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背景与临床问题已有研究发现,长期规律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与结直肠癌(CRC)的发病风险降低有关。这些药物在治疗中的使用时与预后的关系尚未明确。针对诊断前NSAIDs规律用药与患者生存之间的相关性,既往研究的结果并不一致。

  • 标签: 结直肠癌 NSAIDS 阿司匹林 使用时机 规律用药 过渡阶段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急性流行性角结膜炎局部使用糖皮质激素使用的时机,并探讨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随访观察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急性流行性角结膜炎患者260例,并观察在发病后的不同时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对其治疗及预后的影响。按照糖皮质激素应用随机分为2组。随访时间为接受治疗(均从就诊第1d开始)后3d、7d、14d、1mo、3mo。每次访视均详细记录治疗前后患者结膜充血情况、最佳矫正视力、角膜荧光染色、眼压等情况及主观症状评分,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BCVA、IOP、流行性角结膜炎上皮下浸润(CSIS)、角膜荧光染色治疗后的情况都较治疗前有明显的改善,并且A组见效果好于B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在视物模糊、眼痛、眼分泌物及流泪项目积分差值的均值对照比较,且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而在异物感、畏光、痒感及眼红方面,两组间有明显差异性,A组明显优于B组(均P<0.05)。随访期间有11例发生不超过25mmHg的眼压升高外,其余各组采用的治疗方法均未出现高眼压者,并且均在停用激素治疗后恢复,随访期间无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结论急性流行性角结膜炎早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症状,且对病灶可以起到良好的抑制作用。

  • 标签: 流行性角结膜炎 糖皮质激素 流行性角结膜炎上皮下浸润 局部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剖宫产术后宫缩性出血的高危产妇使用欣母沛进行预防的疗效以及使用欣母沛的最佳时机。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100例具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产妇作为参与本次实验的对象,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将参与实验的产妇其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中产妇给予常规缩宫素治疗,观察组中产妇在常规缩宫素治疗的基础上加以欣母沛治疗。根据观察组中产妇根据欣母沛使用时不同,将其分为观察A组和观察B组,两组各有25例患者,其中观察A组患者在胎儿娩出时立刻给予子宫体肌进行欣母沛注射治疗,观察B组患者在则在胎盘娩出后出血量达到250ml时在给予子宫体肌进行欣母沛注射治疗。在进行治疗后,观察三组参与实验的产妇在产后2h出血量、产后12h出血量、产后24h出血量以及围术期输血率的差异。结果治疗后发现,三组参与实验的患者在产后2h出血量无明显差异,观察组在产后12h出血量、产后24h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A组患者在产后12h出血量、产后24h出血量明显低于观察B组,观察组中患者围术期输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对具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患者在缩宫素治疗的基础上加以欣母沛治疗,可以明显降低患者术后宫缩乏力性出血量,并且可以最大程度降低患者输血率,在胎儿免除后立即进行欣母沛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临床效果显著。

  • 标签: 欣母沛 宫后出血 时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中等量脑出血患者运用甘露醇时机对患者临床疗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脑出血患者共142例,根据甘露醇运用时间分为<6h组36例、6~24h组42例、>24h组64例。对比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血肿扩大发生率和继续出血/再出血发生率。结果经Ridit分析结果表明<6h组R=0.597,95%置信区间=(0.500,0.694);6~24h组R=0.387,95%置信区间=(0.319,0.455);>24h组R=0.520,95%置信区间=(0.451,0.589),6~24h组与其余两组无可重复区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h组和>24h组有可重复区间,对比无差异。<6h组发生血肿扩大发生率高于6~24h组和>24h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24h组和>24h组,血肿扩大发生率对比无差异(P>0.05);<6h组和>24h组继续出血/再出血发生率对比无差异,6~24h组继续出血/再出血发生率较其余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中等量脑出血患者在6~24h内进行甘露醇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较出血<6h及>24h内治疗情况较好。

  • 标签: 甘露醇 运用时期 中等量脑出血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高危产妇剖宫产术后宫缩乏力性出血采取欣母沛进行预防的效果以及应用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高危产妇作为本次研究的目标对象,并采取随机分组的方法对其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缩宫素对患者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给予患者应用欣母沛进行预防治疗。与此同时,根据不同的应用将观察组分为观察1组和观察2组,对3组产妇的术后出血量以及围手术期内的输血率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从术后2h出血量方面观察,3组产妇的差异不明显,统计学意义不突出,P>0.05;术后12h及24h出血量方面,观察1、2组均优于对照组,并且观察1组优于观察2组,3组差异较为明显,统计学意义突出,P<0.05;围手术期输血率方面,观察组的输血率明显比对照组低,两组形成的差异明显,统计学意义突出,P<0.05。结论对术后宫缩乏力性出血的高危产妇在采用缩宫素的基础上给予欣母沛预防,产生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欣母沛 高危产妇 剖宫产术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应用64排CT扫描头颈CTA最佳时机。方法以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头颈联合CTA扫描的1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回顾性分析对照组患者颈动脉联合成像的延迟时间和靶血管对比剂浓度之间的关系,重新设计延迟时间的计算公式后,再次进行扫描。结果对照组测得的对比剂浓度CT平均值为(371±53)HU,对照组对比剂浓度CT平均值为(442±69)HU。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新公式计算扫描延迟时间,有助于控制靶血管对比剂的浓度,将其稳定在能够显示血管斑块的浓度值范围内,避免造成静脉伪影。

  • 标签: 头颈CTA 64排CT 最佳时机 扫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妇住院应用健康教育的时机与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6年12月200例住院产妇,随机分组,试验组100例产妇在不同时间段下接受健康教育,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对比两组产妇的焦虑抑郁评分、生产结局、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住院前,两组产妇SAS、SDS评分无明显差别(P>0.05),产后3d,试验组产妇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护理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母乳喂养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士针对产妇在不同时间段中出现的具体问题给予健康教育,抓住教育时机,能减少产妇焦虑抑郁心理,改善产妇精神面貌,提高生产结局,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健康教育 产妇 临床效果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患者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时间分布,评价其合理性。为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提供依据。方法调查2012年11月~2014年12月神经外科的所有手术患者,分析评价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与手术部位感染的相关性。结果神经外科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为69.1%,I类切口手术用药不合理率高,预防用药时机不合理,且术后用药时间较长。发生手术部位感染28例,感染率为2。74%。结论需加强神经外科患者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用药监测,促进合理用药。

  • 标签: 神经外科 患者 围手术期 抗菌药物应用 调查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头位难产剖宫产的最佳时机。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50例头位难产患者作为观察组,并将同期收治的50例头位难产患者设为对照组,予以对照组在宫口开大≥6cm时采取剖宫产分娩方式,予以观察组在宫口开大<6cm时采取剖宫产分娩方式,对比两组的分娩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子宫切口裂伤、产后出血以及新生儿窒息三种情况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口开大小于6cm时为处理头位难产的最佳时机,行剖宫产时能降低产后出血、子宫切口裂伤及新生儿窒息等发生率。

  • 标签: 头位难产 剖宫产 时机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患有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的临床针刺治疗当中,患者治疗时机的不同对治疗产生的具体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在2016年一整年期间收治的68例患有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为主要对象,所有患者都需要接受针刺治疗,我院根据患者病程的不同将其均分成为早期组与晚期组,早期组患者需要在发病7日内接受针刺治疗,而晚期组患者则是在发病后7d后接受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早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晚期组,两组患者的相关数据在接受对比后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的针刺治疗时机选择当中,患者在早期接受针刺治疗的效果相对更好。

  • 标签: 面神经 周围性 麻痹 时机 针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对比不同时机应用高压氧治疗重度颅脑外伤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进入我院安排治疗的96例重度颅脑外伤患者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平均分成2组,每组48例,分组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在受伤后15天至30天之间为对照组患者安排高压氧治疗,在受伤后10天至15天之间为观察组患者安排高压氧治疗,记录比对患者苏醒所用平均时间、GCS及ADL评分情况以及GOS等级分级情况。结果苏醒平均用时比对,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患者,用时更短,P<0.05;GCS评分和ADL评分比对,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患者,明显升高,P<0.05;GOS等级分级比对,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患者,GOS等级为Ⅴ级以及Ⅳ级的患者,明显增加,P<0.05。结论早期对重度颅脑外伤患者应用高压氧治疗,不仅能将患者的苏醒时间减短,而且能将患者的ADL及GCS评分大幅提高,提升临床救治疗效,临床意义重大积极。

  • 标签: 重度颅脑外伤 不同时机 高压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对行高压氧治疗的突发性耳聋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2年2月-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62例突发性耳聋患者当做此次研究的主体,按患者的入院顺序分为甲组(31例)和乙组(31例)。甲乙两组患者均通过高压氧治疗并给予常规护理,而甲组患者加用综合性护理,对比甲乙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SAS评分、SDS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甲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SAS评分、SDS评分、护理满意度均优于乙组,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效的综合护理措施可提高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效果,改善患者的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并增加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高压氧治疗 突发性耳聋 综合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小儿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与手术时机,选择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小儿粘连性肠梗阻患儿10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与对照两组,对照组患儿采用传统开腹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腹腔镜探查肠粘连松解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各项手术指标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结论腹腔镜探查肠粘连松解术治疗小儿粘连性肠梗阻的有效性与安全性较高,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为促进治疗效果,在手术前应进行合理的术前评估之后,再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以此来将治疗效果提高。

  • 标签: 小儿粘连性肠梗阻 腹腔镜探查肠粘连松解术 效果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不同手术时机治疗急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所收治的急性肠梗阻患者50例,参照其入院顺序的奇偶性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在实验组患者发病四十八小时之内为其施行手术,在对照组患者发病四十八小时之后为其施行手术,进而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恢复肠胃功能的时间、手术恢复时间、发生死亡和肠坏死情况以及手术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恢复肠胃功能的时间和手术恢复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发生死亡和肠坏死的概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肠梗阻患者进行早期治疗,可以优化患者的住院时间、肠胃功能的恢复时间,降低肠坏死和死亡的概率,进而有效提升治疗的有效率。

  • 标签: 急性肠梗阻 不同时机 治疗效果
  • 简介:目的研究大量脑出血手术患者的气管切开时机,改善患者术后预后效果。方法回顾总结2014年1月—2016年1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出血量〉50ml的脑出血患者70例,按照气管切开时机不同分为3组,即超早期气管切开组、早期气管切开组、晚期气管切开组。比较3组患者手术后的颅内再出血发生率,痰培养阳性率,气管套管留置时间,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术后3周内的病死率。结果超早期气管切开组患者中例患者有1例发生再出血;早期气管切开组中有3例发生再出血;晚期气管切开组患者中2例发生再出血。3组患者的颅内再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早期和早期气管切开组患者痰培养阳性率明显低于晚期气管切开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早期气管切开组患者的气管套管留置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明显低于早期和晚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术后3周内的病死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尽早行气管切开手术可以有效改善大量脑出血手术患者的预后,具有明显的临床意义。

  • 标签: 大量脑出血 手术 气管切开时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使用缩宫素的时机在剖宫产手术中对预防羊水栓塞发生的影响。方法从2014年3月到2016年10月来院实施剖宫产手术的产妇中选取24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胎盘取出且清理宫腔内积血和羊水后再注射缩宫素。对照组在胎儿取出后立即注射缩宫素,对两组的羊水栓塞发生情况进行了记录和分析。结果观察组采用的方法,羊水栓塞发生异常症状的概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有效时间内均使用了注射地塞米松的方法。在临床症状上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结论剖宫产术中在取出胎盘且清理宫腔内积血和羊水后再注射缩宫素的方法,能够增强剖宫产的安全性,降低羊水栓塞的发生概率,应在剖宫产临床中加以推广。

  • 标签: 剖宫产 缩宫素 羊水栓塞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诊内科危重患者气管插管的时机与方法。方法选择2016年2月至2017年4月我院急诊内科收治的90例危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5例。对照组在麻醉医生到达后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用不同方法进行气管插管,试验组由急诊科室医护人员配合立刻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用不同方法进行气管插管。观察两组插管情况及救治效果。结果两组气管插管方法及插管成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准备至插管时间及插管所用时间高于试验组,救治成功率低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内科危重患者中根据患者情况立即采用合适的气管插管方法,可有效增强抢救效果,提高救治成功率。

  • 标签: 急诊内科 气管插管 不同时机 救治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观察大白兔周围神经损伤后不同时间修复的效果,以选择周围神经损伤后进行修复的最佳时机。方法随机将大白兔分为4组。剪下长约1cm的坐骨神经制作周围神经损伤动物模型。即时修复组即时进行神经修复组;2,4周和3个月修复组神经两断端分别固定于肌膜上,缝合伤口,分别在2,4周后和3个月后修复坐骨神经。术后3个月于缝合神经处的取材,检测运动神经传导速度,苏木精-伊红染色行病理学观察,电镜观察移植神经段结构,并进行神经移植体轴突计数。结果与结论2周修复组大白兔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明显快于4周和3个月修复组(P<0.01),与即时修复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周修复组神经移植处组织形态、结构明显好于4周和3个月修复组。2周修复组神经移植体轴突计数明显多于4周修复和3个月修复组(P<0.01)。结果提示在2周后修复神经损伤优于其他时间点,是周围神经损伤后进行修复的最佳时机

  • 标签: 周围神经损伤 不同时间 修复 神经组织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