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摄食管理中应用容积粘度吞咽测试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7月-2021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6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将采用容积粘度吞咽测试的8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余患者未使用任何测试量表仅给予常规饮食护理,将其作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出现呛咳、误吸以及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

  • 标签: 脑卒中 吞咽障碍 容积粘度吞咽测试 摄食管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摄食管理中应用容积粘度吞咽测试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7月-2021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46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将采用容积粘度吞咽测试的73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余患者未使用任何测试量表仅给予常规饮食护理,将其作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出现呛咳、误吸以及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

  • 标签: 脑卒中 吞咽障碍 容积粘度吞咽测试 摄食管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就容积粘度吞咽测试在间歇经口管饲患者吞咽功能动态评估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分析。方法:以我院在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间歇经口管饲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2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容积粘度吞咽测试下吞咽功能动态评估,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经过干预后,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体重指数(BMI)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容积粘度 经口管饲 吞咽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中实行高粘度骨水泥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研究抽取2019年3月~2020年11月我院接诊的82例OVCF患者,依据抽样法等比分组,分析对照组纳入的41例实行低粘度骨水泥治疗与观察组纳入的41例实行高粘度骨水泥治疗效果对比。结果:治疗前,组间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和O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高粘度骨水泥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容积-粘度试验(V-VST)及床旁摄食训练在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早期评估中的影响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2020年1月—2020年12月的10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且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性护理,观察组采用针对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营养、肺部感染情况及吞咽功能情况和胃管置管率。结果:(1)观察和对照组生活质量进行对比,观察组的各项评分优于对照组,结果有差异。(2)观察组和对照组胃管置管率对比中,观察组为22%,对照组为52%,结果有差异。P

  • 标签: 床旁摄食训练 脑卒中 吞咽障碍 胃管置管率
  • 简介:摘要近30年来,随着能量平台、器械平台、显像平台三大手术平台的发展,创外科有了突飞猛进的提升。以结直肠癌手术为例,手术方式的五要素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发展:手术入路经历了"从大到小"的过程;切除范围从单纯肠段切除到根治术或扩大根治术,再到注重保留器官功能的手术;随着对正常淋巴引流方向和肿瘤淋巴转移特点的认知,淋巴结清扫愈趋规范;消化道重建从手工缝合到全腔镜下吻合,再到功能性吻合概念的提出;标本取出从经腹壁大切口,到腹腔镜小切口,再到经自然腔道。这些术式的演变都依赖于技术平台与设备的进步及对新理念的认知。未来创平台一定是为保障最优化术式顺利实施为方向,平台更为安全化、一体化、多功能化、智能化;未来创术式一定是以追求患者最大获益为目标,术式更为科学化、功能化、舒适化、多样化;而术式的革新又推动了平台的发展,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 标签: 微创手术平台 微创手术方式 结直肠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综合分析高粘度骨水泥不同注入量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中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s)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的患者为:OVCFs患者;共99例,病例的选取时间为2019年3月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7q11.23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nts,CNVs)胎儿的产前超声表现和诊断方法。方法对2016年1月至2020年6月在我院产前诊断中心接受介入性产前诊断,且经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array,SNP芯片)检测诊断为7q11.23缺失/重复者的产前诊断指征、胎儿超声检查情况、染色体核型、变异溯源、妊娠结局、出生后的生长发育情况等进行分析和文献回顾。结果5例胎儿存在7q11.23 CNVs,包括3例7q11.23缺失和2例7q11.23重复。产前超声指标异常4例,未发现异常1例。所有病例的染色体核型分析均未发现异常。3例7q11.23缺失中,2例为新发变异,1例未做溯源;2例7q11.23重复中,1例为新发变异,另1例遗传自表型正常的父亲。3例7q11.23缺失和1例新发的7q11.23重复胎儿被终止妊娠。1例携带父源7q11.23重复的胎儿足月分娩,随访8个月未见异常。结论7q11.23缺失/重复的临床表型具有异质性,SNP芯片可准确检测7q11.23 CNVs,为其产前诊断和遗传咨询提供依据。

  • 标签: Williams-Beuren综合征 7q11.23微重复 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 产前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 ERAS理念指导下对比25G笔尖型腰椎穿刺针创腰麻(A组)和传统“针内针”腰麻(B组),两种法麻醉穿刺方法在肛肠创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择期肛肠手术100例,ASA I~Ⅱ级,随机分为A(n=50)、B(n=50)两组。A组采用25G笔尖型腰椎穿刺针创腰麻,B组采用传统“针内针”技术腰麻 ,比较两组患者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穿刺所需时间、穿刺时出血量、穿刺并发症、病人满意度。结果:A组和B组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分别为 98%(49/50)和88%(44/50),A组穿刺所需时间显著少于B组,A组穿刺时出血量明显少于B组,A组穿刺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A组病人满意度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 标签: ERAS 微创 25G穿刺针 腰麻 肛肠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 ERAS理念指导下对比25G笔尖型腰椎穿刺针创腰麻(A组)和传统“针内针”腰麻(B组),两种法麻醉穿刺方法在肛肠创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择期肛肠手术100例,ASA I~Ⅱ级,随机分为A(n=50)、B(n=50)两组。A组采用25G笔尖型腰椎穿刺针创腰麻,B组采用传统“针内针”技术腰麻 ,比较两组患者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穿刺所需时间、穿刺时出血量、穿刺并发症、病人满意度。结果:A组和B组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分别为 98%(49/50)和88%(44/50),A组穿刺所需时间显著少于B组,A组穿刺时出血量明显少于B组,A组穿刺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A组病人满意度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 标签: ERAS 微创 25G穿刺针 腰麻 肛肠手术
  • 作者: 李帅 孙莉 郑晖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8-14
  • 出处:《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1年第07期
  • 机构: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麻醉科 100021,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麻醉科 100021 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麻醉科 518116
  • 简介:摘要肿瘤免疫环境(tumor immune microenvironment, TIME)在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麻醉技术和麻醉药物是否会改变TIME从而影响肿瘤患者短期/长期预后是当下的研究焦点。文章针对麻醉对TIME的影响进行综述,现有研究显示,吸入性麻醉药、静脉麻醉药、阿片类药物及局部麻醉药均会不同程度地改变TIME的功能,从而影响肿瘤生长、转移以及患者的短期/长期预后,其机制与TIME中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ypothalamic-pituitary-adrenal, HPA)轴、细胞免疫及细胞因子的表达和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 HIF-1α)活性等改变有关。多项体内、体外试验都证实了不同麻醉方式和药物可以引起TIME的改变,但仍需大样本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来证实TIME的改变与肿瘤患者预后的关系。

  • 标签: 麻醉 肿瘤 肿瘤预后 肿瘤免疫微环境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透析是一种新型的采样技术,可快速、连续地对目标位置进行取样,近年来广泛应用于体液采集,特别是针对难以直接获取样品部位,如颅内、组织间隙等。流控技术为体液检测提供了新的分析平台,同时还具有微量、高通量、自动化的特点,为快速、低成本的临床生化分析提供了一条可行的技术途径。在临床实践中,很多情况下要求体液分析能快速地回报结果和/或能长期动态监测某项指标的变化情况,但现有的技术手段不足以实现这个需求。透析与流控技术的联合应用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

  • 标签: 微透析 微流控 生化监测 体液活检 血液检测 神经递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为探讨胃癌组织中miRNA-539和miRNA-4317的表达和两者对胃癌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选择2014年3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于儋州市人民医院行胃癌根治性切除术治疗的胃癌患者115例,检测其胃癌组织和相应癌旁正常组织(距离癌组织边缘>3 cm)中miRNA-539和miRNA-4317的表达水平,并分析两者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显示,胃癌组织中miRNA-539、miRNA-4317的表达均分别低于相应癌旁正常组织(分别为4.72±1.94比8.96±3.45、2.18±1.04比6.15±2.8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6.703、15.624,P均<0.01);腹膜转移、肝转移、miRNA-539相对表达量<6.10和miRNA-4317相对表达量<3.15是胃癌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表明胃癌组织中miRNA-539和miRNA-4317低表达与胃癌患者生存期短有关,可能对预测胃癌患者预后不良具有参考价值。

  • 标签: 胃肿瘤 微RNA-539 微RNA-4317 预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生物医学科学技术的进步,胎儿疾病谱不断扩展,临床诊疗过程中以下问题尤为突出:多学科协作模式的必要性、产前选取遗传学检测方法的复杂性、新技术转化应用中的不确定性、检测前后遗传咨询的全面性和客观性等。本文就上述问题进行论述,希望相关学科共同合理应对挑战,不断提高诊疗效率,迎接胎儿医学的飞跃发展。

  • 标签: 遗传性疾病,先天性 染色体缺失 染色体重复 产前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单孔胸腔镜与传统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治疗肺部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30例肺部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法将患者分为单孔组与传统组。每组15例。单孔组实施单孔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传统组实施传统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结果 单孔组术后第1天引流量、手术时长、置管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传统组(P《0.05).两组术后均未发生胸腔积液,单孔组皮下气肿发生率为6.67%,感染发生率为0,与传统组的13.33%、6.67%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部疾病患者实施单孔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与传统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相比更具优势,术后引流量大大减少,置管时间、住院时间缩短,利于患者的早期康复。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