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朊病毒是一类由朊病毒引起的致死性神经退行性疾病,对人类社会的危害日益明显。本文就朊病毒的致病机制、检测及治疗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朊病毒 朊蛋白 致病机制 检测 治疗 综述
  • 简介:目的分析阻断艾滋母婴传播措施的效果,控制新生儿艾滋的发生率。方法选择北海市妇幼保健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实验室检查HIV阳性的16例孕产妇,对其采取阻断艾滋母婴传播措施,所有新生儿均进行6—18个月的随访,观察新生儿结局,新生儿HIV阳性的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对阻断效果进行评价。结果16例新生儿出生后仅1例于随访18个月检查HIV阳性,发生率为6.25%。16例新生儿均无出生缺陷、无胎膜早破等并发症。发生胎儿窘迫2例,发生率为12.5%;新生儿窒息1例,发生率为6.2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8.75%;无1例出现肝功能损害。结论孕早期抗病毒药物结合产科干预与人工喂养可降低新生儿HIV阳性发生率,而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患者都能耐受。

  • 标签: 艾滋病病毒 母婴传播 阻断 临床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有效的护理干预方法,提高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效果及治疗依从性。方法对灵山县人民医院感染科艾滋关爱门诊1083例艾滋病患者进行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并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如建立良好的护患沟通关系、加强服药依从性教育、加强抗病毒药物不良反应的护理、建立随访制度等。结果患者能够重视治疗过程中的定期监测和随诊,能按时复诊,遵医嘱用药,1083例患者病毒复制被控制,成功实现免疫功能重建。结论优质的护理指导能够使患者保持良好的服药依从性,取得最佳的抗病毒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 标签: 艾滋病 抗病毒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轮状病毒腹泻的病原学检测以及临床治疗进行分析。方法此次临床研究主要以我院在2011年1月份到2013年8月份收治的80例轮状病毒腹泻病患儿为研究对象,对患儿进行临床检测并分型。结果经临床研究结果显示,80例患儿中,有部分患儿合并有细菌感染,多发年龄集中在7月份到1岁,季节多以秋冬季节为主,通过使用炎琥宁以及抗生素进行治疗,治疗效果显著。结论经临床研究结果表明,轮状病毒腹泻的主要对象为7月龄到1岁的患儿,秋冬季的感染率率最大,临床上一般采用炎琥宁进行治疗,合并细菌感染则采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 标签: 轮状病毒腹泻病 病原学检测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艾滋病毒治疗护理的方法。方法对儿童艾滋病毒治疗时采取健康宣教、饮食护理、消毒隔离等护理措施。结果21例艾滋病儿童,20例儿童好转出院,一例拒绝治疗。结论监护人及患儿的依从性教育是儿童抗病毒治疗是否成功的关键,密切的病情观察,严格的消毒隔离,可提高抗病毒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

  • 标签: 儿童 艾滋病 抗反转录病毒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两种艾滋病毒方案的肝脏毒性作用及处置策略。方法以我院2011年4月-2013年9月74例应用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抗病毒方案分为AZT(齐多夫定)组29例和TDF(替诺福韦)组22例,比较两组患者发生肝脏毒性反应的例数、发生时间、持续时间、严重程度及治疗效果。结果AZT组共发生肝损伤12例,占34.29%,显著高于TDF组(P<0.05);AZT组患者肝损伤发生时间为第8.62±4.15天,显著早于TDF组(P<0.01),且ALT水平亦显著高于TDF组(P<0.05),但持续时间和T-BiL水平与AZT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AZT组合较TDF组合更容易发生肝损伤,且肝损伤的程度较重。

  • 标签: 艾滋病 抗病毒治疗 肝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钦南区艾滋感染孕产妇不服用抗艾滋病毒药物的原因,找出制约因素,用于指导预防艾滋母婴传播工作。方法自行设计问卷表格,访问艾滋感染孕产妇、咨询师和疾控部门,查阅预防艾滋梅毒乙肝母婴传播管理信息系统。结果2人在孕前确证为HIV感染(其中1人超生),孕期未产检,临产才到医院待产,其中1人在乡镇卫生院分娩,不到母婴阻断点;2人因有高危性行为,害怕查出HIV感染遭人歧视,孕期不同意检测;1例在婚检时已知道自己感染艾滋,不接受转介到母婴阻断点,产时到另外一家医疗机构分娩,隐瞒病史;1人孕期HIV抗体检测阴性。她们在产时快速检测结果是阳性,都不同意服药。结论艾滋给孕产妇带来来自个人、家庭、社会的巨大心理压力,以致他们不能配合服用抗艾滋病毒药物等措施预防艾滋母婴传播;孕妇初次HIV抗体检测阴性,需要不同时期多次复查,才能发现感染艾滋的实情。

  • 标签: 孕产妇 未服抗艾滋病药物
  • 简介:目的观察艾滋病患者应用一线抗病毒治疗方案失败后更换二线抗病毒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一线治疗组54例和一线抗病毒治疗方案失败治疗的艾滋病患者56例(二线治疗组),二线治疗组采用二线抗病毒治疗方案拉米夫定(3TC)+替诺夫韦(TDF)+克力之(LPV/r)。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观察两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病毒载量。结果二线治疗组治疗前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中位数为97个/μl,治疗6个月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中位数为244个/μ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线治疗组治疗前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中位数为96个/μl,治疗6个月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中位数为89个/μ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线治疗组治疗6个月后患者病毒载量都得到了抑制(病毒载量〈400拷贝/ml),病毒学抑制率为100%;一线治疗组治疗6个月后患者病毒载量没有得到抑制(病毒载量3600拷贝/ml)。结论二线抗病毒治疗方案发挥了很好的疗效,取得良好病毒学及免疫学的应答。

  • 标签: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抗病毒药 拉米夫定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抗病毒治疗艾滋病人死亡原因。方法对2007年5月至2012年8月入组治疗的7例死亡病人回顾性分析。结果CD4计数在4—89个/ul,CD4<50个/ul4例(57.1%)。有5例自行停药,有2例未按时服药。并发肠炎、肺结核、口腔真菌感染、肝损伤1例,肝损伤1例,肺炎、脾脓肿、口腔真菌感染1例,口腔真菌感染2例,肺炎、肝损伤1例,伤寒1例。结论服药依从性差,并发多种机会性感染、药物不良反应是艾滋主要死亡原因,家庭歧视也是死亡危险因素。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医护人员艾滋病毒职业暴露的预防分析与管理方法,减少医护人员感染艾滋的几率。方法对我院中可能导致发生HIV感染的因素进行研究和分析以及管理,并采取相关的预防措施。结果对医护人员进行艾滋防护知识的培训,要求医护人员严格执行相关操作流程,采取恰当的防护措施,减少感染事件的发生。结论在医院中,对相关危险环节进行严格的控制,同时要求医护人员遵循相关的操作流程,有效地预防医护人员发生HIV感染。

  • 标签: 职业暴露 艾滋病 医护人员 预防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我院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临床及流行学特点。方法采集2005年1月-2012年5月来我院就诊1426例5岁以下腹泻儿童的粪便。对免疫胶体金技术确诊的病例进行临床观察和分析,总结其临床及其流行学特点。结果1426例腹泻儿童中,确诊为轮状病毒感染的患者420例,占29.45%。临床病症主要表现为发热、呕吐、腹泻。发病人群主要集中在12-36月龄婴幼儿,占96.91%。每年的11月到次年的2月为高发期。由轮状病毒腹泻引起的并发症发病率为21.1%,呼吸系统并发症所占比例最高。结论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最明显的特点是年龄性和季节性,患者主要是3岁以下婴幼儿,冬春季节是发病高峰期,应针对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临床及流行学特点采取有效地治疗和预防措施。

  • 标签: 婴幼儿 轮状病毒 腹泻 流行病学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三明市健康人群、乙型肝炎病毒(HBV)患者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携带者输血传播病毒(TTV)的感染情况,探讨三明市人群所感染TTV的基因群别分布情况。方法准备106名健康人群、64名HBV患者和36名HCV携带者的血浆。设计24对序列特异性引物,G1-G5群特异性巢式PCR,分别检测三组血浆中TTV的5种基因群的DNA。结果(1)使用群特异性PCR检测TTV,G4群TTV感染率最高,为52.0%,然后依次为G539.1%,G332.7%,G125.7%,G28.4%。(2)TTV常常混合感染检测出2种属于不同群TTV感染的实验标本为数不少(19.8%),有4份标本甚至检测出属于3种不同群TTV-DNA。HBV患者组,检测出2种属于不同群TTV的比率占56.3%,有5个实验对象和2个实验对象分别检测出3重(群)和4重(群)TTV感染。结论1-5群的TTV都可以在三个组别中被检测出,HBV组和HCV组各群TTV的感染率比健康人群组高。TTV易发生混合群感染,

  • 标签: TTVHBVHCV 巢式PCR 基因序列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抗病毒治疗艾滋病人机会性感染情况。方法对17例住院患者合并机会性感染进行分析。结果合并两种以上机会性感染5例,合并口腔真菌感染9例,肺炎4例,伤寒1例,肺结核4例,肠炎2例,气管炎1例,幽门螺杆菌感染1例。死亡7例,占41.2%。结论CD4计数小于200个/ul,易并发多种机会性感染,需积极诊治,以降低死亡率。

  • 标签: 艾滋病 机会性感染 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适合维西县艾滋病毒感染者和患者(HIV感染者/AIDS患者)管理模式,为有效控制艾滋的蔓延、延长HIV感染者/AIDS患者生存时间、提高生命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8—2012年艾滋病毒感染者和患者(HIV感染者/AIDS患者)管理资料。结果累计随访率由2008年77.78%上升至2012年85.51%,CD4检测率由2008年22.22%上升至2012年63.76%;配偶检测率由2008年0上升至2012年31.82%。阳性告知率从2008年的92.31%上升到2012年100%。转诊、转介率从2008年的0上升至2012年的85.71%。结论疾控中心综合随访管理模式取得显著成效,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HIV感染者/AIDS患者 管理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艾滋病毒治疗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10月~2013年9月期间在我院艾滋专科接受国家免费抗病毒治疗,并且志愿、自行填写量表的48例艾滋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6例(由艾滋专科责任护士负责实施全程护理干预)和对照组22例(常规予以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患者抗病毒治疗的服药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抗病毒治疗完全依从率达到了76.92%(20/26),明显高于对照组50.00%(11/22),两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另外观察组患者CD4+T细胞计数升高率为57.69%(15/26),明显高于对照组31.82%(7/22),两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加强临床实践的过程中,通过考虑艾滋病患者的身体、心理及社会影响等各种因素,加强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患者在艾滋病毒治疗中的服药依从性,增强治疗效果。

  • 标签: 艾滋病抗病毒治疗 服药依从性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艾滋病患者接受国家免费抗病毒治疗后的药物不良反应特点和治疗情况,提高抗病毒治疗的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AIDS患者开始抗病毒治疗后3个月内的药物不良反应及治疗情况。结果治疗方案有拉米夫定(3TC)+齐多夫定(AZT)+奈韦拉平(NVP)、3TC+AZT+依非韦伦(EFV)、司他夫定(d4T)+3TC+NVP、d4T+3TC+EFV。药物不良反应以肝功能损害、消化系统症状、骨髓抑制和皮疹为主。结论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后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应根据不同特点的艾滋病患者选择合适的药物方案,提高患者长期服药的依从性。

  • 标签: 艾滋病患者 抗病毒治疗 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