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近视是眼部最常的一种疾病,中医道能近怯远症。近视主要是视近物正常,视远物模糊为特征,严重地影响了广大人名群众的生活,工作,以及学习。在中国古代医书中关于中药穴位治疗眼疾的记载有很多。本文对于桑叶,夏枯草进行了药物分析及对睛明、四白、风池、光明、太阳、翳明穴位翻阅古籍进行分析。桑叶味苦、甘、寒。甘寒结合,故下气而益血,明目止咳之功。夏枯草苦泄辛散,寒,归入肝经,功用清泄肝火,补益肝阴,善明目,亦可散结,为临床治疗近视之品。大量夏枯草禀纯阳之气,补肝之血脉。按摩取穴于睛明、四白、风池、光明、太阳、翳明穴位。由于睛明四白太阳穴均位于区,通经活络,益气明目都是治疗眼疾的常用穴,风池为足少阴与阳维之交汇穴,内与络相连,加强区穴位的疏通经络作用,光明为足少阳胆经络穴,与肝相通两者相配可疏调络,养肝明目,翳明为经外奇穴,是治疗眼病的经验效穴。以上为中药和按摩对临床治疗近视提供了新依据和思路。

  • 标签: 桑叶 夏枯草 睛明 四白 风池 光明 太阳 翳明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正视干预治疗在近视早期防治的效果。方法将视力在1.0以上,屈光度在0——+0.75D,年龄在4——7岁儿童200人,分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100人,对照组未给任何处理,干预组给于阿托品膏涂/周或托吡卡胺眼药水睡前滴/天,每年复查视力和屈光度,连续5年。两组之间采用四格表卡方检验。结果视力下降低于1.0的,对照组47人,占47.5%,干预组21人,占21.4%,对照组比干预组比值高(X2=14.78,P=0.000<0.01)。屈光度下降低于-0.25D的,对照组49人,占49.5%,干预组24人,占24.5%,对照组比干预组比值高(X2=13.2,P=0.000<0.01)。结论近视的防治在正视开始干预有临床意义。

  • 标签: 视力 近视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科学的方式对眼睛近视的患者的血清多巴胺含量进行测定,探讨相关的发病机制。方法对所有纳入对象进行空腹抽血,然后采集其血清约1毫升,在低温条件下予以妥善保存作为后续检测标本。检测方法采用杨煜等学者的高压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法,使用该方式来检测患者血清DA含量。结果无论是轻度近视,还是中度近视,这两组患者中的血清中DA含量均要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轻度近视与中度近视,两组患者的血清中DA含量与近视程度均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人体血清多巴胺的含量与近视之间存在一定关联,值得进一步研究。

  • 标签: 近视眼 多巴胺 测定
  • 简介:摘要近视是临床常见的屈光系统功能异常,其可导致眼内成像在视网膜前方,因而视网膜成像模糊不清,导致患者只能看清近处事物。近视对人的视功能危害较大,且会明显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必须进一步提高近视防治水平。为此,本文对近视发病因素及预防保健方式进行了综述研究,现报道如下。

  • 标签: 近视眼 发病因素 预防保健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学龄前儿童假性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收治的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共142例(159)儿童假性近视患者。先对患者实施基础眼科检查,早晚涂抹阿托品膏1次,连续涂抹5-7天,由验光师实施带状点检影。结果儿童假性近视的静态屈光状态正视30例(18.87%),远视112例(70.44%),混合散光17例10.69%);小瞳孔状态下屈光状态单纯近视67例(42.14%),单纯近视散光81例(50.94%),复性近视散光155例(97.48%)。儿童假性近视静态屈光状态远视分离单纯远视61例(38.36%),单纯远视散光76例(47.80%),复性远视散光151例(94.97%)。学龄前儿童假性近视静态屈光状态散光分类0.25D-0.75D81例(50.94%),0.75D-1.5D75例(47.17%),1.5D-2.0D132例(83.02%)。结论视力发育过程缓慢,随着年龄的增加,一定要定期进行常规检查,规范验光,特别是学龄前儿童,及时采用阿托品散瞳检影,对真假近视进行有效区分。

  • 标签: 儿童假性近视眼 学龄前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屈光矫治方式对近视单眼调节幅度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60例我院在2016年2月到2018年2月治疗的近视患者,根据患者屈光矫治方式不同分为角膜接触镜组,框架眼镜组,未矫正组,屈光手术组。再选取40例健康志愿者为正视组。各组的患者均使用近点尺检测单眼调节幅度的情况。结果在近视的单眼调节幅度方面,框架眼镜组,角膜接触镜组,屈光手术组以及未矫正组,正视组之间比较差别较大(P<0.05)。其中,框架眼镜组,角膜接触镜组,屈光手术组,正视组的单眼调节幅度高于未矫正组,比较差别较大(P<0.05)。屈光手术组与角膜接触镜组的单眼调节幅度与正视组相比,没有较大的差别(P>0.05)。结论近视的单眼调节幅度受到屈光矫治方式的影响,其中实行合适的屈光矫治方式有利于维持正常的单眼调节幅度,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屈光矫治方式 近视眼 单眼调节幅度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高度近视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效果。方法对43只高度近视的白内障行白内障超声乳化。结果均成功完成手术,提高视力。结论高度近视的白内障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安全有效。

  • 标签: 高度近视眼 白内障 超声乳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FemtoLDV和IntraLaseFS飞秒激光仪制瓣的LASIK矫正近视的屈光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接受飞秒激光制瓣LASIK的近视患者共204例(408只),应用FemtoLDV(LDV组)和IntraLaseFS(IntraLase组)制瓣各102例(204只),再使用WaveLight准分子激光仪行基质切削。记录术后7天、1个月及3个月的裸远视力(UDVA)、矫正远视力(CDVA)及屈光状态。结果术后3个月时,两组间的评估指标结果相近,包括CDVA不变或有提高的术百分比、UDVA不差于术前CDVA的术百分比、等效球镜(SE)在±0.50D范围内的术百分比、术后3个月与1个月的SE差值在±0.50D范围内的术百分比(P>0.05)。结论FemtoLDV和IntraLaseFS飞秒激光仪制瓣的LASIK矫正近视具有同样良好的安全、有效、准确和稳定性。

  • 标签: 飞秒激光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近视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近距离动参数与青少年近视进展的关系。方法以116名近视青少年为研究对象,跟踪随访8~19个月,每3个月记录近距水平隐斜、AC/A、调节滞后、调节幅度等近距离动参数,检测双眼平均等效球镜值。根据首次与末次双眼平均等效球镜值,计算年近视进展量作为近视加深速度,分析各近距离动参数与年近视进展量之间的相关。结果AC/A、调节滞后及调节幅度与年近视进展量均呈正相关(r=0.416,0.495,0.463,P值均<0.05);将AC/A作为控制因素再行分析,调节滞后与年近视加深量,结果仍有正相关(r=0.383,P<0.05)。结论近距离工作时高调节滞后可能是导致近视进展的原因之一。

  • 标签: 近视 斜视 研究 学生
  • 简介:摘要目的对高度近视底病变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相关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截取本院2016年4月-2018年3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25例患者,50只,回顾患者资料,证实患者有一是高度近视,所有纳入的患者都经过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和检眼镜检查,并分析患者视网膜病变情况。结果正视眼中PDR9只、重度NPDR4只、中度NPDR4只、轻度NPDR6只、无DR2只,在各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都有发现正视眼病人。高度近视中PDR0只、重度NPDR4只、中度NPD4只、轻度NPDR6只、无DR11只。结论高度近视底病变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高度近视作为重要保护因素,患者近视度数越高,保护程度也会随之提升。

  • 标签: 高度近视 糖尿病 视网膜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钙敏感受体(CaSR)在糖尿病大鼠心肌组织中的表达变化。方法3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糖尿病4周组和糖尿病8周组。高糖高脂饮食4周后腹腔注射STZ(30mg/kg)建立糖尿病模型。通过Westernblot检测心肌组织CaSR和SERCA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随着病程的延长糖尿病组大鼠心肌CaSR、SERCA蛋白表达降低。结论在糖尿病大鼠心肌组织中CaSR的表达降低,并可能导致钙稳态紊乱参与糖尿病心肌病的发生。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究玄归滴丸对实验小鼠溃疡结肠炎(UC)的治疗作用,为指导玄归滴丸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数据支撑。方法将72只小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阳性药(柳氮磺吡啶肠溶片溶液)组,玄归滴丸高、中、低剂量组。模型组及给药组自由饮用5%葡聚糖硫酸钠(DSS)水溶液(每只鼠7mL·d^-1),连续7d,诱导小鼠UC模型。造模的同时,正常组与模型组灌胃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其他各给药组灌胃给予相对应的药物(0.1mL/10g)。观察记录实验小鼠一般状况;采用HE染色法观察结肠病理变化;ELISA法测定炎因子TNF-α、IL-1β及PGE2水平。结果小鼠一般状况结果显示正常组体重、毛发及粪便均正常,未见便血,状态良好;模型组在给予5%DSS后第2日即出现大便稀软,随后出现便血及至纯血便;各给药组的小鼠大便性状与模型组相似,但症状较轻。小鼠结肠HE病理组织切片结果发现,模型组结肠上皮绒毛不完整,结肠黏膜多处糜烂溃疡,且有大量炎细胞浸润;玄归滴丸干预后结肠炎性反应损伤轻于模型组;炎症介质ELISA结果显示模型组炎因子水平相比于正常组呈上升趋势,玄归滴丸干预后PGE2、IL-1β含量与模型组比较,均呈下降趋势,TNF-α含量给药组较模型组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玄归滴丸可以通过降低结肠组织炎症反应,改善结肠组织病理变化,对溃疡结肠炎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 标签: 玄归滴丸 溃疡性结肠炎 黏膜保护 炎性介质
  • 简介:摘要本项目通过实验对照,将实验组和对照组均应用有氧功率自行车运动20分钟,实验组采用经穴推拿恢复,对照组采用单纯休息恢复,分别记录实验组对照组在运动前、运动后即刻、经穴推拿后和单纯休息5分钟后即刻的心率、血压、运动里程数,然后再让两组学生再进行20分钟功率自行车训练,记录运动即时心率、血压、运动里程数,收集数据评价两种不同测试结果,评价检测结果,初步探索经穴推拿在体育运动中的作用。

  • 标签: 经穴推拿 大学生 体育运动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素质教育意识的增强,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具有综合能力、创新能力的人才成为医学院校实验教学环节努力的方向。设计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和整体素质的有效途径,有助于学生尽快适应临床。而本文中就主要探究分析了设计创新实验视光实践教学中取得的成效。

  • 标签: 设计性创新性实验 眼视光实践教学 成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轴与角膜曲率半径比值定性评估青少年儿童近视的准确。方法?此次研究对象为我院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期间眼科门诊收治的青少年儿童1000例,通过对青少年儿童UCVA(裸视力)、平均角膜曲率比值与轴等计算出AL/CR(轴率比)。对两种方式诊断近视数)的情况进行记录。结果?此次研究中,在近视例数诊断比较中,睫状肌麻痹验光诊出例数多于角膜曲率半径比值,同时将睫状肌麻痹验光作为诊断比金标准,计算数据。其中,灵敏度为0.80,特异度为0.42%,误诊率0.58,漏诊率0.19;准确度为68.6%。阳性预测值0.80,阴性预测值0.81;阳性似然比4.10;阴性似然比0.46。结论角膜曲率半径比值大于3在近视诊断中具有较高定性诊断价值。

  • 标签: 眼轴 角膜曲率半径比值定性 青少年儿童 近视 准确性
  • 简介:摘要目的动态分析青少年近视角膜塑形术后轴变化情况。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7年3月期间我院接收并行近视角膜塑形术的青少年患者56例,共89;观察配戴后1周、1、6、12、24个月患者轴变化情况;并根据年龄、近视的程度进行分组,共分为低近视组(球镜≤-3.00D)、中近视组(-3.25~-6.00D),低年龄组(8~10岁)与高年龄组(11~14岁)。结果戴镜6个月后患者轴增长,且与配戴前对比,P<0.05;1月后低近视组、中近视轴增长,且差异显著,P<0.05;中近视组的轴增长慢,而低年龄组与高年龄组的轴增长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中近视(-3.25~-6.00D)青少年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后,控制近视效果更佳,但年龄不会对控制近视的效果造成影响。

  • 标签: 青少年 近视角膜塑形术 眼轴动态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维生素D对实验自身免疫脑脊髓炎小鼠疾病进展的影响。方法将48只6周龄雌性小鼠随机分6组,每组各8只,其中,A组为维生素D缺乏组免疫10天,B组为维生素D缺乏组免疫16天,C组为维生素D缺乏组免疫30天,D组为小剂量维生素D组免疫10天,E组为小剂量维生素D组免疫16天,F组为小剂量维生素D组免疫30天,A、B、C组均给予维生素D缺乏饲料喂食,而D、E、F组按200IU/只/天的量给予维生素D饲料喂食。观察6组小鼠神经功能评分以及IL-17阳性细胞表达差异。结果D、E、F组的神经功能评分均较A、B、C组明显降低(P<0.05),且D组的神经功能评分显著低于E、F组(P<0.05);D、E、F组的IL-17阳性细胞数显著少于A、B、C组(P<0.05)。结论维生素D可通过抑制IL-17轴调节的免疫机制对自身免疫脑脊髓炎小鼠发挥神经保护作用,减轻炎细胞浸润和神经纤维髓鞘脱失,延缓病情发展。

  • 标签: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 小鼠 维生素D 疾病进展
  • 简介:目的:探讨滋阴固本颗粒对实验自身免疫脑脊髓炎(EAE)大鼠视神经碱性髓鞘蛋白(MBP)表达的影响。方法: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激素组及滋阴固本颗粒(中药)低、中、高剂量组。除正常组外,均用豚鼠脊髓匀浆(GPSCH)+完全福氏佐剂(CFA)+百日咳疫苗(PV)致敏雌性Wistar大鼠,建立EAE模型。造模后次日即给予相应干预,激素组给予醋酸地塞米松6.25mg·kg-1·d-1,中药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中药液13.33g·kg-1·d-1、26.67g·kg-1·d-1、53.33g·kg-1·d-1,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等容量0.9%NaCl溶液,1次/d,连续灌胃14d。干预结束后对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免疫组化法检测视神经组织内MBP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激素组与中药中、高剂量组大鼠的神经功能评分均明显降低(P<0.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视神经MBP表达明显降低(P<0.01),激素组和中药低、中、高剂量组MBP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激素组与中药高剂量组MBP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中、高剂量组MBP表达高于中药低剂量组(P<0.01)。结论:滋阴固本颗粒对EAE大鼠具有防治作用,其作用可能与其增强视神经组织内MBP的表达有关。

  • 标签: 滋阴固本颗粒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 视神经 碱性髓鞘蛋白 大鼠
  • 简介:目的:探讨咪唑克生减缓大鼠实验自身免疫脑脊髓炎(EAE)发病的药效作用时间窗。方法: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EAE-盐水组、EAE-咪唑克生第1~7天给药组、EAE-咪唑克生第8~14天给药组。从EAE建模开始予腹腔注射咪唑克生(2mg/kg)或等量生理盐水,至发病第15天处死。观察大鼠行为学变化、测定中枢神经系统(CNS)炎细胞浸润和髓鞘脱失情况、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的表达、炎细胞因子白介素17(IL-17)和白介素10(IL-10)的表达。结果:与EAE-盐水组比较,两组咪唑克生给药组大鼠发病率均下降,临床症状均减轻,潜伏期延长,但仅EAE-咪唑克生第8~14天给药组临床症状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咪唑克生给药组均能减少CNS内炎细胞浸润和髓鞘脱失程度,而仅EAE-咪唑克生第8~14天给药组炎症髓鞘脱失病理学改变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咪唑克生给药组均能减少小胶质细胞的数量和增加星形胶质细胞的数量,但仅EAE-咪唑克生第8~14天给药组减少小胶质细胞数量上有统计学差异(P〈0.01);EAE-咪唑克生第8~14天给药组中枢神经系统内IL-17表达减少,而IL-10表达增加(P〈0.01)。结论:咪唑克生对大鼠EAE的有效作用时间窗在实验大鼠免疫诱导后第8~14天(发病初始期),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小胶质细胞的活化,抑制炎细胞因子的表达有关。

  • 标签: 咪唑克生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 小胶质细胞 炎性细胞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