管插管 PICU 主治医生 7月效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掌握我国病原微生物菌(毒)种保藏中心的运行管理现状,分析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为做好全国保藏工作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国家卫生健康委指定的各级各类保藏中心进行普查。结果保藏中心所在单位是公益一类的占78.6%(11/14),公益二类的占21.4%(3/14),保藏中心所在单位内以独立部门形式管理的占28.6%(4/14),以非独立部门形式管理的占71.4%(10/14);保藏中心年平均经费共1 708.15万,平均122万/家;保藏中心编制的四级病原微生物管理文件体系中,管理手册占32.3%(219/678)、程序文件占10.5%(71/678)、标准操作程序占29.5%(200/678)、记录表格占27.7%(188/678);现有工作人员共216人,兼职人员占70.8%(153/216),专职人员占29.2%(63/216)。保藏中心对外共享服务对象中科研机构占56.6%(60/106);共享方式中合作研究共享占92.9%(13/14),公益性共享占57.1%(8/14);共享协议中规定材料衍生物及数据所有权的占84.6%(11/13)、预设纠纷解决方案的占84.6%(11/13)、约定收益共享比例的占69.2%(9/13)。结论我国病原微生物菌(毒)种保藏中心整体运行良好,并积极发挥了共享资源的支撑作用。在国家生物安全战略需求下,建议进一步加强保藏中心独立性和专业性能力建设,不断提高资源共享的多元性和规范性,促进我国保藏中心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 标签: 病原微生物 资源 保藏 共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以下简称为本中心)青年儿科医师培养机制研究现状。方法选择2020年本中心430位在职青年儿科医师(年龄≤45岁)为调查对象。采用本研究自行设计的《国家儿童医学中心青年儿科医师培养机制调查问卷》,主要包括①纳入调查对象基本情况;②本中心为纳入调查对象提供科研条件情况;③本中心对纳入调查对象的选拔、培养、激励机制方面存在问题等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对不同职称被调查对象认为本中心人才队伍建设、培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比较采用χ2检验。本调查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新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结果对这430位被调查对象的问卷调查结果如下。①基本情况:女性占73.9%(318/430),男性占26.1%(112/430);硕士研究生学历占58.8%(253/430);副高及以上职称、中级职称、初级及以下职称分别占22.6%(97/430)、33.5%(144/430)与43.9%(189/430)。②科研条件:59.3%(255/430)被调查对象认为对科研课题申报等培训措施不到位,并且66.7%(287/430)认为科室办公条件比较拥挤、嘈杂,工作条件较差,42.8%(184/430)认为行政职能部门支持力度不够。③搭建平台:61.2%(263/430)被调查对象认为继续深造机会少,54.0%(232/430)认为其内部缺乏交流,73.3%(315/430)认为个人成长缺乏团队支持。④激励措施:70.0%(301/430)被调查对象认为本中心激励方式单一,对调动其积极性作用不大,61.2%(263/430)认为激励措施无针对性,62.8%(270/430)认为对其自我学习、提高激励作用不足。⑤结构配置:认为本中心年龄结构及其专业结构、学历与职称结构配置不合理的被调查对象所占比例分别为68.6%(295/430)、62.8%(270/430)、50.7%(218/430)。⑥培养途径:69.7%(297/430)被调查对象认为是政府或本中心重点人才培养计划;68.8%(296/430)认为是政府或本中心科研项目资助计划;60.7%(261/430)认为是本中心支持攻读更高学位。⑦存在问题:副高及以上、中级、初级及以下职称被调查对象认为对其激励措施较少所占比例分别为46.4%(45/97)、56.9% (82/144)、63.5% (120/189),3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90,P=0.021)。结论本中心对被调查对象人才培养提供的科研条件、工作环境、行政职能部门支持、成长平台、激励措施、人才结构配置及人才培养途径等尚存在不足,亟待加强和改善,以激发其潜能,进而提高医疗质量。

  • 标签: 医院,公立 青年儿科医师 人才培养 医业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生命早期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和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对子代近期和远期健康的影响以及系统评价和比较辅助生殖受孕和自然受孕人群的妊娠结局和子代健康相关结局。方法中国国家出生队列(CNBC)研究是一项覆盖辅助生殖受孕家庭和自然受孕家庭的多中心前瞻性出生队列研究。2016年,CNBC项目陆续在我国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4所医院启动,以家庭为单位纳入研究对象,并在辅助生殖治疗前、胚胎移植、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及分娩时以及出生后第42天、6个月、12个月、36个月多个时点采集数据信息和生物样本。结果截至2020年6月,CNBC共纳入27 044个辅助生殖受孕家庭,29 589个自然受孕家庭,CNBC的研究人群中绝大部分为城市居民。在辅助生殖受孕家庭中,男女双方分别有65.5%和63.7%为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年龄为(33.83±5.52)和(32.38±4.67)岁;女方83.2%为初产妇,吸烟率为0.8%,饮酒率为2.1%。在自然受孕家庭中,男女双方分别有81.5%和86.5%为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年龄为(32.06±5.09)和(30.40±4.27)岁,女方67.2%为初产妇,吸烟率为0.1%,饮酒率为2.2%。不同地区的辅助生殖受孕家庭和自然受孕家庭的基线特征均有差异。结论CNBC的建立将为研究生命早期遗传、环境因素、遗传-环境交互作用以及辅助生殖技术治疗相关因素对出生后子代健康的影响提供了重要资源。

  • 标签: 出生队列 基线特征 辅助生殖 自然妊娠
  • 简介:摘要肠道微生物对人类健康的重要性逐渐被人们关注。动物模型揭示了孕期母体微生物通过对子代微生物、代谢和免疫发育的作用影响了子代健康结局。然而,人体生理机制更为复杂,并受到多种暴露因素的交互影响,在动物模型中得到的研究结果往往与人群研究不一致。目前,孕期母体肠道微生物对子代微生物定植和健康的影响尚不明确。在大型前瞻性出生队列的基础上建设微生物亚队列,检测母亲孕期和子代发育多时点微生物组状态,并进一步与人群环境、行为暴露等宏观信息结合,能更好地为人体健康和疾病的机制研究提供可靠支撑。本研究从研究目标、内容、进展及优势与潜在问题等方面对该亚队列研究进行简要介绍,着重呈现本研究的总体设计和进展情况。

  • 标签: 母婴 肠道微生物 出生队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