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5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并归纳第二产程中胎心电子外监护和母体心率联合监测的临床价值。方法本文挑选我院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75例分娩产妇为对象,将其纳入本研究。在产妇宫口全开进入第二产程时,均接受胎心电子外监护联合母体心率监护。对除去真性图形后重合图形的发生情况,自然分娩、剖宫产、阴道助产、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及新生儿Apgar评分等情况进行分析统计。结果产妇重合图形发生率为26.67%(20/75),自然分娩发生率、剖宫产、阴道助产发生率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分别为86.67%、2.67%、5.33%、5.33%,新生儿Apgar评分为(9.02±0.43)分,妊娠结局得到显著改善。结论第二产程中胎心电子外监护和母体心率联合监测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无创操作更易于被产妇接受,可显著改善妊娠结局,提高自然分娩率,改善新生儿健康状况。

  • 标签: 第二产程 胎心 电子 外监护 母体 心率 联合监测 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人心律失常类型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文根据我院 2017年 4月至 2018年 4月间收治的 50例心律失常患者临床资料,针对其不同的病例特征采取不同的药物治疗方式,分析其心律失常类型及其治疗效果并对其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50例患者经过我院精心治疗后,显效 32例,有效 14例,无效 4例,总有效率 92. 0%(46/50)。房性期前收缩心率失常类型明显高于其他类心律失常,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 05)。结论:房性期前收缩心率失常为老年人心律失常主要类型,改善心肌供血是防治老年人心律失常的重要措施,加强对心律失常临床观察与研究对促进心律失常患者康复效果显著。

  • 标签: 老年人 心律失常 临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人心律失常类型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文根据我院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间收治的50例心律失常患者临床资料,针对其不同的病例特征采取不同的药物治疗方式,分析其心律失常类型及其治疗效果并对其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50例患者经过我院精心治疗后,显效32例,有效1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2.0%(46/50)。房性期前收缩心率失常类型明显高于其他类心律失常,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房性期前收缩心率失常为老年人心律失常主要类型,改善心肌供血是防治老年人心律失常的重要措施,加强对心律失常临床观察与研究对促进心律失常患者康复效果显著。

  • 标签: 老年人 心律失常 临床
  • 简介:摘要规律的体力活动和运动训练对身体有诸多健康益处,无论是对一般人群,还是对慢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都会产生良好的影响。近年来,运动员的猝死事件引起了媒体与大众广泛关注。运动期间可能会暂时增加急性心脏事件的风险。一般而言,心脏猝死(SCD)的风险在体育活动期间大约翻倍。关于运动性心源性猝死的发病率不同研究间有较大的差异,心源性猝死是直接或间接触发电活动异常,进而触发致命性心律失常所致,本文就运动性心源性猝死的发病率、机制及猝死与心率失常的关系等予以综述。

  • 标签:
  • 简介:  【摘要】 近几年伴随现代医学的迅速进展,再加上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升,围产医学也快速 发 展,同时 对 孕妇分娩护理要求愈加严苛,镇痛分娩能够 很 好 地 减轻产妇疼痛,还可以让其忧虑、慌张 、 暴躁的情绪得到缓解,让 因 害怕疼痛选择剖宫产的产妇 在数量上 大幅度降低,正 因 这些优点 , 镇痛分娩在临床上的运用十分广泛。下面笔者将自身所处医院产科观察施行自控硬膜外麻醉镇痛分娩针对整个生产经过的影响的体会进行了以下整理、解析与总结。

  • 标签:  硬膜外麻醉  产程  镇痛  护理对策
  • 简介:脉压≥50mmHg组29例(1支病变5例,探讨脉压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Zakopoulos等[2]分析了110例冠心病患者脉压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颈动脉病变及左室重量指数的关系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稳心颗粒在治疗甲亢引起心率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 2014年 6月—— 2015年 6月我院收治的甲亢引起心率失常的患者 89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成两组,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常规使用心得安、甲巯咪唑,观察组患者对照组患者用药的基础上使用稳心颗粒,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显效 61.22%,有效 32.65%,无效 6.12%,总有效率 93.88%;对照组患者治疗显效 45%,有效 37.5%,无效 17.5%,总有效率 82.5%;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6.12%,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1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稳心颗粒临床治疗甲亢引起的心率失常的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稳心颗粒 甲亢 心率失常
  • 简介:目的探讨平板运动试验后心率恢复(heartraterecovery,HRR)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42例行平板运动试验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分为冠心病组(23例)和非冠心病组(19例)。对比分析两组间年龄,性别,吸烟史,静息心率,运动峰值心率,是否伴随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及平板运动试验后1、2、3、4、5、6、7min的HRR,并以运动后1、2minHRR作为冠心病诊断标准,与传统ST段压低法比较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诊断符合率。结果冠心病组运动后1minHRR显著低于非冠心病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冠心病组心率快速恢复期长于非冠心病组。运动后1minHRR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及诊断符合率均高于传统ST段压低法。结论平板运动试验后1minHRR可作为筛查及诊断冠心病的有效指标。

  • 标签: 心率恢复 平板运动试验 冠心病 迷走神经 交感神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稳心颗粒在治疗甲亢引起心率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 2014年 6月—— 2015年 6月我院收治的甲亢引起心率失常的患者 89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成两组,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常规使用心得安、甲巯咪唑,观察组患者对照组患者用药的基础上使用稳心颗粒,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显效 61.22%,有效 32.65%,无效 6.12%,总有效率 93.88%;对照组患者治疗显效 45%,有效 37.5%,无效 17.5%,总有效率 82.5%;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6.12%,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1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稳心颗粒临床治疗甲亢引起的心率失常的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稳心颗粒 甲亢 心率失常
  • 简介:摘要心源性猝死(Suddencardiacdeath,SCD)占临床上心脏病死亡人数的25%左右,确定SCD的危险因素及其风险的非侵入性指标是医学界研究的重要目标之一。本文主要介绍心率变异性(Heartratevariability,HRV)作为心源性猝死预测因子的研究进展。HRV是心血管病危险分层技术文献中分析最多的指标,对此已经开发了大量的模型和方法。HRV已被证明可独立预测心肌梗死后及心力衰竭患者的死亡率。单独使用HRV进行SCD的风险分层作用是有限的,对此需要进一步研究。

  • 标签: 心电图 心率变异性 心源性猝死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针刺对脑卒中急性期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择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针刺干预。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率变异性状况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在两组患者治疗前,心率变异性观察无显著差异(P>0.05);从两组患者持续治疗2周后比较,观察组的相关指标改善状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脑卒中急性期患者运用针刺干预时,能够有效地改善其心率变异性,从而使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状况得以调整,并且预防中枢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针刺 脑卒中 急性期 心率变异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脏介入性治疗引起低血压与心率减慢的原因与处理措施。方法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期间实行心脏介入性手术后出现低血压与心率减慢患者102例。其中血管迷走性反射84例,急性心包塞18例。予以患者相应的药物治疗,观察患者其症状反应。结果针对54例血压降低与心率减慢患者予以阿托品观察3min内,其症状全部消失,心率与血压恢复正常;表明51例血管迷走性反射换这种,6例有效,45例给予阿托品后3min不能缓解其症状,静脉注射多巴胺5-10mg后症状消失,3例心包填塞患者两种药物均无效。阿托品给药3min内有效率为11.1%;其余48例患者均直接注射多巴胺,血管性迷走患者100.0%有效;18例心包填塞患者中,有1例死亡,17例患者均予以相关治疗后存存活。结论心脏介入性治疗的患者出现低血压与心率减慢时,需立即注射多巴胺,如血压不能恢复至正常水平需考虑为心包填赛,需加强检查诊断,立即采取措施救治。

  • 标签: 心脏介入治疗 低血压 心率减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部位急性心肌梗死的心律失常及心率变异状况。方法对心血管内科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017年1月到2018年11月间)实施研究,根据患者心电图表现分为非ST段抬高组(n=22)、前壁组(n=30)、下壁组(n=28),分析患者心律失常及心率变异状况。结果非ST段抬高组、前壁组、下壁组患者缓慢性心律失常发生率、SDNN、ASDNN、SDANN组间对比差异显著,且前壁组最低(P<0.05)。结论非ST段抬高、下壁心肌梗死缓慢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更高,而前壁心肌梗死心率变异性最严重。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心律失常 心率变异 非ST段抬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胺碘酮对心律失常患者疗效及心率变异性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心律失常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患者均分为两组,对照组(n=50例)给予普罗帕酮治疗,观察组(n=50例)给予胺碘酮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后血清hs-CRP水平、HRV指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6.00%、78.00%,观察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hs-CRP水平更低,窦性心搏RR间期的标准差(SDNN)、RR间期平均值标准差(SDANN)、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正常RR间期标准差平均值(SDNNindex)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律失常患者采取胺碘酮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率变异性指标,降低炎症反应,缓解患者病情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心律失常 胺碘酮 临床疗效 心率变异性指标
  • 简介:摘要:心力衰竭是由各种心脏病引起的心衰综合征。在大多数情况下,指心肌收缩力降低,使心输出量不能满足代谢、器官和组织的需要,血液灌注不足,出现肺循环和 /或全身循环充血。在少数情况下,心肌收缩能维持正常的心输出量,但由于左心室充盈压异常高,肺静脉回流受阻,导致肺循环充血。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病的常见并发症。其临床表现和变化是复杂的。如果处理不当,很容易加重病情或导致患者死亡。因此,认真观察病情的变化,积极治疗和细心护理是非常重要的。

  • 标签: 心率控制 心力衰竭患者 临床意义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对冠心病合并心绞痛患者采取优质护理干预后,其心率、血压及预后影响进行探究。方法从2018年6月~2018年12月入院就诊的病人中,选出320例冠心病合并心绞痛患者。使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60例。予以对照组以往的普通护理模式,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对患者采取优质护理。通过对两组患者在心率、血压及预后影响以及显效性进行细致对比。结果经过6个月诊治,观察组显效相对于对照组之间存在显著互异,差异值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优质护理干预可大幅降低心绞痛程度,对冠心病合并心绞痛患者的心率指标、血压改善有着可观显效,临床价值显著,可广泛应用于对患者的护理模式中。

  • 标签: 冠心病 心绞痛 优质护理 预后影响
  • 简介:摘要心力衰竭是由各种心脏病引起的心衰综合征。在大多数情况下,指心肌收缩力降低,使心输出量不能满足代谢、器官和组织的需要,血液灌注不足,出现肺循环和/或全身循环充血。在少数情况下,心肌收缩能维持正常的心输出量,但由于左心室充盈压异常高,肺静脉回流受阻,导致肺循环充血。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病的常见并发症。其临床表现和变化是复杂的。如果处理不当,很容易加重病情或导致患者死亡。因此,认真观察病情的变化,积极治疗和细心护理是非常重要的。

  • 标签: 心率控制 心力衰竭患者 临床意义 研究进展