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甲状腺干扰物4,4-二氯二苯二氯乙烯(pp’-DDE)处理甲状腺Nthy-ori-3-1细胞后,其LHX4和DIS3L mRNA水平及蛋白表达量的变化。方法取对数生长期Nthy-ori-3-1细胞,配制0、0.5、1.0、2.0和5.0 μg/ml pp’-DDE溶液,按浓度梯度给药,处理Nthy-ori-3-1细胞。显微镜观察细胞生长状态、细胞形态。基因芯片检测基因表达谱变化,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LHX4和DIS3L mRNA水平,通过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LHX4和DIS3L蛋白表达量。结果pp’-DDE浓度为0、0.5、1.0和2.0 μg/ml时,Nthy-ori-3-1细胞均生长正常。2.0 μg/ml组细胞差异基因共33个,其中,13个基因表达下调,20个基因表达上调。与对照组比较,1.0、2.0 μg/ml组细胞LHX4、DIS3L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0 μg/ml组细胞LHX4和DIS3L蛋白mRNA相对表达量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p’-DDE处理Nthy-ori-3-1细胞会影响LHX4和DIS3L蛋白表达水平。

  • 标签: 4,4-二氯二苯二氯乙烯 甲状腺细胞Nthy-ori-3-1 LHX4蛋白 DIS3L蛋白
  • 简介:摘要脯氨酰羟化酶属于2-酮戊二酸依赖的双加氧酶超家族,是体内重要的低氧感受器,可直接感受氧分压的变化,通过氧依赖性途径羟化缺氧诱导因子特定的脯氨酸残基,从而介导缺氧诱导因子的降解。脯氨酰3-羟化酶4(P3H4)是P3H1、P3H2的同工酶,被标识为人类肿瘤相关自身抗原,在泌尿系统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现就P3H4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泌尿系疾病中的应用进行阐述, 系统讨论泌尿系疾病中P3H4的研究现状与开发前景。

  • 标签: 泌尿系疾病 脯氨酰3-羟化酶4 人类肿瘤相关自身抗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细胞学p16INK4a免疫化学染色用于宫颈癌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募集2018年3—8月深圳周边地区902名25~60岁有性生活非妊娠期女性进行宫颈癌筛查,同时行宫颈新柏氏薄层液基细胞学(TCT)、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检测和细胞学p16INK4a检测。任一检测结果阳性者均行阴道镜下宫颈四象限定点+随机活检+宫颈管搔刮方案,由2位细胞病理学主任医师对TCT和细胞学p16INK4a进行判读阅片,评价p16INK4a早期诊断宫颈上皮内瘤变(CIN)2+的效率和判读一致性。结果筛查人群中HPV、p16INK4a和TCT≥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不典型腺细胞(AGC)阳性率分别为8.1%(73/902)、6.8%(61/902)和4.7%(42/902),任一筛查结果阳性者共137例,阴道镜回叫率79.6%(109/137),组织病理诊断为5例CIN2、5例CIN3。HPV阳性、p16INK4a阳性和TCT≥LSIL/AGC诊断CIN2+的灵敏度分别为100.0%、90.0%和80.0%,特异度分别为94.4%、95.3%和96.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位细胞病理学医师对p16INK4a和TCT判读的Kappa值分别0.944和0.425。结论在宫颈癌筛查中,p16INK4a检测具有与HPV、TCT检测相近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而且细胞病理学医师对p16INK4a判读的主观差异小,提示p16INK4a检测作为新的宫颈癌筛查方法具有一定优势。

  • 标签: 宫颈肿瘤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抑制剂p16 细胞学技术 免疫化学
  • 简介:摘要目的阐明P2X4信号轴对用6-羟基多巴胺(6-OHDA)成功诱导的帕金森病雄性大鼠模型黑质中铁代谢的影响。方法将120只雄性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6-OHDA组(帕金森病组)、携带P2X4基因病毒(P2X4-positive intervention,P2X4-PI)组、P2X4基因空载病毒(P2X4-negative control,P2X4-NC)组、P2X4-PI+6-OHDA组(先注射P2X4基因病毒,2周后注射6-OHDA)以及P2X4-NC+6-OHDA组(先注射空载基因病毒,2周后注射6-OHDA),共6组,每组20只。应用脑立体定位仪分别将上述相应的分组药品定位注射于大鼠左侧黑质。造模完成2周后进行行为学实验,筛选出合格大鼠模型,并进一步通过平衡杆实验评价各组大鼠的始动性及平衡能力。将造模完成且合格的大鼠模型断头取脑,留取脑组织,进行相关处理后保存备用。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蛋白质印迹法分别检测6组大鼠左侧黑质中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多巴胺能神经元数量的变化以及P2X4嘌呤受体(P2X4R)、二价金属离子转运体1(DMT1)、膜铁转运蛋白1(FPN1)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与对照组(7 942.0±461.6)相比,帕金森病组(4 724.0±261.1,t=13.17,P<0.01)和P2X4-NC+6-OHDA组(4 470.0±228.9,t=14.21,P<0.001)大鼠左侧黑质中TH阳性多巴胺能神经元数量明显减少;P2X4-PI+6-OHDA组(2 493.0±371.6,t=8.092,P<0.01)大鼠左侧黑质中TH阳性多巴胺能神经元数量显著少于P2X4-NC+6-OHDA组。蛋白质印迹结果显示:与对照组(1.723±0.146、1.369±0.107、1.020±0.059)相比,帕金森病组(2.107±0.070,t=4.368,P<0.05;1.733±0.117,t=4.245,P<0.05;0.783±0.042,t=5.795,P<0.01)和P2X4-NC+6-OHDA组(2.104±0.110,t=4.326;1.737±0.073,t=4.291;0.804±0.037,t=5.282;均P<0.05)大鼠左侧黑质中P2X4R、DMT1蛋白表达水平上升,FPN1蛋白表达水平下降;与P2X4-NC+6-OHDA组相比,P2X4-PI+6-OHDA组(2.875±0.170,t=8.770;2.845±0.180,t=12.92;0.550±0.040,t=6.216;均P<0.01)大鼠左侧黑质中P2X4R、DMT1蛋白表达水平上升,FPN1蛋白表达水平下降。结论P2X4基因过表达可使大鼠中脑黑质中的DMT1表达上调、FPN1表达下调,从而导致中脑黑质中铁元素的沉积,可能进而对多巴胺能神经元造成损伤,最终对帕金森病的发生和发展产生影响。

  • 标签: 帕金森病 P2X4嘌呤受体 二价金属离子转运体1 膜铁转运蛋白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小RNA-338-3p(miR-338-3p)对脉络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和凋亡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脉络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将培养的细胞分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组和正常对照组,正常对照组细胞常规培养,VEGF组细胞应用VEGF处理24 h;将VEGF组培养的细胞分为4个亚组,分别将阴性对照(miR-NC)、miR-338-3p拟似物、miR-338-3p拟似物+pcDNA、miR-338-3p拟似物+pcDNA-TCF4转染至脉络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后用VEGF处理24 h。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qRT-PCR)检测细胞中miR-338-3p和TCF4相对表达量;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生率以评估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行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miR-338-3p与TCF4的靶向关系;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增生标记蛋白细胞增生核抗原-67(Ki-67)、增生细胞核抗原(PCNA)、B淋巴细胞瘤-2相关蛋白(bax)、B淋巴细胞瘤-2(bcl-2)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VEGF组细胞中miR-338-3p 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TCF4 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细胞增生率显著升高,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细胞中Ki-67、PCNA、bcl-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bax蛋白水平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VEGF+miR-NC组比较,VEGF+miR-338-3p组细胞增生率显著降低,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细胞中Ki-67、PCNA、bcl-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bax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证实miR-338-3p可靶向结合TCF4;与VEGF+miR-338-3p+pcDNA组比较,VEGF+miR-338-3p+pcDNA-TCF4组细胞增生率显著升高[(56.48±13.20)% vs.(96.24±16.24)%],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30.59±3.57)% vs.(12.36±1.29)%],细胞中Ki-67、PCNA、bcl-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0.41±0.11 vs. 0.96±0.19;0.44±0.10 vs. 0.97±0.20;0.55±0.12 vs. 0.98±0.15),bax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0.87±0.13 vs. 0.42±0.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700、14.408、7.516、7.111、6.715、7.927,均P<0.01)。结论miR-338-3p过表达可负向调控TCF4在细胞中的表达量,从而抑制脉络膜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增生及诱导细胞凋亡。

  • 标签: miR-338-3p T细胞生长因子4 脉络膜微血管内皮细胞 增生 凋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16INK4a免疫细胞化学染色(p16INK4a染色)作为新一代子宫颈细胞学检查技术在人群子宫颈癌初筛与辅助常规细胞学检查及高危型(HR)-HPV初筛后的二次筛查中的价值。方法募集2016—2018年深圳及周边地区25~65岁有性生活的非妊娠期妇女5 747例,采用HR-HPV联合子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LCT)进行子宫颈癌初筛;并行p16INK4a染色,其中902例在初筛的同时进行p16INK4a染色,其余4 845例为HR-HPV与LCT初筛阳性回叫行阴道镜检查时取样进行p16INK4a染色。将具有完整LCT检查、HR-HPV检测、p16INK4a染色及子宫颈活检后病理诊断结果者纳入本研究。以组织学病理诊断为“金标准”,评价p16INK4a染色作为子宫颈癌初筛、辅助LCT检查及HR-HPV初筛后的二次分流方案检出子宫颈病变[即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包括HSIL[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及以上级别病变[HSIL(CIN Ⅱ)+]、HSIL(CIN Ⅲ)及以上级别病变[HSIL(CIN Ⅲ)+]的筛查效率。结果(1)具有完整LCT检查、HR-HPV检测、p16INK4a染色及子宫颈活检病理诊断结果者共1 097例,纳入本研究。病理诊断:正常子宫颈995例,低级别鳞状上内病变(LSIL)37例、HSIL 64例及子宫颈癌1例,其中HSIL(CIN Ⅱ)+ 65例,HSIL(CIN Ⅲ)+ 34例。HSIL(CIN Ⅱ)+患者的p16INK4a阳性率(89.2%,58/65)显著高于CINⅠ或正常子宫颈者(10.2%,105/1 032;P<0.01)。(2)p16INK4a染色作为初筛方案:与HR-HPV检测比较,p16INK4a染色检出HSIL(CIN Ⅱ)+、HSIL(CIN Ⅲ)+的敏感度均无显著差异(95.4%与89.2%,94.1%与94.1%;P>0.05),但其特异度均显著增高(82.5%与89.8%,80.2%与87.7%;P<0.05);而与LCT结果≥LSIL比较,p16INK4a染色检出HSIL(CIN Ⅱ)+、HSIL(CIN Ⅲ)+的敏感度、特异度均无显著差异(P>0.05)。(3)p16INK4a染色辅助LCT检查:与单独LCT检查或HR-HPV检测辅助LCT检查比较,p16INK4a染色辅助LCT检查检出HSIL(CIN Ⅱ)+、HSIL(CIN Ⅲ)+的特异度均显著增高(P<0.01),而敏感度均无显著差异(P>0.05)。(4p16INK4a染色作为二次分流方案:HR-HPV初筛后以p16INK4a阳性作为二次分流指标与LCT结果≥ASCUS作为二次分流指标比较,检出HSIL(CIN Ⅱ)+、HSIL(CIN Ⅲ)+的敏感度均无显著差异(84.6%与90.8%,88.2%与91.2%;P>0.05),而特异度均有显著差异(94.1%与89.7%,91.9%与87.4%;P<0.01);作为二次分流方案,HPV 16和(或)18型(HPV 16/18型)阳性与p16INK4a阳性序贯的方案,HPV 16/18型阳性与LCT结果≥ASCUS序贯的方案,两种方案比较,检出HSIL(CIN Ⅲ)+的敏感度无显著差异(分别为88.2%、94.1%,P=0.500),而前者的特异度显著增高(分别为88.3%、83.0%,P<0.01),且前者的阴道镜转诊率显著降低(分别为14.0%、19.4%,P=0.005)。结论p16INK4a染色作为子宫颈癌初筛方案检出子宫颈病变的敏感度与HR-HPV检测相当、特异度与LCT检查相当;且在HR-HPV阳性患者的二次分流中具有优势,并可辅助LCT检查进行诊断分级,提高了子宫颈细胞学筛查的准确率。

  • 标签: 宫颈肿瘤 癌症早期检测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周期素依赖激酶抑制剂p16 乳头状瘤病毒科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布比卡因对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分别使用浓度为100(BUP组)、300、600、1 000 μmol/L的布比卡因处理H1299细胞,未使用布比卡因处理的设为对照组。分别将miR-NC、miR-381-3p、si-NC、si-HERC4、anti-miR-NC、anti-miR-381-3p转染至H1299细胞中,其中转染anti-miR-NC和anti-miR-381-3p的细胞再使用100 μmol/L布比卡因进行处理,分别记为miR-NC组、miR-381-3p组、si-NC组、si-HERC4组、BUP+anti-miR-NC组、BUP+anti-miR-381-3p组。qRT-PCR检测miR-381-3p和HERC4 mRNA的表达水平,免疫印迹法检测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MMP-9、p21等蛋白表达,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实验检测miR-381-3p对HERC4的靶向调控作用。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随着布比卡因浓度增加,细胞增殖抑制率显著升高,细胞迁移和侵袭数量显著降低;且miR-381-3p表达水平显著升高,HERC4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均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实验和免疫印迹显示,miR-381-3p靶向负调控HERC4的表达。过表达miR-381-3p或抑制HERC4表达均可抑制肺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而下调miR-381-3p表达可逆转布比卡因对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抑制作用。结论布比卡因可抑制肺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其机制可能与调控miR-381-3p/HERC4的表达有关。

  • 标签: 布比卡因 微RNA-381-3p HERC4 肺癌 增殖 迁移 侵袭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微小RNA(miRNA,miR)-22-3p与真核翻译起始因子4E(eIF4E)的靶向关系,分析其对增殖的调控作用。方法选择人正常成骨细胞株NHOst、骨肉瘤细胞株U20S(购自中国科学院上海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细胞株中miR-22-3p的表达,采用双荧光素酶基因报告实验检测miR-22-3p与eIF4E结合情况。建立空白对照组、空载体转染组、miR-22-3p转染组、miR-22-3p和eIF4E共转染组,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检测细胞的活性,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细胞周期素D1(Cyclin D1)的表达。采用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法检测miR-22-3p在23例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骨肉瘤组织中eIF4E、细胞核增殖抗原(Ki-67)的表达。组间定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SNK法进行两两比较),对数据行Spearman相关分析及K-M生存分析。结果骨肉瘤细胞株中miR-22-3p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成骨细胞株;双荧光素酶基因报告实验发现miR-22-3p能引起转染pGL3-eIF4E-WT的细胞中荧光素酶活性降低。与空白对照组及空载体转染组比较,miR-22-3p转染组细胞活性明显下降,PCNA和Cyclin D1的表达显著下降,miR-22-3p和eIF4E共转染组均能逆转上述表达水平。骨肉瘤组织中miR-22-3p表达范围是0.6~3.6,平均1.9±0.2,miR-22-3p与eIF4E、miR-22-3p与Ki-67均呈负相关(r=-0.510、-0.530,P<0.05),eIF4E与Ki-67呈正相关(r=0.500, P<0.05)。miR-22-3p在不同肿物最大径、病变分级的分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22-3p与生存时间明显相关。结论miR-22-3p在骨肉瘤中低表达,靶向负调控eIF4E的表达,调节细胞的增殖。miR-22-3p可能是肿瘤进展及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 标签: 骨肉瘤 微小RNA-22-3p 真核翻译起始因子4E 细胞增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RNA(miR)-19b-3p对胰腺癌PANC-1细胞原癌基因鼠双微体4(MDM4)表达和细胞增殖、凋亡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脂质体转染法转染micrONrno-miR-19b-3p mimic(拟似组)、micrOFF mmu-miR-19b-3p inhibitor(阻遏组)和Lipofectamine 2000转染试剂(阴性组)至人胰腺癌PANC-1细胞,并以未特殊处理正常生长的PANC-1细胞作为空白组,采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各组细胞转染是否成功,使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法检测微RNA-19b-3p转录水平以判断转染效率。转染24、48、72 h采用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活性,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法检测细胞内微RNA-19b-3p、MDM4含量,转染72 h采用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转染后PANC-1细胞凋亡情况。转染72 h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PANC-1细胞MDM4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转染后48 h 4组均有明显绿色荧光,微RNA-19b-3p转染PANC-1细胞转染效率为72.1%。转染24、48、72 h时拟似组PANC-1细胞增殖活性、微RNA-19b-3p mRNA、FL-MDM4、S-MDM4表达水平都高于空白组、阴性组和阻遏组(均P<0.05),阻遏组PANC-1细胞增殖活性和微RNA-19b-3p mRNA、FL-MDM4、S-MDM4表达水平低于空白组、阴性组和拟似组(均P<0.05),空白组和阴性组细胞增殖活性和微RNA-19b-3p mRNA、FL-MDM4、S-MDM4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空白组、阴性组、拟似组和阻遏组4组PANC-1细胞增殖活性和微RNA-19b-3p mRNA、FL-MDM4、S-MDM4表达均与时间呈现正相关(细胞增殖活性r=0.629、0.582、0.524、0.472,微RNA-19b-3p mRNA表达水平r=0.449、0.475、0.501、0.399,FL-MDM4表达水平r=0.504、0.423、0.447、0.431,S-MDM4表达水平r=0.472、0.428、0.414、0.408,均P<0.05)。转染72 h时拟似组细胞凋亡水平低于空白组、阴性组、阻遏组[(2.02±0.48)%比(3.48±0.63)%、(3.52±0.52)%、(8.23±0.82)%,均P<0.05],阻遏组细胞凋亡水平高于空白组、阴性组和拟似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转染72 h拟似组MDM4蛋白表达水平高于空白组、阴性组和阻遏组[(1.162±0.114)比(0.749±0.126)、(0.663±0.137)、(0.347±0.092),均P<0.05],阻遏组MDM4蛋白表达水平低于空白组和阴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微RNA-19b-3p可能通过影响MDM4表达,进而影响p53基因活性,促进胰腺癌的增殖,微RNA-19b-3p可能成为治疗胰腺癌新的靶点。

  • 标签: 胰腺肿瘤 微RNAs 鼠双微体4 原癌基因 基因,p53
  • 简介:摘要目的明确2例畸形流产患儿染色体拷贝数变异,分析引起2p15-p16.1缺失综合征畸形表型的相关基因以及关键区域。方法应用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hromosomal microarray analysis, CMA)技术对畸形流产儿全基因组拷贝数目进行检测,并用计算机软件及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CMA检测到2例患儿的染色体2p15-16.1区段有约255 kb的DNA拷贝数变异,2例患儿表型符合2p15-p16.1微缺失综合征遗传特征,缺失区域包含XPO1和USP34基因。结论2p15近端73 kb的片段(chr2: 61 659 957~61 733 075, hg19)可能是引起2p15-p16.1微缺失综合征畸形表型的关键区域之一,XPO1和USP34为该缺失综合征的候选基因。

  • 标签: 2p15-p16.1微缺失综合征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 XPO1基因 USP34基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顺铂对肝癌细胞衰老的诱导作用。方法使用2 μg/ml顺铂处理人肝癌细胞系HepG2,采用MTS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系检测细胞周期变化、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衰老相关基因p19、p21表达量、免疫荧光法检测p21表达情况;裸鼠移植人肝癌模型腹腔注射相应药物,检测肝癌生长转移及p21蛋白表达。结果随着顺铂处理时间延长,顺铂组增殖率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958,P<0.05)。流式细胞检测显示,顺铂组和对照组G2期细胞分别为19.90%±0.42%、12.57%±0.84%,细胞停滞于G2期(t=14.415,P<0.05)。顺铂组与对照组p19基因相对表达量分别为(2.23±0.05)、(1.00±0.02);p21基因相对表达量分别为(3.26±0.11)、(1.00±0.02),p19及p21表达均升高(分别t=43.750,56.541,均P<0.05);顺铂组裸鼠瘤体体积较对照组缩小,p21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增加(P<0.05)。结论顺铂可通过p19/p21相关途径诱导肝癌细胞衰老。

  • 标签: 癌,肝细胞 细胞衰老 顺铂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基因组光学图谱技术诊断染色体结构异常,为染色体结构异常导致的疾病提供可靠、实用的诊断方法。方法应用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基因组光学图谱技术和拷贝数变异测序(copy number variation sequencing, CNV-seq)技术对1例患者染色体异常进行诊断与验证。结果患者核型分析结果为16号染色体可能为未知结构异常或16号染色体与其他染色体相互易位,基因组光学图谱技术和CNV-seq分别诊断和验证为染色体16p11.2-p12.2区杂合性缺失。结论基因组光学图谱技术可以作为染色体结构变异检测与诊断的新型技术。

  • 标签: 染色体结构异常 基因组光学图谱 微缺失/重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不同剂量中波紫外线(UVB)对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HaCaT早衰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0、20、50、80和100 mJ/cm2UVB分别照射HaCaT细胞,于照射后72 h采用姬姆萨染色观察细胞形态,通过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β-半乳糖苷酶染色检测早衰细胞比例,利用溶酶体红色荧光探针Lyso-Tracker Red检测照射后24、48、72 h细胞内溶酶体数量变化,划痕实验检测照射后24、48 h细胞迁移能力变化。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早衰相关蛋白P53和P16的表达变化。结果20、50、80和100 mJ/cm2UVB照射后,HaCaT细胞出现早衰相关表型,照后72 h细胞体积增大(F=115.18,P<0.05),增殖能力降低(F=410.32,P<0.05),β-半乳糖苷酶活性增高(F=16.31,P<0.05),照后24、48、72 h溶酶体数量增多(F=17.65、38.36、13.66,P<0.05),照后24、48 h迁移能力降低(F=8.21、11.48,P<0.05)。照后72 h早衰相关蛋白P53和P16表达增加。结论UVB照射可诱导HaCaT细胞发生早衰,其机制可能通过引起HaCaT细胞P53和P16蛋白表达增加实现。

  • 标签: 中波紫外线 早衰 角质形成细胞 P53 P16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PI3K/AKT/mTOR信号传导通路标志蛋白磷酸化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p-AKT)和磷酸化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mTOR)在儿童Burkitt淋巴瘤(BL)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1年9月至2018年7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确诊的58例儿童BL病例,同时收集30例反应性增生性淋巴结炎(RH)做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AKT、p-mTOR在BL及RH对照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差异及与患儿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58例BL患儿中,确诊后失访6例。接受治疗与随访的52例患儿,男43例,女9例,中位年龄为5岁(2~14岁)。p-AKT、p-mTOR蛋白在儿童BL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759,P<0.001),表达率分别为62.1% (36/58)和60.3% (35/58),均显著高于阴性组(分别33.3%,36.7%;P=0.011,P=0.035)。p-AKT阳性组的高血清乳酸脱氢酶(LDH≥573 IU/L)的比例显著高于阴性组(P=0.006),p-mTOR的表达与血清LDH高及白蛋白球蛋白比值(A/G)低相关(分别P=0.006, P=0.034),而性别、年龄、分期、肿块大小、有无B症状、结外病变数及国际预后指数(IPI)在组间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p-AKT阳性组的5年总生存率(OS)、无进展生存率(PFS)均较阴性组明显降低(分别72.7%比94.7%,χ2=4.123,P=0.042; 66.7%比94.7%, χ2=5.822, P=0.016)。p-mTOR阳性组的5年OS较阴性组显著降低(71.0%比95.2%,χ2=4.881, P=0.027),但PFS较阴性组的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AKT/p-mTOR双阳性组的5年OS、PFS较存阴组(单一蛋白表达缺失或p-AKT/p-mTOR均不表达)显著下降(OS: 69.0%比95.7%, χ2=6.285, P=0.012; PFS:65.5%比91.3%, χ2=5.405, P=0.020)。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AKT/p-mTOR双阳性、高LDH和IPI 3~5分是影响BL患儿OS的独立危险因素,p-AKT阳性、p-AKT/p-mTOR双阳性、巨大肿块(>10 cm)、高LDH和IPI 3~5分是影响PFS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结论 PI3K/AKT/mTOR信号通路关键蛋白p-AKT、p-mTOR免疫组织化学表达是儿童BL诊断的参考和评估预后风险的独立预测因子。

  • 标签: 伯基特淋巴瘤 儿童 免疫组织化学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乌苯美司胶囊联合FOLFOX4方案治疗原发性胃癌的近期疗效及对患者Skp2与P27kipl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原发性胃癌患者11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57例。对照组给予FOLFOX4化疗方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乌苯美司胶囊治疗。连续治疗3个周期后,对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免疫功能指标、Skp2与P27kipl蛋白表达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等进行统计比较。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77.19%(44/57)、61.40%(35/57),均高于对照组的57.89%(33/57)、42.11%(24/57)(χ2=4.842、4.251,P=0.028、0.039)。治疗后观察组CD3+、CD4+细胞、CD4+/CD8+均高于对照组,而CD8+细胞则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803、4.538、4.187、6.042,P=0.000、0.000、0.000、0.000)。治疗后观察组Skp2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P27kipl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971、4.110,P=0.000、0.000)。治疗期间观察组、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3.33%(19/57)、24.56%(14/5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66,P=0.302)。结论乌苯美司胶囊联合FOLFOX4方案治疗原发性胃癌患者的近期疗效显著,能够提升患者的免疫功能,调节Skp2与P27kipl蛋白表达水平,治疗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推荐。

  • 标签: 原发性胃癌 乌苯美司 化疗治疗 奥沙利铂 亚叶酸钙 氟尿嘧啶 近期疗效 免疫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RNA(RNA-21-5p)通过靶向程序性死亡蛋白4(PDCD4)对SLE患者外周血B细胞增殖与凋亡的调控作用。方法选择我院经临床确诊的SLE患者30例,采用梯度离心法提取外周血淋巴细胞(PBL),磁珠法分选B细胞后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B细胞比例;采用电转染法将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miRNA-21-5p阴性对照组、miRNA-21-5p Inhibitor组、PDCD4阴性对照组、PDCD4 siRNA组。于转染后48 h收集细胞。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各组细胞miRNA-21-5p及PDCD4 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细胞PDCD4的蛋白表达;采用双荧光素酶靶标实验验证miR-21-5p和PDCD4的靶向关系;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凋亡情况、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情况;采用蛋白质印迹法和RT-PCR法分别检测各组细胞Fas、FasL、CD40和CD40L的表达水平。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2组间数据进行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多样本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抗dsDNA抗体阳性率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SLE患者血清补体[C3(0.85±0.11)g/L、C4(0.54±0.09)g/L]较健康对照组[C3(1.16±0.17)g/L、C4(1.57±0.09)g/L]降低(t=7.524,P<0.05;t=38.471,P<0.05),而抗dsDNA抗体(47%)、IgG(15.46±0.75)g/L、IgA(2.68±0.20)g/L较健康对照组抗dsDNA抗体(17%)、IgG(11.95±0.80)g/L、IgA(2.16±0.11)g/L均升高(χ2=4.427,P<0.05;t=15.218,P<0.05;t=10.125,P<0.05);SLE患者外周血B细胞比例[(6.78±0.29)%]、miRNA-21-5p表达水平(7.52±0.59)%较健康对照外周血B细胞比例[(2.03±0.24)%]、miRNA-21-5p表达水平(3.60±0.62)均升高(t=59.064,P<0.05;t=19.317,P<0.05),而SLE患者外周血PDCD4基因表达水平(1.54±0.35)较健康对照(4.42±0.42)降低(t=19.126,P<0.05);与空白对照组和miRNA-21-5p NC组相比,miRNA-21-5p Inhibitor组细胞增殖受到抑制,细胞凋亡比例升高(F=5.244,P<0.05;F=37.903,P<0.05);与空白对照组和PDCD4 NC组相比,PDCD4 siRNA组细胞增殖能力增强,细胞凋亡比例减少(F=5.956,P<0.05;F=25.431,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分析结果显示,PDCD4是miRNA-21-5p的靶基因。结论miRNA-21-5p可能通过抑制PDCD4的表达促进SLE患者外周血B细胞增殖,导致B细胞凋亡异常。miRNA-21-5p可作为SLE治疗新的靶向基因。

  • 标签: 红斑狼疮,系统性 B淋巴细胞 微RNA-21-5p 程序性死亡蛋白4 增殖 细胞凋亡
  • 简介:摘要目的在同一个标本中检测出了两种组别的诺如病毒,对这两个诺如病毒的分子特征进行初步分析。方法利用普通RT-PCR对两个病毒的部分聚合酶区及衣壳蛋白区片段进行扩增和序列测定。通过BioEdit软件进行序列比对分析,采用MEGA软件及BEAST软件分别构建进化树进行进化分析,Simplot软件进行重组位点分析。结果序列进化分析显示标本中确实存在两种不同型别且不同组别的诺如病毒,分别为GI.6[P11]型与GII.13[P16]型;时间进化分析显示GI.P11位于2013—2018分支,GII.13位于GII.13[P16]的2013—2018分支,平均替换速率分别为1.6×10-3及1.9×10-3替换/位点/年;GII.13[P16]可能的重组位点在病毒的开放读码框架1上。结论本研究对少见的共感染的两种型别重组诺如病毒进行了初步分析,为同种型别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基础参考数据。

  • 标签: 诺如病毒 重组 GI.6[P11] GII.13[P16]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浆微小RNA-21-3p(miR-21-3p)和miR-551-5p表达水平对急性胰腺炎(AP)的诊断及预后预测的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性研究,选择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海南省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A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将患者分为轻症急性胰腺炎(MAP)组、中度重症急性胰腺炎(MSAP)组和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组,均于入院次日采集空腹静脉血,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血浆miR-21-3p及miR-551-5p表达水平。以患者康复出院或死亡作为研究终点。另外以同期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浆miR-21-3p和miR-551-5p表达水平对SAP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价值。采用Pearson法分析SAP患者血浆miR-21-3p与miR-551-5p表达水平的相关性。结果共入选164例AP患者,其中MAP 72例,MSAP 47例,SAP 45例。SAP患者中存活27例,死亡18例;MAP组和MSAP组无死亡病例。AP患者血浆miR-21-3p、miR-551-5p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miR-21-3p(2-ΔΔCt):2.17±0.90比0.65±0.12,miR-551-5p(2-ΔΔCt):1.80±0.73比0.42±0.08,均P<0.01〕;且随病情程度加重,患者血浆miR-21-3p、miR-551-5p表达水平逐渐升高(F值分别为11.635、10.204,均P<0.01),SAP组血浆miR-21-3p、miR-551-5p表达水平明显高于MSAP组和MAP组〔miR-21-3p(2-ΔΔCt):3.16±1.08比1.85±0.71、1.70±0.64,miR-551-5p(2-ΔΔCt):2.63±0.95比1.52±0.46、1.36±0.40,均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miR-21-3p与miR-551-5p联合诊断SAP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和95%可信区间(95%CI)明显高于miR-21-3p或miR-551-5p单项指标〔0.898(0.841~0.960)比0.820(0.763~0.882)、0.806(0.748~0.867),Z1=4.480、Z2=4.916,均P<0.05〕,其敏感度为90.7%,特异度为85.0%。SAP死亡组患者血浆miR-21-3p、miR-551-5p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存活组〔miR-21-3p(2-ΔΔCt):3.75±1.17比2.66±0.87,miR-551-5p(2-ΔΔCt):3.17±1.04比2.24±0.83,均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miR-21-3p与miR-551-5p联合预测SAP患者死亡的AUC和95%CI明显高于miR-21-3p或miR-551-5p单项指标〔0.933(0.875~0.996)比0.856(0.794~0.917)、0.816(0.759~0.874),Z1=4.395、Z2=5.520,均P<0.05〕,其敏感度为95.2%,特异度为87.5%。相关性分析显示,SAP患者血浆miR-21-3p与miR-551-5p表达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827,P<0.001)。结论血浆miR-21-3p和miR-551-5p表达水平升高与AP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二者联合检测对SAP诊断和预后评估具有较好的价值。

  • 标签: 急性胰腺炎 微小RNA-21-3p 微小RNA-551-5p 预后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